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老师》教学小资料
1. 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并上了简易师范。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竞。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除散失的诗作外,都编入了诗集《黎明风景》。魏巍早期的诗歌热情、深沉,充满战斗精神。1950年冬, 他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特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材严谨、开掘深刻,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热情。从1954年起,他还创作了不少散文和杂文,分别编成《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和《春天漫笔》两个集子。1958年志愿军凯旋时,他写下了抒情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凯歌声里》,1963年又发表了文艺随笔《路标》。这篇佳作思想深刻、感情浓烈、文字洗练,标志着他创作的新阶段。197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2. 写作背景简介:
本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徒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笔》,后又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原文近四千字。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教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徒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对比之中,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于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正如魏巍所说:“假如没有这样的心,那么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成了空的。那些改进方法*,对党负责*,编制教案*,如此等等也就成为形式!”课文节选了以蔡老师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那一部分。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作者说他在动笔之前,确实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他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那段生活已游成为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尤其是写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他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写的是真情实感,作者要写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说:“在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当时一个孩子的一些甘苦。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因为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一个世界。今天让这个20多年前的孩子来谈谈心吧,这
对于许多教师朋友,纵然无益,也会是有趣的。
3. 关于引诗。
文中的引诗刊载在《少年中国》(1919年)第一卷第二期,题目《过印度洋》,原诗为: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也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哪里是非洲,哪里是欧洲?
我美丽亲爱的故乡却在脑后2
怕回头,怕回头,
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
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作者周太玄(1895-1968),原名周焯,号朗宣,层改名周无,号太玄。此诗为周无24岁所作,不仅诗句隽永清丽,音韵铿锵,而且抒发了远离故乡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之所以引用周无的诗,一方面是因为这首诗有助于渲染出浓烈的诗一般的氛围,将蔡老师美丽的心师灵展现得更为美丽;蔡老师爱读意境深邃的诗是其性格的一个方面,这也同她热爱儿童的崇高美德紧紧连在一起而服务于主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事隔二十几年,作者还能按蔡老师的音调将这首诗背诵下来,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走上了文学道路,表明一个教具有热爱儿童的美丽的心是多么重要。可见,美的力量是巨大的,美的力量是久远的。
4. 关于蔡芸芝老师。
蔡老师毕业于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制师范班。1928年秋到郑州一平民小学任教,当时只有十七八岁,1928-1930年正值魏巍在“平小”读二、三、四年级。1938年8月蔡老师考上开封女师。1956年在司马私立中学任教。蔡老师一生热爱孩子,热爱教师职业。同时,她还酷爱文学,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学生时代发表过《断鸿声里》等作品,但这方面始终没有得到发挥。蔡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她所从事的平凡工作中,却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优秀品德。
5. 蔡芜芝老师的儿子的回忆。
蔡老师的儿子在1983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了《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一文,那时蔡老师已经去世八年了。下面摘录该文中的两段:
“《我的老师》全文最早发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师报》上。那时偃师高中有位韩老师 (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 看到了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后他从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 大小一块黑疙’中,认为确实是我母亲。于是,他就把这篇文章给母亲看,母亲默认了。后来,设法询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从此,阔别了30年的师生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以后就经常书信拄来,从魏巍同志的信中,看到了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对于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记得,每次信来,伞亲都要念给我听,还教我模仿他的字体,练习写字。”
“当她44岁那年,即 1956 年,司马私立中学聘请她任教。记得,那时她非常高兴,精神焕发,感到能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欢欣鼓舞,魏巍同志的《我的老师》又给了她极大的力量。对于魏巍同志给她的评价,她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爱生的品德。”
【《我的老师》教学小资料】相关文章: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04-03
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反思04-03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反思06-10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反思03-22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反思03-29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资料11-18
《松鼠》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