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4-10-15 10:31:19 结题报告 我要投稿

课题结题报告15篇(通用)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结题报告15篇(通用)

课题结题报告1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藉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包括场地、园舍设备、空间结构、环境布置、玩具、科学活动室等。精神环境包括良好的园所文化、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和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的氛围。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设环境,让幼儿在愉悦、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有想说的欲望,逐步提高3—4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意义:

  1、本课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实际出发,在幼儿一日生活只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促进幼儿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加上教师的合理性引导,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并能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适宜,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简单地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表演台、主题墙、娃娃家等幼儿喜欢的环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表达的愿望。

  2、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3、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家园共育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进行愉快的交流与交往。

  4、在班级中多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尽情表演、讲述,展示自己的才艺,树立自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的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小二班(23人)

  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准备。

  2、观察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并进行课题总结和调整方案。

  3、交谈法: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多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会怎样表述,让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4、表演法:要通过幼儿演讲、分角色表达、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培养语言表达的兴趣,提升语言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积累相关内容的教材与活动材料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调查、分析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

  (3)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目标,开展系列活动。

  (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

  (3)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4)收集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进行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结题,撰写课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访问的形式了解3—4岁幼儿发音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与他人交往水平的情况。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可以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2、通过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有想主动表达的愿望,并力求说好,表达完整。

  3、教师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幼儿,让他们喜欢老师,喜欢向老师敞开心扉,树立幼儿的自信,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升自我。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课题,认为自身的能力与理论知识都十分欠缺我首先订阅了《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这两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并每天抽半小时认真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读到有见解、有感悟之处,我会针对自己目前的课题现状做个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期内,我认真撰写了读《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读《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有感、《感悟语言游戏》、《让幼儿在诗歌意境中快乐成长》这四篇读书笔记。另外,我会抽空上网浏览与课题有关的网页,希望自己能在网络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

  (二)、了解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发展水平,制定计划并调整好阶段性目标。

  课题初期,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不甚了解,利用一切时间与幼儿交谈,发现他们的说话主动性不高、声音不响亮、发音不清晰、语言简单,只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述,我有时不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思。另外,我还从家长那儿侧面了解孩子的性格、与家人的谈说水平。通过全面的调查,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及培养措施与方法。

  (三)、探索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有有“想说”的愿望

  我知道:“生活及教育”的道理,于是合理利用班级空间,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爱好、需要,在班级中设立“娃娃家”、“理发店”、“烧烤城”、“公共汽车”、“超级市场”、“图书馆”等情景,孩子们十分喜欢,他们在“模拟生活”的场景中,觉得离生活距离很近,十分亲切。我在区域活动时间逐一带着幼儿在里面尽情玩耍,遇到孩子不懂得我会耐心告诉他们怎么玩、怎么说,怎么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在娃娃家里,孩子们也亲身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呵护、关爱他们的心。也懂得了如何去孝顺和报答父母,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在超级市场里,幼儿知道每种物品的名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什么物品、如何到收银台结账、怎么与收银员阿姨交谈等等。在图书馆里,孩子们知道怎么翻阅图书、怎么爱惜图书、怎样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总之,在“模拟生活”的情境中,孩子们由原先的不会说转变成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2、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尽情地说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幼儿的口语表达不好,我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音乐大剧场”、“你我说故事”、“小小电视台”、“每日新闻”、“广告天地”、“谜语大世界”等,都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在“音乐大剧场”里,有唱歌天分的幼儿尽情地展现,在“你我说故事”里,孩子们把提前准备好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遇到讲的好的我们会送上掌声,作为奖励。有个别孩子讲的很好,语言连贯,前后故事衔接的很自然,表情也很到位,可是有个别幼儿,胆子小,声音不响亮,讲起来不流畅。我遇到这种情况会鼓励他讲下去。我深知孩子小,教师的言语鼓励对孩子十分重要。为了表扬和极力幼儿,我给幼儿贴上“笑脸”、“小星星”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鼓励幼儿畅所欲言。

  我在室内根据班级的主题、幼儿的需求、季节特点设置“春天真美丽”、“风筝大比武”、“水果舞会”、“六个好宝贝”、“快乐一家人”、“比比谁最棒”等环境。这些全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幼儿用自己的巧手绘制的春天美景,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可爱的太阳,美丽的蝴蝶,在孩子的眼中全是美丽的世界。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孩子们欣赏、评比、说出春天的美景在哪儿?也可以在墙壁的一角设置成“六个好宝贝”的主题,通俗易懂的谜语配上生动形象的“宝贝”图片,叫孩子们猜一猜,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并一起讨论他们的用处及如何保护它们。在舒适、美观的环境及老师设计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十分轻松愉悦,喜欢幼儿园、喜欢交谈与讲述。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幼儿交谈意愿更加强烈,他们乐于在教师、同伴面前呈现自己最佳的表现,语言表述明显得到了进步。

  4、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舞台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我抓住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午睡、盥洗、上课、早操等,只要是一有机会,我便会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午睡时,我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便于幼儿入睡。孩子们听故事时语言的词汇量会增加,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提高。在盥洗时我会教幼儿洗手的儿歌。在上课时我会很好地利用课堂上一切,包括图片、食物等等吸引孩子,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课题汇报课《好吃的水果》时,我先出示了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欣赏,他们一看到图片十分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趁势询问图片上都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我带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图片上有苹果、西瓜、桃子、橘子、芒果、菠萝、猕猴桃、梨子、火龙果等,大部分幼儿声音响亮、语言连贯,说得很好,个别孩子有不连贯、不完整的现象,我反复纠正指导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他们慢慢纠正过来了。对于水果的味道孩子们说的不甚准确,对此我设计了“水果品尝会”,让孩子们品尝早已切好的水果,孩子们边品尝边交流结果,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十分高兴。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认识了水果的名称、颜色、味道、形状。在欣赏、触摸、品尝的环节中,孩子们情绪达到了最高点,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朋友都大胆举起了手,看到幼儿的进步,真为他们高兴。

