变抽象为具体(网友来稿)

时间:2024-11-05 09:00: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变抽象为具体(网友来稿)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高雁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记叙文是借记事写人、描景状物来表达感情或思想的一种文体。然而,在记叙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人评语式、状物简介式,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二、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本课领悟记叙文要靠具体的记叙、描写表现抽象主题的道理,并掌握基本方法,写出生动具体、言之有物的文章来。

三、  教学方法

以诗谜激趣,举例淡化概念,听说读写结合。

四、 教学媒体

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 教学过程

〈一〉以诗谜导入

请学生猜谜,分析谜面与谜底的关系,引出课题。

板书:头上青丝发,身披鲤鱼甲。不怕大雪洒,不怕大风刮。(松树)

再分析陈毅诗作〈〈青松〉〉   引 出具体描写、记叙表现抽象含义的道理。

板书: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具体形象                抽象

         雪中青松                坚强不屈

<二>以课文例子认识抽象具体化的作用。

板书:1、热死了,今天真够热的。

      2、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 ----《在烈日和暴雨下》

作用:生动、形象。不出现“热”字,却给人天气热的强烈的感受。

〈三〉掌握方法

分析〈〈秋浦歌〉〉

如何表现一个“愁”字----用白发写愁。

为什么可以用白发写愁?----白发因愁而生。

因此,变抽象为具体要有一个条件--两者有内在联系。

再举例:〈〈静夜诗〉〉。

板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综合训练

1、 学生写作

板书:题目:〈1〉、一 位 美 丽 善 良 的 姑 娘

            〈2〉、焦 急 

          要求:任选一题,可设计一个特定情境,写一个片断表现出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但不能在文中出现该词。

2、 朗读学生作文,师生共同评析。(重点)

〈五〉小结          

 

(本教案是本人1999 年参加广州市微格教学比赛获第二名内容)

 作者邮箱: gaoyan17@yahoo.com.cn

《变抽象为具体(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变抽象为具体(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作文为谁而写(网友来稿)08-04

为心灵美容(网友来稿)09-02

关于句式诸种变式的研究(网友来稿)10-12

谈谈作文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网友来稿)10-23

遥远的几厘米(网友来稿)(网友来稿)06-18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网友来稿)06-28

为初中《语文读本》叫好(网友来稿)10-30

谁为他们的未来买单(网友来稿)06-12

谁来为情感作文打分?(网友来稿)11-04

杜甫的眼泪为谁流(网友来稿)07-26

变抽象为具体(网友来稿)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高雁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记叙文是借记事写人、描景状物来表达感情或思想的一种文体。然而,在记叙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人评语式、状物简介式,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二、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本课领悟记叙文要靠具体的记叙、描写表现抽象主题的道理,并掌握基本方法,写出生动具体、言之有物的文章来。

三、  教学方法

以诗谜激趣,举例淡化概念,听说读写结合。

四、 教学媒体

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 教学过程

〈一〉以诗谜导入

请学生猜谜,分析谜面与谜底的关系,引出课题。

板书:头上青丝发,身披鲤鱼甲。不怕大雪洒,不怕大风刮。(松树)

再分析陈毅诗作〈〈青松〉〉   引 出具体描写、记叙表现抽象含义的道理。

板书: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具体形象                抽象

         雪中青松                坚强不屈

<二>以课文例子认识抽象具体化的作用。

板书:1、热死了,今天真够热的。

      2、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 ----《在烈日和暴雨下》

作用:生动、形象。不出现“热”字,却给人天气热的强烈的感受。

〈三〉掌握方法

分析〈〈秋浦歌〉〉

如何表现一个“愁”字----用白发写愁。

为什么可以用白发写愁?----白发因愁而生。

因此,变抽象为具体要有一个条件--两者有内在联系。

再举例:〈〈静夜诗〉〉。

板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综合训练

1、 学生写作

板书:题目:〈1〉、一 位 美 丽 善 良 的 姑 娘

            〈2〉、焦 急 

          要求:任选一题,可设计一个特定情境,写一个片断表现出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但不能在文中出现该词。

2、 朗读学生作文,师生共同评析。(重点)

〈五〉小结          

 

(本教案是本人1999 年参加广州市微格教学比赛获第二名内容)

 作者邮箱: gaoyan1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