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职家教,拒绝还是接受
中国教师报 2003-02-26
家教,尤其是作为在职教师第二职业的家教,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作出了禁止在职教师从事家教活动的规定。这一举措使家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市场经济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
■ 俞联斌
且不说聘请家教和从事家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也不说家教“因材施教”的利大于弊,就凭聘请家教和从事家教不违法、不违规,就可以证明家教是合理的、正当的。笔者认为,如果用市场经济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看得更清楚、更透彻。
在经济生活中,有需求就有市场。供小于求,商品市场行情好,价位高;供大于求,商品市场行情差,价位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通过聘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的学习,提高孩子的成绩,正是这种需求造就了家教市场。我们应该把聘请家教和从事家教看做一种供求关系。家长聘请家教的愿望越迫切,要聘请家教的家长越多,从事家教的教师就会越多,聘请家教的费用就越高。就一名教师而言,他的教学水平越高,教学成绩越好,聘请他的人就越多,聘请他的酬金就越高。一名教师要想让自己在家教市场中有较高的报酬,他必须努力抓好平时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成绩突出,使自己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自然,也就不愿意因为家教而影响正常教学了。对于那种“放松课堂教学,将本属于课堂的内容移植到家教内容中,为自己创造生源”的行为,我们暂且不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单以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也就为广大教师所不齿。同时,市场经济规则也会将他无情地抛弃。
正如在经济活动中一样,只要这种需求是合理、合法的,社会或主管部门要做的就是如何管理市场运作、规范市场秩序。因此,对于家教这样既合情、又合理、更合法的市场,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特别是教师本职工作的考核、家教收费的标准、教师个人所得的税收征缴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个别教师“放松课堂教学,将本属于课堂的内容移植到家教内容中,为自己创造生源”的错误做法,要采取有力措施责令其改正,而不是因此用一纸命令禁止所有教师从事家教活动。这使我联想到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择校生”问题。“择校”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现象,为什么会在近些年才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以后,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加重视,他们希望子女在条件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这种需求,却往往受到地域、经济、考试分数等方面的制约而不能满足。因此,出现了家长为名额走后门、学校扩招择校生、收取高额择校费等现象。在这种需求如此迫切的情况下,已经不存在“能不能择校”的问题,而是怎样规范择校行为的问题。于是,有些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出台了“限制分数”、“限制人数”和“限制收费”的“三限”规定,规范了择校管理,满足了许多家长的需求,也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
退一步讲,教师没有从事家教,其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吗?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吗?“升学大战”的大背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迅速转变,家长这种迫切需求也不可能因禁止教师从事家教活动而消失。教育主管部门忽视这种市场需求,禁止教师从事家教活动,并不能真正杜绝教师从事家教活动的现象,而只会使家教活动转入“地下”,进一步增大管理的难度。至于,有的教师当家教不是为了“家教”,利用家教“通过有权势的学生家长谋取工作上的便利”等现象,则是极个别的,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人们不能以此否定其他教师。
当然,我们也衷心希望广大教师以本职工作为重。但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提高收入;以自己的正当行为,获得报酬,无可厚非!从事教育事业需要奉献精神,但是并不意味着有偿服务就可耻。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就可以正确对待教师从事家教活动,理直气壮地说:家教,有什么不可以!
