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网友来稿)

时间:2023-07-10 10:13: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网友来稿)

山东曲阜师范学校兖州校区 杨敬法

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网友来稿)

       内容提要: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因地制宜、由内部人士共同参与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上日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更具紧迫性。它的开发应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学校教师自由和自律、因地制宜的原则。其要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 开发 必要性 原则 要件

    课程、校本课程和语文校本课程 

    “课程”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朱熹曾在《朱子全书学六》中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大意是指学习的范围和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推进,课程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现在我们一般人认为“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面内容。”①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不断演进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课程由国家统一编制,学校甚至地方对课程的编制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50年代因袭苏联模式,所有课程都是必修课,教学计划片面强调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形成单一化的课程结构,60年代以后高中阶段的课程开始有适当弹性,允许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到了80 年代,我国课程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规定:“为了适应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发展他们的特长,更好地打好基础,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这是我国课程改革走向多元化的开始。随后全国各地课程的改革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时至今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我国课程结构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春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初见端倪。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校本课程这样界定:所谓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因地制宜,由学校内部人士(包括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决策编制的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校本课程还不够重视,甚至知之甚少,即使有的学校有了语文校本课程也不够规范。下文笔者试就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要件作一论述。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从我国教育状况看,开发语文课程十分必要。 

    根据《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小学在校生12543.47万人,共有初中在校生6514.38万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600.93万人,中国承担着世界1/8的教育人口,规模之大,世界独一无二。而且全国各地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向普及大学迈进,有的地区正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的还正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奋斗,甚至有的欠发达地区,缺少必要的教师和教育设施,几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还进行着落后的复式教学,适龄入学儿童流失严重。从每年的高考分数看,有的地区和有的地区竟相差100多分。如此不平衡的教育状况,我们再用全国统一的课程去统一全国各地的教育,就像古希腊传说中的海盗普罗哥拉斯蒂斯的铁床那样,断体适床,难以取得教育效果的优化,甚至会扼杀教育的发展。回首过去,国家统一过死的课程,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教育因此在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教材编写、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高考方式、统一的分配模式下,得到空前的统一。这种空前的统一不仅扼杀教育中的活的因素,……”②而校本课程具有灵活多样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是消除这些弊端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语文教育的目标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十分必要。 

    现代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在这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教育必须顺应这个潮流。“教育即解放”,“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③所以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过去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这一点,结果导致了语文教育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这一点韩军曾这样评论:“中国语文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总体失误就在于,总是矢志不移地着眼于所谓纯粹语言能力(技术化),再辅加扭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伪圣化)。根本忽视了对学生自我的热烈关注。百年来,一直没有认清语文教育的根本,就是一种主体精神的教育,是精神经验教育;是一种人化教育,人的教育,是关涉语言学习者精神成长的教育。”④培养完整的人,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模子去刻。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教育潮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要达到语文教育的明白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程,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当地的条件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 

    三.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十分必要。 

    对于语文性质之争,现在基本尘埃落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2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明文写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语文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学语文就不能单靠国家统编的几本教材,死啃这几本书,最终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学语文要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应用、掌握。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科斯涅斯说得好:“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⑤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哲学家们更是突出语言对理解、对生活的意义,卡西尔明确指出:“语言犹如我们思想和情感、知觉和概念得以生存的精神空气。在此之外,我们就不能呼吸。”⑥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校的生活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国家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因而这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首先,应树立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观。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仅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来观照,而现代语文教育要求培养完整的人,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语文的实践,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与此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其次,应树立开放的语文课程内容观。打通课内外,走向现实生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发而有活力的,应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就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然而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要求“以本为本”,读书只读“语文”书,观文只观“文学”文,这无疑给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套上了紧箍咒。我们必须破除这种陈旧观念。既然“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要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就有无穷的学习资源可开掘;既然“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只要与文化有关的,就可能有不尽的语文学习资源供开发。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尊重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的自由和自律。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主导型的课程开发遭到了基本失败,“其根本原因是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动用了庞大的资金,规划并开展了国家规模的研究,却轻视了如何使课程改革发挥效力这一问题的关键,轻视了师生的参与。”⑦“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程的开发没有教师的参与,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在课程开发中确立与保障学校教师的自由与自律,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教师应当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⑧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自主地进行课程开发,允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课程开发方略、确立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计划,同时在开发中还应确保教师的自律。教育是集体行为,某一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关涉全局的成败,一定的自律是十分必要的。毫无计划、“乱开乱采”的行为是应杜绝的。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课程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提出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制的方略,主要是因为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条件、特点不尽相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对中央本位课程的反动。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载体,不关注学校的情况和条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便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因地制宜是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中的“地”是指各校不同的条件,既有学校生存的社会环境条件,又有文化环境条件,既有学校办学设施条件,又有教师、学生的个性因素。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于自己实施的校本课程方案,照办照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也就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依据这一原则,就需要学校调动内部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认识本校、本地的条件和优势,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达成预期教育目标。 

语文校本课程的要件 

    语文校本课程要件起码应有目标、内容、评价三部分组成。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 

    射箭应有靶子,叫做有的放矢,语文校本课程也要有靶子,这把靶子就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它是语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当首先以课程标准、大纲的课程目标为目标,然后在这大方向之下,分阶段、分项目列出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社会的需要、文化传递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大趋势,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语文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结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小实际,使目标具有这项内容的独特性;2.明确性原则:确立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必要时可进行详细描述,便于达成和检测、评定;3.整体性原则:既融会“课程标准”“大纲”的目标要求,又要使自己的目标整体性和阶梯性,突出重点;4.可行性原则:制定的目标应与实施效果联系在一起,必须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兑现、落实,一纸空文的教学目的是毫无意义的。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内容基本包括范围、分量和进程,其中课程的范围课程开发的难点、也是重点。分量、进程要着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来安排。下面着重分析一下范围。 

    语文校本课程的范围很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日常学习生活类:这一类是每天必做的,一般学校都可以做到。如观看学校闭路电视中的自制节目,浏览校局域网,阅览校阅览室的报刊,自编自制报刊等。2.活动、比赛类:这一类带有课外活动性质,但要使之规范化、系列化,取消随意性,使之课程化,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切实的帮助,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博物馆、纪念观等,这都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3.乡俗、人文、自然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一类课程资源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我国风俗淳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旖旎,充分挖掘定会有不少收获。比如收集民间传说、春联,对本地历史名人搞专题研究等。4.个性特长类:这一类是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兴趣来开掘的。这一类容易使学校、教师、学生全身心投入,容易出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往往是深远的。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 

    这是语文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语文课程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调它的发展功能。提倡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尽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相对于结果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尽量要客观地描述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少用定量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依据要达成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注释: 

    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第2页 

    ②《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75、176页 

    ③《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等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4 第95页 

    ④ 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第17页 

    ⑤⑥《语文教育思想论》曹明海,潘庆玉编著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127页 

    ⑦《课程设计基础》钟启泉等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103页 

    ⑧《课程设计基础》钟启泉等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05页

 作者邮箱: yangjingfa@mail.china.com

【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友来稿)12-16

试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网友来稿)12-16

浅谈语文新课程与师生发展(网友来稿)12-16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地位(网友来稿)12-16

立足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开掘和创造(网友来稿)12-16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网友来稿)12-16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12-16

语文晨读材料三(网友来稿)12-16

语文学习歌(网友来稿)12-16

鞠躬(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