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10-04 14:13: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教师中心稿)

东风汽车公司教学研究室    邓伟菁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教师中心稿)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语文能力考察的一半。它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在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积淀和丰富必备的人文素养,使其受用终身;因此,我们常说:教学生学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生学习做人。然而,在目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对《大纲》要求理解不透,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体系缺乏整体宏观的认识,加上操作环节落实不力和评价导向的苛刻偏激,相当一部分师生劳而少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笔者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这里对此加以总结陈述,期盼专家同行能给予指教。

    一、更新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

  1.改变评估观念,为作文教学“松绑”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估观念是保守的,受评估导向的影响,评估者多用成人式的、作家作品的标准等审视学生作文,常常是求全责备,不敢给高分,更无满分之说。这种观念认识的最终结果是挫伤广大师生的写作热情,加剧了作文教学上的少慢差费。

    我们知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要在根子上--考试评估方面做文章。同样,要扭转作文教学这种低效的现状,也必须在评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新思想观念,从发展的角度看事物,认真领悟《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高下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作文教学“松绑”。试想,如果师生共同努力了多年,但由于评估标准和措施失当,它的负面影响岂能带来教学上的优质高效,这种被动局面又岂能轻易扭转。

    欣喜的是自1998年起,我室中语学科开始在中考作文评估方面进行尝试,他们借鉴高考“分项分等”评估操作方法等,努力突破禁区,提出对优秀作文敢给高分满分;同时,在初中各年级每学期的两次统考中大力提倡并培训采用这种方法评估考场作文,制卷时将有关等级标准浓缩在考卷中,使学生也能学着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相应等级的评估,学习和提高有了方向目标。

    由于观念更新和措施得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以相当的精力不同程度地思考作文教学的方法,仅我单位中语会2000年语文教师的百余篇学术论文中就有35%的选题是有关作文教学问题探讨的,如思维训练尝试、篇章结构指导、语言运用锤炼等等;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作文教学的课时,一改过去用阅读教学冲挤作文教学的现象。同时,学生的作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999和2000两年中考中,学生作文高分比例大增,如1999年1800多人中获得34分以上作文有142篇,2000年近1400人中获该分以上的则有200多篇;满分作文也由1998年的1篇升为今年的8篇。这些足以显示正确的评估导向和“松绑”给教学带来的极大益处。

  2.重视亲自参与,师生共同体验写作实践甘苦

    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品尝。如果把这话放在作文教学中,那就是教师也应亲自参与写作实践,与学生共同体验训练中的甘苦。这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法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接受。既然是地位平等,那么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学生写作文,教师也应参加,而且教师榜样式的亲自参与,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无疑会为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

在我室中语学科1999年组织的“初中作文教学现场备课和教师下水作文”大赛结束时,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工作五年多来,自己常是袖手旁观学生写作,指导起来始终收获不大,这次竞赛活动使自己真正体验了学生写作的艰辛,看来是必须要改变观念认识,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教学。

    由此可见,教师亲自参与训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二、抓实课堂主阵地,夯实写作训练

  1.全面掌握《大纲》目标和教材训练体系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这分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适用)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对写作方面总的教学要求,此外,前者对“写作训练”提出了15条要求。象刚刚颁布执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在“写作”方面提出6条明确要求,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则在这方面提出7项要求,这两个《大纲》中的要求有的是质的标准,有的是量的限制。再如《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说明》在写作方面提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标准,并把“发展等级”明确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四项要求。对于这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和熟记在心。

    在明确《大纲》训练目标的同时,我们还要从宏观角度掌握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体系,如初中教师必须把握人教版六册教材的37次大作文写作训练内容和要求,了解26种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并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状况灵活增加或更换作文训练题目,使学生写作兴趣更加浓厚。又如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中《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一册强调指出“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与表达能力”,在写作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七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中有5次命题作文,另有两次自由写作实践。而高中《语文》(人教社试验修订本)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设想则是“按照写作过程进行分解训练,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常用实用文章(小传、通讯、游记、读后感、短评等)的能力”。其中第一册的写作训练依次是: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绪,另有一次自由写作实践。

    这些内容,我们只有整体掌握,才能胸中有丘壑,对训练内容做出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设计和安排。

  2.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首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周学时5节的安排,使初中课表很难看到排在一起的两节作文课。其次,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指导课那样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加上教师认识的限制,很难在指导讲评时既注意深广度和整体性,又注意独创性和个性差异。甚至有教师拿不出合格的作文教案,作文批改的批语多是套话,缺少针对性。第三,由于训练不当,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审题障碍,腹中空无材料,每次作文只得回家“借鉴”作文选中有关内容,并且两三天也不能交出自己的习作。在个别学校个别教师中曾有过一学期无一次作文教学的怪现象,至于组织不得力、批改不及时、讲评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就更不难想象。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②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③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④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注意利用多种机会指导提高他们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积累生活和写作素材;

  ⑤“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⑥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⑦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创设“导-写-评”结合,“写-评-写”延伸,“导-写-评-写”多环节交替进行的教学程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组织有序的思维专题训练。

    思维专题训练有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择题材、确定结构、谴词造句、表达方法等等多项内容。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还可以借鉴《初中作文教程》、《高中作文教程》等训练蓝本。

此外,教师可以总结自身经验,探讨专题训练规律。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第三,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这些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更多的引进《自读课本》中富有时代感的例文,拓宽学生的思路。

  3.抓好讲评环节,培养自评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讲评的作用常常优于写作前的指导,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指导讲评要做到具有开放性,既注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又重视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忌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目前在作文讲评指导课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在改中提高,逐步形成能力。实际上,“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进问题思考,使思想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有助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不足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利用这一环节进一步加强训练。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评自改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如学习魏书生老师创立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谴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修改能力,使之不断提高。

三、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

   《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人教版教材中共编排了27项这方面的活动,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

    在这方面,我室在《中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研究》课题中做过多次尝试,并根据“语文活动”内容特点归为“平日训练”、“班级活动”、“节假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类型。这一课题成果已为广大教师接受并自觉组织实施,学生也确实从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中明确推荐了10部中外文学名著,并且强调每年要有不少于80万字的课外自读。这些要求和做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养。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参与中思考和提高,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局面不停地探索。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中心稿)11-0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中心稿)08-04

加强批改监控 提高写作效率 (教师中心稿)04-28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中心稿)10-03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10-10

朗诵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中心稿)07-26

在活动中提高 在思考中成长(教师中心稿)10-12

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05-23

探讨解题技巧,锻炼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中心稿)06-02

感受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