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结题报告

时间:2024-09-15 02:02:43 结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导学案结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

导学案结题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在这些问题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以下问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整体建构教学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去学习知识。

  3.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4.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如每个学段的开始把一门学科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教给学生;每个学期把一册教材的知识树教给学生;每个单元的开始也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告诉学生。每学完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还要及时回归上位系统。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实践意义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主要研究的过程

  (一)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途径: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四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20xx年8月编印了22个学科的导学案;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研究出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各学科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阅读课、实验课等各种课型;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选拔悟性高的教师作为课题实验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实验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五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三)研究内容: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多不同,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

  (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盘点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英语检测中,要有口语练习。

  (四)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行动研究的路线“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调整——实施——总结”。

  四、创新之处

  第一,丰富和发展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策略上典型范例。

  五、研究措施与实践

  (一)领导重视,专家引领。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该课题的进程,李素香校长亲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统筹课题的各项工作和资金保障。我们学校中层以上干部22人,全部参加学校教改,其中,课题组核心成员9人,涵盖了每个学科。我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校长带领全体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常态化。为保证效果,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校长每天至少听2节课,其他领导干部每周听评课5-10节,校务会逐周汇报听评课情况及教研活动效果,写出听评课记录,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与此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和谐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天津教科所所长王勤教授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学校讲学,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引领着我校的课题实验向纵深发展。我校课题组依托教改会客厅,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推向全区,此项活动得到了滨州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的大力支持,滨城区教研室的专家、领导长期担任我校课题组的具体指导,全程参与了我校课题实验的活动,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宝贵意见。

  (二)根据“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名师)。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即师傅)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学科组的指导工作,逐步实现人人都是名师的“名师工程”。“实验骨干教师”的责权利很明确:一学年内指导两名以上教师(徒弟),一学期至少听徒弟的20节课,课后及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评价。徒弟每学期至少听师傅的60节课,听课之后要认真交换意见。实验骨干教师除有一定的经费补贴外,在外出学习、职称聘任、干部任用等方面都优先。为及时掌控课题研究新动向,摸准课堂问题脉搏,我们还实行名师例会制度,即课题组成员会议。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为名师例会时间,汇总一周来出现的新问题,汇报一周来跟踪听课的具体情况,研讨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安排下周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三)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学科的具体课堂模式。在学校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个学科组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不同课型的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十几个科目的学科模式和试卷讲评课型、复习课型等多个不同课型。

  (四)说教材画知识树。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组织全校教师通教材、画所教学科的知识树,每个教师把教材了然于胸,做到厚积薄教。实验教师认真研究本学段的教材而不仅是所教年级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学科整个学段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和每册教材的知识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整本书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要学科本学段的知识树和每册教材的知识树图都要张贴到教室的墙上,便于学生平时学习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课后逐步减少直至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以上实验的基础上,逐步编写出版各科的纲要信号图集(包括知识树)和教学模式集及典型课例。目前,已经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北京、天津、河南、江苏、威海、桓台等地。

  (五)细化“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使全校教师明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能对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校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清怡中学课堂评价标准。

导学案结题报告2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我校决定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介定:

  经过初期的研究,我们决定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做为突破口,逐步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没有触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也是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此,科学的编制学案,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模式。

  5、研究学案导学评价标准。

  6、研究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

  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

  五、研究过程。

  (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

  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技术上、理论上、舆论上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我们首先为我们的课改寻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然后我们陆续出台了统揽全局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操作环节》等既有理论指导又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想到,在达到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使实践少走弯路更多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物质准备上我校购买了速印机,装备了专职的印刷室;构建了标准较高的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位中层领导配备了专用电脑,结束了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历史这就使教师网上备课,微机生成教案成为可能;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今天,海滨中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以内化为一种需要。这些准备为我们的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思考而领悟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等等。

  第三个问题,学案何时使用的问题,我们曾经出现过一会用,一会不用;课前用,课堂不用;课后用,课堂不用等现象。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领导跟踪听课,加强指导;加强学案编制的监管,提高学案质量提高学案的使用价值。第四个问题,学案的教案化倾向。

  (三)形成学案编制模式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指导学生进行生动的只是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教师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而学案导学则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微机生成学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上所承载的内容主要是“学什么”“怎样学”,历经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学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文本阅读是特色,我们是这样理解特色的,文本是教师经过整理,综合多个教学素材的内容,如教材上的内容,把简单的丰富了,抽象的具体了,模糊的清晰了,而且还要增强耐读性和可读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学习,学案上提供的文本材料使学生有了自学的内容;另外,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阅读;

