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千万悬赏论文,该不该?

时间:2024-10-11 17:05: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话题:千万悬赏论文,该不该?

                          解放日报   2003-06-04 

教育话题:千万悬赏论文,该不该?

 【话题由来】

  1000万元,悬赏顶尖论文

  上月下旬,西安东盛集团在北京大学设立“东盛科学论文奖”。从2003至2011年的9年间,这家企业将捐资1000万元,其中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在《自然》、《科学》等6种国际  

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北大学者。论文奖金将由个人与课题组对半分成。

  这不仅是北京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论文专项奖金,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这种性质的论文专项奖也是罕见的。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近日在社会上引起反响:重金悬赏优秀科研论文,利耶?弊耶?

  【正方观点】

  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增长人类的知识,而知识进步的基本体现形式之一是要在高度国际化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世,让人们分享、交流和评价。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就是北京大学的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并不断提高国际声望的过程。为此,我们鼓励我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西安东盛是国内一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集团把支持中国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崇高的社会责任,此次慷慨捐资助学,不仅是对北大教学科研事业的有力支持,更是对师生的激励和鼓舞。(摘自在北京大学“东盛科学论文奖”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奖成果可接受,奖论文也不必“感冒”

  李先生(某杂志社编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已成为我国科学界新世纪的科研方针。对基础研究而言,论文就是成果。能否被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刊发,是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什么有的科研人员能接受企业出资奖励优秀成果,却对奖励论文“感冒”呢?也许有人担心,奖金为“饵”,会诱发一些人走“论文致富”路,甚至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发表论文。其实,任何奖励都有可能给弄虚作假者以可乘之机,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我的看法是,一,鼓励民间资本支持科研,不管是支持具体的项目,还是设立专项奖,都是好事。即使有些许广告回报心理,也是可以接受的;二,相信广大科研人员的觉悟,奋力攻关不是只为钱;三,相信国际一流学术杂志的鉴别力。

  【反方意见】

  重赏有可能诱导造假者

  何士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研究所研究员)继百万年薪、千万豪宅聘请首席教授后,现在又有了重金悬赏论文之举。这些行动中体现的科教兴国之心不可谓不迫切,但是否能真正起到科教兴国的作用,是否太急功近利,值得商榷。

  科学研究是人类好奇心的体现,是人类探索自然不懈的追求,从事这项职业的科学家们需要有一定的献身精神,对自然现象和规律有发自内心的兴趣,这就是全世界科学家都还能在收入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发愤工作的原因。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科学研究与金钱挂钩,靠重金悬赏优秀论文,那只能是亵渎了科学研究的精神。该有的论文不用悬赏也会有,不该有的论文即使用重金也买不到。在目前我国科学道德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过多地强调经济利益,可能会诱导一些科学道德不良者铤而走险、弄虚作假,少数害群之马一旦被揭露,受到损害的是我国科学家的声誉,是我国的科学事业。

  【圈内人建议】

  不以刊物论英雄,要看论文真水平

  计国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国家年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之一)以《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作标尺,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必能完全衡量出论文的真正水平。因为这些杂志本身有局限性,发稿重点在大家感兴趣的领域,如生命科学等,论文相对容易发表;而一些冷门专业的论文,或一时看不到意义的论文,则较难发表。

  科学史上不少例子可证明,一些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其实是在不起眼的杂志上发表的。如美国科学家马库斯关于电子转移的论文,最早就是发表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后,还被同行认为是错误理论,受到广泛抨击。但科学的发展最终证明马库斯理论是正确的,为此,马库斯在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我建议论文奖不要以单篇论文和“刊物名称”论英雄,而应看工作积累和综合水平。(本报记者汪敏华)

【教育话题:千万悬赏论文,该不该?】相关文章:

该不该给孩子实行高压教育07-23

教育时评:高校招生该不该取消服从志愿06-15

理想的话题议论文07-07

以青春为话题议论文11-21

以爱为话题的议论文10-17

以坚持为话题的议论文10-16

沉默为话题议论文11-02

以感动为话题的议论文11-06

以宽容为话题的议论文10-17

毁孩子的8种教育做法千万不要再做了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