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06:39: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学习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

厦门市新店中学语文组  林瑞声

浅谈学习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指导下,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开始在我市展开实验。试验本与旧教材相比,形式上新颖活泼,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又有弹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以及启发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实验本教材以上新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冲击。有些教师感觉深度不易把握,有的感到课时太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担忧会影响升学考试。如何才能做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 ”,我认为关键是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挥教材新颖活泼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激发、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教材的设计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几点优势:一是“导语”引趣。教材在每个单元,每课之前都有一段“导语”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单元是有关“人生”,教材在开头就把学习的要点指出,要读者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几乎每个单元均有说明。学习时只要我们指导说明,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志趣,同时使学生知道一些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二是问题激趣。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和“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些具有理趣的问题,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欲望。例如:第二单元的《短文两篇》课后练习为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2、每个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这些问题既在课文中,又在课文之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讨论加以回答或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探讨。教学时只要抓住学生的求新、求异、善于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学习兴趣。三是活动生趣。“研讨与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经常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例如:第六课的课后习题三就布置一道“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在班级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改变一下课堂的形式,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竞赛中大大地提高学习语文的乐趣,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乐趣,在一片欢笑声中掌握知识。

二、体现教材循序渐进又有弹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新编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方面不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按照题材和内容的相对集中,大体按照“人生(2个单元)、自然、科学、家庭、想象”来编排单元,并且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有一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在整体构架上打破以往按文体来编排单元,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理解、领悟现代文章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丰富文章素养。另外,我认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

(一)贯彻循序渐进原则,提高教学质量。

循序渐进要求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分层次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例如,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同属“人生”这个主题,教材在第一单元就只要求要朗读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单元则进一步要求“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的深长的意味”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也提出了更多更为深刻的问题。

(二)体现教材的弹性,分层分类要求学生。

处理课后的练习,如果不管对象,不忍割爱,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全部舍去 ,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部分,就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那些难题又为学有遗力的学生钻研和讨论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

三、挖掘教材“读”“思”“做”的教学功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教材的选文有诸多的亮点:一是大部分文章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如《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等几篇课文就很适合朗读,要引导学生多动口、多朗读,使课堂上书声琅琅,从中去直接感知语文教材,更多地品味原汁的语文。二是大部分的课文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新教材的选文如《风筝》、《童趣》等,这些课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外,对于学生用心感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教材在《写在前面》就强调“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材也正是这样来体现,选取一部分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事和文章;此外,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第四单元的选文和“研讨与练习”上作跨学科的引入和联系外,又在“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探索月球奥秘》,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他们探求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二)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在新编语文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问题”和“答案”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境、活动场景、活动方式,在活动的开展、展开和相互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讨论,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强迫统一,会极大地损害他们的个性,损害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想,寻求答案,进行论证,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三)鼓励学生多“动一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在这方面和以往有较大的差别,即在课后设计了许多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总是认为,农村的孩子做不好学习的主人,因此,总是忽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不能包办代替,尽量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让学生读书,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思考,多钻研,多探究,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

综上所述,教学时只要把握新教材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相信任何一位教学同仁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新路子。 

【浅谈学习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对新教材选文的几点看法(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受(教师中心稿)04-14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合作学习(教师中心稿)04-15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师中心稿)04-14

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教师中心稿)04-14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04-15

我的几点建议(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