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常见文言句式》指瑕
文/孔宪锋
新版第二册语文课本《常见文言句式》一文与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改进,但“判断句”的举例却有明显错误。
ァ 错误一 邻之厚,君之薄也。虽以“也”字煞尾,但并非判断句。
ァ 错误二 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ァ∮∷⑽蟆5弊鳌熬奘欠踩恕保“巨”指吴巨。详见《赤壁之战》。
ァ 错误三 误将四个带否定词的一般陈述句或祈使句处理为判断句。
下面拟就第四方面错误作重点驳析。请看课本中的引例:
①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这四个句子课本把它们处理成“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判断”,显然是不正确的。(一般参考资料在谈到否定判断时,往往只涉及否定副词“非”而未及其他否定副词)
什么是判断词?《常见文言句式》认为“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应该包含以下条件:①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②要作出判断。③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显然,前三个句子都满足①③两个方面条件,第四个句子,表达一种期望、建议,仅满足③这一条件,但这四句都不满足②这一条件。
何为判断?《辞海》列出三个义项:①辨别;断定。②犹鉴赏。③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笔者省)判断都用句子来表达。
“判断句”中的“判断”显然取第三个义项。该义项解说的关键是“断定的思维形式”。而上引四例恰非“断定”,而是一般的陈述,或是用祈使语气提出的希望、建议。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考察其他资料对“判断句”的解释。
《辞海》: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郭锡良教授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后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鲍善淳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P326: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这三种解释均突出了人或事物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哪一类或不属于哪一类。上述四句均不符合这些要求。
或许有人会说,古今汉语判断句未必是一回事。诚然,有道理。但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非表现在主谓部分的联系上。“古今汉语都有判断句,它们的定义也是相同的,即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而名词主语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谓语的关系是判断关系,这种句子是判断句。”(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那么,怎样判定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呢?康瑞琮老师的《古代汉语语法》为我们提供了判断句的十种形式,先后例举了24个句子,并作了准确的翻译。我们注意到译文中都出现了“是”(18处)或“就是”(6处)等字眼,并用波浪线标注强调。郭锡良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解判断句时所译出的例句也都出现了“是”或“就是”这样的字眼。这就告诉我们,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固然可以考察其外在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译文是否出现了“是”“就是”等字眼。
我们来看人教社老教参和新《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四句话的翻译:
①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老教参)
②如果(你)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同上)
③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老教参与新《教师教学用书》同)
④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采用(张昭)那些人的意见啊!(老教参)再看新《教师教学用书》对“邻之厚,君之薄也”的翻译: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你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这五句译文均未出现“是”“就是”等表示判断的字眼,这就进一步证明它们不是判断句。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常见文言句式》指瑕】相关文章:
常见文言句式07-09
常见文言句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6
《秋水》译文指瑕(网友来稿)10-02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高考复习指导)09-03
文言句式的特点08-22
《巴尔扎克葬词》指瑕(网友来稿)08-16
《鸿门宴》指瑕(网友来稿)09-17
教材《我为何而生》指瑕(网友来稿)09-11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07-08
文言特殊句式(网友来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