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结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国内79年至20xx年直接以"自制教具"为题发表的论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为题发表的论文约58篇。从这些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逐渐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学具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力学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1983)、刘济昌与张国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论与实践》(1994)、刘炳升与冯容士编著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cost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至今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3、结题报告
六、课题反思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结题报告2
这学期到了市级语文重点课题研究验收结题的时间了,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结题验收。作为组长,我在欣喜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一方面要完成课题研究的最后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带领课题组老师对两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特别是写好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不论如何,课题总算如期研究结束,感想颇多,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个人工作小结如下:
一、结题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就是到了结题冲刺的最后阶段了,我们也不忘理论学习。这学期的理论学习,我们的重点放在了结题报告的书写上。组织学习了《如何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让课题组老师简要了解教育科研课题的特点,系统概括科研课题的研究程序,知道应如何来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在学习中我们了解教科研课题结题程序,懂得该怎样来准备好结题资料,重点学习了应如何来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这学期做了三次的理论学习,并做好了学习笔记,
交流了学习心得,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二、本期工作回顾
1、在上学期进行客家土楼故事比赛的基础上,我们对客家故事再次补充,着手编撰客家故事专辑,于20xx年x月终于把《客家土楼故事专辑》整理出版。
2、这学期开学初课题组就把学生收集的客家童谣集中起来,课题组老师把客家童谣整理成册,编印成了湖坑中心小学传唱客家童谣活动读书活动教材一份,开学初下发给四至六年级的同学手中。
3、根据学期初制订的课题研究计划要求,我课题组于20xx年xx月xx日下午在六(1)班教室举行了吟诵传唱客家童谣比赛活动。比赛中四至六年级的优秀选手经过激烈的.角逐,争夺一二三等奖,最后五(2)班王春香夺得了第一名。比赛后,课题组及时进行颁奖、发奖品,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20xx年x月初,课题组根据客家童谣吟诵传唱比赛的材料,结合期初印发的读书材料,再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新童谣充实材料内容,终于把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成果《客家童谣新编》整理出版。
5、课题研究已开展两年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生心中。特别在“民风民俗”的作文教学与土楼客家文化结合中,我校五(2)班学生李振鹏的作文刊载在CN作文期刊《小学生导刊》、《作文成功之路》上;
五(2)班苏志宇同学作文刊载在CN级《学生周报》(乐知版)上,这是我们课题研究“土楼文化(世遗知识)与作文教学结合”实施取得的丰硕成果。
6、整理课题研究文字资料,收集老师获奖证书及学生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撰写的有关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等论文集,写好课题结题验收报告,做好个人的研究资料、学习笔记等收集整理,归档。
7、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归档。
8、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照片资料,给照片附注说明文字。
三、结题工作展望
1、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撰写、修改工作顺利。
2、做好语文科题结题验收工作汇报,等待市普教室领导、专家前来验收、检查。
3、我们真诚地希望实际语文课题研究工作能完满结题。
课题结题报告3
【内容摘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
(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必须开设的系列课程,如《人文素质系列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中职生应知应会知识》《礼仪与人生》《艺术欣赏与美育》《健康与养生》《军旅、草原、校园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学内容(有用、乐学)、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教学环境(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课时比例(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比例)、教材应用(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训导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营造一种特质校园文化,一个深厚的学校文化符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含着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计回报、生机勃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奋斗搏击、果决刚毅的思想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建设,营造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吃苦耐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学、敢做的健康情怀。
(四)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它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通过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这是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评内容体现了学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评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达成状况。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平,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职业思想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命题
1.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中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样重视,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少中职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恕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目前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中职生对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以为然,不能够认真对待职业技能训练时严格要求,职业素养表现令人堪忧。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职校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层次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中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之一。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为准则,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养中职生树立敬业精神并且养成奉献意识,使中职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伎命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各个职业的要求,进而成长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
(二)现状和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
(1)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入职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环境,组织忠诚度较差,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职业院校学生求职过程还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学校习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2)职业观念不强
从《职业》杂志等相关的调查来看,有52%的职校生从没有考虑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还是为顺利毕业拿到文凭而努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3)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有时自视过高,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没用,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又定位太低,目标很轻松就达到了,这使他们又产生了自负心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种种现象,折射出职业院校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它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员工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如今,在学校里面,大多数同学失败时会认为是自己不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这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败可能导致同学失去继续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长期下去大家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会打起退堂鼓。正是这种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学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感,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了迷茫。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社会上必然会影响就业。
课题结题报告4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从国家层面看: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供给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经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而做出的教育实践的探索和研究。
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看: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课程资料较为抽象,课程资料较多,课本教学材料具有相对滞后性,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一向以来成为一线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而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课重难点突破这一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宄和分析,不仅仅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理念的突破创新供给了指引,也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供给了极赋操作性的新思路。
从学科的要求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以往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更新,核心素养培育着眼于学生基于完整生命个体的基本属性,从对于”必备品格”和”关键本事”的培育入手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是”培养能自我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与世界公民的基础”.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化,思想政治学科,”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整合的效果就是:在政治认同方面,培养有立场、有梦想的中国公民;在理性精神方面,培养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在法治意识方面,培养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在公共参与方面,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经过主动学习,”体验发现的乐趣”,”做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等等,让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很大提高,也让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样态。胡铁生认为微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呈现方式,它更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微课并进行实践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革新教师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探索出微课在突破的思想政治重难点突破中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有效应用策略等,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2)经过对微课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促进参研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经过微课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复习、预习的本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自主学习本事。