  5、家园共建,巩固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耐心培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进步的更快,巩固的更扎实。我在这一年来经常与家长谈心,谈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现状,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给家长提在家庭中应怎么训练幼儿的语言发展。并建议家长要先摆正心态,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孩子,告诉家长要尝试一切机会多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敞开心扉向家长倾诉,说出自己的感受,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自身能力的提升

  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的课题水平,真上懂得了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更新另外教育观念,理解了做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体现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2、在研究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我搜集了很多教育素材和感悟,撰写的文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撰写的论文《小班角色游戏之我见》、《语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翱翔”》获得了徐州市“创新杯”论文比赛一等奖、教案《感恩父母》荣获徐州市教案评比二等奖、泉山区教案比赛一等奖,并刊登在《徐州幼教》杂志上。

  (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时间研究证明,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成为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

  刚入园时,大部分幼儿惧怕来幼儿园,更害怕与老师交流。有的小朋友远远地躲着老师。课堂提问时,个别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头总是低低地,生怕老师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即使勉强站起来了,也是不敢回答。还有一部分幼儿回答声音特小,语句不连贯等现象。

  经过我这一年来的反复培养与指导,幼儿的语言水平明显进步,他们有想说的愿望了,并转变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思维比较清晰语言说的连贯,而且。每天入园大老远就看见孩子们微笑着主动向我问好,在课堂上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手想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区域表演时,橡皮泥、阅读图书、才艺展示、娃娃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兴奋点达到最高,都想急于表现自我,边表演边说、边操作边说、边阅读图书边自言自语,真的让我刮目相看。看到幼儿的语言水平有这么大的进步,我真为他们高兴。今后我要在教学中多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玩、大胆地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成为一个健谈、爱与他人交往的幼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经过自身的努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的更大!

课题结题报告2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案例1:“函数”

  ,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 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 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

  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3: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而把课本的例2作为第二节上课时的复习与回顾,让例2复杂的数字的处理简化,直接由学生自己第一节课探究的结果来分析,得到题目想要的结论。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

  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案例4:“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好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案例5:“函数单调性”,由的图象观察随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时,有”。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即使上课时用了几何画板展示,我自己教学体会,电脑展示得快,学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这句“当时,有”,数学老师看似简单,可学生刚刚接触就感到怎么来的式子,以及后来在遇到有关的单调性问题,例如: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求不等式的解集。我把和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

  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案例七:1、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先探究,课内提问完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个问题答得不好,而第2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学生把“并”类比为“加法”,“交”类比为“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补”类比为“减法”,第1个问题回答不好,问题出在,学生并不理解“且 ,则”中的“”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过这个类比,修正了学生对“”的理解。

  案例6、“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中学应用广泛的初等函数,曾经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重点,由于初中的教学要求仅限于作图,确定函数解析式,随着函数概念和性质学习的不断深入,但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没有独立的章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把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学习逐步深入,二次函数的“升级”,正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再一次贴近学生的思维过度期。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 “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案例7:“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得,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中的,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当我上另一个班时,我马上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爸爸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你爸爸想通过奖励,以你表现好,每月以10%的增长率,问多少个月后你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还问计算器怎么按,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与第一个班我上课时完全不同。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课题结题报告3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好处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主角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潜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秀的骨干教师:、

  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

  20xx.-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20xx.4月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游戏活动。

  20xx.4-20xx.4月阶段总结,全园游戏展演,资料收集。

  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适宜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齐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状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用心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潜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超多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透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透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

  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校园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构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x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一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之后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潜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此刻,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忙,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最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盼下次与您合作!

课题结题报告4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较之其它学科更直接更全面。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同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能技巧、心理情感等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同学知识贫乏,能力低下,更谈不上良好的语文习惯,其原因是教学中重讲轻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影响了同学语文素质的提高。时代呼唤效率,出路在于改革,由此,提出了“着眼素质,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培养能力”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现代语文学的基本观念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而言之,谓之语文。语文教学最终任务是“培养掌握语言的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突出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结合。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同学的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研究目标

  1、状态目标

  与平行班相比,同学学习语文兴趣浓厚,语言储藏丰富,语言品质良好,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水平。

  2、质量目标

  实验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天性力考查的成果比其他班提高得更快。

  四、课题运行

  1、拟订方案,组织网络。一九九七年一月三月由邵建德、邓丙华、金林福、邓华组成“读写结合”课题组,组织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理论,撰写课题设计方案,并确定在本校三(2)班进行实验。

  2、测试分析,着手实验。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健全组织以后,一九九七年四月,我们组织了实验班测试,测试主要内容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写话,测试结果标明:同学朗读水平、写作能力与大纲、教材的要求确有一定的距离。

  3、设计训练序列,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将语文素质培养重点落在提高读写能力方面,随年级升高,循序渐进,按教材读写对应单元训练,相应扩大4倍的课外读写量。训练读法,训练写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由课内导课外,以课外补课外。量变促质变。系统有序,多次反复,螺旋上升。在读写转换中,课内外结合中,同学读写知识结构逐步扩大,读写能力得以发展,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实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精心备课,课堂教学要抓住单元训练目标,以读为本,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将训练点、训练手段落实到每组教材、每篇教材、每一教时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生动活泼的语文读写训练中,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指导方法,提高同学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同学语文素质的提高。

  5、改善教学管理:

  A、改进考试方法变现行的单一书面测试为综合考试,注重能力考查,注重平时考查。

  B、课内外读写有机统一,重视课外活动。

  每周开设1节阅读课,发动同学订阅一些报刊,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根据同学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适当教给读写方法,重视培养同学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同学写好五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摘抄型(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笔精华等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料);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有利于提高同学的谋篇布局能力);感想型(读后感、写作体会);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或事件,区分美与丑,善与伪,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型(采用读写改写或扩写等形式锻炼同学的想象力)。积极开展“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座谈会)。二赛(朗读背诵赛、读写知识赛);两评(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

  五、研究效果

  1、同学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课外阅读,同学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为同学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语言储藏日渐丰富,语言品质更趋良好,同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语文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区分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

