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升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把握
北京师范大学 裴娣娜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对于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思考。目前的问题在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切入点在哪?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教育观点的矛盾、冲突、融合的今天,面对我国实施新课程,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的迫切要求,我认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材、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在“原点”--课堂中体现。正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真切地感受现代教育理念的真髓,感受教学活动丰富的内涵,感受生命的活力而使自己的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如果我们将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定位在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而不仅仅是新课程执行者角色,那么,在以下三方面实现对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把握,就十分重要了。
1.多元化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同时多元价值取向并存。如果加以梳理概括,起码有以下五种价值取向: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以及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正是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形成目前教学活动的丰富性。要真正做到从知识论向发展论转化,需要有一个艰苦的过程。
2.对课堂教学科学化内在若干关系的理性思考。
把握课堂教学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学术意识,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争论分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是关于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涉及对什么是基础、基础知识以及加强教学基础性的不同理解。深层的问题在于对现代教育倡导的“知识观”内涵的理解。
二是关于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问题。近年来,强调课堂教学关注生活实际,导致了课堂教学进程的变革,以及教学中对“体验”、“经验”的重视。目前还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面向生活实际的目的、内容及形式方法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不是粗陋的实践主义。
三是关于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它们是基本学习方式“之一”,还是“唯一”?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度”?应该说,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还要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正是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与平衡,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当然,课堂教学中还要处理好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关系,指导与非指导关系,继承传统与超越创新关系,等等。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改什么?如何改?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
3.研究课堂教学,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分析。
构建现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理论思路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这里,首要的问题是界定研究域。研究课堂教学,(1)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是如何实现发展的;(2)把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3)揭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色并形成教学风格。
立足于研究问题,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一节节课的观察评析,研究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是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还要研究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争论和辩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动,练习作业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如何体现教学的创新点。同时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体现了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自动探索,以及交往与合作。当然,要正确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必须给教师提供一个评析的标准,这就是:教师对现代学习观以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理解。
通过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帮助教师形成理论思维的气质以及敏锐捕捉教育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从而使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