“微课程”的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的。20xx年秋,戴维﹒彭罗斯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微课程的概念逐渐在美国得以传播。在国外异常是在欧美国家,微课主要以--对一的在线学习模式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社会培训等方面,并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各个学科领域基本上都拥有一系列优质微课资源,并将其放在相应的平台上供相关爱好者学习。
三、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经过研究,深度把握微课内涵、特点、制作要求和方法,研究微课与政治学科重难点突破结合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总结微课在高中政治课重难点突破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资料:
(1)微课的相关理论、内涵及特点
(2)微课在政治学科应用中的价值
(3)探索适合重难点突破课程的微课制作
(4)重难点突破的微课在课堂上的实践与应用
(5)微课在思想政治课重难点突破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很多查阅中外文献,
(2)案例分析法:进行微课在课堂重难点知识突破的实践。
(3)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微课教学的理解程度以及最终实施效果。
4.课题研究的过程:
前半期利用搜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反思研究,深刻认识微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意义。
后半期实践运用,完成项目研究,在教学中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经过引导学生关注了解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分析热点事件的本事,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爱国情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职责感。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学习了关于微课的有关理论,了解了微课的涵义、特点,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现状。
(2)在网上学习”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多次活动,学习了微课制作技术,撰写了《浅谈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心得体会。
(3)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制作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创新的途径、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大众传媒的作用的微课,进行了利用微课这种新形式来突破政治教学重难点的实践研究,效果优良。
(4)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学习并引用优秀的微课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例如:我的”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焦彤教师的”意义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等微课,对于九年级复习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实践,撰写了”利用微课如何有效突破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的心得体会。
五、存在问题及改善
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针对微课的制作、教学设计的认识有了必须的提高。可是由于时间紧、水平本事有限,课题研究上还存在不足,总结如下:
1、对小课题的实践研究还比较有限,制作微课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于在如何进行微课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平;
3、如何使微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工作仍需继续进行。
解决思路:
1、加紧学习微课制作的技术学习,将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2、经过学习、借鉴优质微课的制作,使得制作的微课更加生动,富趣味味性;
3、继续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利用微课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且提升理论水平。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课题结题报告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近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平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习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习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
4.课题经费的管理
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 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 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一)研究准备阶段
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习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多篇理论文章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
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习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习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习了《信息素养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培训教程》、《校校通工程---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 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
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习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
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平;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
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平台。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
(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台联想P4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高速传输到桌面的需求;网络出口通过10兆宽带连接因特网,通过2兆数字电路连接教育科研网,保证教师高速、准确、快捷获取教学信息。
其次组建四个学生微机室和一个电子资料室,全部配备联想P4电脑,可容纳24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包括专门学习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个体学习式机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功能的机房;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机房等三种形式。
再次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50个教室全部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安装电脑、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视机、电动屏幕和音响设备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每一个教室,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广阔的教育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以上仅供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补充。
4、多种渠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 资源库建设原则:采购+网络下载+教师自建三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我们首先采购了成套教学资源安装在服务器上供全校老师使用;同时各组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分类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组教学资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根据教研组需要,分工合作,分单元划类型,自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站,组内教师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过以上三中途径组建了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保证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学资源。
课题结题报告6
一、课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它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学校实验器材,实验场地有限,很难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大多数是易耗品,因为学校经费的因素,学生的实验的次数受到限止。
怎样让学生有材料、有场地的实验,满足科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怎样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实验”的研究,这个课题。
我们觉得这个课题有以下几个意义:
(1)能弥补学校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
(2)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3)能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创造学的理论认为:创新精神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凸现自然科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根据“过程式”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为要旨,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总结而成。
三、课题界定:
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从课本和生活出发寻找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补充实验器材的不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的引领,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4、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5、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7、在探究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湖南教育》、《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及《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本课题成员老师都参加市级的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邓旭老师在20xx年参加了湖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远程学习培训,充分发挥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老师出示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需要的准备材料(1)两个透明的矿泉水瓶,其中一个切去底,一个在靠近瓶颈处钻一个小孔,贴上防水胶布密封。(2)、将两个瓶盖背靠背粘贴在一起,中间钻一个小孔。(3)、一瓶有色彩的水。(4)、约5厘米长蚊香一根。(5)、一个打火机或火柴一盒。上述这些材料属于生活物品,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找到之后,感到很兴奋,很渴望看到这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过程。老师指导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点燃的蚊香靠近没有去底的瓶口处,向瓶内熏入少量的烟。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借鉴烟雾让学生能清楚看见空气占据空间的自然现象。
第二步:用粘贴好的背靠背的盖子把去底的瓶子和已熏入烟的瓶子连起来。
第三步:向去底的瓶子内注入有色彩的水,然后让学生观察观察,会发现最初有一点水流下来,这是因为下面的瓶子的空气被压缩,过一会儿,上面的瓶子的水不会流下来,这说明下面瓶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因此,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不会流下来。
第四步:揭开下面瓶颈处的防水胶布,然后让学生观察看见下面瓶子的空气跑出来,让出了空间,所以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流下去了。
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子(生活物品)做这个实验:可以清楚地看见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清楚地看见空气出来,让出空间,水流下去占据空间的过程,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自然现象。
