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卖炭翁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炭翁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两首学过的唐诗,先齐声背诵,再提问(出示幻灯片):
第一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歌的句子:
明确:
绝句
律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2.导入:再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一篇乐府诗体裁的文章是什么?《木兰诗》。
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简介白居易(择要写入幻灯片)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
幻灯片显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4.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录音。
5.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5回答)什么叫“宫市”呢?
明确: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那么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师生读毕)问文中写了哪两种人?明确:卖炭翁,宫史。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问:“一尺雪”说明什么?
明确:雪大,路必难行。
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行动。
问:“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
明确: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问:“碾冰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明确:“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6.朗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这一节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7.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诗人掉转笔锋,故事情节也急转而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问:“偏偏”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明确: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学生回顾卖炭翁又是一副怎样的形象(结合第一节的外貌描写的字句以及再次对照插图)
这就同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写他们的行为,“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问;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明确: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问:“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明确: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
8.学生朗读第二部分,从中细加体会。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五及语文作业本第八课练习。
三 、板书设计
乐府诗 卖 炭 翁
白居易
外貌 -- 烧炭艰辛 悲
卖炭翁 心理 -- 矛盾反常 (同情) 社会
|对 | 行动 -- 运炭艰辛 苦
| |
|比 | “翩翩”--趾高气扬 宫 掠 黑暗
宫 使 “把、称、叱、牵”--蛮横无理
“千余斤”、“半匹”“一丈”--强烈反差 市 夺
卖炭翁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观刈麦》问题导入。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同学个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3、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
指生读。(一人读)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字“裳”(板书),这个字在这首诗里的字音读做cháng,(板书标音),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一下,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生读)
四、读读品品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
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其间穿插朗读)
(一)“苦”:
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生活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炭苦:夜来城。。。。。。冰辙。
心里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艰难无奈)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自己在下面默读课文,结合诗下面的注释,把不理解的或不清楚的字、词、句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同学们请做好,谁愿意把自己画出来的地方和大家说一说呢?
南山:指长安附近终南山
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用图片来解读)
何所营:营:用处,有什么用处。
愿:盼望(相对的方法)
好了,同学们,大家现在的疑问都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前后桌为一个小组,试一试,能不能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呢?(要注意,小组分工要明确,有人说,有人记录)
(注意巡视)
指生汇报,(2人)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诗的意思,那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的什么样?(生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还有哪个地方描写了卖炭翁的样子。(生读:可怜身上衣正单)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生: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
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外貌描写)(板书)
刚才同学们读的都是卖炭翁的外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生答:这个地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注意,如有可怜,请及时把握住。)
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生:可怜)(板书)
对于卖炭翁生活的可怜,你从刚才的那些外貌描写中找出来吗?(生:满面尘灰烟火色) 从对面部的描写,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很?(艰苦)(板书)
还有哪句话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的可怜?(生:两鬓苍苍十指黑。)
你找的真准确。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生:休息,看孩子,做饭等)
你们平时观察的可真仔细呀!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在自己“伐薪烧炭”,说明卖炭翁生活怎么样?(引导说出“困苦”)(板书)
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生: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生: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冷不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生活很?(贫困)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指前二个板书,引导说出“贫苦”)
我们来看卖炭翁的生活,(指板书)生活可怜,表现在(指板书,齐读:艰苦、困苦、贫苦) 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生:同情)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一生读)
他读的我觉得有一点同情,那么谁能读的比他更富有同情的'感觉?(一生读)
我相信集体的力量是最伟大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三句,注意一定带着同情的心情去读,(齐读)
(二)心理
课文除了描写卖炭翁的外貌,还有哪些句子描写卖炭翁的?(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
大屏幕出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
老者自己身上“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透过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十分艰辛。 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谁能通过读来把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读出来呢?(一生读)
我觉得他读的确实反应了矛盾的、反常的心理,但是不够突出,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读的更好呢? (生: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矛盾的感情)
再读,齐读
(三)读
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整篇课文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要把“可怜”读出来。(齐读)
五、升华
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来。(生汇报)
生齐读“身上衣裳口中食”
六、主旨探索
“身上衣裳口中食”,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那么这么一个简单而又微薄想法能不能实现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卖炭翁》的全文。(这里面有全文的录音)
思考:卖炭翁最后的得到的是什么?
欣赏完后,卖炭翁寻个简单而又微薄想法----“身上衣裳口中食”实现了吗?
卖炭翁最后的得到的是什么?
实际这“半匹红绡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是一点用处没有的,即不能当吃,也不能当穿,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
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卖炭翁》
2、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卖炭翁教案】相关文章:
卖炭翁说课稿04-22
七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07-30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译文08-11
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11
小班教案_课件教案09-22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主题教案:超市教案09-24
中班安全教案不玩火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