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伪师劣师多出自中小学?

时间:2024-05-19 23:46:5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伪师劣师多出自中小学?

                       人民网     2002-11-21     邓永芳 

 

  读罢文志传先生的《论伪师劣师》,我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绝对真实的,而且许多同样的悲剧还会继续表演下去,因此舆论与媒体的关注是应该的和正确的,在他们的关注下整个社会会真正的行动起来。但我的感觉很凄凉。从文中,我似乎觉得教师中的伪劣产品大都出自中小学。也是的,文中所引例子只有一案涉及大学教授。 

  我要问的是,为什么教师中的伪劣产品多出自中小学?我感觉凄凉的地方也正在这里。也许是当过几年乡村中学教师的缘故罢,有许多切身的体验可以和大家说一说。

  根据上文是列举,伪劣的教师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猥师”,一是“拳师”。第一类教师根本谈不上是教师,对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厉制裁和从岗位上清除出去的后果。相对来说“拳师”在数量上得多了,自然影响面也广多了。其实还有一类,教学不认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称做“混师”也是比较合适的,这类教师也不在少数。直接影响教师形象的恐怕就是这三类教师了。 

  “猥师”的人品和师德自不待言,但“拳师”和“混师”的产生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明白了的。我觉得从社会教育环境角度来分析要公允得多。譬如,“拳师”是被环境怎样制造出来的?是他们的性格天性就暴戾吗?绝不如此。许多“拳师”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锻造出来的。没有学生们的拿得上台面的成绩来,一个教师在单位,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荣誉、工资、奖金和各类补贴与那几十个干巴巴的数字联系起来的话,教师们面对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他们的手段会怎样变化的呢?用拳脚棍棒来逼迫嘛。但是为求平安度日,一部分“混师”就附带产生出来了。他们大都是吃过拳脚亏的,拳脚的代价让他们口服心服,于是从此夹起尾巴混日子了。师德的度好把握吗?面对这碗沙子饭,师德就这样堕落了。

  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不足之处。理想主义的方案总是从这里诞生。但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这么容易得到的吗?一所乡村中学,如果流失几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教师,我不敢说它的前程会有多么辉煌。在商品经济充斥社会、商品观念充斥大脑的今天,谁有能保证人才不流失呢?强强联合的背后总是脆弱的、过时的甚至是腐败的东西在陈陈相因。中小学的师资现状也是这样。在现阶段,一流的人才是不会去从教的。试想一想,谁给了他们和商人和从政者平等的利益? 

  只从应试教育和商品化潮流两方面来分析师德师资的堕落无论如何也是不全面的。简单地说是教育的腐败更是荒谬的,因为这责任容易推到那些可怜的老师身上,而教育的腐败基本上不是普通教师们的事情。其实,教育体制的缺陷还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钟缺陷往往因为许多人为的因素处于进行中,甚至在某些地方泛滥成灾以致怨声载道。

  舆论批判伪师劣师是应该的,必需的,甚至要有进行到底的决心。但相对来说,对教师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我们总觉得不够。有些媒体对教师的关心就定在教师节那天做做泛泛的应景式的宣传,对教师的反面材料则以“人咬狗”式的新闻效果爆出来,这多少有些异常。教师节那天,我曾在人民网观点频道里发过《教师节,你成为经典了吗》一文,叹息过我眼中的教师节那寥寥寂寂的情景。说真的,现在我虽然不是教师了,但一回想起那些情节,我都心酸无比。我说不出气势十足的话来。我不是要为伪师劣师辩解,但他们的荒谬存在留给我们处于下层的教师更多的是隐藏在这些荒谬事实背后的痛和无言的凄凉!

 

《为什么伪师劣师多出自中小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为什么伪师劣师多出自中小学?】相关文章:

今年高分考生为什么多07-12

师者自省08-07

忧师谵语10-16

今年高考高分考生为什么多09-26

上善若水,师爱无价10-18

师爱要求论08-15

童心:师爱之源08-28

搞笑作文及师评10-08

小小配音师教案08-23

《理发师》说课稿05-15

为什么伪师劣师多出自中小学?

                       人民网     2002-11-21     邓永芳 

 

  读罢文志传先生的《论伪师劣师》,我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绝对真实的,而且许多同样的悲剧还会继续表演下去,因此舆论与媒体的关注是应该的和正确的,在他们的关注下整个社会会真正的行动起来。但我的感觉很凄凉。从文中,我似乎觉得教师中的伪劣产品大都出自中小学。也是的,文中所引例子只有一案涉及大学教授。 

  我要问的是,为什么教师中的伪劣产品多出自中小学?我感觉凄凉的地方也正在这里。也许是当过几年乡村中学教师的缘故罢,有许多切身的体验可以和大家说一说。

  根据上文是列举,伪劣的教师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猥师”,一是“拳师”。第一类教师根本谈不上是教师,对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厉制裁和从岗位上清除出去的后果。相对来说“拳师”在数量上得多了,自然影响面也广多了。其实还有一类,教学不认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称做“混师”也是比较合适的,这类教师也不在少数。直接影响教师形象的恐怕就是这三类教师了。 

  “猥师”的人品和师德自不待言,但“拳师”和“混师”的产生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明白了的。我觉得从社会教育环境角度来分析要公允得多。譬如,“拳师”是被环境怎样制造出来的?是他们的性格天性就暴戾吗?绝不如此。许多“拳师”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锻造出来的。没有学生们的拿得上台面的成绩来,一个教师在单位,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荣誉、工资、奖金和各类补贴与那几十个干巴巴的数字联系起来的话,教师们面对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他们的手段会怎样变化的呢?用拳脚棍棒来逼迫嘛。但是为求平安度日,一部分“混师”就附带产生出来了。他们大都是吃过拳脚亏的,拳脚的代价让他们口服心服,于是从此夹起尾巴混日子了。师德的度好把握吗?面对这碗沙子饭,师德就这样堕落了。

  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不足之处。理想主义的方案总是从这里诞生。但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这么容易得到的吗?一所乡村中学,如果流失几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教师,我不敢说它的前程会有多么辉煌。在商品经济充斥社会、商品观念充斥大脑的今天,谁有能保证人才不流失呢?强强联合的背后总是脆弱的、过时的甚至是腐败的东西在陈陈相因。中小学的师资现状也是这样。在现阶段,一流的人才是不会去从教的。试想一想,谁给了他们和商人和从政者平等的利益? 

  只从应试教育和商品化潮流两方面来分析师德师资的堕落无论如何也是不全面的。简单地说是教育的腐败更是荒谬的,因为这责任容易推到那些可怜的老师身上,而教育的腐败基本上不是普通教师们的事情。其实,教育体制的缺陷还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钟缺陷往往因为许多人为的因素处于进行中,甚至在某些地方泛滥成灾以致怨声载道。

  舆论批判伪师劣师是应该的,必需的,甚至要有进行到底的决心。但相对来说,对教师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我们总觉得不够。有些媒体对教师的关心就定在教师节那天做做泛泛的应景式的宣传,对教师的反面材料则以“人咬狗”式的新闻效果爆出来,这多少有些异常。教师节那天,我曾在人民网观点频道里发过《教师节,你成为经典了吗》一文,叹息过我眼中的教师节那寥寥寂寂的情景。说真的,现在我虽然不是教师了,但一回想起那些情节,我都心酸无比。我说不出气势十足的话来。我不是要为伪师劣师辩解,但他们的荒谬存在留给我们处于下层的教师更多的是隐藏在这些荒谬事实背后的痛和无言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