又例如:黄芳老师上五年级的科学《鸡蛋撞地球》一课时,老师开门见山的说:“今天这节课是一堂很有趣的活动课。”你们觉得鸡蛋撞地球会怎样?有的学生说鸡蛋会破,有的学生说不会破,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学习激情。“是破还是不会破,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黄老师微笑的说:老师随后出示生活中容易找到物品做实验材料:如鸡蛋、透明胶、绳子、剪刀、塑料杯、纸杯、塑料袋、纸盒、海绵、棉花等。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保护鸡蛋的装置,黄老师说“鸡蛋撞地球实验”比赛,要到室外进行,“鸡蛋撞地球”实验要求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让鸡蛋包装后从三层楼高处落下。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通过学生实验发现:揭开了鸡蛋撞到地球不会破秘密。学生对这个结果感到很开心、惊奇。通过这个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谭柏生老师上五年级的《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一课时、出示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喷嘴、销钉、橡皮筋,这些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学生做实验很有兴趣。课题组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五年级的科学《鸡蛋撞地球》、五年级的《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等教学内容都是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鸡蛋保护器,并且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经过精心设计。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2)、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例如:五年级的李自翔同学会利用家里的马铃薯、盐、水等生活物品,会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刘翔会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曹蓝同学会利用生活中废铁来做“金属的热胀泠缩”实验,老师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老师便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让他们经过多次思考,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老师在指导中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五年级的学生会解释生活中电线在冬天会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鼓上来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舞动塑料袋,袋子就会鼓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越吹越大的道理。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打开可乐冲鼻的气体是何物。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电击的感觉的原因,会解释脱下毛衣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成因。
对于那些酷爱科学实验课的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坏”,如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开来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飞机拆下来拼一拼等等。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看作搞破坏的行为,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闹钟拼装活动,学生通过将散装零件拼装成钟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多时间,从20xx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实验探究,到20xx年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秉持以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为基地,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3年科学探究,课题组邓旭老师撰写了《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改进论文,谢家伴老师自制了科学教具《空气占据空间》,让学生直观的看清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教具深受学生青睐,朱向群老师撰写了实验探究论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具的应用》论文;谢家伴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郴州市第二届“英东杯”中小学科技活动海陆空模型竞赛中,周雨轩同学荣获市第二名;李景华同学获航海电动遥控绕标赛第二名。20xx年9月,在郴州市首届小学科学《同步教学实践训练》应用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谭柏生老师荣获特等奖。
为了研究课题达到研究目的,多次聘请上级教育局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来我校课题组指导、论证。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并且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具体的研究行动
1、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演示和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科学、不可少的手段。实验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变化前、中、后的观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觉所有现象。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新物质的生成等,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做实验时教师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使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演示操作要规范,给学生留下科学的、严谨的印象。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科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研究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改进的实验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表演,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空气占据空间》时,在课堂上,我出示矿泉水瓶两个,其中一个切去底、蚊香、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猜一猜空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没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有空气,为什么猜有空气呢?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无味的试验变为直观形象的试验,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准备好乒乓球、铁块、弹簧秤、细线、一杯水等器材,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铁块为什么会沉到水底?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学生都跃跃欲试,说出许多想法,通过观察浸没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运动,感知浮力,又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铁块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又问:对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感觉和启发?有什么疑问和猜想要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吗?凭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看来浮力的大小与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继而引导学生: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始终在思考、操作、观察、总结,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从生活走进科学。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进行简单器材的准备,例如用矿泉水瓶制成烧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潜水艇等。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同时,开展小仪器和小制作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每一年,我校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20xx年上期,学校举行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35班,四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6班、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2班、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1班。
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空气占据空间》、《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和《鸡蛋撞地球》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3年多时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例如:六年级216班李俊鹏同学根据所学电的知识,搞了一个小电动机的应用。
2、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黄芳老师上的《鸡蛋撞地球》一课,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极大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鸡蛋撞地球》
师:手拿一个生鸡蛋,生鸡蛋有什么特点?
生:易碎
师:鸡蛋碰石头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鸡蛋会碰破
师:有些人明明知道以卵击石会破,可是他们偏偏让鸡蛋撞地球。
板书《我让鸡蛋撞地球》
师:(请学生读活动主题)“我让鸡蛋撞地球”你们认为会怎样?
生:鸡蛋会破。
生:鸡蛋不会破。
师:鸡蛋是破还是不会破,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师:做实验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如鸡蛋、透明胶、绳子、剪刀、塑料杯、纸杯、塑料袋、纸盒、海绵、棉花。
师:检查各组的材料、工具,准备情况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鸡蛋撞不破。
“鸡蛋撞地球”,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鸡蛋的渺小与地球的庞大,鸡蛋的脆弱与地球的坚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科学的探究,对实验的兴趣,对自然界一切未知的向往。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20xx年底我校通过了“标准化实验室”省级验收。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
开题三年多,课题组颜晓娟老师在郴州市举行优秀创新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先后有7人次在区级以上上汇报课、公开课。课题组长邓旭老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空气占据空间》荣获国家一等奖。谢家伴老师自制科学教具《空气占据空间》荣获市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科学课外作业的探究与实践》荣获国家二等奖,邓旭老师撰写的论文《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荣获区一等奖;《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荣获市一等奖。朱向群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区一等奖、《学具的应用》荣获省二等奖;谢家伴指导学生参加郴州市第二届“英东杯”中小学科技活动海陆空模型竞赛中,周雨轩同学荣获市第二名;李景华同学获航海电动遥控绕标赛第二名;共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市区比赛中获奖,在20xx年度北湖区中小学教师年终考核评优,谢家伴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北湖区中小学学校两项常规检查中,朱向群老师荣获先进个人,在20xx年下期,邓旭老师撰写的科学组汇报材料荣获市一等奖,20xx年9月,在郴州市首届小学科学《同步教学实践训练》应用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谭柏生老师荣获特等奖。
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课题结题报告7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课题负责人:朱克义胡多尧
课题主持人:朱克义
所属学校:________实验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年____月
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________实验中学于________年____月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________年____月通过审批立项,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近________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________年____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验收。
一、研究思路、过程、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会同教务处确立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设计研究初步方案,然后在校内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广泛征集教师们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后,建立对参与课题研究者的奖励制度,再课题的研究者。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课题的流程管理,定期开会分析研究,及时掌握课题实施进程,以便不断总结,做到经常考核,奖勤罚懒,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效果;
3.将课题组分解,落实分工,人人有责,骨干带动,认真定位,有计划、有考核开展研究;