  2、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通过平时、期末检测和课题检测标明,同学语文双基考查的成果比其他班级提高得稍快。近年来有不少同学习作在市有以上报刊发表,在市“莲花开,回家来”庆澳门回归朗诵竞赛中获二等奖,在梅李片整班性钢笔字竞赛中获二等奖。二○○一年毛晓蛟、陶寅杰获市小同学环保知识竞赛特等奖。

课题结题报告5

  一、课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校共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广大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家长参与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家校共育模式,让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

  二、课题调研

  本课题通过对当前家校共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1、家长参与度不高。家长缺乏对教育的了解和认识,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个人发展。

  2、家校信息沟通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传递不及时,沟通效果不够理想。

  3、家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了家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4、家长教育意愿不足。有些家长认为学校都是专业的,自己无须过多参与,这也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意愿不足。

  5、家长学历水平不高。部分家长因自身学历水平不高或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教育,导致了家校共育的困难。

  以上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三、结题报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提高家长参与度。加强家长教育,增加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中来。

  2、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议、家访、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对教育的想法和建议。

  3、提升家庭作业质量。加大对家庭作业的管理力度,学校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家庭作业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提高家长教育意愿。通过举办专业性较强的家长教育讲座、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意愿,同时增加家长对教育的了解与认识。

  5、采用智能化手段优化家校共育。例如,开发家长学校APP,供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在家中还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结论

  家校共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上述措施也许并不能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它们肯定会对改善当前的家校共育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应该学会适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沟通和联系家长。从而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打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课题结题报告6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留守孩子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

  3.设立知心话信箱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课题结题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从娃娃抓起,促进美育教育发展"。当前,我们正在将美育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改善全民素质、培养适应跨世纪需求的人才。美育具有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潜能,对于全面提升国家的文化素养以及幼儿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音乐通常是指代代相传、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民族音乐源于生活,与儿童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形式丰富多样,易于理解。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地音乐资源,可以提供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健康积极的教育资料,激发儿童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我的研究地永春地处福建南部,拥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例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目前幼儿园对本地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有限,缺乏对周围生活和本地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导致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逐渐失去了传承。因此,我试图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地音乐资源,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资料,开展具有家乡和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既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通过本研究,我还注重构建符合我们幼儿园特色的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智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语言、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还包括音乐、运动、社交交往、自然观察等多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倾向,而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智能类型来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潜能。布鲁纳则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即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和自主学习者。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将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她认为,在幼儿期,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幼儿可以获得全面的教育。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并与他们共同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和素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关于艺术领域的精神强调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可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同时,幼儿园也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和环境,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以上是对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的介绍与解析。

  三、研究目标、资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资料。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3)

  1、课题组的成员们用心学习了曹冰洁和李晋媛的音乐教育理论,从而改变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观念,并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4—20xx.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确定教育目标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活动资料,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和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xx.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3、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课题结题报告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家园合作以及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

  家长是游戏活动器具的参与者,使用者,传播者,所以在家长的领域里,有无穷无尽的器具能被他们创造出来,创造条件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利用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制作活动器具,让这些器具成为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器具的重要来源之一。

  4、有效地探究一物多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节约了能源,做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通过这个专题的研究,使我们教师开拓视野和思维,能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5、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幼儿家长都能够真正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将变废为宝,保护我们身边的绿色环境。

  6、丰富了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真正的发挥了自制器械的多用性、实用性,使幼儿的身体动作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对户外器械的使用建立良好的常规和制度,在户外活动中良好的制度不但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可以减少自制器械的损耗。

  2.保证自制器械的数量。由于是自制的,第一比较麻烦,第二容易破损,所以要保证幼儿自制的数量,做到人手一物。

  3.创设游戏环境和情景,培养幼儿活动兴趣。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体育活动中也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给幼儿设置有趣的情景和环境,这样幼儿会对活动充满兴趣。

  4.继续思考、探索、开发一物多玩的方法,让自制器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5.自制体育器械的合理搭配。单一地让幼儿玩某一种体育器械,一般不会让幼儿有持久兴趣,如果能将多种自制的体育器械合理搭配,不仅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多项锻炼的目的。

课题结题报告9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中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课题研究不仅是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对教育实践的有效促进。今年,我们团队在“优秀课题研究”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篇报告将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成就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一、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在于对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推进,使得人们对课题研究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则主要来自于教育落地实施的难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具体方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跨学科知识、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我们还深入调研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案例,并融入到我们的研究内容之中。

  三、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是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其次是实地观察,我们深入到实际教学场景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进行了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等方式,搜集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四、成果成就

  经过一年的精心研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首先是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们通过引入跨学科知识、设计趣味性教学项目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其次是在教学方式优化方面,我们提出了一套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展望与建议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深知教育的改革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建议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能够加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共同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本次课题研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也期待着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课题结题报告10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xxxx年10月,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xx年2月26日中央又公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这个课题非常重要。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定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协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xxxx年10月,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xxxx年9月天津市教育局出台了《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5年3月公布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的应履行的义务”中指出: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为这个课题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和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动身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沛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中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耐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市内外、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动身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研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j.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生长。

  k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中学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示为文明习惯。

  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遵循学生身心生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身制定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即从20xx年6月至xxxx年3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9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xxxx年9月

  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老实守信、乐于助人、保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

  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

  5、鼓励教师撰写优秀论文,开展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xxxx年9月至xxxx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等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xxxx年12月至xxxx年3月

  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优秀论文集和案例集。

课题结题报告11

  20xx年3月,我们向xx省中小学教研室申报的教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评审被立项为xx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SBG[20xx]G0434)。两年来,我们严格遵守《xx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程序和要求,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一单元的课文又按讲读文、比较探究文、鉴赏评论文和表达交流(作文写评)进行编排。选文主题明确,作品个性鲜明,共性突出,可比性强,形成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辐射结构。课后练习淡化训练,倡导研讨、探究和词句品味。设题既趣味性强,又有一定挑战性;既立足于文本,又具开放性。教材编排的起点高,但规律性较强,在教学中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可循。

