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除了奉献,我别无选择--2002年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期中总结(教师中心稿)
wangjiandong
也许是被上学期的辉煌成绩蒙住了双眼,也许是孱弱的身体支撑不了沉重的负荷。本学期来,总有一种身心俱裂的疲惫感,于是我放松了对学生的管教。一次又一次,总觉得,经过上学期的调教,学生应该已基本上学会了学习,已基本上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我错了,实实在在错了。第一次月考下来,我发觉学生在走下坡路,便有些意识到可能是我的管理出现漏洞了。但这并未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只是暗暗给自己打气:“也许是这一次学生失误,也许是试卷出得不对路,也许……”而经历了这次期中考试的浩劫(也许用“洗礼”更确切些),我才彻底醒悟了:我的管理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
“严是爱,宽是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同了这一原则,但我在经历了上学期的“严”之后,想尝试一下让学生学得宽松一点。因此,酿成了班风、学风日下的局面。具体说来,我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学以来,班里换了语文老师。对我而言,这是一件好事,能坦然接受。但对于学生来说,才适应了温文尔雅的陈老师,中途又换成风格与前任迥异且严厉无比的毛老师,其情感一下子转不过来。在周记上,学生有颇多反映。当时我想,既然毛老师如此认真负责,且学生惧之如鼠见猫,凭我之严也只是小巫见大巫,那就把某些管理之权交给毛吧,我倒可以松口气了。岂料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诚惶诚恐外,并不买其他老师的账。于是,课堂纪律一度松懈下来:折纸的,聊笑的,假寐的,乃至打牌的,都有恃无恐起来,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对于作业,也是不做的,抄袭的,乱涂的,应有尽有。而对于此种种现象,我疏于过问,且常有“摁住了葫芦浮起了瓢”的感喟。
二.跟大多数人一样,学生是具有相当的惰性且缺乏自觉性的,不去督促,他就懒得做。我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与自控能力。每到周末,我总忘不了提醒他们一句“回家多看点书做点作业少看电视”,但所起的效果如何呢?据周日交上来的作业及部分家长的反映,他们在家里很少看课本做作业,哪怕是班里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想想也坦然:他们在校上课都不专心,课后都充分利用时间打球、打游戏,回家哪能奢望他们会学习呢?因此,有计划、有台账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狠抓落实。
三.对纪律、卫生的重视不够。尽管从去年起,墙上就张贴了“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卫生是学习的环境”的条幅,但因自己的措施不力,导致学生纪律、卫生观念不强,那些条幅形同虚设。王文忠老师就曾数次对我讲,自然课上,(1)班纪律比(2)班要好得多,但我听了仍未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正因为如此,在纪律、卫生上屡屡扣分就不足为奇了,流动红旗与(2)班失之交臂就不足为奇了,在竞赛、考试中名落孙山就不足为奇了。
四.对自然、社会重视度不够。尽管我常对学生讲,无论哪门功课,上课都要认真听、认真学;但由于对于学习的奖惩措施都落实在“语数外”这三门所谓的“主课”上,学生对自然、社会就抱着无所谓的思想了。因此,这次期中考试加上自然、社会的成绩后,年级前60名就只有9人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使自己对得起自己的承诺和良心,为了使自己所带的这个班能顺利地向初二交接,更为了所有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我决心做到:
一.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加大对违纪现象的惩治力度。
二.牺牲自己的课外活动等休息时间,义务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时间。
三.加强自然、社会等课程的重要性教育,将其纳入考评制度。
四.协调好各课任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
我想,通过11~15周的治理整顿,到第二次月考时,(2)班努力达到年级前30名占6个的目标;到期末竞赛时,更争取上榜率能达到片平均水平!
浪川中学初一(2)班班主任 王见东
200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