4.发挥学校教师的群体力量,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_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年____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着力点,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新理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该课题经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列为淮南市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
第二阶段:.10--.10,为课题立项后的论证、研究实施、中鉴阶段。________年____月邀请专家进行了课题中期成果鉴定。
第三阶段:.10--.11。课题研究评估、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
(三)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策划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组织者、指导调控者以及学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发者。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们取得了一致共识,即: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教育创新相结合,把自己的精神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3、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的成功之路。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以后,课题本身就成为了激励全校每一个人的教育资源。课题研究不仅成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课题名称地体现了绝大多数教师要求进步的愿望,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而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内涵。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三、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教育工作中。也恳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________实验中学
《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组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结题报告8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xx年9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以及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在实践中探索更加优秀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口号:“心理健康才是健康的一半。”这说明在信息社会中,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尤其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往往存在片面性,导致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良态势。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具备较强的绘画和唱歌能力,但却表现出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毅力以及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还表现出厌学、情绪暴躁、害怕挫折以及自闭等心理疾病。所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学校课题组正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并特别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实验。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并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坚持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我们尊重、理解并真诚地与学生相处;我们注重预防,同时也进行矫治和发展;在教师的科学辅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受到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科学而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能够承受挫折并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学校选择以年级组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不同年级段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初级阶段: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班集体和学生生活,并培养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培养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积极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谦让友善的互动,体验并建立真正的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掌握社会法规,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积极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个性。此外,他们还应该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具备自我监督能力。他们需要学会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他们还应该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并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此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开朗、合群、乐学和自立的健康人格,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
(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XX
课题组长:XXX
课题组成员:XXX
课题结题报告9
1.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审美情趣
关键词界定:
关键词之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之二: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趣味”这个词,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从味觉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用味觉来类比审美感受的说法。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朱光潜曾指出:从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一直把审美能力称作趣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它体现了审美个体的偏爱、倾向性、选择性和审美鉴赏、审美判断,具有个体差异性、差异的范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题名称解读:
“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应内化为学生情感,教学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能够驾驭,做得到位的。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伴随着新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聆听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现代的音乐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复”,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感染,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感受美,创造美,以美来丰富生活。小学生正处在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可塑性最长的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通过音、画、舞结合的综合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象、讨论发言、表演,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发挥个人所长,能说则说、能画则画、能舞则舞充分表现自己,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深入踏实,学生真正成了欣赏课的主人,这对提高欣赏课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审美教育思想为指导:
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准确的审美观点。
(2)以新《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据。
(3)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
课题结题报告10
摘要:
项目成员:
赵xx计算机学院xx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xx计算机学院xx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x计算机学院xx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宋xx讲师博士
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绘制与动态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植物这一特殊对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研究此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科研初步收获和体会:
首先进行了了解及熟悉使用vue5软件,我们学习掌握了导师推荐的计算机图形学专业教材,对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理论是科研的基础,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规范了图形学的科研思路,在对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学相关知识及开发环境――VUE5学习之后,我们阅读了相关论文,开始了自己的自然场景建模与绘制的科研。
正文:
一、选题背景: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绘制与动态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植物这一特殊对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植物的建模可进一步细分为模型表示与建模方法两个部分,模型表示、建模方法与绘制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和密切相关的,一般结合在一起实现。对于自然景观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国外有很多相关软件,国内虽然支持过类似方面的研究项目,但专业软件的报道极少。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对于该项目有极大的兴趣,现阶段包括未来前景表明,计算机中的动态建模将有很大发展,现在就了解和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将来也可以倾向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对该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之前只有大概了解,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分析,但是兴趣是最大的动力,研究此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二、成员及分工:
总的来说,该小组里,赵xx和李xx同学总体来说善于接受新的知识,比较擅长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动手能力强,思考深入,能够很好的将新学习到的知识加以思考达到融会贯通。
而作为组长,赵xx同学能够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李xx心思细腻,擅长处理复杂精细的部分。出于此考虑,由赵xx主要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应用,李xx则重点攻克建模中最复杂的几个点,如渲染等。
而另一位组员xxx则更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图形学的算法有浓厚的兴趣,鉴于此,xxx主要学习和研究对于建模的基础――图形学。
协调配合:
总体的知识是每个组员都要学习和研究的,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安排不同的组员重点研究不同的部分,然后及时讨论,向其他组员讲解,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学习。导师指导情况:指导老师宋xx老师对建模方面有所研究,带领我们探讨此科研的命题方向、创新点等问题,并向我们提供软件,推荐参考书目。除此之外,宋xx老师还指导我们制定不同阶段的研究学习任务,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引导及讲解。总之,导师的引导在此科研项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创新点与特色:
本次科研项目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和生物学理论,重点研究新的快速高效的大规模动态植物建模和实时绘制方法。我们以视觉效果和实时效率为主要目的,着力保证形态真实感和运动真实感,而不是严格忠实于动力学与生物学理论。采用几何与图像混合式表达方法来对植被等对象进行建模,并采用较为特别的方法对场景进行绘制。
建模对于现代来讲虽然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但是真实场景的植被建模涉及到户外的天气、光照以及植物的阴影等,特别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的植被进行真实感建模仍然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项目着重于此,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
科学意义:
对于自然景观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国外有很多相关软件,国内虽然支持过类似方面的研究项目,但专业软件的报道极少。直接从国外购买这些软件成本并不低(大型造型软件的插件价格大约100美元,提供源代码开发的SpeedTree软件的每个单机license价格为8500美元)。探索新的高效建模和可视化技术,开发自主版权的植被建模与绘制平台,对于我国在军事仿真,园林设计,森林防护和数字娱乐的发展非常重要。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研究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四、进展情况与初步成果:
该项目自20xx年9月科研立项以来,在宋xx导师的指导下,在我们项目组三个人(xxx、李xx、赵xx)的点点滴滴的学习钻研下,历经一年的时间,结题在即,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作一小结。
xx年暑假和xx年9月,项目组三个同学进行了大学生科研立项的前期资料信息了解和选题工作,经过仔细了解,结合专业背景及个人兴趣组合,我们三个人选择了计算机图形学方向,并有幸得到了宋xx导师的指导。宋xx老师根据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情况及自己的研究方向,给我们选取了“自然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这一科研课题。在宋xx导师的悉心指导和我们自己的认真准备下,9月下旬,我们成功的申请了校级科研立项。
第一阶段:了解及熟悉使用vue5软件。针对我们的情况,导师要求我们先掌握好计算机图形学支撑专业绘图软件VUE5,在此,我们感谢导师给我们提供了VUE5软件和学习指导书目。10月11月份,我们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抽出时间学习掌握VUE5软件,在我们面前打开的是一个专业丰富的三维建模画图软件,通过该软件,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第二阶段:我们学习掌握了导师推荐的计算机图形学专业教材,对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理论是科研的基础,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规范了图形学的科研思路,
这一部分也是比较富有挑战性的。在学习图形学的同时,根据老师的建议,我们阅读了相关生物学图书,对自然场景中的生物生长规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可以明确植物生长规律,遵循自然现象,最大限度的接近现实。
第三阶段:在对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学相关知识及开发环境――VUE5学习之后,我们阅读了相关论文,开始了自己的自然场景建模与绘制的科研。在该阶段,我们深切体会到科研的艰巨与科研取得进展的喜悦,增强了对计算机的热爱和各位老师的敬爱。
回首这一年的科研时间,我们深切的体会的科学研究的博大精深和自己在科学面前的`浅薄无知。“自然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充分利用几何模型在可控变形,图像在外观细节表达等方面的长处,实现融合几何和图像的混合式树的多分辨率表示。
植物的模型表示应当具有三维几何,便于动态模拟,能够提供不同距离和视角下的逼真效果,以保证模型在形态上的真实感。为了高效地获得真实感,以纹理图像来表达细节和外观。
本次科研项目基于导师的科研成果,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和生物学理论,重点研究新的快速高效的大规模动态植物建模和实时绘制方法。我们以视觉效果和实时效率为主要目的,着力保证形态真实感和运动真实感,而不是严格忠实于动力学与生物学理论。采用几何与图像混合式表达方法来对植被等对象进行建模,并采用较为特别的方法对场景进行绘制。
五、收获与体会:
一年的科研立项“自然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又困惑,有喜悦,但无论如何我们收获了青春大学时代的一次美好的记忆。
友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之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走了过来,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体谅,共同思考解决的思路,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老师的知道下,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我们一步一步,迈着稚嫩的脚步,一步步歪歪斜斜的走了过来。几年以后我们工作后大家可能就不在是同学,不再是师生了,但是闲暇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偶尔记起在一起共同努力项目的开心,会记起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了解到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前沿信息,学习掌握了计算机三维绘图软件VUE5 VUE5中物体的创建与编辑。对物体的编辑有:选择,移动,旋转,扭曲,缩放,改变材质颜色,分散,复制,导出等。图像的渲染。取景。材质等内容。学习了解了植物的建模可细分为模型表示与建模方法两个部分。植被场景的绘制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基于纯几何和传统光照明模型的真实感绘制。
其二,基于预采样的光亮度重用方法。三维模型建模方法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基础,是生成精美的三维场景和逼真动态效果的前提等等专业知识。这次科研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学到一些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对于我们而言,研究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这次科研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一些珍贵的品质。坚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坚持,“千淘万漉虽心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一种坚持,当我们面对困难,一连好多天找不到思路和方法的时候也是一种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我们不折不挠,因为坚持,我们一如既往,因为坚持,我们走到了今天,因为坚持,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感谢这次科研中的许许多多的小纠结,感谢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小挫折,在这些纠结和挫折面前我们坚持了,我们经历了,我们走过来了,我们觉得内心是强大的。“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由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
勤奋。来到大学之后,偶尔也会怀念高中高考时候的辛苦的充实着。因为勤奋,所以充实,所以有收获。在这个科研最初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对计算机图形学近乎没有过专业的接触,所以遇到了好多困难。包括后期学习使用软件绘图和自己动手绘图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好多困难,这些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勤奋。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相关资料,尝试更多的方法和思路。戴尔卡耐基说:“一个懒惰心理的危险,比懒惰的手足,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而且医治懒惰的心理,比医治懒惰的手足还要难。因为我们做一件不愿意不高兴的工作,身体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无聊。反过来说,如果对于这种工作有兴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觉到十分舒适。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经过这次科研,我们更加认同。
很感触在大学时代可以有一次属于自己的科研经历,经历这次科研,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稚嫩和诸多不足。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好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阅读相关专业学术论文,更好的去锻炼历练自己,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我们会注重多和同学交流学习讨论,多和老师交流学习,我们会更加努力勤奋的度过余下的大学时光,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此,再次感谢我们的导师宋xx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他给予了我们诸多帮助,我们铭记在心。
课题结题报告11
课题名称:数学教学动手实践动有效性
课题类别:市级微型课题
课题编号:xxxxxxxxxxx
课题承担者:杨丽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准备立项阶段
1.制订研究方案,课题论证,课题搜集资料文献,不断学习积累。
2.制定实施细则,课题申报方案。
3.对班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数学课堂动手操作
频率和主要活动形式。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实施修改阶段
1.立足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课堂,并及时记录和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点、研究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研究的素材、经验。
3.回顾反思,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撰写报告阶段
1.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完成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完成关于动手实践活动的论文。
3.进行自我评价,写好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与完善推广阶段
将设计研究结果,整理出相关系统的资料,初步形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模式,并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前,我对教师和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学生自主能力较差,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尤为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
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的想法,低段数学以我校提出的“两动五优化”学习模式,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因此,我展开研究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本课题申请于x年x月,经延安市教育研究中心评审,于xxxx年x月同意立项,xxxx年x月正式开题。
3、纵观研究过程,整个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我确定了课题名称,填写了课题申报表。搜集了理论支撑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第二个阶段(——),是初步研究阶段,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调查和召开研讨会了解,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研究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研究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等。本阶段研究与计划相比有些滞后,原因是学校放寒假。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依据教材内容做课例研究,积累个案,探索动手有效的方法,并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
果进行整理和提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心得体会等过程性材料。第四阶段(),是总结成果阶段,在这个阶段检测研究成效,加以分析;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完成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议。其中第一阶段为我的研究确立了方向,第二阶段为我的研究储备了理论基础,第三阶段是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的行动历程,第四阶段是我收获成果的时节。这四个阶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三、课题研究的推广
我所研究的课题,本学期在我所的六年级中试行,经过反复地做课例研究,实践再实践,反思再反思,终于初见成效。针对我校的其他班级情况,我想《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肯定有用的。经我校全体班主任成员的讨论,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初步决定把我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1、问题:本次课题研究注重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比如他们的素质涵养都不一样,每一个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如何去巧妙的沟通等方面还有待继续研究。
2、努力方向:珍惜这次研究成果,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积极参加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在实践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
思。如: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3.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但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
5.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研究探索,证明进行《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实验切实可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结题报告12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
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
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
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三。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
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
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例:“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是一所先进学校,1996年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为苏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项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
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
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
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
