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程如何应对课堂教学
中国教师报 2003-02-19 曹高仁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但目前,许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学生提高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手里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却是传统课,“新瓶装旧酒”。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本次教学改革真正走向成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转变的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进行,前者是方向和基础,后者是落脚点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是应该请教育专家来学校撒播先进观念的种子,是应该进行数天甚至数月的集中培训,但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革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落实到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上。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还能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出发,而有些教师则只是凭借经验和头脑中的设想),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即便有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也是要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而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因而,我们首先要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新课程指导下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吃透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充实课堂教学容量,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点出发,讲究课堂教学的层进性、探究性,注重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提高性练习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二、着力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传统观念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知识就是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客观存在物,在知识面前,人们只有去“发现”,去掌握。因而,在学校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就进一步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应当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培训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已经从“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桎梏下摆脱出来。基于这种观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
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教师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更多地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大纲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学生工作。这样,教师备课的教学教案就需要随着新的教学精神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如教师设计“学情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总结、反思和补充等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编写,已经不能再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分析和简单的设问对答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加鼓励教师编写“学案”。
三、对课堂教学能力要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我们现在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我们认为的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板书并不漂亮,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这依然是好课;当然,这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是作为教师的根基之所在。
那么,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究竟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了呢?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的外联度,努力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的工作。其次,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但“热闹”又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是教师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因为这种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不太务实、不愿挑重担、只能教好学生而不能教差生和个别生的问题。这些教师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透或者说缺乏为师的必要责任和敬业精神,在学生观方面相对滞后,这就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对有智力问题、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新课程如何应对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新课程课堂教学总结06-29
中考作文,我们如何应对07-11
考前焦虑,如何应对?(网友来稿)10-20
如何应对课堂生成 (鲁人版)06-19
如何有效处理课堂教学危机08-15
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05-19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说课评课10-01
现在孩子真难教 教师如何应对07-05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