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位学生家长眼中的超常教育
北京青年报 2003-07-17 蔡雯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今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
“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
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今年高考平均分590多,太神了!”招办的老师说:“少儿班啊,每届有不少同学考进来,有的在这里非常出色,可也有个别不太成功的哟……”他的话让人想起一直没有平息的关于“神童”、“超常教育”的争议。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孩子的智力水平永远不让外界知道
我们的孩子算不算“神童”?我至今不敢肯定。记得四年前儿子报考少儿班时,专门从事超常教育工作的老师说,智力超常的人大约占到人类整体的3%,少儿班在北京市的孩子中选拔出来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已经办了19年的实验班,宗旨是尝试一条对超常儿童因材施教、促成其早日成才的教育路子。考这个班的孩子要经过初试、复试、封闭式试读“三关”淘汰,称得上是“百里挑一”。就在我们去领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上午,又有1300多名优秀的小学生在参加少儿班今年的选拔考试。
“少儿班的孩子到底有多聪明?他们的聪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是外界对这群孩子最好奇的问题,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当然更加关心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到底有多高,能不能在比普通孩子减少四年学习时间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少儿班后越想越害怕,说这孩子如果接受正常教育一定能考上北大,现在减少了四年,还真悬了。
少儿班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孩子的智力水平永远不让外界知道,包括孩子的父母。老师总是说:你能考进来,已经说明你优秀。将来能够怎样,主要不是靠你的智力因素,而是要看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来努力。
这话让人更加担心,因为我们得问一下自己:你和你的孩子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吗?我儿子刚入校时就跟不上,因为他是从一所极其普通的小学考进去的,之前我们没有特别辅导过他。第一次数学测验,他只得了40分,老师怕他受不了打击,都没当堂发给他卷子,而是下课后再找他谈话。没办法,我放下正在忙碌的工作,到处找参考书和学习软件,先自己学,再教给他,同时教他如何听课、如何作笔记、如何自学。一个月后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了,我的退却之意却已萌生。我问儿子:“咱们转学吧?这样可以学得慢一点,不累。”儿子坚决地拒绝了,他已经建立了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已经非常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喜欢这种挑战性强的学习环境。
现在想起来,我得感谢我的儿子在我动摇的时候没有选择逃避,否则,就算他能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轻松得到好成绩,但却失去了不断经受挫折、从困境中走向成功的磨练。因为智力超群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很容易学得比别人好,因此也容易变得骄傲和浮躁,这可能会妨碍他们的发展,使其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而少儿班,由于集中了这样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对等条件下竞争的小环境,所以这些孩子在少儿班才会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艰难和挫折,让他们在失败面前重新站起,不断战胜自我。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更重要的呢?
■少儿班的学生个个都能完成10米跳台跳水
少儿班的“超常教育”最引人注意的是“速成”,14岁的孩子在知识和能力上与18岁的孩子相比毫不逊色。这种教育到底“超常”在什么地方?当了四年少儿班家长之后,我才意识到,少儿班的“超常”不仅是知识的传授速度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而且是真正全面的“素质教育”。
少儿班孩子最喜欢的课是每周开设半天的“自然体育”,冬天游泳、跳水,夏天溜旱冰、划船,春秋天远足、爬山、骑独轮车……少儿班的学生个个都能完成10米跳台跳水,能一口气走十几二十公里不叫苦,能像杂技演员一样表演独轮车,在爬香山鬼见愁时从来都是从没有路的地方手足并用地攀登。这样上体育课在中学课堂上很罕见,它的确练就了学生们的毅力和勇敢,因此少儿班的一些孩子在进入大学后还成了高校的体育健将。
体育课开得比一般中学多,其他课也比普通中学课堂有趣。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前都让出10分钟,让学生们轮流“演讲”,练思维能力和口才。学生们写的古诗词、日记之类还自己编印了小册子“内部发行”。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争论,以致外来听课的老师们说,少儿班的课堂像“茶馆”。“鼓励独立思考,鼓励与众不同,鼓励创新”,是少儿班教育的思想精髓,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甚至助长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去年的一段时间,我儿子突然迷上武侠小说,后来听同学说才知道,他在学校资料室借了金庸的小说,以一天一本的速度疯狂阅读,结果成绩下降了一截。我急忙找到班主任那里,没想到这位特级语文教师对此早已洞明,置之一笑说,读点武侠不错嘛,可以增长知识,还对写作文有帮助,只要成绩不太坏,你们别担心。当然,老师背后还是找了孩子谈话,不过方法比起我的横眉立目巧妙多了,而且真见实效。
少儿班孩子闹矛盾,从来都是自己解决,老师并不评理,更不找家长。有打得不可开交的,老师也说,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要对自己负责。每天放学前都要开个班会,对一天中发生的大小事情由学生们自己说理和评判。班里还有一个记事本,一天换一人轮着记班级日记,几年坚持下来,成了家长们最想看的东西。它让我们了解了孩子所在的集体,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家孩子。
四年的学习时间比别人短,但少儿班接触社会的机会却不比别人少。他们和外国朋友的交流基本没有语言障碍,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到科研所参观、听科学家报告、到电视台做节目……我的印象中,总是听到儿子这类兴奋的汇报。活动太多,家长们都担忧了,老师却宽慰我们说:“这些都是学习,他们已经长大了,过去出去我们给学生让座,现在他们都会主动给老师让座啦,呵呵……”
■家长和老师:朋友还是对手?
