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黄初语文教材观

时间:2022-04-13 18:19: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顾黄初语文教材观

                              文/翟朝云 曹明海

论顾黄初语文教材观

 

  卡西尔指出:“历史学不可能预告未来的事件,它只能解释过去。但是人类生活乃是一个有机体,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相包含互相解释的。因此对过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就给予我们对未来的新的展望,而这种展望反过来成了推动理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动力。”把历史视作“再生”“过去的新生”。顾黄初先生也多次强调:“一个真正的、尊重科学的改革者,他绝不可能对历史、对传统抱虚无主义态度。恰恰相反,改革者往往也是历史的优秀传统的批判继承者,在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尤其是如此。”以“史”为切入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是顾黄初语文教材乃至其整个语文教育研究的鲜明个性。他纵观古今,勤于躬耕,对语文教材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其中,他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建构的论述及思想,对于推动当前语文新课程与新教材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ァ」嘶瞥跫坛胁⒎⒀锪苏胖竟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思想,认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本质涵义,应该是指整个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过程,都符合人们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建构,主要是指语文教材的编排及内容选择既应符合汉语文内在的特点,又应符合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认知和情意发展的心理规律。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建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教材的序列化编排和优化组合。

ァ∫弧⒔滩牡男蛄谢编排

-ニ谓“序”,是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总体面貌。语文教材的序列化,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按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认知图式编排成台阶式的有序训练过程,使语文教学从单篇完整观中解放出来,把视角扩展为全部教程的整体观。序列化编排体现为语文教材知识序和认知序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

  所谓知识序是指科学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按认知心理学的分类,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相应地体现为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技能训练和学习方法系统,它们的编排都应是有序的。顾黄初先生肯定那些突破单纯的“文选型”的传统编制法,努力去探求各种按知识系统和读写训练步骤来组织教材内容的新的编制方法,认为对“今后的教材改革工作具有极为宝贵的参考价值”。并对教材编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编制这么三种教材:一种是阅读教材,一种是写作教材,另一种是为提高和发展学生读写能力所需要的语言教材。三者各有自己的系统,又能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各种教材系统又有自己的序列,以阅读教材为例,顾黄初先生强调:“选文编排,不管是语体文,还是文言文,都以内容的由显豁到含蓄、文字的由浅近到艰深、写法的由简易到繁复为序”“文言作品按古代、近代的文学史系统,语体的中国现代作品按现代、当代文学史系统,外国翻译作品按外国文学史系统,分别列序”。至于一般汉语文教材,是知识、范文、作业和助读四大系统的统一体。顾黄初先生强调这四大系统应“合之则相互为用”,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语文教材编排的这种纵横有序体现的是教材系统诸要素的有机联系与一定层次结构的优化组合,它保持了该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状态。

  所谓认知序是指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是一个首要的条件,而这种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只有当教学活动同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知识、能力联系起来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诱发。而且学习者认知的发展也有内在的序列性,如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等等。因此在编排语文教材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现有的智能水平和个性倾向性等心理特征,并按照认知发展的程序来进行。为此顾黄初先生曾多次著文提出:“从学习者的角度说,要求教学内容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适应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使教学内容的序列同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生理心理因素的发展尽可能地协调一致,则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把语文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考察,指出“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体现出科学的有序性。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但随着学段的递增,四者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小学、初中,或许是以文字、文章为主,在高中或许应该以文学、文化为主”。注意到了语文教材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发展所具有的内在的动态有序性。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内容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极为强调知识结构在学习上的作用、能动性和整体性。但仅仅强调教材内在的序列性、逻辑感,不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教材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保持一致时,学习和迁移效果最好。顾黄初先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序列化编排的重视和对学生认知、情意发展规律的强调,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认识,对当前语文教材建设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经由探索阶段朝向成熟发展具有理论导向意义,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二、教材的优化组合

  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指语文教材体系内部各组成结构的协调搭配,以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能对学生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效力。按顾黄初先生的说法就是“实现知识价值、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这三者的辩证的、和谐的统一”。它包括知识的优化组合,选文的新、真、精和作业、助读系统的优化设计。

