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海著名中学特色教育观摩考察汇报材料
林金山
为扩大视野,增进交流,提高认识,更好地学习先进办学经验,2001年11月17日至11月25日,受学校委派,吴智安副校长和林金山等二位同志参加了由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的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主办的“教育之旅--第三届上海著名中学特色教育观摩考察活动”,时间虽然不长,收获颇大,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考察主要内容
此次赴沪考察前后参观考察了上海市闸北八中、建平中学、上海交大附中、晋元高级中学、育才中学、嘉定一中等六所在上海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重点中学,听取了国家副总督学、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贯彻基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副处长刘月霞(《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原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名师成长之路》)、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成功教育》)等五人所作的专题报告,与观摩考察学校的领导老师也有一些接触。与会代表38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活动安排十分紧张,内容也是十分充实的;往往是十二点多听完报告,半个小时吃完午餐后马上坐车赶往学校参观。此次考察活动的重点是上海市著名中学的特色教育,包括办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等,其目的在于了解教育运作方式及教育理念,以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所到之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浅。
二、上海市著名中学及其特色教育印象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面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普通高中教育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使基础教育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适应,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市逐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并进行了一系列诸如课程、办学体制、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校园环境
参观考察的六所重点中学,除了闸北八中因为是初级中学条件略差以外,硬件设施都是一流的先进。塑胶跑道、校园网等自不待言,面貌一新的育才中学、晋元高级中学、嘉定一中等三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投资1.6-2.5亿元,都有自己的体育馆、艺术馆、游泳馆、下沉舞台音乐馆。校园面积最大的如育才中学,占地269亩,有各类建筑28幢,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还建有大会堂、网球场、溜冰场、射击场、沙滩排球场,甚至还有超市。绿化面积10.1万平方米,更有占地4万平方米的假山、池沼、凉亭、竹林,人行其中如入公园,让人留连忘返。财大气粗的上海交大附中系上海市教委直属学校,财力雄厚,塑胶跑道是德国公司铺设的,草坪也是请德国人进行日常维护,深秋季节草坪仍是葱绿如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久负盛名的上海建平中学则以其全校师生人手一台电脑(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美国康柏笔记本电脑)、校内3000个Internet接入点和教学资源库1万多个课件而让人望尘莫及。
(二)著名中学特色教育简述
1、闸北八中--成功教育
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部,区内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交通方便市政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是上海市繁华的中心城区之一。而闸北八中原来是一所师资和办学条件困难,家长和社区的教育环境相对薄弱的初级中学。针对这一实际,早在1987年,当国内外教育家都在关注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同时,闸北八中就开始了成功教育课题实验。学校以成功教育思想为办学指导思想,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为校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多面成功。经过三年的第一轮实验,闸北八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闸北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学校,并被确定为闸北区重点中学。其成功教育辐射带动了周边数十所同类型的中小学。
所谓成功教育,实际上指的是利用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成功的愿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成功而实施的教育模式。而教育的本质任务,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他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适当增加与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的教育内容落实素质培养的目标;改革教育方法,采取分层渐进,创造成功机会促使学生参与活动;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以成功心理的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重点改革德育教育;实施鼓励性评价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取得成功,对此,柳斌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走出了一条“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得到发展的道路”。国家教育部把成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之一,并要求把成功教育经验推向全国。
2、建平中学--建设国际管理标准
建平中学原来是一所农村中学,得益于上海浦东的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上海市重点中学、教育部德育大纲试点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它以“合格+特长”、“规范+选择”为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并于1993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教育集团,以教育产业化、规模化的形式,实施教育企业化经营战略,为此,教育部向全国推出“建平教育模式”。2000年《人民日报》曾用三个专版介绍建平中学。健谈而谦虚的冯恩洪校长轻描淡写地说建平中学的成绩只是“研究了一个模式,追求了一个规模效应,探索了一个机制”。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建平的情况,决不是如此简单。建平中学现有在校生15000人,38个学生社团,在必修课之外学校有76门选修课程……。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大型学校集团?冯校长告诉我们,他信奉的是“一流的企业出标准,二流的企业出品牌,三流的企业出产品,四流的企业出劳务”,一个好学校靠的是力求完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为此建平人从建立区域管理标准(学校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到建设国际标准,前后花了近五年的时间,今年11月以高分通过了香港品质保证局对管理标准的验收。
现在建平人都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按国际标准,教育是服务的行业;因此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而是学校服务的对象。据此学校要求老师要学会微笑服务、礼貌服务、主动服务,并提出“爱学生如爱亲子,敬家长如敬亲朋”,在与家长、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先微笑后开口,先让座后谈话”,做到尊重人、研究人、满足人的需要。建平的目标是“让建平学生进入优秀的大学,让建平学生在优秀的大学里更加优秀”,学校的产品就是力求完美、持续改进的服务系统。
在这个服务系统中,有一支优秀的服务队伍(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建平中学同样碰到“要得到-留得住-提得高”的问题。为此建平主张树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构筑管理文化氛围,用“建平为你提供一流的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引进博士、硕士;全校实行评聘分离制度,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年薪8万聘任学科带头人;还在校内努力营造学习型的管理,每月举行“教育沙龙”,每周开设社会文化讲座,帮助教师拓展科学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提高学历层次。据介绍,如今建平中学一线教师平均年龄35.7岁,拥有4位博士,20多位硕士,还有7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明年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将占教师队伍的30%,为建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整体改革与研究性学习
