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乡村私塾为何还能存在

时间:2024-10-21 04:01: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南平江:乡村私塾为何还能存在

              中国青年报  2003-08-01    桂衍民 吴湘韩

湖南平江:乡村私塾为何还能存在

    

     又见蒙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当晨曦初露,幽幽的五角山下就传来阵阵读书声。

    近了,你会看到,在简陋的农舍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围坐在几张用门板搭起来的书桌旁,各自读书,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先生则在这些孩子中间穿来走去。

    这是消失已久的私塾吗?

    似乎早已消失的私塾,在湖南省平江县还一直存在。

    平江县天岳开发区副主任谢淼泉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最盛,四乡几乎到处都有,我老家钟洞就有不少,但近年来少了。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教老书的多。”

    当地称私塾叫“教老书的”,又叫“蒙馆”,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学古文、习书法、做诗文。学的古文主要有“幼学”、“诗经”、唐诗宋词等。学什么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教材由学生自己去买。

    谁在教

    在蒙馆里教老书的先生,除了要有较深的古文功底外,还必须人品好,精通地方“应酬”,在当地人眼里他们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者。

    7月27日,记者来到南江镇五角村采访朱执中老先生。他已年愈80,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出身贫苦农家的朱老今年带了15个学生。“人老了,本打算今年不教了,但乡亲们的要求不好拒绝,现在耳朵不行了,明年是不能教了。”朱老对记者说。

    在他家里,记者见到,3间用土砖砌成的老房子里,都摆放着用破旧的门板临时搭起来的书桌。“按学生的不同文化水平,把他们分成3组,上课时逐一给每组的每位学生上课。”朱老介绍。

    上新课时,先生先给学生讲解一两遍,然后让学生去熟读。每天上的课第二天要一个个到先生那儿去背。书法是私塾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纸,临摹字帖。写作文的主题主要是对五乡四邻最近发生的事发表评论和看法。如保护环境、孝敬父母等。至于诗作,则是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没什么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

    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上午从8时左右开始,上3节课,每节课中间也休息几分钟,到11时30分放学。且前两节主要是以学生背前一天所学内容和讲解新课为主,第三节则主要是习字。下午1时30分到学堂,休息到2时30分就开始上下午的两节课,一直到5时30分放学。

    朱老既简陋又宁静的书屋里,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们写的诗句和文章,桌上则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桌上还有一沓学生的临摹作业,记者顺手翻了一下,字都写得很漂亮。“这是练了一年的学生写的。”他介绍。

    虹桥镇东岸村的黎虎明也是远近闻名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他那里,去年上长课的学生有5个,假期来上课的有15个。黎老教书有原则,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他坚决不收。

    谁在读

    读老书的学生大多是13岁到20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是那些平时没有好好学习,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进入社会年龄又较小的学生,家长便把他们送进私塾学堂。

    学堂一般是先生们为学生准备的。离学堂比较远的学生就住在先生的家里,不过晚上也得读书。有时也在学生家里,尤其是学生的家比较集中或离学堂远,老先生们便利用晚上或别的时间到学生家里去教。

    据了解,也有一些在校学生,利用假期到学堂里学老书的。黎虎明老先生去年假期就接受了10多名在校的学生。朱老还告诉记者:“在北京读书的一个大学生也利用暑假在这儿读了一个月。”

    在谈到学生的表现时,黎老告诉记者,“他们中间有调皮的,也有很刻苦的。如背书,有的就不能按时完成。”他承认,给学生罚过站,让学生站着读书,直到能背为止,但“没用过戒尺,也从来没有打过学生”。

    私塾收费不高,一般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收取少量的费用。如在虹桥,一般是每月50元,而在南江镇每月却是40元。“也有一些家庭富有的,往往多给一些。当然,也有一些读了书缴不起学费的,那也就算了。”朱执中老先生说道。

    据了解,朱老先生的儿子、孙子都是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他吃穿并不愁,教老书并非为了挣几个钱。

    五角村一位姓吴的农民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该村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学的也是文科。有一年暑假,他的祖母去世,读书不多的父亲要儿子写一篇祭文,满心希望儿子能写好,让他脸上有光,没想到儿子写的文章在主持祭祀的老先生那里没有通过。不得不请村里的一位老先生另写一篇。

    这位老农不无感叹地说:“现在喝了几年墨水的人既不会写对联,又不会做诗文,在农村没有什么用,农村用得着的人才还得靠教老书的来培养。”

    “新书读了可以去搞事(工作);老书读了晓得做人,当农民学会做人更重要。”洪家村农民钟天辉这样回答为什么要把儿子送去读老书的问题。

    怎样看待私塾

    早已消失的私塾为什么在湖南平江一直存在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平江县教育局负责教学工作的童怀思副局长分析说,私塾的存在,主要因为平江经济落后,信息不发达;文化落后,风俗习惯比较浓厚、保守;人口素质比较低,有那么一部分人总是认为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没用,而愿意选择读老书。“现在我们这边,教老书的主要在那些偏僻的地方”。

    据了解,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界,地理环境相对闭塞,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至今保留下来的比较多。比如婚姻嫁娶、新春喜庆要写门联;老人去世治丧,要书写挽联诗文。

    因此,能写一手好毛笔字、能作诗对、能主持各种典礼活动的人,就受到乡亲的广泛爱戴和尊重。而这种人才,在当地正规学校培养不出,就通过私塾来培养。

    童怀思认为,对私塾要一分为二看待,好的方面,一是反映了农村老百姓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二说明农村有私塾的市场。在农村,识字、写信、懂道理,这很重要。而私塾正好满足了百姓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他说:“一些家长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步入歧途,就把孩子送到私塾学堂。”

    但他同时指出,乡村私塾冲击了现代教育,如有些老先生收那些没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有消极作用;不利于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传播了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的东西。

    他说:“对私塾,我们不提倡,但也不明确反对,我们采取的方针是任其自由发展,自由消亡。”

    而对近些年私塾出现减少的趋势,童副局长则主要将其归因于平江近年经济的发展和与外面信息交流的增加,尤其是现在初中、高中生的升学机会增多,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的多了。

 

【湖南平江:乡村私塾为何还能存在】相关文章:

孙武为何出走吴国09-16

教授请辞硕导办私塾要求弟子行跪拜之礼10-24

杜牧为何鄙视白居易?08-29

兰芝为何被遣归09-21

湖南高考作文10-18

湖南导游词06-27

孙中山为何受人诟病?10-06

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赐死06-19

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04-28

新教材为何不字斟句酌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