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能力训练方法谈

时间:2024-08-02 10:28: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能力训练方法谈

                                辽宁 崔学峰 

初中语文能力训练方法谈

     

    从教于语文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除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备教留批辅之外,我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思路及做法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例如:近七年来对学生进行的“古诗文背诵”,被写入今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在去年(2000年)中考前夕的复习中,一篇模拟试卷的作文“夜宿张家界”(游记),与辽宁省2000年中考作文的体裁“游记”不谋而和;任教(1993-1996)学年从初一至初三的语文,任艳群和邵俊军同学喜获1996年凌源市中考语文科第一、第二名;任教(1997-2000)学年从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李岩、张宏晔、任尚杰同学喜获2000年凌源市中考语文科第一、第二名、第三名。……回想自己走过的教学道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中考成绩不败的灵丹妙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未成,要想取得好的语文成绩,是不现实的。语文能力,必须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然而,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至今仍沿袭封建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语文教学模式,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改革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于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写下来与各位语文同行们探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二、通过课前“诗文朗诵”和“听记故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每节语文课授课之前,首先由三名同学上讲台,朗诵诗词或散文。朗诵的内容可提前准备好,但要求朗诵时脱稿。这样学生有说有听,说者锻炼了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听者锻炼了听话能力,并通过听朗诵学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然后,由一名同学上讲台讲故事(限一分钟之内讲完),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记录。故事讲完一分钟后,找三名同学读自己的记录,对内容全面,语言概括性强,中心突出的记录,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以鼓励学生“听”的积极性。这样训练之后,很多同学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到讲台上朗诵诗文,甚至有的同学朗诵的诗文是自己创作的。很多同学能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归纳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弦外之音”。 

     课前“诗文朗诵”和“听记故事”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注意力,培养了积极思维的习惯,改变了学生在“听、说”方面的消极状态,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很重要,但这些能力不是孤立地形成的,更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所能奏效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改革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初中语文能力训练方法谈】相关文章:

谈中年级作文的训练方法10-28

初中作文片断训练方法09-24

初探提升语文能力之路09-12

农村中学作文素质训练方法谈略(教师中心稿)08-05

初中作文教学摭谈07-30

初中作文命题谈(网友来稿)06-23

谈初中作文语言的生动性08-03

初中作文教学体系点滴谈10-16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网友来稿)09-11

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中心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