  知识的优化选择 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够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原理,不仅能使该学科的知识更易于为学生掌握,还有助于实现有效的迁移。这一点对语文学科来说尤其如此。顾黄初先生说:“汉语文教材,不管是知识型的,还是训练型的,都必须尊重汉语文知识本身的客观价值及其特点。但汉语文知识本身纵横交错,头绪复杂。从语言形式看,有字、词、句、篇;从语言运用规律看,有语、修、逻、文;从语言行为看,有听、说、读、写;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又离不开人的思想水平、知识视野和生活阅历。要把这庞大而复杂的汉语文知识体系全部吸纳进教材,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优化选择。”提出优化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汉语文知识本身的特点,同时兼顾到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是简化头绪,“要对编进教材中的‘有限’的内容进行精心剔选,从中提炼出‘中心元素’,并充分注意去显示这些‘中心元素’的派生力和结合力,努力做到以简驭繁,以‘少少’胜‘多多’”。另一方面重在知识的运用。学习汉语文,静态上显示为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的知识,动态上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行为,汉语文的知识多需经过改造方能构成教学体系。顾黄初指出改造的步骤:首先是把知识点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编制出一个合理的序列;其次,对这些知识点规定听说读写等单一的或综合的学习行为,使知识点转化为教学训练点;第三,参照原来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将训练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体系。

  选文的新、真、精 顾黄初先生讲:“语文学科至今仍然以诵读各体各类、古今中外、或深或浅的语言作品为凭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技能、技巧。”“这些语言作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字里行间跃动着强烈的感情。”“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但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而且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等方面获得有益的启迪,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潜移默化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内涵。”教材编选的作品既是学生掌握知识、训练理性的依托,又是美感体验、灵性启迪和精神建构的家园,教材本体价值的发挥主要依靠这些作品。所以顾黄初先生极为重视作品的选取,强调作品应符合新、真、精三个标准。

  “新”,即力求语文教材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能反映当代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体现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文明演化进程。顾黄初先生提出要“以50年代汉语、文学分科时期那套《文学》课本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现当代的文学精品,为初高中语文编一套试用教材”。并对魏书生“引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介绍现代科技发展概况,引进其他学科内容、联系名篇时文,讲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增补教材的做法大加肯定和褒扬。语文教材跃动着时代的有力脉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心向,进而化为积极的语文学习行为。

  “真”,即力求语文教材贴近生活的原生态,充满不加掩饰的原真气息。顾黄初先生是极为重视这一点的。他归结说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点,而“贴近生活”是其中之一,并把它看作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他说:“语文教材的改革似乎也在寻找与生活靠拢、与生活贴近的路。传统的语文教材观,把注意力几乎全卜投向‘选文’,要求千方百计把课文选好,要求篇篇课文都能达到‘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标准。这当然没有错。而现在的语文教材观,似乎有了些变化,就是在坚持选文标准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生活’,投向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投向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精”,即讲究“精品”,强调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和谐统一,既要有人文关怀的自觉意识、寓于饱满深邃的人文内涵,又有颇耐咀嚼、经久弥醇的审美意蕴,还得具有提升能力、发展智慧的教学意义。顾黄初先生讲:“在语文教材建设方面,一定要树立起‘精品’意识。所谓‘精品’,其标准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两条:一是选文的语言精湛,堪称典范;二是选文的内容精湛,即对于学生形成并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在编选的指导思想上,要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即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不要让学生感到‘一眼能见到底’,失之于浅。另外,还要适当增加一点分量。课外固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课内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量的扩充。”教学的本质是从适应到发展,教材的适度容量和适量难度是促进学生智能和精神发展的有效保证。

  作业、助读系统的优化设计 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系统的若干组成部分,即单个要素按某种合理结构组合起来,形成优化结构时,会产生一种所有单个要素在分散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的特征、新的功能,进而获得一种新的整体效应。顾黄初先生看到了教材功能的延展发挥是知识、范文、作业和助读四大系统的有机统一,协同作用,除了重视知识的优选、范文的精择外,强调作业和助读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设计原则:汉语文的作业设计“一要重视题型新颖。二要重视语感培养。三要重视语言揣摩。四要重视多向延伸。五要重视知识迁移”。而助读系统“要讲究文字的清通、精练,有示范性,自不待言。除此以外,还要:一注意学生的认知背景,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二注意学生的认知心理,努力增强文字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三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遵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搀扶到放手的路径,逐步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让学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历练能力、发展智慧、滋润性灵和怡养品德的目的,指向的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由自觉的发展。如果教学单去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训练,不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内在动机的激发,那语文只能是支离破碎、枯燥乏味的,语文教材会成为面目可憎的“语文题集”,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将在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中流失殆尽,也就谈不上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而强调了教材的趣味和吸引力,却使语文训练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脱节或违背,这样的训练对于人的发展同样是毫无意义的。顾黄初先生对语文教材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的优化设计,既注意到汉语文学习重体验、感悟、揣摩的特质,又强调立足学生认知和情意的“最近发展区”去诱发其学习兴趣、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适当的语文学习态势和有意义建构的心向,外显为学生自主能动的主体性学习行为,而这正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足以显出顾黄初“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论顾黄初语文教材观】相关文章:

语文教材分析心得12-08

语文教材教学总结09-13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11-15

统编版语文教材培训心得12-08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09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9-17

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06-14

关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07-30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24

顾况《子规》赏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