在本次参观考察中,可以说,晋元高级中学给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学校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但它的设计布局最合理,晋元高级中学的接待考察安排也是最真诚而高质量的。既有校领导宏观的介绍,还有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师生代表“现身说法”和演示,令人大开眼界,称赞不已。
晋元高级中学前身是英国人办的华童公学,创办于1904年。抗战胜利以后为纪念爱国将领谢晋元将军而命名晋元中学。建校近百年,学校人才辈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丁关根、张承宗、唐韬、余秋雨和一大批院士、学者。它是全国美育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晋元高级中学将“自主选择,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营造一个开放、主动、受教育者参与学习设计的教育环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实现既掌握各科基本知识,又充分发展学习特长的教育目的。为此,学校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套餐式”的组合课程。晋元高级中学在课程和教学改革方面,构建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学习的“套餐式”课程体系。包括可供选择的拓展型课程,可供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的基础型课程,可供自主选择的研究型课程和可供自主选择的生活经验课程。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基础和能力,将这些课程组合成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式”课程,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表。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教师是研究课题的指导者,院士和其他专家学者是“研究性学习”的坚强后盾,学生在自己动手研究中开拓视野,张扬个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尤其可贵的是,晋元高级中学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对研究型课程的理性认识、研究型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到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管理、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并取得丰硕成果,为上海市提供了许多具有晋元特色的教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典型个案,许多学生的研究课题屡次在大陆或港、澳地区获奖。
走班制的办学营作方式。晋元高级中学实行选择走班制。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计算机五门基础学科都进行选择走班,体育则实施选项。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在走班制中走进专用教室,选择课程,充分学习,夯实基础,选择个性发展的空间,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民主参与、自我完善的育人机制,坚持学生的活动由学生唱主角,目标让学生自己明,计划让学生自己订,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效果让学生自己评,增强争当学校主人的主体意识。学校设置了学生校长助理制,学生参与学校纪律、卫生、学习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展露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潜能和才华,使一大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提高。
此外,学校还进行后勤管理和与选择性的教育配套的学分制管理、以及重心下移整合“出炉”的年级组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整体改革探索与实践,都是卓有成效的。
4、育才中学--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上海市育才中学始创于1901年,50年代初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重点中学,由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出任校长。学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教育改革,近百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蜚声海内外。1998年学校迁建新址后,发展成为寄宿制的高级中学,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发扬教改传统,融入时代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是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依法办学。董事会成员包括著名高校(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外国语大学、财大、上海大学、上师大等),境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区、局、校有关领导。在学校组织机构方面,中层设一室四部,即办公室(兼董事会、党委办公室)、教育管理部(只管教学,不管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部(兼管学籍)、教育服务部(包括教学后勤、体育场馆管理)、生活服务部(负责生活后勤服务保障)。
其次,课程的改革。育才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包括:
选修课程和免修课程。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课,还可以根据发展需求,申请开课。经学校统筹安排,现已开设7种类型课(导师型、研究型、竞赛型、兴趣型、提高型、讲座型和活动型)共计70余门。为给学有余力和具有特长的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还建立了免修制度。即按照一定的要求,经学生本人申请,学校考核通过以后,可以免修某门学科,并由学校为其配备相应学科指导教师,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辅导并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和便利。
劳动意识培养。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树立公益意识,学校建立三种劳动制度。每天安排15分钟(下午1:15-1:30)一节养成性劳动课,学生全员参加,清洁校园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场馆的服务性劳动和勤工俭学。
加强三项技能训练。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计算机软件设计、网页制作;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过关,相当于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水平;初步掌握汽车驾驶技能,学习汽车机械原理。
在作息时间安排上,育才中学也是独具特色的。必修课限制在上午安排的5节课中,下午都是选修课。1:30开始(上海不安排午休时间)安排两节选修课,3:05分开始安排一节55分钟长的“学生自主发展”课,教师下班辅导。4:00-5:00为学生社团活动时间。5:00以后为自由活动时间。有一半的时间学生自主安排。
再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学校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食堂、物业管理、超市、医疗、交通、安全保卫等工作分别由八家单位承担管理。这样既有效剥离了人员编制(全校教职工仅155人),节约了经费开支,又提高了后勤服务的专业水平,也保证了学校领导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当天中午,在学校餐厅用餐,每人一份快餐,代表们真切地感受到后勤改革带来的高质量的服务。
上海交大附中、嘉定一中等两所中学的做法与上海其他重点中学大同小异,在此不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嘉定一中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成果突出,连续四届组织两个学生代表队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每队三位各有所长(计算机、英语、理科)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三、教育部基教司领导的报告综述
