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教育15篇(热门)
孩子家庭教育1
孩子有抑郁症,父母需要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需要从麻木中找回应有的温度。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存在问题。一种父母对孩子过于紧张和控制,习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另一种父母则显得冷漠、僵化,与孩子没有互动,也不闻不问。这两类父母看似差异很大,但其实问题是一样的。他们都感受不到孩子的需要,不懂得尊重孩子。
心理医生建议,在孩子接受治疗的同时,父母同样需要接受咨询。接受孩子“已经生病了”,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不是故意捣蛋,而是抑郁症的正常症状。不要因此去指责、打骂孩子。孩子的抑郁多是因为悲伤不能表达,愤怒无从发泄所造成的.。
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多点倾听与关怀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不同于幼儿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更多需要的是自我作为独立个体被尊重,父母不应以爱的名义控制和限制孩子的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懂得因材施教,对于本来性格就很内向的,应采取赏识激励与引导劝说的方式;而对于性格粗放的孩子,则采取相反的方式。
孩子家庭教育2
1.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孩子就观察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一点点学习成长。讽刺的是,从事医生、老师、司机等等很多职业都需要学习要取得任职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为人父母这样重要的岗位却可以“无证上岗”。很多家长不懂教育,口口声声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自己却躺在沙发刷手机、追剧。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玩儿游戏沉迷时,通过打、骂、吼、叫和催促的手段压制孩子,达到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目的。这类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自律,但是你可知道,他的样子正是你的镜子。
2.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高情商和学习动力的土壤
高情商的培养从父母情绪稳定开始。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氛围轻松愉悦,孩子才能感受到幸福和自信。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稳定,不指责不埋怨的父母,让孩子对家有归属感。幸福和谐的家庭给了孩子自信和勇气去挑战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让孩子有胜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都具备的孩子,才能有能力和信心去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从而建立自主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组成了孩子学习和交友的动力系统,也是高情商养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孩子更容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容易结交到好朋友,那么好的学习成绩和交际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高质量陪伴孩子,用行动影响行动
我们放手给孩子自主空间的同时,不能从打骂控制的极端走向放纵不管的极端,而是要高质量陪伴孩子。所谓高质量陪伴,就是用行动影响行动。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在旁边拿一本书读,或者工作学习。当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不去送吃的喝的打扰孩子,孩子遇到难题向我们求助时,我们要理解共情孩子的困难,耐心温柔的引导孩子思考,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破解难题。定期帮助孩子做好计划、反思和总结,和孩子一起不断进步和成长。
4.用同理心共情孩子需求,与孩子站在一起战胜困难
不能只看到孩子不良行为,看不到孩子内心想要做好的意愿。很多时候,孩子拖拉、不专注,不是因为她态度问题,而是她没有时间观念,或者没有足够能力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家长应该换位思维,共情孩子,倾听和看见孩子的需求。我们自己小时候或者现在在工作上,是不是也有过做事拖拉,不专注的经历。我们要回归到孩子这个年龄的认知能力去想问题,跟孩子站在一起,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不是看着孩子被困难打败。
5.发现孩子闪光点、多夸夸孩子
千万不能把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人跟人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比如,孩子乱扔袜子,说了很多遍,吼她骂她依然没有改观。那就换个思路,只要她有一次做到了没有乱丢袜子,就使劲夸她。她得到夸奖,就更愿意做的更好,越夸越有自信,越夸越自主。想要孩子在哪方面有进步,就在哪方面使劲夸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夸赞是孩子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多鼓励、认同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只有鼓励和认同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从此刻起,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从此刻起,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孩子家庭教育3
编者按:《与孩子共读共书》,是高子阳老师编写的教育书籍,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看完之后的感悟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提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师——高子阳老师,那是同事听完高老师的共读共书讲座之后告诉我的,那一刻,正是我束手无策之时,苦于寻求如何帮助刚上初一的小子提升阅读写作兴趣的方法,终无所得。共读共书?很新鲜的词,好理解,可如何去做呢?原来,高老师有一本新书《与孩子共读共书》,于是,我毫不犹豫,当机立断,立即下单买了书。第二天,书一到,我便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感触良多。
高老师书中告诉我们:真幸福与真成功=读×书。“读”就是多读书、多读世界,“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多写,既要把一个个字写美,又要多写文章与书。多少是“多”,高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就多读多写做了全面汇总;如何做到“多”,高老师提供的方法人人能用,所言的智慧均经实践检验;为孩子选哪些书,更有明确的答案,详细的书单列在书的后面,这些书全部是高老师和他的女儿读完的,极有参考价值。除了这些,高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共读共书记录本》。这个很有新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写,看谁读的多,看谁写的多,看谁读的好,看谁写的好!多么有创意的方法啊!