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设。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
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研究的目标。
生活作文研究的双向协调目标假设。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所谓“双向”,即指向于做人的目标与指向于作文的目标,做人目标与写作目标统一
,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要在研究中,总结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使学校成为作文教学特色学校。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与原则。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真学陶,得真经,开展生活教
育理论指导下的生活作文研究实践,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实践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
实践是难以得真效的,肤浅的。
2、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人的发展,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生活作文研究。作文能力本身是生活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命形态
的内容之一。我们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处好育德与育文的关系,特别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来育文,以作文来育人,来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3、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全体教师协同研究,为完成生活作文研究工作而努力,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研究个性,寻找
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又能体现学校作文教学共性的模式。课题组教师开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研究》、《加强作前指导“点”“面”结合之研究》、《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批改之中的研究与实践》、《鼓励性、针对性、主体性原则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运用综合讲评方式,提高写作修改水平》、《运用迁移原理,提高修改能力》、《自评自改欣赏性作文讲评方法的研究》、《小学生生活作文的个性化指导》、《班队活动与生活作文结合的研究》、《生活作文情境的创设研究》等子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层面上说,既要加强学生的作文基础,又要实现在写作中的个性发展,做到“保底不封顶”。
4、语文素养的整体和谐发展。作文教学改革不能离开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来进行,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在进行生活作文研究中,与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相结合,特别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5、开展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规律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研究规律,规律即科学,寻找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规律与方法。在开展作文教学规律探
索中,注意继承传统、借鉴他人与创新,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的精髓,认真总结生活作文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学会从生活教育理论高度反思教学现象,创造出
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经验。特别加强了对生活作文基本规律的研究,对作文教学相关问题和基本问题的探讨,对作文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
五、主要措施和体会。
我们进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个思路就是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生活作文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生活作文主张: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从文中品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指导学生表达感受。
1、把生活作文置于整个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
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我们在生活作文研究中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更新整个教育观念基础上进行生活作文研究。
在观念改造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分层的逐步深入的工作,课题立项后,我们即成立了课题组,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组成成员。我们又成立了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每月进行一次学习,编印一期《师陶活页文选》,每学期编印一期会刊《求真》,参加第二、三届全国中青年学陶骨干培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全体语文教师、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讲座。编印摘编因特网网络教育信息的《他山石》周报,成立教科中心组,定期学习,拓展教师的眼界,用科研的力量团结教师,领导观念。
课题结题报告13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20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课题。该课题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实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通过聚焦课堂,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文字叙述上,把相关的概念等同于僵化的条文,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把条文中的文字给“挤”出来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接下来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加强化应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现状,明显与我校“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及生命教育总课题相违背,因此我们于20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的县级小课题,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已经引起了不少学校及一些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书本中已有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对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生如何通过自主体验、参与建构,最终形成概念的内化等相关研究不多。为此,结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努力将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寻求一条适合于学校教师概念教学的有效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概念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
“概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新课程标准下“概念教学”的要求,小学概念教学相关内容系列案例研究,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概念教学”的评价方案及评价依据,探索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认识“概念教学”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教学的原则;
3、实践法。开展“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或修正“概念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以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
4、经验总结法。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的方法。
五、研究规划
课题研究总体计划时间:一年(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具体研究方案,申报武穴市级“小课题”,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完成实验的布置工作,启动课题实验。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课题。具体有:对“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概念教学”课教学的价值研究。
第二阶段,课堂实践研究。对典型性“概念教学”课例做尝试性实验,与备课组教师研讨,提出有效实施“概念教学”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概念教学”课的考试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具体有:完成《小学“概念教学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总结报告;整理案例。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群体协作研讨概念活动展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论文汇编》
3、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学校向市教科所申请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价值在于探讨、解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是一种源于实践、基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指向不仅是为了考证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有关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出适合于我校师生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设计原则以及评价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重合快乐”这一办学理念一直指导着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小学数学概念的研究”小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专家、名师、教科所领导们的指点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归并为学校生命教育总课题的子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吸引了更多的老师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
自从课题研究开始,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这一研究共识。“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二)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
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2、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他们打开数学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应以足够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快乐的感悟体验中,主动地探究概念的内在本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实验老师已能主动地从学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学生需要什么,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学好本知识概念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填充好新旧知识间的空缺,从而主动参与新概念的构建过程。
3、比较综合,逻辑抽象,促进内化。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不应看成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新发现与新理解过程,教师的任务就应当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创设认知情境、设置矛盾冲突、抓关键词、运用变式、比较异同等合理运用比较、引导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概念内化效果。课题实践让我们明白,科学的运用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概念内化,真正产生学生自己的数学理解。
4、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概念教学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关键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综合性。研究中,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经常性地投向学生的作业练习中,为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们要求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在概念教学中基本注重了六种练习方法:操作演示、反馈举例、推理判断、尝试错误、变换叙述、整理归纳。既注意概念的巩固,又重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检测反馈,构建网络,发展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间是互为联系的,绝不应孤立存在的。研究概念教学必须遵循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观念贯穿于全过程,突出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紧密联系、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联系、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新知嫁接在原来的知识树上,从而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呈现出一种发展的动态。
