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合作学习与作文能力训练(网友来稿)
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 韩建华
内容提要:面对开放的世界和未来教育必须坚持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形势,作文教学不仅承载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的任务,而且要为塑造学生健全、高尚人格做出贡献。合作学习将是作文教学首选的学习策略,并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显出更多的优势.
主题词:合作学习 作文能力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开放型的世界,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今后的教育必须具有开放胸襟,有国际视野,有国民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竞争基础。需要培养能够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曾根据新世纪的可预见需求,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这一口号不仅从生存角度要求教育必须一方面坚持“开放性”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更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鲜明地强调“合作”,既从人的社会性出发,以增强人的社会意识,培养人的互助精神,社会能力,缩短人从自然向社会人转化进程为目的,通过有效地“学习社会知识,社会秩序和生存技能,使自己的言行遵从普遍的社会秩序”,“有能力介入社会生活” ①;,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此明确提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 。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曾说: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在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进入课堂,人机对话业已成为未来社会人们最普遍最便捷的学习与交流手段。大容量快节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要求培养学生“用最经济的文字传达准确而丰富信息的能力” ②。大语文教育观也一直在倡导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以培养能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心胸开阔、具有合作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在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将要承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的重任,是强化培养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重任。
一 关于合作学习及其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on Work),也称“协作学习”、“团体学习”“伙伴教学模式”“小组教学制”等,属社会互动教学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它以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论等跨学科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要求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在由2--5人组成能力各异的小组里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整体学习效果最大最优化。目前,合作学习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广泛运用,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 合作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合作学习策略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模式。如美国盛行的FCL(Fostcring Community of Lcarncrs)模式;约翰逊的LT(Learning Together)模式;罗斯拉仪(Slarin)的STAD(Student Team---Achierement.Divisions)模式;阿诺逊的Jigsaw模式等。受以上成功合作学习模式的启发,我们的作文教学可做如下尝试:
渐进式交叉合作法。依据循序渐进原则,由自然坐位组成2人组、4人组、5-6人组等临时学习小组。按写作流程分阶段依次交叉扩展,一个轮回后再调换重组。训练力度随交叉人数的逐渐增多而加大,生生间的写作素材资源与技能智慧资源形成局部共享,求得提高。其步骤如下:
﹡2人组阶段:
共同议题选题→ 交换意见→ 拟写二稿→ 互批互改→ 定稿→ 誉写→ 合作人署名。
﹡3――4人组、五人组阶段:在二人组阶段后依次重组,逐渐增加人数,以扩大信息量及合作强度。
﹡完成一轮后再行交叉轮回。
作文实践是以生活、情感、认知为依托的创造性劳动。对于多年在应试教育思想禁锢下和封建积习影响下习惯独立作文的学生来说,对合作作文的尝试需要经过认同、实践、体验成功的渐进过程。此形式适合于合作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学生群体,只有在渐进中尝试成功合作的体验,才能激发起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异质性合作法:依据学生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相对稳定的写作群体。力求每一个群体内的差异大致均衡,为组间竞争及操作成果的评价提供可比性。师生、生生间的写作素材资源与技能智慧资源形成局部共享。
自写合导法 是受近年来语文界同仁们探讨的“先写后导法“的启发而尝试的合作策略。此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弥补“交叉合作法”中教师依坐次等到自然条件所采取的指令性组合的缺憾,最大限度的集合多人智慧以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一)导前准备。教师应扮好“导”的隐性角色,把好选材、命题、构思关。
1 提供多项选题,给学生充分的选题空间;
2命题聚焦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捕捉社会关注、学生热心的命题,让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3 组材、选材时间要充分,为学生八仙过海“找米下炊”、言之有物(理)提供方便。学生精心成文后,教师按题材分类简析,写出简要评语,为指导集体评改作文做好材料、思路上的准备。
(二)合作评改。安排一课时时间将写同一题材的同学集中到一起,组成临时集体评改小组。在教师的主持指导下进行正式的互批互改与交流。作文人再针对互阅互评意见写出评后感(含作文得失、修改方案)并修改作文。对此次小组合作情况教师要作出评结。
(三)导后导。组织同一题材的学生对修改文进行新一轮互评。主要评析改前改前作文与改后作文的差别。由此完成作文由理论--实践--再实践的创作全程。学生在亲身感受自己作文质的飞跃中都能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喜悦与成果
三 合作写作(作文)法的优势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臭皮匠”“众人拾柴火焰高。” 针对目前写作文教学时间紧缺,学生写作热情、写作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这种以合作为着眼点,打破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界限,将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学生依据“民主、平等、全面、公正、互助”的原则临时混编到一起,集思广义共同拟题、选题,共同构思成文,互相修正缺失的合作研究法,不失为最佳选择。
(一) 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主体性。
“在创新教育中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③”。“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价,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称得上一个有主体性的,独立自主的人④”。合作写作法依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将异质性学生临时编组,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中,使每一个位同学都能从合作中尝试成功。