正人先正己。想要求孩子读书,不如自己先读书。曾经的我,对待小子,疲于说教,也买了很多的儿童书给小子,似乎小子也读了一些,但不知道读了多少,读的结果,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一定要写什么,整个小学,甚至连日记都不曾有写,自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就不佳,以致于已经在目前的学习中越来越显现出相当多的不足。现在,回头想想,这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因为,作为家长,我自己也没有努力去读书,去写作,凭什么来要求孩子就应该做到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读书,我却是懒惰的。要说喜好,其实,我倒是很喜欢古诗词,偶尔还模仿学着写上几句;也喜欢读读诗歌散文,闲时记录一些生活的小片断,不成文,只图个快乐。只是,对于大部头的书,心存畏惧,不敢轻意触碰,虎头蛇尾也许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缺点。正如写字,一篇文字写下来,最好的只有前两排,越写越看不下去。尽管,一直以来,我自己也非常想改变,无奈,好的习惯不好养成,坏的习惯却难以除根。坚持,这个词我不陌生,作为一名老钢丝,我可以追随钢子先生,在钢丝善行团一起捐中坚持几年,每天用不影响生活的一元钱去帮助需要的人,并且,这件事,我相信也会一直做下去。那么,读书呢?我应不应该也坚持一下试试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做就做,带小子参加读书会活动,这是我们一起读书的第一步。两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这个要求并不难做到,书单目录也是照着初中教材所要求的名篇名著,本着共同的目的,一群家长,带着一帮半大孩子,从读书到心得分享,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几番耳濡目染之下,我没看出小子阅读方面的进步,也许,时间才是检验成效的标准,即便现在看不出来,我想,若干年以后,等小子也做了家长,或许,对他来说,这些经历未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很难说。至少,这样做触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大增,并且有心重新提起笔来,记录心情,分享生活。
高老师书中提到的儿童读物,特别是绘本桥梁书,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本不仅限于孩子可读,家长也一样可以读,简单的文字,夸张的绘图,蕴含的是不凡的思想,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激发大人孩子更多的想象力,高老师把这种创意带到课堂,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想象力是个好东西,它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创造力。我第二步的计划便是,陪小子一起阅读更多的书,对,就从桥梁书,绘本开始吧。读完再动动笔,虽然不能像高老师一样,每天笔耕不辍,一口气就能写好几千字。我们从就短一点的文字开始,我对小子说,你可以随意写,200—300不少,1000—20xx不多,写不出来,用画的,也可以啊!你写,我一定也写!不信?等着瞧吧。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记得20xx年春节前后,在空闲之余,一群素不相识又志同道合的网友,也曾弄了一个小集子《闲花文集》,其中,有我的一篇拙文入选。真没想到,随手涂鸦之作,自认为难登大雅,竟也有人能给予认可,这是对我信心的莫大鼓舞。开始,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小子,甚至连我的妻子也不知道,这是多么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许我想错了,为什么不告诉他呢,他也需要有个榜样的力量,需要学习的动力。几年后的现在,我把《与孩子共读共书》拿回了家,跟小子说,好好读一读,咱们做个约定吧,一起读书,一起动笔写写,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我不奢求孩子将来能像高老师和他的女儿那样优秀,只希望他以后能记住,在他学习的道路上,有我这个“朋友”一路陪伴,一起读,一起写,一起玩,一起乐。
在微信朋友转发来的文章里,巧遇了“玉峰文苑”。原来,身边还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可以分享老师们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可以晒晒自己的生活点滴心情文字,可以发表孩子们的优秀习作读书感悟。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颗略带“文艺”的`心,写了几个小短文,发到了主编的邮箱。我想,就我写的这点东西,能不能发表并不重要,贵在学习,抛砖引玉。如果我真正地去做了,能鼓励小子也能多读多写,这便是成功。谁都想能够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要明白“最是书香能致远”,多读书的好处最是如此。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要是不多读书,总是会感到墨尽词穷。杜甫不是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他还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的是别人的,写的是却是自己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加以表达,再分享给他人,才能引发他人的共鸣。阅读的快乐,无外乎是从读读和写写中来。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经过主编的指正修改,也有几篇小文得以在平台发表,在此,要感谢主编们的抬爱,我将继续努力,多读多写。我对小子说:小子,你要加油哦!