我们归纳的以上五个步骤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学中更需要灵活处理,比如正确处理“淡化”与“强化”间的关系,如在教学《百分数》等数的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操作,但强化了举例;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等图形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情境,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克、千克》《时分秒》《年月日》这些概念,我们更强化概念与生活间的联系。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调整以上五个环节的顺序进行灵活变化。
(三)完善了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概念教学效果如何,离不开正确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中,我们在关注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体能动的同时,强调了学生、教师、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用准确合理的评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从“教师与概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概念”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并初步制定形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评价表》,以此引导教师进行他们的课堂教学。
课题结题报告14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较之其它学科更直接更全面。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同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能技巧、心理情感等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同学知识贫乏,能力低下,更谈不上良好的语文习惯,其原因是教学中重讲轻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影响了同学语文素质的提高。时代呼唤效率,出路在于改革,由此,提出了“着眼素质,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培养能力”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现代语文学的基本观念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而言之,谓之语文。语文教学最终任务是“培养掌握语言的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突出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结合。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同学的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研究目标
1、状态目标
与平行班相比,同学学习语文兴趣浓厚,语言储藏丰富,语言品质良好,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水平。
2、质量目标
实验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天性力考查的成果比其他班提高得更快。
四、课题运行
1、拟订方案,组织网络。一九九七年一月三月由邵建德、邓丙华、金林福、邓华组成“读写结合”课题组,组织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理论,撰写课题设计方案,并确定在本校三(2)班进行实验。
2、测试分析,着手实验。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健全组织以后,一九九七年四月,我们组织了实验班测试,测试主要内容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写话,测试结果标明:同学朗读水平、写作能力与大纲、教材的要求确有一定的距离。
3、设计训练序列,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将语文素质培养重点落在提高读写能力方面,随年级升高,循序渐进,按教材读写对应单元训练,相应扩大4倍的课外读写量。训练读法,训练写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由课内导课外,以课外补课外。量变促质变。系统有序,多次反复,螺旋上升。在读写转换中,课内外结合中,同学读写知识结构逐步扩大,读写能力得以发展,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实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精心备课,课堂教学要抓住单元训练目标,以读为本,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将训练点、训练手段落实到每组教材、每篇教材、每一教时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生动活泼的.语文读写训练中,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指导方法,提高同学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同学语文素质的提高。
5、改善教学管理:
A、改进考试方法变现行的单一书面测试为综合考试,注重能力考查,注重平时考查。
B、课内外读写有机统一,重视课外活动。
每周开设1节阅读课,发动同学订阅一些报刊,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根据同学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适当教给读写方法,重视培养同学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同学写好五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摘抄型(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笔精华等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料);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有利于提高同学的谋篇布局能力);感想型(读后感、写作体会);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或事件,区分美与丑,善与伪,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型(采用读写改写或扩写等形式锻炼同学的想象力)。积极开展“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座谈会)。二赛(朗读背诵赛、读写知识赛);两评(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
五、研究效果
1、同学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课外阅读,同学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为同学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语言储藏日渐丰富,语言品质更趋良好,同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语文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区分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
2、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通过平时、期末检测和课题检测标明,同学语文双基考查的成果比其他班级提高得稍快。近年来有不少同学习作在市有以上报刊发表,在市“莲花开,回家来”庆澳门回归朗诵竞赛中获二等奖,在梅李片整班性钢笔字竞赛中获二等奖。二○○一年毛晓蛟、陶寅杰获市小同学环保知识竞赛特等奖。
课题结题报告15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师必须在设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其个性。
2.传统作业存在很多不足。多年的英语作业维持着传统旧习,以读、背、抄等机械方式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3.教学的要求。于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开始设计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并且已经付诸行动。但是在新型的课外作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老师们缺乏理论指导,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研讨和科学的设计,导致老师们布置了很多无效作业,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没有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有效地作用。
4.学校发展的要求。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素质层次不齐,国家大环境要求教育减负,而学校又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教学成绩不能降低等等情况,通过对初中生英语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钻研,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使得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5.课题的界定。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精心设计,努力创新,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教辅手段。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作业设计,不再是传统的统一式的书面作业,而要扩展作业模式,合理科学地设计作业。本课题分别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形式多样性、作业分层、作业的针对性,作业量的分配以及作业中的鼓励用语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作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使我们初中英语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能在乐中学、乐于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教育减负。课外作业布置的适量和有效成为研究的重点。
2.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
3.趣味性。作业虽然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作业不可过于单一和呆板,要想办法使学生乐学、乐写。
4.层次性。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因此对于语言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也层次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有的放矢,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创造性。作业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并且在设计中药充分考虑是否能挖掘学生的创造了,潜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七年级英语教师及全体学生
2、研究内容:
(一)通过对我校学生英语作业布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从书写作业、听、说作业、阅读作业、社会实践作业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一套不同于传统作业形式的新的适应课改理念的有效作业形式。
(二)通过研究作业布置的时间量、时间段,从而得出怎样布置作业才是最有效的。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不同的性格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分层作业,是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方法,从而促进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4、研究过程:
(1)准备与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初步设计。
B、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讨论、理解研究方案,并进行分工。
C、确定课题对象:西安市铁一中学初一学生。
(2)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开展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分三方面同时进行。这三个方面是:①设计、实施各种课外作业,根据课外作业的类型---书写作业,听力作业,口语作业,阅读课外书籍作业,社会实践作业等进行横向研究,期中还会根据复习作业、预习作业进行纵向研究,研究具体什么内容或形式的作业对教学才是有效地;②从研究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段、用时,布置作业的量,是否有分层等方面研究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才是科学的、有效地。③从作业评价这个层面研究什么样的评价才能有助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A、第一阶段:20xx年5月。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设计、下发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研究、试验方案。
附:调查问卷
1.你喜欢做英语课外作业吗? A. 喜欢 B. 一般 C.不喜欢
2.你认为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丰富吗?A.丰富B. 一般 C.不丰富
3.老师平时给你们布置抄单词的作业吗?A.经常 B.有时 C. 从不
4.当老师让你写几十遍英语单词时高兴吗? A.高兴 B.无所谓 C. 不高兴、
5.没有老师的引导,你课外阅读英语书籍和报刊杂志吗?
A.经常 B. 有时 C. 不看
6.你课外经常听英语录音磁带或英语歌曲吗?A.经常 B. 有时 C. 不听
7.你平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吗? A.经常 B. 有时 C. 不看
8.你利用电脑搜寻英语资料吗? A.经常 B.有时 C. 从不
9.你课外有机会用英语回话吗? A.有 B. 有时 C.没有
10.你用英语写日记吗? A.有 B. 有时 C.没有
11.你对英语课外作业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一般 C. 不感兴趣
12.老师在课堂上是么时间布置作业?
A.下课前10分钟 B. 下课前5分钟 C. 下课铃响了以后
13.作业有分层吗? A.经常有 B.有时有 C.没有
14.作业中老师的评价语丰富吗? A.很丰富 B. 一般 C. 不丰富
15.你希望英语课外作业有所改变吗? A. 是 B. 无所谓 C. 不希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上述第2、第11、第12、第13、第14项选B的比率在70%以上,第12、第13、第14项选C的比率在50%,第15项选A的比率是60%.由此可见,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作业形式单一,对英语作业兴趣不浓,作业评价单一、作业分层不够,希望英语总也能有所改变。