  3、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界定

  1、对“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有效课堂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作为标准的结构或样式。简单说来,模式就是有一定结构形态的样式。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做一名名教师更是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教学方法也好,教学风格也好,它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表现或展示。课堂教学的程序、步骤、环节或过程,就是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经过提炼形成,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有一定结构形态的体系、策略、思路、环节或操作流程(程序)。如阅读教学模式、作文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教学教改特色,都是教师坚持试验、长期提炼、反复改进的结果,都是教师心血、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探索出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方式,找寻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探索出有效教学最佳途径和方法,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模式,并建立较完整的操作体系落实于教学实践中。

  2、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使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益有明显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我们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既丰富了有效教学模式理论,又给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对新课程中相关理念的落实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现实意义

  语文新课改必须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模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反观我们的课堂,总结并传承过去有效教学的经验,反思现行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制定、掌握、运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模式,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生命、以智慧,使学生的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

  该研究,是新课改的必然。它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放在一个首要位置。

  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关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断思索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课堂教学艺术,构建和谐课堂。

  该研究,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学现状,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育理论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教学模式理论

  国外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我国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教学模式等。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二到三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的以“四课型”(讲读文课型、比较探究文课型、鉴赏评论文课型、写作训练课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通过四课型(讲读文课型、比较探究文课型、鉴赏评论文课型、写作训练课课型)模式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校乃至本地区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积极研究教材中的四种课型(讲读文课型、比较探究文课型、鉴赏评论文课型、写作训练课课型)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

  2、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结合教材实际与有效教学的关系,设计出四种课型(讲读文课型、比较探究文课型、鉴赏评论文课型、写作训练课课型)的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将问题发展成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作用于教学实践中去,以指导新的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2、综合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定期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及上网浏览相关信息,了解同类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研究成果及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参考,并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提升作好理论准备。

  3、教育实验法: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构建和谐课堂等具体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科学选择好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实验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真实的揭示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为课题组提供一手的实验数据和实验资料。并及时的撰写实验报告、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

  4、问卷调查法: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与学生实际的和谐,本课题小组采取了一种比观察法更便于统计和分析的问卷调查法。但由于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关系着问卷调查的成败,所以本课题组成员在问卷设计方面特别注重其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拟订好问卷后,要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填写。对于调查所得数据,我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由此得出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研究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7月——20xx年5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成立《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实施方案。

  2、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在课题组组长的主持下,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会,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4、通过网络和其它资料学习国内外的各种教学模式。

  5、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模式,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各个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2、争取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置移动黑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课题组成员学习的力度等。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各单元的四种课型(讲读文课型、比较探究文课型、鉴赏评论文课型、写作训练课课型),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模式。

  4、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课题组成员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确立四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语文教师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课题组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研讨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课题组初步总结四种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组成员都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的“四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课题组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课堂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人人上新模式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表彰先进,深化完善。配合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课题组成员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20xx年3月,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申报了《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个课题。20xx年7月份,我得到消息,自己的课题申报成功。两年多来,课题组的各位成员密切配合,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在学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发扬了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使得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很多成员都获得了各种奖励证书。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学校主管副校长亲自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这对于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利。

  2、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

  ①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②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④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

  ①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②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③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④组成的课题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⑤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

  ⑥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

  ⑦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3)、总结交流阶段:

  ①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②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④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⑤结题鉴定。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两年多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两年多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xx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两年多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金昌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两年多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结合教材实际与有效教学的关系,设计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的模式研究主要包括:

  讲读课——“趣疑导练模式”

  趣就是激发兴趣,引进情趣,改变语文教学呆板机械的八股程式,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疑,就是生疑激疑,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导,就是导读导学,精讲点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练,就是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训练能力,及时反馈,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趣疑导练模式的四个方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操作程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主要环节都可以包括激趣生疑导读练习四方面内容但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有些环节还是会侧重于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激趣导入,往往是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最佳引路者激趣导入可以有各种办法,但不管采用何种办法都要遵循两个共同的原则,一是要紧密结合本课文或本课时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二是立即唤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不断生疑,波澜起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求知欲望一直保持在亢奋状态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因素和阅读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中寻找题眼,生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疑问,不但在有疑处设疑,更在不经意的无疑处生疑,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再向老师请教在师生双向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善于归纳总结学生有价值的意见,及时纠正错误,补充疏漏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训练是贯穿始终的,包括形式上的听说读写和内容上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此生疑、导学和训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到了课堂教学的小结阶段,为了检测目标达成的情况,还需要有一个当堂练习的环节教师应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设计练习,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讲评反馈。

  因此,趣疑导练模式的操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步:激趣,生疑,导读,练习(反馈)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激趣

  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导入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的导入方法有:设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

  二、生疑

  1、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自学思考题,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使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全文的内容,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2、释疑答难

  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好机会注音、释词等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

  三、导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教师的教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四、练习

  1、综合训练

  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教读环节过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训练、运用性训练、评价性训练、辨析性训练等等。

  2、归纳总结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所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比较探究课——“预究展延模式”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出示比较探究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鉴赏品论要求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比较探究要求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交流解决疑难。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延伸训练: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主题阅读: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3、反馈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反馈矫正。

  鉴赏品论课——“自读尝试模式”

  北师大版鉴赏品论的课文的教学很适合采用自读尝试模式。自读尝试模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列出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细目,形成系统,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到每个年级每一册每篇自读课文的教学中,长期坚持,反复实践,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逐渐内化为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读尝试模式的基本结构要体现出“自”和“试”两个特点具体操作程序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定向这一步有三个环节,一是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提示、课文前的比较探究提示,尝试提出本课文的学习目标;二是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总比较,师生共同归纳认知、能力目标和重点;三是教师按照阅读习惯和方法培养的系列提出本课文的养成要求:

  第二步自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方法要求,自读课文自读过程大体三个阶段,一是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圈出不识的字并查字词典,划出重要语句,理清结构思路,整体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二是细读课文,围绕学习重点,尝试提出问题,联系课文的语言因素和阅读因素,开展思维活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三是精读课文,进一步研究课文重点语段,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讨论这一步有三个环节:一是小组交流学生自读过程中已经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归纳的问题答案,提出请教的问题;三是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和课文学习目标,提出重点问题启发讨论,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解决。