读书不是读死书、死读书,活学更要活用。《红楼梦》里有一幅很妙的对联,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字的书要读,无字的书也要读,就是人要致力于学,书里书外地苦读,这个事情不死不休。我想,往深了说,这可能就是所谓“知行合一”吧。
高老师的《与孩子共读共书》一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我也将不遗余力地向朋友们推荐,并且从自身开始做起,共读共书,共享成长的快乐。
孩子家庭教育4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以孩子为中心,他就会在溺爱中成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读书阶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学习,家里的电视开静音,一家人只看图片,或者戴耳机。本来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试问,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考虑你的感受吗?我们只能适应社会,越早适应,今后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办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补课,奥数,画画,大点了加上语文,后来又是英语,等等,一个周末,1天半补课,1个假期,1个半月补课,成天只学习,不用做家务,不和同龄孩子耍,孩子小,没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荷尔蒙作祟,突然变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话都可能成为激怒他的`理由。
3.不要有求必应
孩子要求得到的东西,家长要有原则性地衡量是否可以买,是否有必要买,买了有什么作用。盲目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无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几百上千的条件都能够满足,殊不知,父母的钱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用汗水换回来的。
4.培养孩子守时和诚信
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迟到,也不是非要迟到很久,就是那么两三分钟。其实这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在课外报培训班,马上上课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长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不舒服,说把课程换到明天。孩子觉得原来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话就够了,于是动不动就不去上课。久而久之,他就没有了纪律观念,学校的课也就不重视了。他认为父母会帮自己的,迟到,甚至逃课、旷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5.正确使用手机,远离网瘾
有手机的学生,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很容易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虚幻的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几乎每节课,我都可以发现边听课边玩手机的人,讲的重点也被忽略。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学习才会有动力。情商、逆商比智商重要,要会化解自己的情绪,照顾别人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精、气、神,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能够为孩子解读孩子犯的错。
6.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很听话的孩子,之后变得叛逆、厌学,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有恐惧心理,总害怕孩子以后不成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对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这样的教育违背了人成长的规律,使孩子头脑知识多了,空间少了,智慧少了。同时由于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应从这样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使孩子走上正常轨道。
7.结语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3]高天明,王塞景,贺玉峰.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
[4]安丽琴.如何开展家庭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
孩子家庭教育5
1、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不但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2、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3、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家里孩子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哪怕是卧室一角也可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谈,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准备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不断充实更新,创设条件添置一些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家长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会学习?父母都在看书,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引导他把内心真实想法说出来,家长加以点评,他就会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一个以学为乐的孩子就会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孩子家庭教育6
男性忙于赚钱养家被认为是首要原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某网站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1988人参加)。结果显示,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69.2%的人选择“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50.9%);40.1%的'人认为是观念问题;31.8%的人认为是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父亲应该怎样教育孩子?79.5%的人认为是“以身作则,言行处处做表率”,此外依次是:多跟孩子聊天,跟孩子做朋友(76.6%);多跟孩子相处,和孩子一起玩(66.2%);带孩子去运动锻炼(63.4%);指导教育孩子的礼仪、道德(62.7%);干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思想(58.7%);带孩子去旅游(48.7%);督促、辅导孩子的学习(43.4%)。
“孩子最早是从父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么做男人,从母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么做女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有些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贬损丈夫“窝囊、没本事”。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权威性就没有了,榜样就倒塌了。有教育意识的母亲应在孩子面前尽量维护父亲的形象。
孩子家庭教育7
常常会听到家长教育孩子听话,听妈妈的话,听爸爸的话等等。这种“听话”式的家庭教育,是正确的吗?
