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习社会化 社会学习化
中国青年报 2003-01-20 杨根乔 宜春
学习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时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这一人类的基本行为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这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人才,谁就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或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就要使其人力资源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对新趋势和新机遇作出灵活反应。其中,最根本的是培育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这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动力。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学习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让学习从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愿望转变为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根本要求。从知识本身看,知识具有时效性、增长和扩充的无限性等特点,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社会的形成,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探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要全面提高。其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需求,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探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呢?首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无疑是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着眼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着眼于培养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其次,必须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普及,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也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普及。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大科学、大文化、大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必须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推动科学技术走出书斋、进入大众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和新方式,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再者,必须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只有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才能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健康保障。所以,我们要建立心理健康测量、诊断、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规律,普及健康知识,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
构建一种开放互动的全方位的学习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目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建立一种开放互动的全方位的学习新模式呢?一是发展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利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发展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包括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形态进行整合,使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今后的教育工作,必须继续推进教育的规模发展、教育创新和教育开放,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多元多层次的学习条件。二是形成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弘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中介机构,形成高效运作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要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形成可持续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重点的科技投入体系。要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手段的运用,以及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着眼于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小康社会的文化品质。三是形成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21世纪是人类以健康为主题的世纪。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注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使小康社会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建学习型社会概念的由来
■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来的概念。对于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学习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始产生,并引起各国的重视。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通过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两次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终身学习的定义,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创造性地应用它们。
■2001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现在,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活动正在蓬勃开展。
【学习社会化 社会学习化】相关文章:
学习数字化的心得体会06-25
杭州市一中学教师班级管理社会化10-23
社会实践学习总结12篇09-25
《学习理财》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09-13
学习计划[经典]08-05
学习计划【经典】08-05
学习计划(精选)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