历届少儿班的家长们都会成为一个特殊的集体,自发组织了“家长委员会”,直到少儿班的孩子们都上了大学、出国深造甚至工作了,还有家长在“委员会”的组织下相互联络来往。
少儿班每个月都要召集一次家长会,各科老师在这个会上会指名道姓地介绍和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近况,表扬得热烈,批评得也毫不留情。家长们对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在会上开诚布公。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家长们的“意见领袖”,不时地,他们会找校外的地点,组织家长们开会、聚餐,安排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给其他家长们传授经验,针对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一起讨论对策,设法解决。
少儿班的家长有时会成为老师的对手,因为他们普遍素质较高,懂得教育,一旦发现某些老师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有点问题,就会在一起研究如何帮助这些老师排除困难,让他安心教学。如何派代表去找这些老师提出改进的建议,怎样和老师谈才会既不伤感情,又让他乐意接受……于是,大家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最会“谈判”、沟通的家长被推举成“外交大使”。
少儿班的家长更多的时候是老师的朋友,老师生病了,家庭有困难了,必去看望并提供帮助。家长们谁发现了好的参考书,一定会送到老师这儿请求“鉴定”,然后会联系给班里所有学生都买上一本。学校安排活动,需要帮助,家长委员会也立即安排妥当。这种友情和默契,使得少儿班的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疼爱。教数学的王老师30岁上下,他在少儿班的毕业联欢会上动情地说:“少儿班的同学们让我尝到了做父亲的滋味。我会用我的一生来珍惜。”
在少儿班学生快告别童年时,组织了一次“十四岁生日班会”,全体家长和老师们来为孩子们鼓劲。有心的老师们要求每个学生都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家长也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并准备一份生日礼物。会上,一位家长读了自己的长信,她的孩子一直非常淘气,犯过不少小错误,她声泪俱下的倾诉和期望,令孩子们泪水涟涟。一位小男孩主动要求发言,他说:“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是多么不懂事,妈妈,我辜负了你,但我一定不会再让你失望。”这个生日班会结果开成了“誓师大会”,全体老师和学生一齐涌上台,高歌一曲“真心英雄”,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少儿班,一个特别的集体。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送他来吧,这里会磨练他的意志,造就他的勇敢和坚强。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仅仅是提早几年上大学,或者是为了自己少操心,那么选择这种“超常教育”可能并不合适。历届少儿班都有个别最终不能适应这种教育而转到普通班就读的孩子,即使后来考进了名牌大学的少儿班学生,也还会有个别因个性太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发展得并不成功的情况。
我的切身体验让我相信:“超常”的基础并不仅仅是智力“超常”,而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超常”,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付出的“超常”。
【一位学生家长眼中的超常教育】相关文章:
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08-08
《故乡的榕树》中语言的超常搭配例析12-17
小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4-03
[优秀]小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2-21
意大利在我的眼中05-06
我眼中的兰花06-14
教案《我眼中的秋天》09-13
《各人眼中的20》教案03-05
一位校长对办学理念的感悟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