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训练

时间:2024-10-21 11:30: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中的训练

                               竹杖芒鞋

教育中的训练

[摘要] 教育训练方式的设定基于我们对教育终极目标的理解。传统的以巩固识记知性内容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产生具有资格的个体;而新的教育训练方式则立足于产生有觉悟性的,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品质的个体。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权威意义上的教师手中交移到教育对象的手中,以使教育对象在自由快乐的学习活动中逐步生成独立思想意识、创新意识,生成构建、组织、行动诸能力,并由此建立良性的教育训练机制。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训练  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  转变与更新

就常识而言,任何具体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训练。但如何认识训练目的,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区分并辨析不同的训练观,有利于我们对教育的最终到达目标作出一定的判断,并由此形成教育共识,建立良性的教育训练机制,为素质化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观念中的训练更多的时候被理解成为一种巩固方式,有时甚至仅仅指的是巩固方式中的记忆方式。记忆的容量当然是素质评价的一个相关方面,但首先它不是唯一的方面,其次它也不是个人智力品质的主导方面和高级的方面。虽然在思维过程及其他活动的操作过程中,记忆的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更多地带有工具性的色彩。换言之,记忆空间的扩大并不必然影响到问题是否会有良好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实际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明确认识到,将训练理解成为教育的巩固手段是过于片面的,但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则往往较为愿意采用这一模式。形成这一局面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教育习惯的沿袭;其他训练方式的材料的匮乏;难以得到教育考核的主动权等等。但从根本上讨论,强调训练成为知性学习内容巩固的手段,我认为是基本教育思想的问题,它出于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误会。在观念中我们常常受到的拷问是,生产有资格的个体还是生产觉悟性的个体①?所谓“有资格的个体”指:当个体接受一个阶段的教育后,至少于资格形态上可以为社会所认可,能够被选择参与或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活动、工作。理想的生产模式是教育资格的认定与社会的选择域围相吻合,然而事实情况不可能如此简单。因为教育仅仅是社会工作中的某一个项目,从事其工作的也都是普通平凡的,为特定社会时期思想观念、技术观念所拘囿的社会生活分子。任何神话或圣化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主张都会给教育本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当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应当具有某种资格时,并不能只依据其所受到的学校教育程度。但是教育工作者们则往往认为,尽管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着不完善之处,教育方式不得不与制度同步,然而自己所采用的手段却是具有价值的,可以反映出相应的资格水平。这种资格水平即取决于知识的接受量和其巩固训练程度。比如一个不可能通过高考和另一个可以通过高考的教育对象相比较,其资格的取得与否和其训练巩固程度是等同的②。因此尽管舆论不断地指责课业过重,要求减少课时,减少作业,拒绝各种参辅资料,但教育工作者甚至于家长们都不能理性的面对这一呼吁。因为他们的观念深处始终认为这类训练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不仅仅是出于对升学的困扰和恐惧,其实质上就是正确的,是教育对象所必须经由的唯一可行的途径,不然即不可能具备相应的资格③。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为这类巩固方式设计出了种种具象的感性化的教学行为措施,但它们仍然是围绕着旧有的目标而设置的。当目的没有变化时,所有新的措施只是一种修补手段,而且很容易使得我们的目光过多的停留并陶醉于外在的修补形式之上,因而忽略了对其核心内容的考察。

八十年代末期,由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④的译进,教育界曾经讨论过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不过,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其应用范围相对显得较为狭窄,很多时候只是出现在幼儿教育的场合,并且着重于启发幼儿的联想能力。阿瑞提《创造的秘密》提出的一些意见,实际上便涉及到了教育中的训练观念问题,虽然看起来,他所倡导的思想方式多少有些唯心主义色彩。当我们建议教育立足于生产“觉悟性个体”时,教育思想即会有所转移。教育工作者不是以自己具体的意志规范来框架教育对象,而是通过激发对象的兴趣与信心,更多地由对象自己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较为自由地完成学习过程,并由此体会学习的快乐。个体独立地从事组织、构建、自由创造活动,他对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由于其亲历性和思想上的直接触摸而变得格外清晰和明确。个体的各种能力的获得,趋向于自然状态下的养成、或者说生成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植入,因而对于个体自身来说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将教育的主动权交移到教育对象手中,意义不完全在于对知性内容的巩固和记忆,它是识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等思维方式的集合体。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的目标是产生出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意义的人,或说是主动而自觉的人。这时,训练成为了一种促进和激励的方式,教育工作者的教授地位更多地类似于一个主持者,同时也是一项活动的参加者,而非思想和学习模式的灌输者。

