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广博的知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
中国教育报 2003-07-24 辽宁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吕宪军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面对这一要求,教师系统地补一些课程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之急需。应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教师可能会一时对某个问题了解、掌握得不如学生。泰然处之实不可取,博学多识当为上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但面对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的讲法,等等。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的匮乏,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如同有了米才能考虑怎样做饭一样,有了必备的知识作为载体,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因此,实施新课程时,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下列知识:
1.补充综合性知识。从宏观方面来看,知识日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不是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所能解决或回答了的。比如,生物教材中提出的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许多国家都禁止克隆人?回答这个问题,有的教师仅从生物的生殖进化角度来分析,有的教师仅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解释,从而将问题局限在某个或某些领域,而不能从更广的视角(学科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等)来综合地解释。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综合地补充知识是教师所必需的。教师只有自己首先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表现出对知识的处理与新课程理念的协调一致。此外,综合课程的设立也对教师知识与经验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关注前沿性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比如,生物教材中关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这一陈述,教师应作一些补充:美国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已研制成艾滋病疫苗,经过5年的临床试验,于2003年初公布了试验结果--疫苗对黑人和亚洲人有效,对白人和西班牙人效果不明显。目前,南非即将进入艾滋病疫苗的试验期,等等。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前沿性的知识,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
3.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一是分析所教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比如,数学教材中关于有理数的概念,教师要首先研究数的发展历史:在原始社会,人们要比较物体,形成了“多”与“少”的概念;学会“结绳计数”后,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在进行连续测量时,又产生了正分数,形成正有理数的概念;为表示相反方向的量,又引进了负数概念,等等。由此,教师对于有理数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才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才有可能向学生讲清有理数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二是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问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生物教材中介绍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师应拓展一些相关资料,包括袁隆平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目前世界和我国的水稻平均亩产量是多少?袁隆平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目前已实现的亩产量是多少?他的新目标是什么,等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重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应能够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分析与拓展教材中的应用性知识。
【教师广博的知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的教学反思08-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06-23
改革教学结构,落实新课程理念--语文能力型课程初探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08-28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8-31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观念的反思09-29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07-13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说课评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