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消除文化资本差异:不能只关注贫困生的学费
中国青年报 2003-08-22 彭伟步
高考录取已经结束,新生即将入学。在社会的关注下,许多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得以进入高校深造,然而,我们也看到,文化资本的差异性仍然是影响贫困生入学后的人格发展及学业成绩的重要障碍。
所谓文化资本,是指在不同的教育行动中流动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从理论上讲,教育制度可以保证一个人总能将文化资本以一种客观、确定的比率转化成金钱。也就是说,在文化上的投资总能从经济上得到回报。
不同学生缘于不同的经济出身,使得他们在学业成就方面出现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因为不同的阶层在文化资本的分配方面处于不平等的状态,所以造成这些不同阶层出身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也不平等,从而使贫困生的文化资本转为财富的数量无法与富裕学生相比。
许多人认为,教育是现代社会改变阶层分裂状况的有效体制,每个勤奋攻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这个阶梯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然而,他们普遍忽视了家庭环境出身并不仅仅通过单纯的经济收入来影响求学的孩子,文化资本的传承也是经济再生产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说,书香世家或富裕子弟就可能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
正是通过文化资本,“知识转变为财富,转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没有约束力但却通过潜移默化使人遵守的文化制度”。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更顽固,它的差异性很难在短时间消除,这一点特别体现在文化资本的积累上。文化资本的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决定了文化资本积累的艰巨性和可扩张性。
一个人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他就会更容易更快地积累起新的文化资本,因此,那些早年从家庭中继承了丰厚文化资本的人也更易于增加自己的文化资本,无论在学业成就还是在艺术欣赏方面。富裕的个人、家庭和阶层花费金钱和其他资源以便获得文化资本,富裕与贫困学生的文化资本的差异因此被越拉越大。同样,城市中的生活习惯也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生活,因而得到社会的推崇。这就迫使贫困生要接受被认为体现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习惯,而这种生活习惯必定要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这使贫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能否融入“现代文明”,结果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生往往无法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常常产生自卑心理。
因为文化资本的差异,一个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学生,要想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现代社会,要付出比城市孩子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这使一些贫困生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关注和缩小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是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常常被忽视掉。一些贫困生毕业时,不但无法缩小文化资本的差异,相反却更加扩大了差异。由于贫困,他们在求学期间要寻求自救,家教、兼职、勤工助学等,都挤压了学习时间,学习资源也得不到更新,购买一些新的学习工具如电脑等更是无从谈起。文化知识得不到长足的积累,必然会出现更大的知识差异,这样就使他们把知识转为文化资本、转化成财富更加困难。
因此,社会除了要关注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之外,更要关心贫困生的大学生活,要创造条件,缩小、消除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文化资本差异,使他们能公平地面对社会的挑战,教育部门应该把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尽可能消除早期学生之间的文化资本的差异性。
【消除文化资本差异:不能只关注贫困生的学费】相关文章:
血泪大学 关注高校贫困生学费问题05-27
为学生的精神补钙--教育再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德育随笔)08-28
贫困生学费减免申请书08-23
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稿07-11
关注细节07-20
关注优生09-03
从美国影片《恋恋三季》看中西影视文化差异 (网友来稿)09-12
差异教学的协调性08-24
资本结构实训心得06-08
关注文本诵读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