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文考试说明(转帖

时间:2022-04-13 18:23:5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转帖)

梅岚

解读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转帖)

 

  不可不看哟--解读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

笔者将其和2002年的考纲仔细进行了对比,发现 2003年的考试说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十分稳健的中年人一样,成熟、大度、理性、温文尔雅,不事张扬;在内容上,又极具亲和力,变化温和,保持了和2002年考纲的连续性。下面分两个方面分析一下2003年的考纲。 

     2003年考纲和2002年考纲的比较

     总体印象:调子温和,平稳,是在保持2002年考纲“三大变化”的基础上的一种“微调”,显示出考纲颁行以来,已渐入成熟的佳境。这对于全国几百万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同时也给即将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和取向。自然,在稳中有变的“微调”中所透射出的“变化”的信息,对于我们指导2003年的复习备考工作,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体上,2003年考纲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内容的增删、说法的变换、表述次序的变化。 

     一、删掉的内容虽在情理之中,却也引人注目、耐人寻味。 

     1、在“古诗文阅读”部分“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条目中,“常见文言虚词”由2002年的20个虚词减至2003年的18个,去掉了“然”和“矣”两个虚词; 

     2、古诗文阅读“分析综合”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的条目中,删掉了“并提取”三个字; 

     3、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条目中,删掉了“并解释”三个字; 

     4、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前面都加了*号,表明2003年高考,对此仍不作要求,考生又该默颂佛号了;“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原有的“能识记文学常识”条目下的三条“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的前面加了*号,这就意味着2003年高考对此也不作要求。

     增加的条目: 

     1、在古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后又加了“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几个字。 

     2、在现代文阅读的"理解"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后面又加了"的含意"三个字。 

     二、考纲中变换说法的情况,虽差别细微,但也不可轻忽 

     1、古诗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中的“思想”改为“意思”; 

     2、现代文阅读的“理解”中的“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改换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中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将“并”字,同时,把“提取”改换成“整合”; 

     4、在写作的“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的“结构精巧”改为“结构新巧”; 

     三、与2002年考纲相比,2003年考纲条文的表达次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方面。 

     1、将原先的“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的次序调整为“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将原先的“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次序调整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通过对2003年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200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将会在2002年的基础上,有所降低。试题也将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及由此折射出的人文素养,考生会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从容作答。 

     难度的降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的内容大幅度减少。2003年考纲,对于"文学常识"的相关条目不作要求,尽管所考查的能力层级低,但毕竟会使考生的备考负担大大降低。 

     2、考纲内容的增删也使备考的难度有所降低。 

     A、古诗文阅读中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列的虚词由2002年的20个减少为2003年的18个,去掉了“然”“矣”字。首先,可以降低我们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的难度。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前一阶段语文界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中的“文言文教学要适度”的意见的一种回应和对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积极主动的响应和一种含蓄的指向。同时,由于考纲对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作要求,这就意味着今年的考生,又少了两大“拦路虎”。

     B、删掉了古诗文阅读的“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并提取”三个字,所谓“提取”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的人、时、地、事、言、情等信息,划定区间,从某一角度进行辨别,去除次要和冗余,将其提炼表达出来”。如果说“筛选”是“定向”的话,那么,“提取”就是“定位”。2003年的考纲删掉了“提取”,显而易见,这将会有效地降低备考的难度; 

     C、在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的条目中,删掉了“并解释”三个字,只是用宏观视角、定向性的“理解”代替了微观视角、定位性的“解释”,其难度的降低也是不言而喻的。

     D、说法的变化和个别条目的增加,并没有改变难度降低的趋势。如,将“中心思想”改为“中心意思”、把“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改为“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将“提取”改为“整合”。前两处改动,均属于典型的降低难度,也符合主观题的答题特点:题目的设置,只是提供相关的背景和情景材料,只给考生提供一个思维的方向和范围,同时,也为考生展示才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至于“整合”,本是“调整组合”的意思,由“解释”改为“整合”,只不过是考查侧重点的变化而已。由原先的着重考查思维的结果变为考查思维的过程。在现代文阅读的“理解”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后面又加了“的含意”三个字,更侧重句子在文段中的整体意思的考查。 

     二、高度关注新考纲和旧考纲的差异之处,尤其要重视新考纲的指向和取向功能。以便使我们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有效。那么,这些新的"变化"和"指向"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对于新增加和变换说法的内容,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新增加和变换说法的内容,在导向上,无疑具有更为强烈的指导作用。如,古诗文阅读"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后面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意味着2003年的高考,将会涉及到作者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民性和封建性(民主性科学性和专制、愚昧、落后)或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等人文性因素。同时,作者对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评价等进行观照等因素也将会被纳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该得到加强。及时调整2003年的备考方略。 

     二、针对"写作"方面的表达次序调整以及"发展等级"的"构思新巧"的变化,我们的高三作文的复习备考工作,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笔者所见,这种调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考查方式前,话题作文仍将是2003年高考作文的考查形式。而主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基调不会改变。2003年的高考作文将加大聚焦现实,反对荒诞和胡编乱造文风的力度,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将会作为评判一篇作文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2、由2003年的高考考纲“基础等级”“内容”“语言”的表述次序的调整,我们可以预见,今年的高考作文、将更加注重对于“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的考量,这将会有效地纠正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材料贫乏”“思维单一”“题材幼儿化”的倾向。 

     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由"结构精巧"到"结构新巧"的变化,预示着2003年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将更注重"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表达、新立意、新语言、新手段。将备受青睐。 

     三、确立“纲”是“统帅”的意识,严格按照考纲来施为。“纲”变我变,既不降低要求,也不随意发挥拔高,更不对考纲作扩张性的解释。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部分,应当明确“不考拼写规则”“不考由于地域差别而形成的方言读音”“不考轻声和重读停顿”,而应把备考的重点防在“误读”上,如,“大腹便便(pianpian)”误读为“bianbian音”。 

     2、病句部分则应严格按照考纲所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来复习,不随便向外延伸。 

     3、“名句名篇”的背诵,要按照“名”和“学生熟悉”这两个要求来实。所谓“名”是指“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学生熟悉”是指“以课内为主”即以2002年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文10篇”“诗词曲30篇”为标准,适当延伸课外。至于,考纲的其他要求,因和2002年相差不大。余不赘述。

      总之,2003年的考纲,主体基调上和2002年并没有太大差异,确然像一位成熟、亲和,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给人以稳重、踏实的感觉。我相信,这是考生之福。

【解读语文考试说明(转帖】相关文章:

法语等级考试介绍说明08-24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1-03

语文考试日记05-19

关于语文考试日记06-10

解读昌耀07-29

语文考试反思周记12-21

语文考试保证书08-09

语文考试教学反思10-21

语文考试后的教学反思03-25

新课标数学解读心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