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记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张颖
(一)课堂实录
时间:1985年11月
地点:清华大学附中
学生:高中二年级(四)班
教师:张颖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正在学习小说。通过小说单元的学习,可以提高阅读,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如何写人(板书),更有直接帮助。前几天大家自学了《阿Q正传》和《守财奴》,做了阅读笔记,同时又结合其他小说,如《泼留希金》、《虎吼雷鸣马萧萧》等,写了读书心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交流一下自学的体会。请大家到台前来发言,好不好?
发言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述清楚。(发言的有十个学生,都有专题。内容略)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大家联系了具体作品谈了情节、细节、语言、动作、心理、肖象和环境等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为了形象地体会这些作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守财奴》片断。
(学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好!刚才发言的时候××同学谈到了《守财奴》中葛朗台给他的印象深刻极了;刚才朗读中,葛朗台这个人物的形象,又再次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老舍先生讲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得起来。”那么,现在我们结合葛朗台这个人物进行研究:人物怎样就算立起来了?又怎样让人物立起来?
(板书)先请生1同学说说。
生:我体会“立起来”就是“活起来”………要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那描写就要具体、生动。
师:通过哪些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呢?
(学生议论片刻)
师:对。首先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品貌的典型事件(板书)来写。让人物在典型的“事”中“立”起来。典型的事件经过提炼,表现在小说里就是情节。也就是说,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情节开展过程中逐步展示出来的。例如,《守财奴》为了表现葛朗台老头的性格,揭示小说主题,作者安排了哪几个情节--几个典型事件呢……最精彩的是两件:“金梳妆匣的风波”与“诱女弃产的骗局”,对不对?(分析从略)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典型的情节,不仅表现了他与女儿、老婆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让贪婪、虚伪、狡诈的守财奴,金钱执着狂的形象--葛朗台,在我们面前“立”起来了。
因此,要回答“怎样写人”这个问题,第一点(板书)要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在原:典型事件”处板书)
(学生作笔记)
师:除了“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以外,要把人物写活,还有第二点(板书)--对人物本身要进行着力刻画。
(板书)怎样去着力刻画人物呢?需运用哪些具体手段呢?
生: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生:还有心理描写,环境气氛描写。
师:对,还有吗?
生:噢,还有,细节描写。(学生谈的,教师,板书)
师:说得好。刚才他们俩讲的无一不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但是,运用这些描写手段,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东西进行描绘,才能刻画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板书)的人物,使人物个性化,典型化。也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活生生地立在读者面前。例如细节描写(指黑板),我们知道所谓“细节描写”,这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同学们可以从《守财奴》这篇课文中,找找巴乐扎克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使葛朗台的形象唯妙唯肖地跃然纸上?
(师生共同分析了“夺金梳妆匣”、“摔金路易”和“抢金十字架”等细节描写。具体内容从略)
师;我们通过对三个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到,细节描写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因为它塑造了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而成功的细节描写,第一,必须真实。(板书对葛朗台老头的三个细节描写,无一不是真实而准确地表现了他“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金钱执着狂的根本特征……你们还记得《梁生宝》中梁生宝在小饭铺里付汤面钱的那个细节吧?(学生活跃)这个细节真实不真实(学生叽叽喳喳)用你们的眼光看,也许不真实,因为八十年代富裕农民决不会这样“寒碜”地去付饭钱的……(学生哈哈大笑)但是,这个细节在五十年代是十分真实的。它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梁生宝爱护集体、精打细算、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我是在大学里读《创业史》这本书的,二十多年了,这个细节至今记忆犹新。
除了必须真实之外,第二,细节必须典型。(板书)所谓典型,就是最能突出表出人物性格特征。例如葛朗台当“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子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般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象孩子般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这也是十分典型的细节,把一个“嗜财如命”的守财奴活灵活现地放到了读者面前,还有,《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断气前的伸着两个指头……总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这一人”人物,是不是立在我们面前了?
