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优秀的记叙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到原点记叙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到原点记叙文1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 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 “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回到原点记叙文2
说实话,读完这篇《西瓜公司》后,我不禁感到疑惑:有些人好奇怪,浸泡在幸福蜜罐里,却老问幸福在哪儿?
《西瓜公司》其实是一篇幻想小说,但却讽刺现在人的心理状态:在一座小城里,新开了一家西瓜公司。公司里人虽不多,但都是科技人员,专门研究西瓜。努力完善西瓜,争取销量超过菠萝公司。首先,“正方体西瓜”风靡全城,其次还推出“金字塔西瓜”、“圆柱西瓜”。三年后,西瓜公司又和菠萝公司合力制出“菠萝味西瓜”。五年后,又有了“紫西瓜”、“蓝西瓜”。西瓜销量已超过菠萝公司。十九年后,西瓜公司陆续除了“异形西瓜”、“怪味西瓜”、“多彩西瓜”、肉味西瓜“。但都失去了西瓜原本的味道,没人记得真正的西瓜是什么味。最后,二十年过了,一个绿黑相间,球形的红瓤西瓜终于研究出来了。接着由于特殊西瓜无人问津,不久便失传了。西瓜经理的妻子说:“研究西瓜近半个世纪,可西瓜一点也没变啊!”经历愕然。
从一个努力完善西瓜,争取销量超过菠萝公司,然后努力研制,销量早已超过菠萝公司后还不满足,觉得离成功还远,却不知成功早已在身边,最后一个大转折—回到原点。
可不是?他们撇开眼前的幸福和成功,徒劳地为镜中开花,水中月奔波劳碌,末了一无所有,又回到原点。再回首,曾经的成功,幸福也失踪了。
我曾经看过一则小故事。讲的是一个樵夫上山砍柴,在路上一只受伤的银鸟。樵夫一辈子也没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便专心为银鸟疗伤,在疗伤的日子里,银鸟每天给樵夫唱歌,樵夫过得很快乐。可邻人看到樵夫的鸟,说他见过金鸟,长得比银鸟好看,也唱的更好听。此后,樵夫只想着金鸟,无心听银鸟唱歌。当银鸟走时,农夫看到银鸟在夕阳照射不竟变成金鸟……
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和樵夫,和西瓜公司一样,原本“金鸟”就在自己身边却不知道……原本“销量”早比菠萝公司多,成功就在眼前却不晓得……
而最后一段“经理愕然”,只有4个字,却巧妙地总结,巧妙地慨恬我此时的心情。是啊!其实幸福就在眼前,只是我们被幻想的镜中月水中花所奔波劳碌。最后幸福没了,我们也累了。
回到原点记叙文3
苍生万物,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何谓“原点”?-顾名思义,就是源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风簸自天涯”。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海拔8844。43米而这高度的得来,正是从位于我们中国的大地原点—陕西省泾阳县大地原点的0点坐标,一米一米由测绘工作者测量而来。
世界万物,大千世界正是有这样一个个的原点发展而来,也正是有这样一个个的原点,才有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升华强大。也正是万变不离其宗,“原点”也就是事物的基础,事物的源头,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
涓涓细流,汇聚江海;万丈高楼,起于基石头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积滴水而成大海。
我们人类的知识和能力,不也正是象这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吗!人类的文明只所以能有今天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我们祖先的点滴积累。
从山顶洞人的石器时代,到殷墟的甲骨文字;从古埃及的灿烂文化,到古巴比伦的人类文明;从爱迪生的发明制造,到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哪一个不是从原点出发?人类文明的辉煌今天,从未有高屋建瓴,空中楼阁。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从源头启始,每一步都发出铿锵的声音。
回首人类祖先光辉而灿烂的文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知识、能力、文明、创新、发展,哪一步都离不开原点,哪一步都需从原点坚实而坚定的迈出。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学习好不好,只要有个李刚爸”,“学习不必太努力,只要将来做生意”。仔细想来,这些观点,都脱离事物的根本,背离了事物发展的“原点”原理。
试问:“你的父亲可以管你一辈子吗?”。做生意不需要知识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二十一世界的未来,希望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祖国的兴旺强大,需要我们去拼搏奋发。而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史命,我们就应该抛弃,“好高骛远”“自以为是”的思想。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从源头做起。“回到原点”脚踏实地,从今天开始迈出坚定的步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强盛而奋斗!
