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

时间:2024-09-17 15:13:41 少烁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

  CAI一般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般指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 1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手段与教育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教育现代化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教育改革课题,于是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遍地开花,这当然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喜事,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CAI的工具性及其应用规律。

  一、CAI的工具性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与过去相比,除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而发生的课件外观的改进外,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日渐普及的今天,我们怎样真正运用好计算机以辅助好我们的教学呢?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是教学的问题。不研究在计算机参与下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怎么能用好这一教学工具呢?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走向一种误区:不管是什么学科,教学内容是什么,一定要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的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界面做得很“花哨”,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计算机辅助教学演变成了一种技术展示。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教师对计算机的功能认识不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不到位,其后果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教师应把计算机技术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CAI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工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CAI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CAI的使用离不开教学目的的要求,如果不考虑CAI的适用性原则,而单纯为了使得教学具有现代化技术而用CAI,只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其次,CAI承载媒体的工具性。CAI是教师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计算机的工具性决定了CAI的工具性。

  3、最后,CAI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对教学有极大的帮助。然而,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正是由于教师充满智慧的引导,学生才会掌握知识,单靠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是不会满足课堂上学生的要求的。

  由此可见,CAI只能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工具,而不应在课堂教学中本末倒置,为了CAI而CAI。

  二、CAI的应用规律

  CAI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只能是辅助的、次要的。而现阶段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受教师计算机水平以及课件制作的“高投入,低产出”等条件限制,还很难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只是在一些评优课、观摩课中出现,计算机还远远没有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坚信,CAI必将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下面将对CAI的一般应用规律做一下探讨。

  要想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CAI,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图文合一、声像齐上、能动会变、形象直观是CAI的优势所在。CAI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服务的,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否则将会因课堂上用了太多的图文画面,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容量与效益的关系

  运用CAI,节省了板书时间,可以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教学信息,使教学容量大大增加。不要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就过分地加大课堂练习量、让计算机代替教师向学生机械地灌输知识,变成戴着“现代化教学”光环的“注入式”教学,变“人灌”为”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要善于在学生的练习中留“空白时间”,使学生有思考、消化知识的余地。不能因发挥CAI的特点,而过分地加大课堂容量,造成学生贪多嚼不烂。

  3、演示与动手的关系

  模拟演示是为了展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最终促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不能用电脑模拟演示代替学生操作,不然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丧失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实验课较多的学科中,如化学、物理、生物等。一般说来模拟演示主要是用于对微、宏观世界,危险实验,抽象等内容进行演示。

  4、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控制教学节奏是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的节奏,避免节奏过快。由于CAI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节奏,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5、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当课堂教学引人CAI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师生关系更趋于同位,但并不可由此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结构,确定发展目标,还要设法激发。因而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还是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寻求师生关系新的同位点,使师生关系处于动态的平衡中。

  另外,我们在使用CAI时还要注意“三度”的问题。

  1.角度。所谓角度,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切入口,即用计算机来干什么。计算机作为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选准角度,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2.深度。CAI的优势很明显,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然而凡事皆有度,教学内容过分微机化,就会因过于浅显而失去一定深度,使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在使用CAI时,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效度。效度原则告诉我们: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不能唯“多媒体”是从,媒体现代化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一定就会带来教学高效度。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应该由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媒体,而不是由教学媒体来主宰教学内容。哪种设计方案,哪种媒体手段教学效度高,我们就应当选择并使用它。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我们在充分肯定其强大功能的同时,应该认清其工具性的本质,使其成为一种真正高效教学手段,而不应为了CAI而CAI。

  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 2

  1.CAI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2.CAI的基本原理,CAI与数学课程融为一体,将CAI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体系的分割及学科间隔离,把不同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把看作是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载体。

  3.CAI的构成,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课程软件三部分组成,现有的众多CAI系统在系统结构、规模、性能等方面各有差异,时间轴,用于组织和控制文档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播放的图层数和帧数。

  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 3

  一、CAI应用优势

  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到2013年为止CAI系统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6种:

  1.练习:包括编排题目、比较答案及登记分数,通常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

  2.个别指导:包括教授规则、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提供应用的环境等;

  3.对话与咨询:又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模式,允许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比较自由的“谈话”;

  4.游戏:创造一个带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游戏的内容和过程与教学目标相联系;

  5.模拟: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自然的或人为的现象),并加以控制,如模拟化学或物理实验和飞机、车船驾驶训练等;

  6.问题求解:让学生以多种途径运用规则和概念,得到问题的解,既要求学生不仅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且掌握其解答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需要在同一课程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交叉使用这些教学模式。

【CAI工具性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相关文章: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课件03-18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03-15

质量工具应用培训心得10-08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01-07

认识交通工具教案03-03

质量工具应用培训心得通用12-08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反思04-18

小班认识交通工具教案03-17

质量工具应用培训心得(通用7篇)12-2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指瑕 (网友来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