  第四步点拨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讲解归纳答疑点拨。

  第五步检测教师根据课文实际、学习目标和阅读方法要求,设计检测题,在自读尝试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当堂独立限时完成,并随即检查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迁移能力。

  写作评改课——“备导写评模式”

  (一)课前准备。

  1、明确预习目标:教师提前预置文题,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设计预习问题:引领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

  3、探究预习疑惑:通过预习,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

  ①审题:先让学生自己审题,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③交流: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考虑自己想写的具体事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

  2、写作。

  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

  3、批改:

  ①师批:学生成文的速度不相同,总有十余名学生写作的速度比较快,这些早完成的同学可以拿着作文到讲台上找老师批阅,老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并且把典型的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

  ②组长批阅: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一样,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用红笔修改自己作文不妥当的地方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的文章时,进行监督或者提出异议不管是组内解决不了的纠纷,还是组长在批阅过程中难以判断的问题,都找老师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

  ③修改: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这样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讲评。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

  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形成《优秀习作集锦》:每次习作每班都要选出优秀的作文5—xx篇编成《优秀习作集锦》,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作为图书传阅传阅者要在《集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传阅留言”中留下对某篇作文或褒或贬的意见。

  2、实施评价激励: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汇总一次,评价作文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3、每天写作900秒:课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学生都要养成每天写作900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多读、多观察的基础上多感悟、多动笔,同时做到规范书写。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课题结题报告12

  作为__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领导、__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朱__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之一,本课题是由__市进修学校校长蔡__老师作为负责人向__省教育学会学习委员会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而我校作为这个子课题的实验基地校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贯穿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质量。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选题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结题报告13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要把语文学习伸向生活,在生活中融入语文学习,首先要认识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语文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语文学习向生活伸延,尤其向生活言语实践伸延,更符合母语学习的特点,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又能为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供实践机会。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点,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生活言语实践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建构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的必要性

  尽管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程,但在读学生厌学现象也相当严重。语文教育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一来自一些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二是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被大量的作业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强化辅导班占据,语文学习的时间基本框定在课堂里,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这样,学生学语文被束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语文教材里。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实践,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历练。这是极具有害的。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直接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而且对学生意会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曾说“宁静的夏季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帕大雷什中学》)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对生活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了美感经验。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操,培养“悟性”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既能增加学生的生活历练,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消除厌学情绪,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的方向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要生存,要发展,第一学吃饭,第二学言语。要学习言语,就必须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人的一生可以不学其他,但不能不学语文。但事实上,一个人学习语文并不是从进入学校开始的,也不是离开学校就结束,而是随时随地都有着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和伸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是一种母语学习”。依据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决定语文学习应该向生活言语实践伸延。学习母语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母语环境中通过使用母语来提高读写听说能力,这一过程在语言学理论中被称作母语习得。学生学习言语,说到底,就是为了运用母语更好地生活。因此,学习言语,就要遵循母语的习得规律,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提高,而不能仅限于课堂之内。事实证明,课外社会生活中的言语活动,不论言语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就数量和范围说,都大大超过课堂的学习。据研究,学生一天生活中的说话量抵得上两个学期的课堂说话量;学生课外的阅读量超过课堂阅读量10倍以上。这说明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仅靠现有的`课堂活动量是远远不够的。

  三、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的内容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也可以说,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能否向生活伸延,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发现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眼睛.

  语文学习再也不是仅仅“读教材”,再也不只锁定在教室里。有语言文字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语文学习活动;有社会交往的地方,就能进行语文实践。语文教育不能在沸腾的社会生活面前关上大门,画地为牢。语文教育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吕淑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有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显然,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要在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动态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而这种环境不能单从表面的时间和地点上交换方式,还要从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上有利于学生的言语学习。如让学生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告、标语、地名、歌词、风俗等方面感受,分析后获得知识。

  四、语文学习与伸延生活的意义

  茅盾先生有句名言:“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并不局限于课堂语文学习,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口语文交际、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传媒等,都能够为学生语文索养的建构提供一个发展平台。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虽然语文学习可以与生活相联系,但并不就等于生活。学生的生活言语实践多是在无意识、无目的的状态下进行的,有些言语甚至是不健康的,不科学的,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在学生中传开的灰色流言:“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因而,必须对学生的生活言语实践加强指导,拒绝灰色信号对学生的言语干扰,不能只顾及课堂语文学习,而置课外生活言语实践于不顾。

  语文学习向生活言语实践伸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生活言语实践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与他人交往对话的情境。学生在历练中积累经验和体验,满足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达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就要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参加生活言语实践,体验生活,扎根于现实生活。

  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只要我们善于把面临的时空与事物和语文学习相联系,朝着语文学习向生活言语实践伸延的方向去开展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课题结题报告14

  一、课题的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尤其是智障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智障学生的写字能力普遍较低,部分学生书写汉字字体歪歪斜斜,结构不匀,笔画松散,行款不齐,根本无章法可循。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写字。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字教材不够完善,能配合教学,由浅入深,由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教材很少;二是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写字教育理论性报刊杂志全国也只有仅20种;三是没有正规出版的与教材配套的课件、挂图等音像制品。因此导致写字教学被忽视,课堂上教学、指导方法不当,学生写字兴趣不浓,习惯也不够好,书写技能更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写字技能,一种能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整洁、美观的能力。他是在反复多次的练习后形成的。在写字的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乐学求美的良好素质。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研究。

  传统的写字教学常用讲授法和机械的操练,这种单一、重复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中采取穿插写字游戏、编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兴趣。

  (2)提高书写技能研究。

  笔法指导: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②以图示说明基本笔画的起、行、收笔的书写过程。③对偏旁部首的写法分别执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练习过程。④对整个字结构把握练习,做到三到三多。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三多就是多看帖、多思考、多比较。

  注重练习,讲求实效。练习是学生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3)写字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关系研究。

