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化建设 实现文论创新

时间:2024-09-16 08:11: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文化建设 实现文论创新

           中国教育报     2002-12-26     赵勇 整理 

研究文化建设 实现文论创新

 

  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的学者在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时,特别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对报告的第六部分“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思考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把文化建设和文艺理论的创新联系起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实现文论的创新呢? 

  要实现文论创新,就需要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实际上已处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场域相互交融的语境之中,呈现出新的发展状况。其实,三个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关系,但是到今天,三场互融变得越来越突出、激烈和复杂了,从而给文学带来了深刻影响。一般而言,政治场域涉及世界、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群体、个人等社会角色之间的权力管理或实施问题,经济场域指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文化场域是指那种表征事实、意义、信念、趣味、价值等的符号系统的生产、交换和表现过程。文学显然主要归属于文化场域:它是语言艺术符号系统的生产、交换和表现过程。但是在今天,文学作为文化决不再是孤立地生存和发展的,而是始终与文化场域、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相互交融,呈现出三场互融的新景观。 

  首先,文学诚然主要归属于文化场域,但文化场域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工具的通俗、娱乐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不断挑战已有的文化理论。这种变化已经和正在给予以高雅文化为主流的文学以深刻的影响,形成新的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之间既分流又互渗的多元景观,这就要求文学理论作出及时的回应。其次,文学不再直接“为政治服务”,但却与政治场域有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它一方面再现人们生活中的权力运作和权力体验状况,另一方面本身又呈现为一种特殊的权力---符号的权力,即它的符号表现可以形成影响人们的感受、情感、想象、幻想、理智、行动等方面的特殊力量。最后,与那种有关文学属于与经济或商业相敌对的纯审美圣地的想象相反,文学的经济角色愈来愈突出:文学作品当然可能具有特殊的精神品质,但毕竟已被视为不折不扣的“文化产品”(在超市里它们常常与化妆品、时装、礼品等摆放在一起),被纳入这种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文学的商品属性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那么,它与审美属性的关系应当如何把握呢? 

  显然,文学已经呈现出新面貌,面临着新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做出回答。而作为一门现代人文学科,文艺理论在20世纪的进程中本身就具有立足现实、参与文化实践的优良品格。只要我们现在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扬传统,那么,借十六大理论创新之东风,文艺理论的创新点便可以在新的语境中和新的思维平台上有力地凸现出来。 

 

 

【研究文化建设 实现文论创新】相关文章: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论文寻找创新的源头活水 --浅析创新能力的培养09-05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8-21

潜心于教学研究、实现专业引领——教研员工作总结12-01

议论文论据大全(人教版)07-27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07-21

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个人总结11-13

高考作文论据分类汇编07-24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02-25

《愿望的实现》读书笔记11-17

小议班级文化建设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