(其他如语言、心理、肖像、环境等描写,结合本单元的小说,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从略)师:刚才,我们大家结合小说单元的学习,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写人的写作要领。那么,用这两点来衡量一下我们自己写的作文怎么样呢?同学们在前一周写的《记一个熟悉的人》,我看了以后觉得不太满意,好文章太少了。你们写的人,似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甚至有的同学象在写模范事迹,又象写评语、鉴定。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写人的能力,刚才,首先在写作理论上武装了一下,懂得写人应该这样写;然后再从实践上去体会,怎样写才算是“这样写”,下面我给大家念两篇作文,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念第一篇,题目是《我的爸爸》
我 的 爸 爸
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爸爸。自出生到今天,朝夕相处十六年,怎么能不熟悉呢?
爸爸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良师。
记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因为几分之差,没考上附中,当得知成绩时,我哭了。想到回家一定要挨爸爸说一顿。一回到家,把分数告诉了爸爸,爸爸却一直保持着和蔼、可亲的神色,爸爸看了分数,问了些其他同学的情况,便鼓励我不要灰心,稳定情绪,总处在后悔、悲伤之中是不利的,同时也是无用的。这一点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到了新学校,要热爱它。同时爸爸又帮助我制定了一个自学计划,让我来个笨鸟先飞。我听了爸爸的话,努力地学习。初中三年里学习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三年之后,终于考上了附中。这时爸爸又找我谈了一个晚上,帮助我分析了一下初中和高中的区别,和我一起回忆了初中所走过的路,告诫我要戒骄戒躁,不断努力,取长补短,在附中这个新环境中要赶快适应,并把握住自己,使自己稳得住,学习是不断进步。
爸爸总是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帮助我,鼓励我;在遇到成功时,又告诫我,提醒我。爸爸对我们几个孩子总是和蔼可亲,平时和我们开开玩笑,讲讲故事;对我们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天冷了,提醒我们多穿一些衣服,晚上为我们关窗、拉被子,等等。同时,爸爸对工作同样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有一次……
师:文章下半段是写他爸爸工作上的情况,我就不念了。刚才这部分大家听明白了吗?你们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的优点是叙述还是清楚的。念的这部分是讲爸爸是自己前进路上的良师。然后下面就举考初中和考高中的事来说明,也算是通过事件来写人。不过,这个事情不太生动。
生:我觉得语言太单调,都是叙述性语言,缺乏生动描写。爸爸讲的话非常一般,没有个性特征。
生:好象有点写好人好事的味道。差不多先写爸爸的某个优点,然后再举些例子来写。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分析也很中肯。下面再念第二篇作文,题目也是“我的爸爸”,看看这个爸爸与刚才的爸爸有何不同。(学生乐)
(念宁新作文,见“作文选录”1)
(都是边念,下面边发出笑声)
师;好,现在再来评评这篇作文,从我念时,你们不时发出笑声来看,这篇文章产生的客观效果似乎不错。那么,谁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这篇文章里的爸爸有个性特征,爱急,动作快,讲话快。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很好。譬如爸爸去买面的那段,特别逗。既让人觉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知识分子一心一意干工作,可是家务活也要干,就容易出错。我爸爸也这样,经常挨我妈妈的说。(大家笑)
师;生说得不错。宁新这个细节抓得真妙,真乃“神来之 ”啊!(大家又冲着宁新乐)我有时也这关,急急忙忙支寄信,走到邮筒边才发现信压根儿没带出来;去买粮食,没带粮票……宁新在这细节之前有四个字的状态描写,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若有所思”。
师:对!爸爸“若有所思”地被妈妈遣出去,心理可能还不太愿意,也许正在备课,正在写作,但又不得不去,结果“心猿意马”,拿了脚盆去买面,真如生说的,确实是在情理之中了。产生了极好的戏剧效果。所以,这样的细节描写,是不是比一大篇的叙述要好得多了?生:刚才老师念的第一篇作文是我写的(大家善意地笑,赞许他的勇气)。我的文章与宁新的相比,确实差一截。我与得比较平淡,能过抽象的叙述语言,来介绍我的爸爸;没有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因此,不象宁新写出了一个有个性特征的爸爸。
师:我们应该向生学习。他这种敢于当众承认自己不足、自以为非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这种谦虚精神,就一定能进步。这一点,在我们班不少人身上,还是比较欠缺的。是不是……
好,宁新的文章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或者还有不足之处……
生(举手)老师,我还想说一点,宁新的文章写的都是生活琐碎小事,但能给人以新鲜之感,语言也挺幽默活泼。不过,如果加上肖像描写,是不是更好?