  摸索一套通过写字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研究。

  在写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多角度对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方法,以形成一套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写字困难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写字困难的成因,及一段实验后的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实验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并申报课题组;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并开始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实验研究阶段。按计划开展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撰写初步实验报告、论文。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实验总结阶段。总结、验收、推广。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等。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由我和担任语文教学的杨洪影、闵航两位老师组成。我们利用每周三固定的科研时间学习有关写字技能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书写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弱智学生神经抑制差,骨骼、肌肉、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差,不能过久的控制自己的行动或从事分工细致的作业,而书写还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观察出一些细微的变化,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些因素才导致了弱智学生的书写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在教智障学生进行前书写技能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急于写成,而是要做到写慢、写好、数量上少,质量上高。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别人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像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她在教学生写字的时候觉得小的字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刺激,就把字用纸板做成一个比较大的突起的模版,让学生用手指在上面练习描写。比较重一点的孩子,教师把字做成凹巢的,让学生用手指在凹巢里描字。我们看到后觉得这种方法特别好,决定把这种方法也应用到我们的实验中来。通过这些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写字教学方面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实验也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对实验对象进行了测试,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达到线条技巧的孩子占绝大多说,他们有的执笔姿势不正确,有的只会在纸上乱涂,所以我们打算从最基础的前书写能力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以后学生正确的书写先打基础,然后再一步步地进行教学。

  我们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但还是有一定的书写能力的,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书写辅导,而且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来的。档案里还有学生的写字技能评估纸。以便实验结束后能对比出实验的效果。

  在实验研究阶段我们按计划对学生开展了研究;摸索提高学生写字兴趣和写字技能的方法。并对每位实验学生的进步情况都进行了记录。在反复的摸索和实验中我们总结出了提高弱智学生书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1、加强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注重前书写能力的培养。

  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手部动作发展的前提,也是书写能力发展的基础。我们从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做起,将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1)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力量训练。在手腕力量训练中有握、敲、拍手等。通过悬吊的玩具吸引学生练习抓握;模拟工人叔叔敲钉子;两人一组随着儿歌上下、左右、前后、对拍、交叉拍手。手指力量训练包括戳、拔、插、按等。平时,利用桌面游戏中的雪花插片和宝高玩具等,引导学生盖楼房、拆楼房,引导学生插上、拔下,锻炼手指的力量。

  (2)灵活性训练

  灵活性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灵活性训练。训练手腕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拍、倒、抖、泼、摇、搅、手转花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一个皮球放在教室,下课时让学生充分地练习拍球,既增加了课间活动的乐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我们还制作了五彩豆,让学生倒豆子、抖豆子、泼豆子;设计超级小酒吧,让学生制作鸡尾酒、果汁、奶昔,在玩耍中练习摇和搅的动作;还学跳新疆舞,练习手转花。训练手指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捏、撕、拧、拨等。在训练中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学翻书;做面条学撕纸;勤劳的孩子捡豆子;非常服务生开瓶盖、盖瓶盖、剥橘子、剥香蕉;乘坐公交车学投币等。

  (3)稳定性训练

  稳定性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稳定性训练。如搭积木、积木排队、多米诺骨牌等。

  (4)协调能力的训练

  协调能力的训练包括双手协调性的训练和手眼协调性的训练。如常用的串珠、穿线板、滚球、套环、插锁眼等。

  在进行以上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坐姿、握笔姿势的训练,以及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要引导学生拿筷子,这也是手部动作发展和书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用筷子时,会牵动手指、掌、腕、肘三十多个关节五十多条肌肉的活动,同时还有许多神经和血管参与完成这个活动。手指灵活活动能刺激脑髓的运动中枢,从而提高思维活动。使用筷子的技能训练不一定在餐桌上,在游戏中使用两根小棍夹起细小物体也有同样效果。如夹学生用橡皮泥做的面条、饺子、米饭、蔬菜等。

  2、在游戏中培养书写能力

  游戏是促进书写技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需要运用听说的技能和同伴及教师交流,增加很多的经验,并且还会使用纸笔等各种工具模仿成年人的读写活动。游戏中,儿童的手指协调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这些都是发展书写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引导学生对纸、笔等的兴趣,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涂鸦,帮助学生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在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中,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游戏:

  (1)积木游戏

  这是最常见的儿童游戏。游戏中,可以利用积木,指导孩子搭建出生活中的多种场景,如房子、桥梁等。经常玩积木,可以使孩子的手指更加灵活。

  另外,要激发起智障儿童写的兴趣,就要让他们经常接触到写字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将写字的纸、笔等与书写有关的工具和积木放在一起,在游戏中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书写。

  (2)表演游戏

  美国有研究表明,儿童表演游戏的能力与其语言发展和书写技能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表演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视觉能力这些读写能力的基础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纸、笔、橡皮等书写工具可以带入游戏中充当表演道具。例如玩医生看病的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医生用纸和笔开处方:玩打电话游戏时,可以模仿在本子上记录电话号码。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是充当孩子的榜样,例如玩购物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列出购物清单,引导孩子模仿。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用特定的材料作出某种作品,包括绘画、橡皮泥、折纸、剪纸、建沙堡等。除了儿童的手指这一最好的工具外,结构游戏的工具还有彩笔、蜡笔、橡皮泥、剪刀、水、纸等常用的工具。结构游戏中的绘画对发展儿童实际书写能力非常的有帮助。学习写字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时乱写乱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涂鸦,然后是模仿写字,最后才能写出真正的字。所以,每当学生随意涂写时,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并且还应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涂画。从中锻炼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和动手运笔的能力,促进他们书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游戏培养智障儿童手部动作的发展及书写能力不能够蜻蜓点水,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首先,游戏的总量要充足。每天都要有。其次,每一次游戏要有足够的时间。每次戏要持续几十分钟。再次,要注重成人的示范作用。

  另外,无论是在引导智障儿童进行游戏和训练时,教师并不要强调学生作品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要求学生每天都能参与各种形式的游戏。

  3、增加运笔训练

  运笔训练也是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笔的方法,熟悉对铅笔的运用,也可以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书写起到一定的帮助。当然,运笔训练也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的指导,结合智障儿童手部动作的发展规律,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内容:

  (1)涂鸦:先给学生空白的纸和笔,让孩子任意图画。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图画。例如给学生一件画好的裙子,让学生在裙子的中间任意图画,给学生一块画好的手绢,让学生添上任意图画等。

