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择校热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产物
光明网 2003-04-24 锦秀文
据报道,南京市今年“小升初”又进实施阶段。近年来,南京市“小升初”择校风气很浓,面广量大,择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30%的家长给孩子在“小升初”中择了校,而希望择校的家长占5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择校热的形成除了历史原因之外,政策导向因素,“小升初”方案都强调免试就近入学等,但择校热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政策导向有关,促使校际之间差距拉大,好教师、好生源均向名校集中。
虽然政府倡导“小升初”方案都强调免试就近入学,但一个不容回避的是,就出在就近入学上。如果一个孩子就近的是一所名牌学校,当然不用说,就近就能顺利地入学;如果一个孩子就近的是一所无论教学水平还是基础设施都非常一般的学校,当然学生就近就难以入学。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学校的现状都会不满意,不满意了,就要想办法选择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定教育,既然是法定教育,作为有责任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的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也有必要对现有的初中、小学的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让起点不一样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接近相当的水平,而不是一边在强调就近入学,一边人为地拉大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能力和水平。
校际之间的差距,有历史的原因,有政策性原因,最最根本的是教育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面对教育资源上的实际不公平,引发了大面积择校现象,进而引发择校热的周而复始地重复上演。大面积择校择优还会导致生源两极分化,加大初中办学差距,从而进一步刺激家长择校的欲望膨胀,如此恶性循环往复只会让更多的小学生丧失“快乐教育”,严重干扰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也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学习阶段中不公平待遇所无法挥去的永远的痛。
现在在城市里,一个择校的孩子少则上万元,多则几万元,学校收取的那么多择校费不知道用到何处去了,这种择校热的背后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公,也是一种社会的腐败现象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现在社会上的“公开”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在消除教育中的某些腐败行为时,对于这本身就不公平的择校费最大受益者--学校也进行必要的“公示”,让那些善良的人们也看看择校费到底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择校热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产物】相关文章:
择校的敲门砖奥数热背后的名堂08-30
盲目择校 最后吃亏的只能是孩子10-20
择校是将来升学的救命稻草吗?07-22
小学入学择校申请书范文06-20
教育专家评说择校之弊富人有权人受优质教育(教师中心稿)09-05
高分却要花高价择校 厦门中考录取怪事迭出10-16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热)04-19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