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部公派教师的尴尬
中国教师报 2003-08-13 文 兵
在西部大开发、脱贫奔小康的今天,教育先行是首当其冲的。然而,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公派教师,在那里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前不久,甘肃省定西地委书记石晶就此向媒体做了介绍,听来令人感叹不已。
石晶书记说:在我们那里,每个乡村学校能有一名公派教师就很不错了,而就这为数不多的公派教师,很多村子还不爱用。为什么?因为用不起。现在教师的工资全部由乡村财政支付,一名公派教师一个月工资就得700多元,一年就是近一万元,这要占乡村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村里宁可聘代课老师,每月给150元左右的工资。但是,代课老师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就形成了“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的局面。他对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表示深深的忧虑。
一个月700元的支出,就使西部地区的乡村财政难以承受。公派教师为此感到悲哀,但这是事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已大大提高,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教师们的待遇、特别是经济收入明显得到了改善。不少地区通过政府支持、政策倾斜,已使教师行业的收入达到当地各行业总体收入的中上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教师上下班每人都有一辆学校发的助动车;如果毕业考试升学率指标完成得好,还能享受去欧洲旅游数日的待遇。然而,对于西部的大部分教师而言,维系日常生活的基本工资能否按时拿到手都难保证,就更不用说那些连饭碗也找不到的公派教师了。
从表面看,这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但从深层次来看,它更能反映出那个地区对待教育的综合认识问题。特别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作为不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自然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眼中的“滞销品”:促销无望,弃之不得,不要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愿往里投。因而,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就当然面临无课可上的灾难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而造成的社会发展轨迹的曲折反复的事例,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上随处可见。有一句口号现在已深入人心并在包括西部欠发达地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叫做“要想富,多修路”。这是一个信号,它至少说明在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上各地人士均已达成共识,也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所以,要想使教育事业在西部地区真正起步,让公派教师有用武之地,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像抓交通建设那样重视教育发展问题了,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喊出了“要想富,办教育”的口号。
其实,西部教育的落后、公派教师的悲哀,说到底还是经费的问题。在今天西部经济发展面临巨大资金压力之时,支撑教育继续发展、以教育促经济,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在日本,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多,但是越是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经济收入就越高,因为日本教师的工资全部由国家支付,到了边远落后地区,地方还要再补贴一块,所以,不仅没有教师找不到饭碗的事,相反有许多教师非常主动地到边远落后地区来工作。而在我国,如果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资金给教师支付工作、发放补贴,是不是可以从制定扶持西部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入手,进行扎扎实实的监督、落实呢?毕竟,国力的强大、国家的支持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振兴之本呢。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正式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大学生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高潮中去。各地区更是大显神通,制订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大西北参加包括教育在内的建设事业。已有一批热血青年纷纷到有关部门报名,坚决要求去西部落后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为他们的精神感到自豪的同时,不禁要对他们的前途而担心。因为,石晶书记的忧虑、公派教师的悲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日渐红火的今天,那里的教育环境仍然如当地的自然条件那样恶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如果得不到实实在在的重视,得不到超常规的发展,没有大批人才的崛起,没有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西部大开发的速度就会大大降低,脱贫奔小康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到那时,痛感悲哀的恐怕不仅仅是公派教师了。
【西部公派教师的尴尬】相关文章:
教师的无奈与教师法的尴尬10-17
青年教师的尴尬(网友来稿)10-30
三道栅栏的尴尬(教师中心稿)07-19
《欧洲西部》说课稿06-20
欧洲西部说课稿04-25
西部畅想说课稿10-06
遭遇尴尬……(网友来稿)09-13
黄冈神话遇尴尬10-21
西部畅想 教案教学设计08-18
高一写景作文《西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