  (2)描画点、线条:先给学生一些用虚线画好的点、直线、斜线、曲线等,让学生用笔描实。如描画烧饼上的芝麻(点的训练);描画楼梯、火车轨道、房子上的砖块(直线的训练);描画小鱼的骨头、莲蓬头洒出的水(斜线的训练);描画大海的浪涛、花瓣(曲线训练)。然后,将所有的训练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整合训练。例如出示学生喜爱的白雪公主图片,让学生描画图上的房屋、小草、

  小花、裙子、太阳等。

  (3)仿画点、线条:给学生一些画好的点、直线、斜线等,让学生在下方模仿,再设计一些线条画,如在画好的动物周围添上点点的小草;出示一个方形的窗框,让学生添画横竖的窗条;出示一只小鸟,让学生给它画一个有横线竖线条组成的笼子等。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学生的手部动作训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尝试将现有的35分钟课堂教学重新进行了设置:

  (1)时间设置:每节课利用前十分钟进行手部技能的训练,包括手指操、手部小律动,利用搭配儿歌的录音带,带领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活动手指,增加手指的灵巧度;还有利用器械、玩具进行手部精细动作和手部力量的训练。在之后的二十五分钟里,把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分钟进行新授内容的教学,后十分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活动设计,中间的五分钟进行休息放松活动。例如在教室里小鸟飞,音乐欣赏等,调动学生的情绪,放松心情。

  (2)组织教学:手部的训练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打破常规,采用互动式教学形式,每节课的开始进行点名游戏,大家齐说,,欢迎。被点到的学生说大家好!,最后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打招呼,还可以招招手或拥抱一下,安定学生的情绪,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教学设计:我国培智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我们认为,这一状况应有所改变。考虑到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方式,以桌面操作为平台,通过动手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手部动作技能。如在数学长方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将一张纸撕成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的纸上涂鸦,做成毛巾、报纸、手绢、图片。在语文识字一、二、三的教学中,用橡皮泥搓成相应的字形,用小棒摆出字形。这样的设计,即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手部动作技能。

  5、总结出了教学写字的步骤

  (1)小肌肉运用

  用掌心握物件

  用手捡起物件

  用手捡起小型的物件

  用前两指(即姆指及食指)捡起小型物件

  (2)执笔技巧

  运用前三指(即姆指、食指及中指)执笔

  (3)线条技巧

  在紙上涂鸦(没有规限)

  画线条(没有规限)

  填色(在图案内填上顏色)

  仿画线条例:直线、橫线、斜线、弧线、圆圈

  (4)连点技巧

  连起有虚线的两点

  连起有虚线的线条

  连起有虚线的笔画

  基本的笔画表

  点、橫、直、撇、捺、弯、勾、提

  丶一│丿亅

  小三中刀人日利洗

  (5)仿写字词-----填虛线字

  (6)补笔画

  虚线笔画

  写出欠缺的笔画

  依筆順

  (7)仿写/抄写字詞

  (8)仿写/抄写片语或句子

  在总结阶段我们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回顾,把一些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还撰写了论文、案例,完善了各种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实验总结等。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前侧,25人,其中基本能做到用手捡起小型物件,对于用拇指及食指捡起小型物件还有些困难的学生为1人,占总比的4%。有基本的执笔技巧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基本线条的仿画的学生有14人,占总比的56%。能够按照要求描写虚线字的学生稍多7人,达到总比的28%。能够按笔顺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的学生有3人,占总比的12%。

  中测,被试25人,其中基本能做到用手捡起小型物件,对于用拇指及食指捡起小型物件还有些困难的学生为1人,占总比的4%。有基本的执笔技巧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基本线条的仿画的学生有12人,占总比的48%。能够按照要求描写虚线字的学生稍多8人,达到总比的32%。能够按笔顺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的学生有4人,占总比的16%。

  后测,被试25人,其中基本能做到用手捡起小型物件,对于用拇指及食指捡起小型物件还有些困难的学生为0人,占总比的0%。有基本的执笔技巧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基本线条的仿画的学生有4人,占总比的16%。能够按照要求描写虚线字的学生有10人,达到总比的40%。能够按笔顺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的学生有11人,占总比的44%。

  把三次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总体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学生自身上看,发现学生每次和自身相比都有一定的进步。

  像实验班中有一个孩子,他叫小文。由于脑瘫导致他的手指不是十分的灵活。他的手指头没有力气,根本拿不住笔,就更不用说拿笔字了。我们根据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前书写技能开始对该生进行训练。训练从小肌肉的运用开始。先让该生练习用掌心练习握物件,在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再让其练习用手反复的捡拾小型的物件。这些都训练好了之后再让学生练习用前两指(即拇指和食指)捡起小型的物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手指灵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力度也更大了。接着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和线条的技巧。先让学生在纸上没有规限的涂鸦,画线条,在图案内填上颜色,仿画线条。当仿画线条的技巧掌握后再训练连点的技巧。先连起有虚线的两点,接着连起有虚线的线条,最后连起有虚线的笔画。在这些都掌握后开始对该生进行仿写的训练。

  经过一年的训练,该生的进步很明显,从刚开始的不会拿笔到现在已经能够基本正确的仿写字词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也非常高兴。当然这其中的进步与家长在整个实验的密切配合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孩子的进步也不会这么明显的。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认识

  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论在写字的兴趣上,还是在写字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智障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我们一直以学校的教育理念有爱无碍为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智障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来进行课题研究。二是我们结合智障学生的感认知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智障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别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三是在实验前期对家长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家长们充分理解了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能在家里坚持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把孩子的训练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适用与对智力落后儿童和写字困难儿童的写字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临近课题研究的尾声,我们的思索也是沉甸甸的: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要坚持不懈地重复,练写充分,才能形成。写字教学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要精讲多练,且反复练,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但是这一点往往得不到部分家长的配合,有些家长在实验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配合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进步的缓慢,由于家长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就看到孩子的进步,有些家长慢慢的放弃了,没有坚持下来。再有就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还不是很重视,往往为了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对学生写字技能的由浅入深,逐步的训练。总之,要使智力落后学生真真正正的学会写字的这项技能,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的不懈努力,任重而道远!

