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忍受转折期的不确定性

时间:2022-12-16 15:31: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年要忍受转折期的不确定性

                  中国青年报     2003-03-06     纪盈 

青年要忍受转折期的不确定性

 

  转学、迁徙、考上大学、参加工作、跳槽,甚至结婚、升职、出国、退休,都是人生之河上的弯道,每一次变化都增加一分生活的不安全感。哪怕你是主动选择变化,哪怕你十分肯定变化带来的积极意义,但只要身在其中,也会有悬在半空,没着没落的感觉。 

  “你们这一代人是有了自由却失去了安全。”这是我的一位老师看到他的学生不停地转换着各种工作,却又终日惴惴不安时发出的一句感慨。如果让我理解和阐释这句话,我会说:“我们这代人似乎总处在转折期里,每一次变化既新鲜,又陌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回首自己上学和工作经历,在别人看来还算顺遂。几番异地求学,多次跳槽,尽管经常处于变动中,但前几次换工作的结果还比较令人满意。先是从国企辞职去了一家金融机构,又跳槽到了财经报社。在截然不同的职业中,在外贸业务员和记者的交替中,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事实证明,这也是适合我的职业。 

  但最近一年间,我又再一次陷入变动的“周期”中。记者做了三年多,每天抢新闻、发稿,在周而复始的忙碌中,我渐渐有了渴望充电、提高自身的迫切需要。不是吗?年龄一天天大了,当我再也跑不动的时候该做点什么呢? 

  其实,我的危机感是从报社将要进行的一次改版风潮开始的。据说改版后奖惩力度加大,人员大幅调整。届时,将有大批记者下岗。消息一传出,顿时人心浮动,跳槽的同事越来越多。我并不担心到时候会下岗,但激烈竞争会让你隐约觉得,光拼青春的阶段总会过去,该到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时候了。 

  这几年,我有意在投资、经营管理领域投入更多注意力,一是兴趣,二是为今后发展寻找方向。在采访中我接触过一门新兴行业:职业咨询师。简单地说,它是用一些心理测量的方法帮助人们分析职业现状,了解目前已有的资源并提供建议。这个行业在国外发展得非常完善,但在我国才刚起步。我刚刚听说这个职业,就立刻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学过经济,业余时间在一条热线做义工,对心理学和经济学一直十分关注。那么,这能不能成为我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标似乎很容易确定,我很快就报了相关的人力资源方向研修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进展,我越来越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虽然做了三年记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但这些能否成为我从事新领域的有利条件?每当我这样追问自己,都会让我内心充满了种种忧虑和担心。 

  比如,目前的职业咨询师多半都有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而我显然没有。也不是说没有这种经历就一定不行。但是,我以什么途径达到这一目标呢?以我现在刻苦学习,争取拿到学位?似乎也没那么简单。再加上我发表的那些经济管理领域的采访稿件行不行呢?说实在的,我心里也没底。要么换个工作,我真的到企业去应聘,从人力资源干起,难道还来得及吗?我的好多同班同学都已经是各大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了。 

  其实,我知道的自己的种种疑虑还来自于整个行业大环境的不明朗。它没有职业资格制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的人员构成都不完备。面对这样一个新兴事物,我或许认为它很具备发展潜力,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它本身是否能够生根发芽都还是未知数,我们这些后学者当然无所适从。 

  由于找不到方法,犹疑不定的心情经常会让人处于混乱状态,你会怀疑这个职业是否真有前景,怀疑自己这么干是否值得,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新的领域。加上日常工作的压力,我无法让自己真正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我报了好几个英语班,确实十分忙碌,它会让我有短暂的兴奋感,但我总想起那个挖井的故事,是不是我挖错了?要不要挖两铲子再换个地方? 

  有的时候,真觉得是在给自己找罪受。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让人失去了归属感。要知道,我在单位也有一个挺好的位置,做本行驾轻就熟,又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干吗非跟自己过不去呢? 

  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进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就好比已经登上了一座山,却突然发现自己要去的是另一座山,两座山之间是鸿沟。直接跳过去,肯定不成,但如果是下了这座山再去爬那座山,要费多少时间和力气啊!

 

【青年要忍受转折期的不确定性】相关文章:

《要下雨了》说课稿11-17

《要下雨了》教案09-15

要下雨了说课稿12-16

要下雨了教案03-23

要下雨了小学作文02-06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07-12

《明天要远足》教案12-25

《要下雨了》教案精彩09-09

明天要远足教案05-10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