  ②问题探究是关键,教者在设计完一段文本后,接下来设计一对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

  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和作业(我校将学生课后作业整合在学案上,不再另设作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经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规范学案编制”任务。将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学习,以课题中综合题型为准绳,在学案上精编新知适当结合旧知的典型习题,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与教师质疑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

  ④知识归纳,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第三板块当堂训练;第四板块课后作业。并制定了《海滨中学学案制作格式标准》,严格规定了字体、字号、页面、页码及印刷要求。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即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我们的具体操作是:

  ①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由教师情境导入课题,然后指派学生阅读学案,也可由教师参照学案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课题简介》两部分。

  ②第二环节:依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③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小组《合作交流》。

  ④第四环节: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

  ⑤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

  ⑥第六环节:知识归纳。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

  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再次,根据课时确定教学模块:二课时分为自学——展示两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③,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④、⑤、⑥、⑦;三课时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③、④、⑤,第三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⑥、⑦等等。采取模块教学,解决一节课不能完成学案全部内容的问题。

  六、取得成效

  (一)形成学案制作模式。

  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③合作学习,以课题中综合题型为准绳,在学案上精编新知适当结合旧知的典型习题,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与教师质疑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④知识归纳,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第三板块当堂训练;第四板块课后作业。并制定了《海滨中学学案制作格式标准》,严格规定了字体、字号、页面、页码及印刷要求。

  (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①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由教师情境导入课题,然后指派学生阅读学案,也可由教师参照学案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课题简介》两部分。

  ②第二环节:依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③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小组《合作交流》。

  ④第四环节: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

  ⑤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

  ⑥第六环节:知识归纳。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海滨中学的课改更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们将在十二五教育科研中继续研究。

导学案结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在这些问题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以下问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整体建构教学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去学习知识。

  3、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4、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如每个学段的开始把一门学科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教给学生;每个学期把一册教材的知识树教给学生;每个单元的开始也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告诉学生。每学完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还要及时回归上位系统。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实践意义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主要研究的过程

  (一)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内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讲或不讲教学内容;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途径: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采取四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研究出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各学科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阅读课、实验课等各种课型;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选拔悟性高的教师作为课题实验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实验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五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三)研究内容: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多不同,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

  (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解惑提升: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反思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英语检测中,要有口语练习。

  (四)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行动研究的路线“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调整——实施——总结”。

  四、创新之处

  第一,丰富和发展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策略上典型范例。

  五、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

  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思考而领悟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等等。

  第三个问题,学案何时使用的问题,我们曾经出现过一会用,一会不用;课前用,课堂不用;课后用,课堂不用等现象。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领导跟踪听课,加强指导;加强学案编制的监管,提高学案质量提高学案的使用价值。第四个问题,学案的教案化倾向。

  (三)形成学案编制模式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指导学生进行生动的只是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教师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而学案导学则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微机生成学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上所承载的内容主要是“学什么”“怎样学”,历经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学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文本阅读是特色,我们是这样理解特色的,文本是教师经过整理,综合多个教学素材的内容,如教材上的内容,把简单的丰富了,抽象的具体了,模糊的清晰了,而且还要增强耐读性和可读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学习,学案上提供的文本材料使学生有了自学的内容;另外,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阅读;

  ②问题探究是关键,教者在设计完一段文本后,接下来设计一对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

  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

  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即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我们的具体操作是:

  ①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由教师情境导入课题,然后指派学生阅读学案,也可由教师参照学案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课题简介》两部分。

  ②第二环节:依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③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小组《合作交流》。

  ④第四环节: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

  ⑤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

  ⑥第六环节:知识归纳。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

  六、研究进度

  (1)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①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

  ②分解课题,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年级部、学科教研组选定子课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③建立子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开题与实施。

  (2)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8月)

  ①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

  ③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检查和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①课题研究组提交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总结

  ②课题组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③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根据情况对部分成功的研究课题进行推广。

  (4)、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取得了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称号,骨干教师2人;

  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2人,开发编印了2个学期的导学案,依托课题“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整合优质资源,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在逐步提高,学生也在教师的成长中受益很大。

  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七、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37中学的课改更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们将在教育科研中继续研究。

【导学案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思维导图课题结题报告通用5篇05-28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_结题报告07-09

课题结题报告05-21

《山雨》导学案10-22

《背影》导学案10-02

《背影》导学案08-15

《刻舟求剑》导学案10-07

《繁星》导学案06-22

《散步》导学案08-16

《台阶》导学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