“听话”,这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咨询者谈起父母对他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 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 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
尽管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从我平时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察和我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听话”是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对不对呢?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孩子在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 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概括地进行教 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包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独立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儿童独立行为的发展,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给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创造条件。
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余地,再夸大地讲,他不是变成 一个机器人了吗?自己的言行是受别人支配的。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人格吗?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他们大概只会看着父母的眼色办 事,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看着领导意图办事。
我们不是一概反对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是说要通过孩子的理解,本人独立的思维,批判性地去接受别人的话,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听话”,不折不扣地“听话”。
中国家庭教育要求“听话”的传统是中国小农经济在家教问题上的反映。小农经济时代,求得生活安安稳稳,不惹是生非,不出头,孩子乖乖地长大做一个老实人就可以了。这种小农经济下听话教育观念培养不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培养不出敢作敢为、敢为真理而奋斗的人。
听话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时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时期。新的时期呼唤着心理素质高的人才,新的世纪必然会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造就数
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家庭传统的听话教育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不彻底改变家庭的听话教育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法适应新世纪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
哪个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快,哪个家庭就为孩子成长带来益处。我们家长眼光要放开,胸襟要宽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看到未来世界对孩子的需要,把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与21世纪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我们反对“听话教育”并不是反对孩子什么都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什么都不听老师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反对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孩子家庭教育8
家庭教育:孩子也渴望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孩子也一样。如果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管得太死、太严,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有自由探索和选择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尊重,只有这样才会有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才会有民主的家庭氛围。“自由、民主、交流、沟通”,让父母与子女快乐无限。我们家是乡下的独立房,周围有一大堆的同龄小孩。放学回家就有小孩在等他,然后骑上自行车在家周围玩,他妈妈一开始要喊他不让他出去玩,说是危险,我就鼓励他去,因为在和同龄小孩的无约束游戏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有时在家和最好的小朋友把玩具摊了一地,玩着玩着就遇到问题要吵起来,有时我在边上就会问我是不是这样,即像告状又像咨询,我就一直让他们自己解决,让他们心平气和的说话,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往往许多的只是使在游戏中不经意之间学到的。
荣誉感的激励,成就一代伟人
孩子的荣誉感往往在父母的激发下才渐渐奠定。欧美的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说:"我的女儿伊丽莎白就是拿奥斯卡奖的料子。""嗨!小威廉绝顶聪明,五十岁能得诺贝尔奖。"
哈德罗·麦克米伦无论在蹦蹦跳跳的`童年时代,还是在伊顿公学的少年时代,或在巴利奥学院的青年时代,都不断听到母亲萨拉二十年如一日的告诫:"麦克米伦,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将来要当英国首相的!"在母亲的自小要当伟人的荣誉感的激励下,麦克米伦奋力拼搏、潜心求索,终于在1957年至1963年两度荣任了英国首相。
弗洛伊德的荣誉感却来自犹太式的家教。他才6岁,父亲就箴告他:一千多年以来,我们犹太人一直处于被驱赶、压迫、剥削、耻辱和大屠杀的悲惨境遇下,但犹太人为何还能长期生存下来?犹太人的智力为何平均高于全世界各民族的51倍?犹太人为何操纵着社区的、国家的、还有全世界的银行、货币供应、经济和商业?因为,犹太人百倍地勤勉、拼搏、明智和节制。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人式家教,激发起弗洛伊德的荣誉感:"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也是一个犹太人。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力我的民族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我们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切。"正是这种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式荣誉感的激励下,弗洛伊德最终为人类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和"性心理学"。
孩子家庭教育9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老师担当了重要的教育角色,她们不仅以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而且教给了孩子许多知识与技能。然而,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应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继而才能发展成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放在首位。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更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孩子还需要父母亲自教育,自己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坚持自己带,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童年对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多给孩子关心和爱护,我和孩子也建立在平等、信任、互敬、互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孩子既是尊长和晚辈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欢乐的.成长环境,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共同养育孩子的成人之间,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与祖辈之间,教育理念要达成共识,如果大人们之间有分歧,不仅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还会降低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也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家人有的主张多表扬,少批评;有的主张严厉教育,要有“规矩”。