生:我也觉得应该加占肖像描写。
宁新:我的文章确实有许多不妥之处。我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不过,对缺肖像描写这一点,我倒有不同看法。我觉得不必凡写人都勾一笔,因为有的人长相特殊,有人没什么特点,我爸爸就属于后一类,所以不必再描写了。不知对不对。
师:好,生提出的问题和宁新的回答,都很好。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讨论了。不过我可以发表一点意见。我认为肖像描写不一定都要写,这要服从人物性格的需要。宁新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人人都得来一段肖像描写,这不又成了“公式化”老套套了?我想起鲁迅在《看书琐记》这篇文章中曾说过:“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段话就说明了人物对话--个性化语言非常重要,即使不写人物的模样,也能“目睹”人物,使人物“活”起来。所以,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肖像描写不一定人人必写”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看法,课外再讨论。
下面该结束我们这课了,我也要写“结尾”了。刚才举两篇作文的目的,是让大家从感性上体会在写人时,如何“让人物立起来”的道理。现在,大家是不是有所领悟了呢?(几个学生回答:懂了)
既然懂了,我就请大家来修改你自己的作文。要求互相批改,然后写“自评”,再修改。这一切都要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指黑板)第一要通过典型事件写人,第二,要运用各种手段来着力刻画人物,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特征来。这样,才能让人物立起来!我等着看你们的好作文!一周后交卷。下课!
〔附录〕板书设计
如何写人--让人物立起来
一要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二着力刻画人物
手段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个性特征真实 典型
(二)实录评析
读写评改熔为一炉
从这两堂课,我们又可以看出张老师教学的另一特点:把读和写、写和评、评和改熔于一地一炉,表现了教学构思的艺术。
你看,教师以小说单元《守财奴》为实例,从“如何写人”的角度引导学生品评并归纳出小说写人的两个要点--通过“典型事件”写人和运用“个性化语言”、“细节描写”等手段写人。这既是小说单元阅读知识的总结,又是即将进行的作文讲评指导的前奏。因为这两个要点的概括,正切中学生写人作文的要害,(写人时,多采取叙述性和结论性语言,因而人物形象抽象化、概念化),所以,教师把学生所读文章的妙处与学生所写文章的短处巧妙地对联起来,这样的反接处理,自然为讲评作好了铺垫,为知识迁移、转化创造了条件。
学生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自然在两篇《我的爸爸》的比较中,见出长短,辨出优劣。这样,自己的文章该如何评价,如何修改,也就不点自明了。
这种读、写、评、改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实际上体现了整体优化的原则,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构思。
(
三)作文选录
爸爸
宁新
人各有异,所以也就没有一样的爸爸了。我的爸爸可真难叫人下结论:我有时喜欢他、尊重他,但有时恨透了他,甚至诅咒他。唉,怎么说呢?