国家副总督学、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专程从北京赶往上海,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贯彻基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报告。报告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妙趣横生,长达4小时的报告,王司长不用讲稿,翔实的数字脱口而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引得代表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博得阵阵掌声。
他从国际上科技教育的激烈竞争、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教育内部存在的实际问题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基教会召开的背景,扼要介绍了基教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的“十五”规划,结合其本人从事多年基教领导工作实际,重点谈了三个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教材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王司长从澄清素质教育的概念谈起,提出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树立六种观点:大教育的观点、终身教育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的观点、现代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观以及教育是公益事业的观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德育、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在谈到教学教材改革时,他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的教育存在着教学要求过高,学生负担太重,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教师太强调习题分析,学生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只重视教的一面“教改”,不重视学的一面“学改”等问题,为此,今后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要考查实验,中小学要尽可能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房。在高中阶段,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要实行学分制,要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教育。
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他分析了新形势下对中小学教师的“六要”(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有好的师德、教风、作风),并指出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从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一切为了学生,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尤其是使用三种工具(中文外文词典、图书馆、Internet);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最后,王司长深情地勉励大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基教司高中处刘月霞副处长的报告《我国普通高中的改革和发展》,则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具体介绍了“十五”期间我国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措施。
总体思路是要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主要措施包括:要在现有学校挖潜,扩大校均规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效益;要扩大大中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要努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要大力扶持和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要建立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优势互补的机制,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确保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
刘月霞副处长还重点谈了示范性高中建设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问题。
关于示范性高中建设。刘处长回顾了示范校建设的缘起,以及因1995年制订的标准“硬件要求比较高,软件比较模糊,不便操作”而暂时搁置的过程。她说,我们反对盲目追求硬件的倾向,学校应以育人为本,追求一种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因此教育部也在酝酿出台一个新的示范性高中验收标准。她认为,示范性高中至少应做到: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能把目标直接指向升学或就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施,不能仅局限于文科理科分班,要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应该考虑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要看学校是否为学生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是否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学校的管理是否为学生的发展准备;还要考查学校与社区间的关系,学校首先应该是社会的,是社区的一部分,要有资源共享的理念,应该成为社区先进文化的先导,应当让学校融入更大的范畴,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刘处长指出,课程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非常核心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她希望学校领导在“十五”建设期间要重点关注此事。她介绍了高中课程改革与试验、推进的情况,并对课程计划的制订作了重点说明。首先它重新表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既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大学预科,而是要为学生进入学习化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它调整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突出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强调合作精神和参与国际竞争、国际活动的意识等。她还具体介绍了课程的结构框架和学科课时的变化。
高 学科:增加信息技术教育
中 必修课 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
课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程 学科类
框 选修课
架 学校和地方选修课
学科课时原来是按各年级给课时,现在按三年总量给课时,给学校结合实际进行调整的空间。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都作了调减,外语、艺术有所增加,信息技术教育从无到有。
再次,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创造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选修课。国家课程主要是基础性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拓展性课程,体现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并用学分制限制,基础学分是毕业要求,又可以为冒尖的学生奠定发展的平台,做到下保底线上不封顶。
四、参观考察后的思考
当前我校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步伐,在校园网、塑胶跑道等硬件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有所缩小,这无疑是可喜的。但在研究性学习、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选修课程等体现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诸多方面尚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海著名中学特色教育观摩考察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中学教育的考察报告06-08
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10-17
班级管理汇报材料06-09
幼儿园汇报材料06-09
学校双减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11-13
结对帮扶工作汇报材料12-09
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02-26
篮球队员汇报材料06-09
学校教学管理汇报材料06-09
课改汇报材料(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