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理论与语文课改(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07 19:55: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球面理论与语文课改(网友来稿)

梁敏       

球面理论与语文课改(网友来稿)

  记得学文学欣赏时,自己杜撰过一条原理:名著名篇好似一个球面,读者在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视点都可以视作它的最高点。而今学语文课标,产生类比: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任务,也类似对这篇课文产生视点,这个视点非一成不变和一律不变--这大致是课改和没改的重大区别吧?

       语文课标以学段为单位提出,取消文体界限,单元界限,学期界限,要求教师把学段的课标分学期、分课文内化为点点滴滴的教学目的任务,反过来说,要求教师内化的教学目的任务ABC,连结起来恰好成为达到学段课标的轨迹,又能适应新的评价要求。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道路的设计则可因人因地而异。

       如此,教学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教者对课标的“内化”合理与否了。

       这里的“内化”,就是教者把课程标准课堂化的过程。即教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出从属于课标的某一步骤点(知识的、技能的、思想感情的)和相应的教学过程。这样较之原来的大纲要求,教者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序量度位,只要与课标不悖,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就是合理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相应的思维训练、技能训练、情感影响,就是良好的效果。魏书生将初中五册的课文移位在异地的初中一册课堂,其导学导练效果仍佳,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内化”是教者的真工夫。他要有高度,似文学批评家之与文学作品;似建筑工程师之与建筑材料;似伦理道德家之与个别灵魂。还要有广度,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语言、情感、思维、审美、学法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更新等多方面。更要有热情,关注学生状态,因为学生已有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征都是教者“内化“的重要依据。

       于是,语文课标之于语文课堂的“不确定”,同语文教师之于语文课堂目的任务的“确定”,构成了语文课改中教者教学设计的矛盾运动。而教者见仁见智,会给语文课堂带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作者邮箱: ls5419_cn@yahoo.com.cn

【球面理论与语文课改(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语文课改,让学生做主(网友来稿)08-28

课改与人改(网友来稿)10-10

语文课改剑走偏锋知多少(网友来稿)08-08

我改李广射虎(网友来稿)06-28

解读新课标,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网友来稿)08-13

语文课随想(网友来稿)10-15

理想的语文课(网友来稿)08-18

语文课的反思(网友来稿)10-22

作文不妨交给学生改(网友来稿)10-05

适应课改,转变角色(网友来稿)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