爸爸是大学讲师,常年累月地养成了一个习惯--与他较熟的人都说他爱急。的确,他最常用的字就是“快!”。每天中午,妈妈都回来较晚,爸爸就成了做饭的主角。只要他一回家,那简直就象是投进一颗炸弹:三下两下拧开房口,急匆匆地走到水池边洗手,嘴里喊着:“快做饭!”这时要是我和妹妹在家,就得全部丢下手中的报纸、作业本去帮忙。妹妹扫地、擦桌子,我去摘菜。按爸爸的话说是“麻子打哈欠--全体总动圆(员)”。反正他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闲着。接着,就听厨房里咚咚,咚咚的紧急的切菜声。不到半小时,他就会冲出厨房,兴奋的宣布:“快摆碗筷吃饭。今天是三菜一汤”。三菜一汤,说得好听!可我和妹妹早就不上当了。一个素炒白菜,一个煮白菜,外加一外白豆腐或菠菜(或萝卜片什么的),竟美其名曰:“三菜一汤”。再细一看吧。菜切得大小不一,有时吃起来特别地脆--还没熟呢!味道嘛,有的象没放盐,有的又象打破了盐罐。这么吃下去非成难民不可!偶尔菜里还夹着几丝捆菜的稻草,我说:“就把它看成黄花吧。”爸爸可容不得别人说坏话,反驳道:“我半小时就做出饭来,你行吗?”要不就是:“煮那么烂有什么用,维生素都破坏了”。这时妈妈就打圆场:“吃你爸爸的菜不能那么挑剔,还是将就点吧。”不过,话说回来,爸爸有时发挥出来,炒个油菜、土豆丝、回锅肉还蛮好吃。
星期六晚上吃馄饨本是件舒心事,可在我家这却是一场“战争”。爸爸管和面和用压面机压面。他忙叨叨地把压好的皮送到小屋,让我们包,又跑到厨房接着干,嘴里也不闲着:“快点,快点,火都点上了,再晚水就开了。”“小静,来帮爸爸压面!”“水开了!快下锅。”从准备到吃上,最快竟只用了四十分钟。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爸爸从外面回来,第一句话是:“快开电视,晚了!”我一看《电视周报》,是《巴黎风光》,很不以为然,爸爸却认真地看起来,重温在法国进修时的情形。他就是喜欢这种免费“环球旅行”,只要是有《××风光》、《××揽胜》、《××一瞥),他再忙也要挤出二十分钟“过瘾”。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一般这类片子安排在晚上十点半左右,甚至十一点。他就躺在被窝里带上耳机看。为了这,妈妈没少说他。
校礼堂偶尔放一些原文录像。上个月有一场是《A小组》。中午回家时,我对爸爸说了。他马上放下碗筷:“你怎么不早说呢!”说完披上衣服就买票去了。可是校内学生都对外国录像着迷,票早就卖完 了。爸爸只好沮丧地回来了。象爸爸这样年纪的人都知道,要搞点科研项目,对外语要求是很高的--查资料、读书,都用得上。正因为如此,他不放过一切听、说的机会。出国进修之前,领导临时决定他改学法语,他刚学会几个单词就去和外语学院的法国教师对话,那位教师不禁赞叹:“你真勇敢。”家里的录音机、半导体简直就被他霸占了。早上一起来,我最先听到的是“美国之音”的科技英语节目。晚上回家,最常听到的是英语、法语录音。家里的音乐磁带只有我转录的几盘“杂拌”;而他的塞满了一抽屉。尽管如此,他还常常埋怨我磁带用多了。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夺魁》(Bid for power),他每次都录音,星期日英语自然更不放过。
有个星期天的下午,家里没面粉了,妈妈正在缝被子,就让爸爸去买。爸爸应着,若有所思地走出家门,等他买面回来才发现,他是用洗脚盆买的!真把人气死了,只好扔掉一部分。
爸爸平时没功夫管我和妹妹,最近稍闲一些,就着手把三只断了线的羽毛球拍修好。每天跟我出去打一会儿,否则怕我不锻炼。爸爸虽是个知识分子,表面是“教授相”,打起球来可真不象个快五十的人,好象总有使不完的劲。
他爱急,我脾气不好,所以三天两头地“吵架”,他总训我,到这时我就恨他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说句公道话:他是个好爸爸。
《爸爸》评析 容力
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写人记叙文。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出了“爸爸”鲜明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明快、流畅。“爸爸”的形象刻画具体生动。
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从细微琐碎的小事中,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例如,对“爸爸”“快”的特点的描写,是很有特色而令人可信的一个真实的“爸爸”。回家拧开房门,“急匆匆地走到水池边”的做菜等动作,都是和他的常用字?快”相一致的。全文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而是有详有略地叙述诸多的细碎小事。无论是记叙,还是人物对话的描写,都具有表现力;不仅表现了“爸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感情。
【《记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给材料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11-06
话题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10-26
作文指导与点评 教案教学设计07-28
《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9-19
《我最熟悉的人》教案设计10-19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09-19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07-09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9-15
《家园如梦》阅读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6-24
联想型作文的写作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