在职家教存在的理由
■ 吴 铭
首先,我们要承认家教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看到家教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要确立家教的合法地位,不能说它是一种不应存在的事物。其次,我们对“因材施教”来进行理解,家教是有针对性的一种教育的“补充”(家教是起源最早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现代课堂集中授课模式的发展而被取代)。我个人认为,家教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理由:
一、学校教学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必都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过于快速的发展与课堂学习时间的矛盾;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选择的局限;我们的教育资源尚不足,我们的教师、教学设施不够,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有些教师不按课堂教学要求进行讲课,将本属于课堂的教学内容移植到家教中,以吸引学生。那么您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学校的评估体系、我们的聘任制、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估、我们的班级工作评定及教师业务鉴定不都显得太苍白了吗?这样的老师为什么还能在学校立足?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能留在教师队伍中?--因为我们太缺乏教师了,不是我们的队伍显得拥挤,也不是学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太多的人不愿到这一行业来,说白了就是地位不高、待遇不厚!“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这几乎是所有民办学校提出来的招聘广告词。他们的用人机制灵活,他们的评估体系能真正落到实处。民办学校的教师有多少从事家教?有多少不称职的教师能留在学校?又有多少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能拿到高薪?不要有太多的怨言,也不要有太多的约束。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待遇、改变用人机制,禁止令好比站在高山上向全人类宣布:凡人不要来此,这里是圣地!
三、至于家教的效果,我想不用您有太多的担心。就像产品一样,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市场!
不要迷恋在职家教
■ 江四喜
今天,我并不想从理论上去说什么家教有违教育规律之类的话,也不想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因为所有的例子都难免“以偏概全”,更不想在此说明家教产生的根源所在,但我还是要说,家教于学生、于家庭、于学校、于社会是弊大于利,同时对教师个人也是弊大于利的。目的只是想奉劝那些迷恋家教的家长与在职的老师早点回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城镇,家教有着庞大的市场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希望通过家教来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从事家教的老师希望通过家教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如果单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说明,也似乎无可指责,但如果因此而得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那就未必了。要知道,有多少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家教行列是出于无奈!至今还没有一个从事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或者机构对其作出正面的肯定。
如果要我们从庞大的家教队伍中找到一些通过家教而提高了学习成绩的“铁证”,我想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煹比唬我要找一些学生被家教拖下泥坑的“铁证”也是极为容易的牐况且,我也不否认“家教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然而,家教是否有着家长所预期的结果,其成绩的提高是否就是家教的作用都还是一个问号。用从事家教的时间去围绕学校教育进行学习,其效果是否就比家教差也还是一个问号。所以选择家教的家长在将自己的钞票一打一打地向外数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你的投资是否有所值。
与家长将孩子无奈地送去家教相对照的是那些盼着学生到来的从事家教的老师。在我的周围就有一些虽遮遮掩掩,却又明显地热衷于家教的老师,他们在每周一次两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对那些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基础又不相同的学生进行着同样的辅导,这能做到某些老师所说的个性化的教育吗?其实,很多老师所做的家教工作,无非是做做题目,讲讲答案,人数一多,则整个就是班级授课模式的翻版。在这种情形下,虽然不能说无效,但效果肯定有限。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从事家教的老师关心的并不是家教的效果,事实上,他们也不会去对家教承诺什么效果,最终他们也不会去承担什么责任,他们更关注的是家教的效益,说白一点就是钱。钱对人是充满诱惑的,当一个人的眼睛盯着钱的时候,再要他端正自己的位置也就很困难了。有些从事家教的老师以钱为目的地进行家教,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可能将其行为推及所有的老师,从而让他们形成教师品格低下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评价,人们都将教师从事家教作为有违职业道德的问题提出来,而激烈者往往就是那些给子女请家教的家长。再者,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职业的特征的,虽然有上班时间的限制,工作却并不是受上班时间的约束。一个在职教师,当他热衷于家教的时候,必然要以牺牲工作时间为代价。至于说到那些“放松课堂教学,将本属于课堂的内容移植到家教内容中,为自己创造生源”的行为,正是借助教师的位置来实现的,在他手中,一拨一拨的学生,就是他的滚滚财源,哪里会有枯竭的时候。他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家教行为遮遮掩掩,是因为他们自知家教行为是为有责任的老师所不耻的,是有损教师形象的,是以牺牲学校的名誉为代价的。
