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先生们还不该反省吗?一位北大毕业生的大学观
中国青年报 2003-04-07 作者:李方
兄弟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最喜欢抱着本书坐在未名湖畔发呆。湖边常有老先生来去,他们的背影总能引起学生们的小声惊叹。虽无缘聆听教诲,但想到居然能跟这些传奇人物共享“一塔湖图”,也觉得这大学没有白念。我的大学意识,以及对大学的理解,就是这么得来的。
我的意思是说,学生是“熏”出来的。之所以不说“熏陶”,是因为“陶”字我不喜欢,好像非要把你整成个有用的物件似的。人的确要“有用”,但如果一味地为了有用而有用,恐怕那不是大学的理想境界。理想的大学,应该使人感到一种氛围,但你又无法描述。比如北大,多少人试图总结“北大精神”,但能不能让人满意呢?至少我们当年90年校庆,纪念文集只起了个《精神的魅力》的题目。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各人去谈自己的理解好了,没人试图“定于一尊”的。
我很怀念那段岁月,尽管一直后悔没好好念书,但我的确觉得自己是读过大学的--被“熏”过了。
这就是所谓“不言之教”吧。北宋程颢讲学,弟子们说“如坐春风”,那也不光是赞叹老师讲得好,更是指那种气质,那种氛围。
同样,大学也应该有它的气质,有它的氛围,尽管不跟学生讲你们一定要如何如何,但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里边,自会变成大学想要培养的那种人。例如我,尽管可能是北大最不成器的学生,走在外边却往往能被人一眼认出“你是北大的”。这样的大学该有多好,可是很遗憾,这样的大学在中国有几所?
甚至可能都不是“有几所”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的问题。最近有很多新闻报道,讲大学“加强管理”的,有的甚至要求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难怪有人说,这还哪里是大学,分明是高中的延伸。我本人也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里谈到,这样的学校干脆叫“超中”还比较合适一点。当然话是说得太刻薄了。
“加强管理”的出发点,主要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差这个说法。素质差,一个解释是扩招导致鱼龙混杂,再一个是现在各种诱惑太多,学生不能安心念书。总之原因在学生这边。
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有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先生。话虽不免绝对,但也有它的道理在。孔子的“有教无类”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与其一味责怪学生,为什么不看看大学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只有靠责怪学生才可以掩饰大学的无能甚至失败?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似乎一切都是跟梅校长的话反着来,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有大楼之谓也。大师大师嚷嚷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到现在一个没培养出来?不但没培养出来,还屡屡爆出学术腐败,甚至连母校都不能免俗。按说待遇也不能算太差了,百万元年薪却招来存在诚信问题之人。本文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就马虎讲一句,世道人心使然啊。总之教师队伍这么个状况,却指望学生队伍纯而又纯,岂非刻舟求剑?
有一个退休的博导给编辑部打电话,讲他们学校某个副校长居然博士生硕士生同时带了三十几个,一般博导硕导带十几二十个那更是稀松平常。“你倒说说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年怕见一面都难吧!”
博士生硕士生尚且如此,那么本科生呢?看不见头羊还不叫胡乱吃草,还要求制订什么作息时间表,从早七时到晚九时全方位“管理”起来,不亦惑乎?
我是相信人心换人心这一说的。你的心不到,却要求学生心到,难。不妨举几个老大学的例子。当年费孝通先生为把学生的学术成果介绍到美国,亲自把学生的论文翻译成英文。王淦昌先生回忆,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发现他的英文论文发表在校刊上,而他从来没写过这篇论文的英文稿。后来一打听才晓得,是他的老师吴有训先生给翻译的。这是什么样的先生!我同样还相信,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一点活儿没干却默认学生论文第一个署他的名的先生,就有剪刀浆糊东剽西窃的学生。有要求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的先生,肯定就有逃课出去打电子游戏的学生--而不是倒过来。
威逼不如言传,言传不如身教。若身教不能而言传,甚至言传不能而威逼,真不知这到底是学生无能还是先生无能,是学生耻辱还是先生耻辱。
把大学办得越来越不像个大学的样子,先生们还不该反省吗?忘了是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被迫管理的时候,只能说明管理者的失败。
【先生们还不该反省吗?一位北大毕业生的大学观】相关文章:
北大偏激了还是北大学生偏激了?06-21
清华学生与北大学生05-28
北大学子为什么不能卖肉07-11
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清华25,北大4109-26
余杰:我是北大学生?05-18
郁达夫与北大10-13
别了,北大05-04
冷眼看大学:钱理群,北大的方尖碑06-15
北大学子当孩子王,情可敬,理不通!09-20
儿子考上大学与一位父亲之死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