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互动环境,合作写作策略在坚持以人为本,以相信每一个人,相信集体的影响方面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最佳互动场所。通过交叉成文,师生,生生互评互改、小组讲评及组内、组间评价成员合作表现等互动形式,使师生之间真正建立了平等对话者与合作研究者的新型关系,摆正了“主导”与“主体”的位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主体行为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等人文品质与精神。
杜威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以学习公民和社会的责任” ⑤ 。社会越发展进步,其合作行为也就越发显得重要。写作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创造性劳动。它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巨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每一个学生所独具的人文财富去人为地扩大这种影响,其效益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合作写作策略以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异质性为着眼点,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切磋等各动态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在共同利益面前每一个成员表现出来的积极而自觉的思维品质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在“团体中互相依靠的精神” ⑥。而且通过“共同利益”下的关心、帮助、信任、监督等互动行为,强化了互助相容、和谐负责、荣辱与共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
(三) 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占41%,第二个25年,上升到65%;第三个25年高达75%。可见人的潜能在合作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 中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信息论也认为,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师生之间的信息应该是双向、多向和谐共振的交流,用以激发思维,拓宽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学生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数量与速度是极其有限的。学生较为单一的生活阅历及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炼就的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苦”作文,没办法时只得对付个“八股文”。合作写作策略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群体优化”效应与有效“合作资源”共享,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在互助交流的气氛与互相启发影响下进入最佳状态:多个“臭皮匠”阅历、思维、思想聚合碰撞,拓宽了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共享空间;撞出了思想“火花”;燃烧了情感的“火焰”;作文不仅有了深度,创新热情、创新思维都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四)有利于增强自我提高、完善的内驱力和良性竞争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的生活是个统一的过程。”“集体的智慧生活……丰富多彩。能力最弱的学生也会因此而不落后。” ⑦认识理论也认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看到同伴成功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⑧”
合作写作策略在多人合作,集体参与的形式下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升到最佳。它仿佛为学生注入了一剂自尊自强的强化剂,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我之不足,自觉取长补短,同时又为学生构筑了或许是自我臆想的外来压力(也称群体舆论的压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加压,自觉完善、自觉争优的内驱力形成,主体意识增强。小组成员在彼此尊重,互教互学、共同分享成功快乐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感”、“归属感”和 对他人的“影响力”;也学会用正当手段公平竞争,培养了学生宽阔豁达的襟怀。
(四)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学生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数量与速度是极其有限的。学生较为单一的生活阅历及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炼就的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苦”作文,没办法时只得对付个“八股文”。合作写作策略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群体优化”效应,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在交流的气氛与互相启发影响下进入最佳状态:多个“臭皮匠”阅历、思维、思想聚合碰撞,拓宽了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共享空间;撞出了思想“火花”;燃烧了情感的“火焰”;作文有了深度也有了新意。
(五) 有利于作文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在创新教育中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⑦”。传统作文的被动操作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作文热情,很多学生“怕”作文,“苦”作文,更无意于修改作文。交上来的一蹴而就文,单一思维下的“自我陶醉”文常常令老师们头痛不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⑧
合作写作策略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教师批改讲评转换为教师指导合作小组成员自改自评、生生互改互评、组内组间切磋交流的形式,使作文这一主体行为得以回归。在合作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以自己的写作个性启发影响着伙伴,使成员学有身边样本,改有好文标尺,加上合作中确立的个人责任、监督机制,互助原则及学生个体的尊严感、从众心理等,都会促使学生自觉主动修改。久而久之,良好的修改习惯也就养成了。
参考文献
①雷冬梅:《从社会化看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4 期
②王松泉:《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语文教学法之友)1996年第一期
③田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国教育学刊》)第三期
④衣忠哲:《合作学习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辽宁教育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
⑤田景玉:《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的理论》(《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二期
⑥美珍尼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走出退学的困境》
⑦游永恒:《创新教育的基本性》(《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4 期
⑧温彭年、贾国英《合作学习模式》(科利华《新闻中心》2003年1月11日
作者邮箱: lnhm_12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