课题结题报告15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按照预定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预定目标,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是案例撰写者自己改革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而且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还可为教材的推广和初次使用教材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通过案例的撰写和研究教师将由单纯教书型的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

  案例研究与开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领悟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将以创新教育和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新课改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多角度透视、观察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1.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3.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专业教研人员和教研骨干为主干的新型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4.促使广大数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5.形成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思考的案例专集。

  三、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本课题采用“说、讲、评、思、写”的五步式研究模式。在研究中通过“说设计、讲课、评议、反思、写案例”等环节的研讨,达到既可以培训师资又提高了研究效果的目的。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至少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出一篇成功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相关内容包括:

  ①如何撰写有价值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②小学数学情境图应用与情境创设的案例

  ③小学数学教材新增内容的教学案例研究

  ④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对比的案例研究

  ⑤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案例研究

  ⑥小学数学文化的案例研究

  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⑧小学数学课堂案例的个性化分析等。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案例。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xx.3——20xx.6):准备阶段。

  1、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筛选出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研究队伍。并以点带面,辐射全校的数学教学。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申报制定课题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

  3.以各种形式开展了课题理论学习。1.20xx年上半年,我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讲座。面对现实,学校课题组认为案例研究必须经历模式化过程。一是案例撰写模式化。案例的撰写必须包括主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这样几个基本要素,以保证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及案例研究的实效。二是案例研究系列化。为了便于把教学案例研究与教材纵向梳理相结合,按教学领域把教学案例研究划分成若干系列,从每个系列中选择若干典型课例。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至少参与其中一个系列的系统研究。三是案例研究专题化。2、大力学习了课程标准。我校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校本培训。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20xx.7——20xx.6):实验阶段。

  1.案例生成。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以学校教研为平台,教师共同选定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并组织观摩、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方案,然后再一次实施教学过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程序是:1、选择教学内容与研究主题。2、课题组集体讨论:(1)教学内容包含哪些师生活动,(2)案例主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对教学设计的建议。3、执教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4、进行课后研讨与反思。5、教学文本案例的写作。我们已经就主题图的应用、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对比研究、数字与编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比较等专题进行研讨,并取得成果。

  2.案例研讨。将生成的教学案例结集汇编,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广泛的研讨活动。我校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选择优秀的案例参与市、县的案例评比。

  3.案例积累。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对5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以期实验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案例研究。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鸡兔同笼问题由六年级教研组组织专题学习,由胡国胜老师授课。

  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一是收集整理名师的经历、案例、课例,观看名师的录像课,聆听名师的讲座等,作学名师的演讲。每年组织课题组观看全国和省优质课竞赛的教学视频,并要求每个实验教师写案例分析报告。二是请名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指导实验工作。如我们请县教研室孙虎彪老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我们就名师的教学实录作案例研究,写学习随笔,作对比分析。以反思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20xx.7——20xx.11):评估阶段。

  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请有关专家评估。

  六、研究的成效

  1.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课题组注意做好科研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要求课题实验老师学期初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实验中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每学期围绕自己的研究上好一节研究课,实验每个阶段完成实验小结;还鼓励实验教师撰写优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并将各种实验资料分类装订、入档。

  自课题实验以来,我校数学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市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1篇,县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7篇

  2.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常规。

  我校进行了系列学科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①校本教研制度。每双周星期四是数学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结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以专题讲座、“百家讲坛”、课堂赏析、评议反思等为活动形式。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寻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论和经验。

  ②集体备课制度。每单周星期四是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制定了规范和实施程序。以教研组为单位,课例研究为载体,集体探讨单元关键目标能力,设计能力训练与测评模块,把能力评价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观察、反思的过程中。集体备课重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考虑“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 。

  ③以点带面,共同提高。让学科专家上引路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通过“同课异构”,在同一个课题下,各显才能,并在备课研究中纵览名家案例,博采众长,并与课堂教学实践对比反思,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把新的课程理念变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加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④教师学习制度。a.自我研读,做好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中均要求自学至少1本课改理论书籍,并需做笔记。b.经常开展学术沙龙研讨,利用教科研组或每周固定学习时间围绕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c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交流中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们继续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d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e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师傅的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促使徒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f开展了“学名师”活动。通过对名师的成长历程、教学风格、教学案例、发表文章等进行研究,写出学习体会。通过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开展教学反思,进行全校性的研讨活动。

  3.案例研究训练了教师科研的思维习惯与方法。

  ①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发现。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神秘,也不深奥。但没有发现的眼睛,一切也就像并不存在似的。在教学和思考中,总会有一些美丽和难忘的瞬间在你眼前闪过。如果我们只是沉醉,这些难忘的瞬间就会像流星一样从眼前飞逝;如果我们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那么这些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困惑与顿悟就能化成文字,凝固在记忆中,成为我们永恒的财富。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增添了表现的欲望,擦亮了发现的眼睛。

  ②案例研究促使我们思考。有了写案例的习惯,会促使我们时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教育细节,无论是预设中的还是经验外的,我们都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地用心思考,细致地加以提炼和升华。这时,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已不自觉地成为我们的精神之花。

  当写成为习惯,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当写成为习惯,我们会自觉地把读书作为一种需求,为我们的思考积淀深厚的养分,使我们对教材更有思考,对学生的回答更能应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从容。

  5.案例研究培养数学教学科研骨干。

  七、问题与反思

  1、课题研究与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案例的写作还要注重理论积淀。部分教师在案例写作时,可能会觉得有话说不出、写不好,没有深度,好像人云亦云,这是因为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3、案例研究如何创新也是目前比较突出问题。教学案例要从别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来,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所以案例研究的成果与教师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师在案例研究和写作时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怎样快速有效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还存在实践操作的难度。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觉得,即使在课题结题后,也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记得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若能经常性整理我们的课堂,书写一些教学案例,那么我们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结题报告05-21

课题结题报告(荐)05-27

课题结题报告[精品]07-23

【必备】课题结题报告07-24

课题结题报告【热】11-27

课题结题报告【精】11-27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02-01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1-22

【热】课题结题报告11-18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