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迷恋家教。
给家教一片健康成长的森林
■ 倪仲勋
今天,我并不想从理论上去说什么家教有违教育规律之类的话,也不想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因为所有的例子都难免“以偏概全”,更不想在此说明家教产生的根源所在,但我还是要说,家教于学生、于家庭、于学校、于社会是弊大于利,同时对教师个人也是弊大于利的。目的只是想奉劝那些迷恋家教的家长与在职的老师早点回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城镇,家教有着庞大的市场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希望通过家教来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从事家教的老师希望通过家教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如果单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说明,也似乎无可指责,但如果因此而得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那就未必了。要知道,有多少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家教行列是出于无奈!至今还没有一个从事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或者机构对其作出正面的肯定。
如果要我们从庞大的家教队伍中找到一些通过家教而提高了学习成绩的“铁证”,我想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煹比唬我要找一些学生被家教拖下泥坑的“铁证”也是极为容易的牐况且,我也不否认“家教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然而,家教是否有着家长所预期的结果,其成绩的提高是否就是家教的作用都还是一个问号。用从事家教的时间去围绕学校教育进行学习,其效果是否就比家教差也还是一个问号。所以选择家教的家长在将自己的钞票一打一打地向外数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你的投资是否有所值。
与家长将孩子无奈地送去家教相对照的是那些盼着学生到来的从事家教的老师。在我的周围就有一些虽遮遮掩掩,却又明显地热衷于家教的老师,他们在每周一次两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对那些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基础又不相同的学生进行着同样的辅导,这能做到某些老师所说的个性化的教育吗?其实,很多老师所做的家教工作,无非是做做题目,讲讲答案,人数一多,则整个就是班级授课模式的翻版。在这种情形下,虽然不能说无效,但效果肯定有限。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从事家教的老师关心的并不是家教的效果,事实上,他们也不会去对家教承诺什么效果,最终他们也不会去承担什么责任,他们更关注的是家教的效益,说白一点就是钱。钱对人是充满诱惑的,当一个人的眼睛盯着钱的时候,再要他端正自己的位置也就很困难了。有些从事家教的老师以钱为目的地进行家教,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可能将其行为推及所有的老师,从而让他们形成教师品格低下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评价,人们都将教师从事家教作为有违职业道德的问题提出来,而激烈者往往就是那些给子女请家教的家长。再者,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职业的特征的,虽然有上班时间的限制,工作却并不是受上班时间的约束。一个在职教师,当他热衷于家教的时候,必然要以牺牲工作时间为代价。至于说到那些“放松课堂教学,将本属于课堂的内容移植到家教内容中,为自己创造生源”的行为,正是借助教师的位置来实现的,在他手中,一拨一拨的学生,就是他的滚滚财源,哪里会有枯竭的时候。他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家教行为遮遮掩掩,是因为他们自知家教行为是为有责任的老师所不耻的,是有损教师形象的,是以牺牲学校的名誉为代价的。
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迷恋家教。
我反对家教,但是我为儿子请家教
■ 潘 伟
我不喜欢家教,也不会迷恋家教,然而面对孩子的相对较差的科目,我有什么办法帮助他提高呢? 数理化是他的强项也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讨论、对话,我还可以帮他做题目来减轻他的作业压力。可是语文和外语我虽然也曾学得不错,但要想辅导他,我必须得先钻进去学好才行,我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有一次我想和他同步学外语,他背单词、句子不费吹灰之力,可我费了好多功夫也没记住,只好甘拜下风。现在他才初三,生活用语却比我学得多多了,语法也学了不少,但是他并不用心去学,不听磁带不背书不默写单词,为了他能够多接触一些外语,多巩固一下所学内容,我希望有个家教。
在现在家教成风的形势下,看到老师做家教能得数倍于工资的收入真有些吃惊,甚至有报道说老师买房开辟为家教的教室。我也希望有那么一天,像禁止青少年入网吧一样禁止家教,但这在目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只好找门路为孩子请家教,哪怕能在中考中增加一分,我也要加入出钱大军,为儿子请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