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意象与意境:解读诗歌的两把钥匙(网友来稿)
王铗子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具有鉴赏诗歌的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试验本第三册,安排了三个单元中外诗歌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老师常常感到诗歌难教,学生也觉得只学到一点诗歌常识,对学过的诗歌也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形成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原因是什么呢?我看,主要是对诗歌艺术的特征和规律了解不够,尤其是对诗歌的意境和意象模糊不清。下面我试就这一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一、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用康德的话说,即“灌注了生气的形象”,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和依据。诗歌的意象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诗人通过象征体的运用,使思想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艾青说:“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
如艾青的诗《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 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望着海洋……”。这首诗中礁石的形象,贯注了诗人人生体验的真缔,象征了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诗中的“礁石”作为象征体,使作者的情思具体可感,整首诗通体洋溢着诗美的特质。
(二)比喻性意象。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读着它,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楼上眺望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这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因此该句遂成流传千古的名句。
(三)描述性意象。指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具体化,当然,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绝句通过描述性的意象“空山”、“返景”、“深林”、“青苔”等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其中渗透了作者追求自然美的思想感情和以画意入诗的审美情趣。又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诗歌通过描述性意象“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等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灾难深重,表现了诗人的迷惘心理,而且为诗的后面写祖国的新生和“我”的“沸腾”作了充分的铺垫,这些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化,它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四)通感性意象:即用通感形象使情具体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高亢激烈的声响:“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声响是在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的声音,如水浆的冲击声,如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声,这样的“大音”,白居易自然无法让读者听到,但它用文字描绘出视觉形象,来勾引起人的听觉联想,无形化作有形,绘写出一系列鲜明的通感性意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即使远隔千年,依然令人悚然惊心。
又如臧克家的《春鸟》:“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这首诗当中的歌声只能听见,但作者把它比作“星星”并且“越来越灿烂”,听觉形象沟通了视觉形象,恰到好处地把歌声的不可言传的美妙传达出来,诗味极浓。
创造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的意象能构筑诗歌有机的整体,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因此,无论是创作诗歌还是阅读诗歌、教学诗歌都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当然以上分类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其实,具体到一首诗歌,往往不只创造一种意象,而是几种意象并存,那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二、诗歌的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标志。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鉴赏、教学诗歌都要了解诗的这个特征。
意境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工艺术境界。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词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强调了诗歌创作中意境创造的重要性。可以说,有无境界,是衡量一首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深意远。意境熔铸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理想和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又蕴含在诗的形象之中。有意境的诗往往情深意远,耐人寻味。
如北宋晏殊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的本意是词人抒发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但由于词的意境“境生象外”的特征,词的意象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勾起读者对词句咏叹不辍,玩味不已。
有意境的诗歌就是这样既能给人以诗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以多方面的情感思想的启迪。
(二)情感和景物的和谐统一。
词的意境是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当然这个统一不是二者简单罗列,而是自然地融为一体。怎样才能使情景交融,高度和谐呢?别林斯基说:“思想是通过形象说出来的,起主要作用的是想象”。可见艺术想象是使情景交融的主要手段。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大胆想象,神思天外,写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宏大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积极进取的精神,可谓情与景的高度统一。
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眺诗句)。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以此写景,乃为活景。”这段话的含义是写活景物,必须使真感情与真景物自然融合。要做到这一点,艺术想象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对诗歌艺术意象和意境所作的一点浅显的分析、讨论。当然,解读悟透诗歌,仅仅孤立地掌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鉴赏者具有相当的文史知识等基础知识储备,要有相当的联想、想象能力等等。但是,只要掌握了意象和意境这两把钥匙,正确解读并悟透诗歌将是轻而易举的事。
作者邮箱: fzwx9134@sina.com
【意象与意境:解读诗歌的两把钥匙(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网友来稿)12-16
绮怀诗的解读(网友来稿)12-16
美教诗歌(网友来稿)12-16
诗歌鉴赏纲要(网友来稿)12-16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12-16
解读《约客》的蒙太奇(网友来稿)12-16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网友来稿)12-16
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网友来稿)12-16
尊重,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