对上述想法提出怀疑的人也许首先会想到可行性的问题。实际上师范专业毕业的教育工作者曾经参加过的教育实习,即是这种训练模式中的一个种型。然而,从教多年后,很少有人再能够回味实习时自己所怀有的浓厚兴趣以及当时投入的热情,更不会考虑兴趣、热情的源出因素和这一事件所含蕴的内在意义。而几乎所有传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各种见习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论文都可以纳入这种训练模式的视野,只不过它们并非是训练手段的全部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论我们采用传统的项目或是开发新的训练手段,必须始终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因而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移给教育对象,避免以旧的教育思想圈套新的教育形式。这时,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便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更新的问题,而是教育观念的变更和抉择。新观念的载入,很可能动摇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权威地位,我认为这也许是一个教师最为痛苦,并在心理上对于新观念予以拒绝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当我们进行若干次尝试后便会发现,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会更为贴近和亲密;教师所获得的尊重不是源于外在的威严,而是因为内心的向往⑤。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一亲和过程同样可以视为教育的训练内容之一,只不过表现方式较为内在而隐藏罢了。

不可讳言,最终仍然存在着教育制度,尤其是教育考核制度给我们设置的障碍。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教育观念正逐渐趋于消解,新思想正在逐步构建之中。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终于作出了观念转变的姿态性表示(比如一些城市有关中考的措施的出台、全面施行的高考3+X模式等),这使得新的教育训练方式具有了得以推广且相对宽阔的适用空间,建立良性的教育训练机制已不是遥远而不可企及的幻想了。

(附记:这篇文章刚刚修改完毕,我买到了涂艳国博士的《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一书,涂博士很理性地讨论了学习的自由与快乐。正是这一天的晚上,3月30日,福建东南台“周末20分”栏目介绍了福州八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而让我真正感到不安的则是,涂博士的著作1999年即已出版;福州八中的“研究性学习”也已经持续了多年,由此可见我的思想观念的陈旧与落后。然而,即使是如此陈旧落后的观念,若想在我们这个城市予以推广,恐怕也是非常之难的。当我和一些中学教师、家长们谈起这一类话题时,往往被视为“另类”。有些子女正在读高中的家长甚至恳求我不要在他们的孩子面前提起这一问题,以免搅乱了孩子的思想,可见思想观念的改变的确是长期和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经常处在等待的状态之中,由谁来支付这种等待的代价呢?)

注释

①        通常所使用的是“培养”一词,我对此有所保留。因为对象在这一语词的界定中不仅主观能力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其精神品质也在受到压抑。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种人格歧视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痛心。“生产”则是一个经济学用语。我试图表示,在这一过程中的各方都处于较为公平的状态之中,而且意思自治。

②        这样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不能够毕业和可以毕业;可以进入重点初中、高中、大学等等。当然并不排除个别的教育对象基于一些我们不能把握的偶然原因,不依赖此类训练而同样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但人们通常愿意称他们为“天才”。

③        我最近所了解的两个案例也许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一是我的一个教学点所在地的一所乡村小学,课程表上列明上午3节课,下午2节课。而实际上,晨会、早读、包括其他活动时间都被安排成了主要课程。其中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周的课时量是24节。这意味着这个学校的一年级的学生每天必须上5节语文课!另一个案例是我拜访就教于某省教育学院的一对教授夫妇,其子正读高三,晚上11点犹在作业。我询问孩子母亲的感受,她对此事没有丝毫不安。

④        [美]西尔瓦诺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南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⑤        我在某些课程,包括受聘于兄弟院校讲授的课程中,曾尝试着采用过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当然这基于我个人对这类课程有着考核的主动权。在训练时间,因为课堂气氛的原因,有时会引起左近班级的震动,甚至会惊动校方领导人。但幸运的是,不仅领导对此表示出宽容的态度,更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对我表示了极大的好感和充分的尊重。在这一类课程活动中,教育对象和我自己都获得了自由与快乐。

Training in teaching

    Liu Guobin  Hubei Huangsh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Main contents: The wa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decided by our understand to the last aim of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raining, which improves remembering, aims at being of qualified. But the new educational style makes its mind to have an object of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t character and element. The activeness of study is removed from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to the educational objects, so as to make their awareness of thoughts and creation, building,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come into being, and a good educational system is built.

Key words: educ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educational aim, educational thought, turning and renew

                                来自:北大中文论坛

【教育中的训练】相关文章:

感悟当与训练并举_教育研究08-23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网友来稿)07-2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人教版)10-03

教育中的感悟与反思08-21

教育研究:学生写作训练之我05-28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10-30

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中的初浅尝试09-0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探究09-12

从《爱的教育》中引发的思考06-05

在比较中把握教育的未来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