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系列之二)

时间:2024-10-10 14:25: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系列之二)

                         中国教育报   2003-06-13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

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系列之二)

 

   网络应用是全方位应用? 

  网络的价值在于应用,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广也出现另一种倾向:网络应用不分学科、不分课型、不分环节一哄而上,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操作了网络,教育的信息化就实现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网络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万能技术,网络在表达情感、表现意境、师生交流、展示过程、记忆分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强调语言积累、口语交流的文学艺术类课程并不十分适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一些强调基本训练、实践操作的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等课型也不见得应用网络后会带来多大实效。众多事实已证明,在没有必要使用网络的课堂上勉强使用网络,不但不会提高质量,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 

  网络的先进性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质量和学习方式的提高上,这是衡量网络实效的惟一标准。我们应将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多媒体化、个性化学习情境中的作用(课始),发挥其在提供丰富信息资源中的作用(课中),发挥其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过程中的作用(课末),发挥其在拓展知识方面的作用(课后),努力实现网络的技术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 

  网络下载越多越好? 

  “拥有网络就意味着占有知识”,这是许多师生认识上的又一误区。网络化学习中我们的学生易犯“复制病”:机械地操作着鼠标、无数次地重复着“复制--粘贴--保存”一系列动作,窗口频频切换,画面目不暇接,学生的头脑成了填装信息的容器;网络学习中我们的教师还在扮演着应试教育的重蹈者,设计着“李白生于何时何地,纸是谁发明的”等等诸如此类填充式的、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许多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信息资源量的扩张,只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对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教师设问的含金量低,学生回答的创新性差,网络学习的价值不高。 

  任何环境下任何模式的学习,如果没有思维的深度参与,是无法真正提高质量,从实质上改变学习方式的。网络学习,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信息的简单堆砌,我们要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拿来主义”,要强调在探究过程中个体的思维参与,要求学生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善于独立思考并能用精炼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网络应改变教育过于膨胀的传承功能,而再不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网络技术越先进越好? 

  网络是先进的代名词,但有的教师实施的网络教学却变相成为了先进技术的展示课,曾听过一堂《翠鸟》的语文课,这是一节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网站,他将教材原文用精美的网页形式表现了出来,为了渲染气氛,他用大量的FLASH动画反映翠鸟在湖面飞行抓鱼的过程,课堂讨论时他又费尽心思地制作了一个BBS论坛,让孩子们通过电脑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结束时他又用ASP技术制作了一份交互式的网上答卷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整堂课下来我们只听到键盘击打的声音,却看不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整堂课下来我们只欣赏到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却对课文本身包涵的美(文字美、意境美)缺少了真实的体验,我们只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优越性,但感受不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这节课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围绕着网络这个形式而展开,完全将内容和形式机械地割裂开来了。 

  网络的先进性更多地应体现在实质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上,网络教学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倾向,网络的课程设计同样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及特征,要合理地选择网络技术,力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不能为刻意追求华丽的形象、先进的外表而失去了其教育性,否则只会使网络教学牵强附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网络作品越靓越好? 

  网络教学一般以最终作品作为学习成效的评价依据,作品可以是个人网站、幻灯片、自制表格、统计图表、工作报告等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时时以作品的精美程度或图片的漂亮与否来评价网络学习的优劣,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往往过多地专注于作品外在的形式美(这也是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看某一张图片选择是否精美,看颜色搭配是否合理,看某个对象位置大小是否恰当,反而对真正反映学习质量的作品内容缺乏实质性的重视。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但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网络评价必须坚持“内容与技术、过程与效果、个性化与创新性”相统一的评价方向,要重视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熟练程度、研究深度、学习态度、应用广度、合作效度,而不能简单地以作品的技术含量和美观水平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惟一标准。 

  网络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网络包罗万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有的教师却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网络就是获得信息的惟一来源,以至于凡有资料需求就上网查寻,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就在电脑上进行。事实上,生活中的信息来源是多元的,网络在提供资料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绝不是惟一的、最有效的。网络有着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欠缺:网络的过度开放,使网络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价值度大打折扣;网络材料多采用超媒体、超链接的组织方式,抗扰性、可读性反不如传统的文本教材,阅读网络资料已成为一项成本极高(高耗低效)的事情。 

  网络教学不能简单的以网络操作取代所有的活动和实践方式,我们也应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如阅读报刊、考察访问、人际交流等传统方式搜集资料,使信息渠道更为丰富,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系列之二)】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的冷思考10-10

酷热中安好03-20

创新作文系列教案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8-23

学生抄作业现象的冷思考06-20

感动2010(之二)--学生习作(教学总结)08-14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之二06-25

抄作业现象的冷思考(网友来稿)07-18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教案教学设计11-07

谈谈破题导读系列教学法07-30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系列之二(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