这样一来,在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在不同的家人面前所“享受”的待遇就不一样,有时被表扬,有时却遭批评,这样就让孩子觉得“做人”真难!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是多鼓励但不盲目鼓励,爱但不溺爱,随孩子天性但不放任等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重要性,更有责任和义务研究教育方法,精心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成为合格人才。总之,我觉得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这门艺术做好,我们家长要做的还很多。家庭教育小而言之,为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的
孩子家庭教育10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它侧重于道德教育,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种教育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来实施的。家长是孩子的教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加强和发展。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并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初中阶段,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快速的变动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孩子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的孩子,离成人成才的日子越来越近,家长们常常在心里描绘着孩子的未来,“我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明天的社会需要搞好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它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一环。
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行为由于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理活动,行为的自觉性有所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发展,但愿望与能力存在矛盾。渴望独立,又难独立;想成为一个大人,但社会还把他当成孩子看待,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与成人产生对立情绪,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或对抗起来。难以预料的行为接踵而至,家长叫苦不迭,防不胜防。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监视、庇护,摆脱家庭的约束,总想独立地处理自己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事,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心声,拉大了和家长心理之间的“代沟”。初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高深,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长足的变化和发展,但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看问题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或轻信一切或怀疑一切,或固执己见或无原则争论等现象也是不可避免。
如果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水准、学习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种种劣迹。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各方面表现很好,但到了初中后就突然垮下来,判若两人家长大惑不解,有的家长就把原因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是很不公正的。事实上,除了孩子自身原因外,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
中学是人生知识基础的奠定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奠基阶段。在课堂上,初中生比小学生学习的门类多,而且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逐渐趋于专业化,并接近科学体系。小学自然学科只讲自然常识,在初中则分成生物、物理、化学等,数学科也逐渐向多分支发展,分为几何、代数等。他们面临的学科常识性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在学习方法上,由于小学的学习内容多为常识,要求记忆的多,理解的少,故死记硬背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中学则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对于初中生学习来说,也最容易产生分化。但其潜力大,可塑性强,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阶段。我们在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时
孩子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资。初中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单纯的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这种目标的。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教育孩子怎样做人,首先要注重德育,从而推动中学生智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孩子要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法纪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德育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要较多地考虑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娇惯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一味迁就,甚至用金钱、物质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小使孩子陷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产生羡慕向往追求高消费的思想,使孩子丧失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良好品德和立志成才的崇高志向。家长要优先考虑孩子读书、成长所需,重视精神生活条件。要教育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和意识,为孩子将家庭的文化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物质生活宁肯放慢一点,重视和加大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注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品德,培养孩子宽容、和悦的大家风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去处理、去完成,使孩子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精神享受,丰富精神生活。这才是对孩子的最深切的爱护,最明智的安排,这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家长。
初中阶段也是智育的关键时期,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往往受益一生。家长应正确关心孩子的听课、复习、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指点,指导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辅导材料、学习经验等,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培养观察、记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使其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再次,初中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除合理搭配营养外,加强体育锻炼,多让孩子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总之德、智、体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你的孩子才能智力强、素质高、身体壮。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行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可知,子女的性格、思想、生活等父母都非常熟悉,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才容易奏效。家长不能忽视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片面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把子女送进学校,就不闻不问,认为有学校、有老师教育就行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子女是难以成才的。