B、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依据方案进行试验,评定课外作业研究的效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我们具体是这样实施的:
①在书面作业的布置时,首先,我们尽量避免步入“题海”的误区,让学生精写精炼。例如我们把以前要让学生抄十遍单词的作业改为抄写两遍、家长听写一遍。把以前抄写课文中对话的作业改为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自编对话。每个单元的练习我们改变了以前用买的现成的资料进行反复训练的方法,而变为第一遍做练习册,第二遍的时候,我们老师会根据第一遍学生的做题情况或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编题、选编题,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其次,作业有分层。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切进重点、有的放矢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不同的题,做不同的要求。布置书写作业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哪些必做,哪些选做,另外每个单元我们老师都会针对“吃不饱”的学生编写能力提高题,这样能提高一部分有优等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挑战性。总之不搞“一刀切”,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或选题,或科学合理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②如何布置听力、口语作业是我们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但效果不佳。 例如,我们布置让学生回家听课文录音的作业,并要求家长签字,但是经常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原因主要是家长不在无法监督,或学生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录音机。口语作业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假期让学生背诵课文并录音,录音作业还包括“配乐诗朗诵”,“讲英文故事”和“唱英文歌曲”等内容。这个作业让学生复习了要求背诵的文章,而且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倍感兴趣,还能用诗朗诵、唱英语歌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③在阅读作业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要多阅读课外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比如《21世纪报英文报》、《学英语》、《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等,在阅读课外报刊内容时做好笔记,摘抄精彩的语句、语段或整篇文章,也可以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会和看法。接下来应该做好有关课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并且做好必要的记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英语三班,要求学生预习时查找一些有关太空的知识并作好记录,这样等到老师上课时就不会那么吃力了。同时,让学生课前根据报纸上指定的阅读篇目自己制作课件, 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老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给与同学们思路,完善他们的回答,增强了课堂的互动。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此外,我们还评出了优秀读报员,给孩子们机会与舞台展示自己,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懂得欣赏他人。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④生活即教育,我们立足教材,拓展、延伸和补充教学内容,研究和探索了丰富的社会实践作业:个性化的英文名片,精美的英文小报,课前英文歌曲热身,年级英文歌曲大赛,英文书法大赛,中学生希望英语风采大赛,国家英语等级考试,西餐店跨文化交际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一是非常有趣(interesting),二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relevant),三是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知识能做(doable),四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challenging)。这些特征使学生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挑战他们的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在趣味与知识中张扬个性、抒发心声,提高自信,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作业极大的展示了其多样性,趣味性,有效性,科学性,同时紧跟教学目标,构建了科学的社会实践作业体系。
⑤作业分层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讲授内容设计不同的题型,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为例。我们一位老师给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让学生两人组成一组,一个扮演医生的角色,一个扮演病人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准备好之后,再将准备最好的对话录音下来,最后将自己录音的对话默写在作业本上。这种作业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目标语言的训练。这次完成作业的质量有很大进步,在课堂上听到同学们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自信的表情,让老师感到由衷的欣慰。更让老师感到惊喜的是:治病专题小对话的听写结果进步很大,一些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都基本能写对2-3个句子,其余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满分。事后,老师在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学生们完成这项作业时间大概就在25分钟左右,而且是在非常开心,放松,积极,乐观的心态下完成的作业,那么作业质量提高也是不言而喻了。再如:在学习完第八单元《How was your school tr, ip? 》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制作类作业:办一份主题为“One of my unforgettable trips.”的英文小报,可以附带旅游照片,旅游纪念品或者旅游地图,并要求写出一篇英文小短文,第二天在课堂上评价学生作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英文小报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版面丰富,尤其是英语短文写作有较大进步。
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大。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写不正确,这些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只会机械地抄写;而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有必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学生学力水平、现有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困生:成绩落后,基础知识差,接受能力不强,习惯有待改善;B层:中等生:基础和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定兴趣,但是良好习惯但不稳定;C层:基础知识扎实,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A层和C层学生各占20%左右,B层学生占60%左右。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以阅读作业为例。A层学生只要求能熟读教材中的Reading文章就可以了,并要求默写其中简单几句基础句子就可以了;B层学生,要求全文背诵,默写,并能翻译一些相关拓展句型;而对于C层学生,要求每周读《21世纪英文报》,并把自己感兴趣的单词和句型记在自己的词汇积累本上,必要时进行相关话题文章的仿写。
再以写作作业为例。例如,第九单元《When was he born? 》的作文布置,要求A层学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句型翻译;B层学生要求以课本55页4a为素材,以“My first time to do…”为题写一篇短文,在写作之前,老师先给学生提供相应语言支持,如“I first went to a movie when I was four years old.”; C 层学生要求写一个自己崇拜的人,字数不限,形式不限。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所有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人尽其才。
⑥从布置作业的时间段评价方面的研究。我们分别在下课铃响后、下课前5分钟、下课前10分钟、讲课中布置作业。然后统计学生记录作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作业评价方采用老师全批、个别面批、学生互批等形式;除了用A、B、等级评价,还利用Good,Great,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性语言评价,然后从学生那里反馈效果。
(3)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合课题研究,汇编优秀课外作业的形式、内容、实施措施等研究成果,汇编优秀研究案例,汇编教师论文和学生学习成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探索出一套在倡导素质教育环境中,新课改理念要求下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外作业的新模式。
(1)作业要多样性。不能拘于传统作业的以书写、练习作业为主。而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设计各种形式的作业。如a.阅读型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有关话题的英语短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语言魅力。b.竞争型作业。英文歌比赛,朗读比赛,书法大赛等。c.手工制作类作业。如自制英文手抄报、自制圣诞礼物、新年贺卡等。d.节目表演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英文短剧,然后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还可以用这种形式表演对话、朗诵英文小诗等。e.实践类作业。可以是Interview(采访), Make a survey(作调查), Make a observation(观察)。
(2) 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出发点,作业布置要适量,作业内容要精选。每天的英语作业以40分钟内完成为适宜。鼓励老师自编错题集、精选题集,让学生精炼、乐写。
(3)关注学生差异,作业必须要有分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过多的作业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产生厌学、恐惧、失望等不良压力,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了。所以留作业就必须考虑量和难度两方面的适度,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讲授内容设计不同的题型,
(4)教师用下课前5至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配置课外作业时比较适宜的。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指作业的下达。而是在布置量的同时要对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步骤和方法,要督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独立思考完成、自我检查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5)丰富作业批改的形式,评语多样化,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可以采取传统的全收全批,个别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形式。
2.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英语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分层的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以程度适中,最重要的是由于所做习题都是老师们精选的,因此逃脱了“题海”的学生对写作业更有信心,觉得写作业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这种轻松快乐的情绪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听讲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记清楚作业或是对作业要求理解不到位;或是由于作业过多,而其中又有很多重复性的无效作业,这些都会影响作业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所以,有效的课外作业使学生乐写、乐学,教师寓教于乐,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和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参加老师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共同进行调查研究,实践探索。这种合作互助,学习与反思的研究氛围,使老师们成长的很快。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我们对于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现阶段还只是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还没有上升到达到推广实施的高度。而且研究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很多方面都有待于继续进行更深的研究。
2.在如何布置有效的听说作业和创造性作业以及作业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有待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3.老师的理论水平还有有待于提高。理论指导实践,老师们只有更好更及时的学习到更新更先进的教学理论才能更好的更科学的开展教研工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佩琴,英语教学的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束仁龙,初中生课外作业配置原则初探(J).教学与管理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1-22
课题结题报告通用11-25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05-16
课题结题报告最新05-08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02-01
课题结题报告【热】11-27
【热门】课题结题报告11-24
课题结题报告【荐】11-24
【精】课题结题报告11-24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