回到原点记叙文4
每当我迷茫着不是自己的时候,我总想着写点东西,这样我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回到原点。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有定数的;我是一个毕业生,却过得颓废的生活,每天吃了睡,睡了浪浪网页,过着不是人的生活;找工作找到头痛,有时候我也在想,难道当下的毕业生都变成了一个废人吗?难道这十几年学到的`东西都要打水漂?还是这十几年来什么都没学到?这么多年下来,学点忘点,最后面变成了一场空,也不知道自己适合走哪条路。家里压力又大,家里对我的寄托,我却把它变成了空欢喜。很久没写东西了,都写了一大堆口水话出来,很久也没看书了,不会写了。
当我再次执笔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了,我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敢拼敢斗的人,反而喜欢安稳的生活,没有斗志。有时候明明知道生活不允许我这样颓废,我有我该奋斗的目标,多么执着,后来的后来,就变得荒芜了。我不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时候恨自己没用,什么都没学到,恨自己当初太任性,但是我继续这样的话,我的人生就会留下更多的恨,更多的悔,更多的无可奈何。
以前多么励志的我,现在哪里去了?真羡慕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怕的自己。
回到原点记叙文5
人生就像一个圆,我们总是在奔跑,总是在回归。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圆,我们总是在发展,总是呼唤回归。摆脱是一种快感,回归也是一种快感。
仔细想想回到原点,世间所有的事又有哪一件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深层次的哲学也一定是最简单的道理。
有一个希腊寓言:一个人在鱼群如梭的海边钓鱼,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外国游客问,为什么不多钓几条,他反问,多钓几条干什么。外国游客说,多钓可以卖钱,然后买船、买房、开店、投资……
“然后呢?”他问。
“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海边钓鱼了。”外国游客说。
“这我现在已经做到!”他说。
这是希腊人的生活态度,既然辛辛苦苦艰难探索走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为什么还要劳累呢?
人类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不管我们的科技多么发达,我们的头脑多么智慧,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更舒适,更幸福而已。而这一切,也许在我们前世的前世,已经达到。中国的上古有关于尧舜的传说,我不想讨论是否真实,但是在古老的黄河流域,一定曾经有一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部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一群人们无忧无虑,快乐单纯。
历史总是前进的,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会不断发展,人们总是渴望生产力发展到极致,能够丰衣足食,能够平均分配,能够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可是人类总是有一种叫做欲望的东西,人类的一切发展,恐怕无不是欲望在作梗。
现代的科技,看似冠冕堂皇造福人类,仔细想想,何尝不是总是在解决人类发展产生的问题。我们发明了灯泡,所以我们需要照明所需的能源,于是有了发电厂,当煤炭能源不够,又有聪明的人发现了核能源,人类振奋。可惜一场地震,却造成如此大的恐慌,日本的实例便是明证。我们不想走路,发明了汽车,无限的开采石油,终于资源匮乏,便又寻求出路。生存的地球被搞得七疮八孔,终于恐慌,便提起“可持续发展”,可是谁也不愿意担起责任,一个“哥本哈根”吵得一团糟。万一不行,咱们就登月,登火星,寻找下一个可以破环造孽的目标。
我们的科技,只是在弥补我们自己造的孽,而一切起源,正是欲望。从考古学得到的有人类开始算起,过了几百万年,地球完好。可是就在最近一两百年,地球已经发生危机,我们却不知所止,贪得无厌。
谁都知道,经济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呢,事实证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提高,恰恰相反,人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问题的人,自杀的人,忧郁症的人,犯罪的人日益增多。
早在几千年前,老子讲:“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小国寡民思想也许是的解决之道。唯有回归,方能长存。这是祖先的自存之道,也应该是我们现代人的自存之道。所以祖先们在这个星球上安居乐业了几万年,依然和谐共存。有人以为祖先不够聪明,其实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祖先们早已悟得了和谐的真谛,他们用行动证明和诠释,我们这些狂妄的子孙却只是嘴上说说。
我一直喜欢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的哲学,是简单,是回归。我想人类苦苦寻求的自存之道或者说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要义是回到原点。只有我们克制减少自己的欲望,遵循自然规律,不要逆天而行,才是真正的自然大科学。不要企图无限的欲望得到满足,不要企图无止境的发展获得和谐,只有回归,方为正道。自然不可征服,只能和谐共处。
我们只要承认,一切发展,是为了舒舒服服的过日子,那么我们就有责任有必要学学那则寓言故事里的垂钓者,适可而止回到原点,现在就舒舒服服。
回到原点记叙文6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回到原点记叙文】相关文章:
2.分享记叙文
3.初心记叙文
4.母鸡记叙文
5.旧物记叙文
6.陪伴记叙文
7.温暖记叙文
8.小学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