老师对孩子的意见,家长要正确对待。为了教育好学生,老师会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要积极配合、互通信息、共同教育。不要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置若罔闻,或持怀疑态度。也不要喜欢报喜不报忧,对子女的缺点袒护、包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表面上看是维护孩子的声誉,实则是姑息纵容。我们家长“恨铁不成钢”,一听说子女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对孩子严加斥责或拳棒相加。这样只能加深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矛盾,适得其反,更加影响教育效果。
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学校一致。学校教育是从德、智、体多方面相结合的,家长如果在家另搞一套,孩子就无所适从。家长如果重智育,把孩子的学习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就成了学习的奴隶。家长如果给孩子灌输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如怎样发横财,怎样享受
人生,夸大社会阴暗面等等,孩子就把学校的正面教育抵消得一干二净。也不要以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家庭教师,这是一种家庭教育错位现象。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家庭教育要以爱为基础,多一些激励。家庭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以情感为基础,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孩子的积极性往往反映出家长的积极性,成才的孩子常常是在家长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相反,家长如果对孩子采取压制、甚至歧视态度,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才智。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爱孩子的家长,才会认真考虑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使孩子懂得爱,学会爱,自觉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家长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需要有爱的艺术,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
孩子进入初中后,活动能力迅速增强,视野日益开阔,观察辨别能力不断提高。父母不再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其形象在他们心目中也不再那么高大,对父母自身素质、修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要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小节,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用自己谦虚、诚恳、豁达、天朗的性格去感染子女,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自主、自强的毅力去熏陶子女,用自己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去激励子女,使孩子感到:我的父母是最棒的。总之,家长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力争成为孩子的楷模。这样不仅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而且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更能产生实效。
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和抵制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孩子会步入歧途。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孩子家庭教育11
八成家长带孩子进异性公厕
39健康网近期调查显示,约60%的家长不刻意选择符合孩子性别的衣物,80%的家长会带孩子进入异性公厕。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萍说,家长把孩子带入异性公厕,这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这是对孩子人际关系界限观念的忽略。
大人们可能不了解,在这样特定的场所,孩子会感觉不舒服。
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妈妈带着儿子外出,这时安全就是第一要素了。但希望家长们能做到,在孩子4岁以前,尽量减少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或更衣室。
4岁之后,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避免带孩子进入异性公厕了。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可让孩子自己去厕所,当然前提是必须告诉注意事项,怎样保护自己等。
家长的观念很重要,首先不管孩子多大,都应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在计划任何一项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各方面问题,包括外出前想想上厕所的问题怎么解决。同时,家长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家长的说教不要刻意,一下子给孩子那么多概念,他不可能明白,只要家长亲自去做就可以。
家里有性格内向的孩子怎么办?
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的问题,实质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要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关键还在于父母或成人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二、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三、多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儿。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四、经常和孩子一起互动。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五、耐心对待孩子。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六、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一类的语言,避免使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的地位。
七、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弹琴、识字、计算、旅游等。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成人能积极引导,他们就会健康地成长。
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千万别扼杀了
女儿从小就极具丰富的想象力。记得她4岁那年,我问她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她眨眨眼睛,想了想说:“天空是黑色的。”我立即纠正她:“宝贝,抬头看,天空是蓝色的,下次可要记住啦!”可女儿抬头看了看天空,说道:“天空跟宝宝一样,也是要睡觉的。天空把眼睛闭起来时,它就变成黑色了。”
女儿从小就极具丰富的想象力。记得她4岁那年,我问她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她眨眨眼睛,想了想说:“天空是黑色的。”我立即纠正她:“宝贝,抬头看,天空是蓝色的,下次可要记住啦!”可女儿抬头看了看天空,说道:“天空跟宝宝一样,也是要睡觉的。天空把眼睛闭起来时,它就变成黑色了。”
女儿特别爱涂鸦。于是,女儿5岁时,我为她报了一个绘画兴趣班。一次,她兴致勃勃地把她画好的一幅画拿给我看。我看了忍俊不禁:一颗绿色的太阳旁,漂浮着几朵粉红色的云彩,云彩下面是黄的草地,草地上有几只灰色的小鸟在飞翔。我笑出了声,抬起头,发现女儿用期待的目光一直看着我,我知道,她需要我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赶紧把刚要出口的“色彩用错了,画得不像”咽了回去,改口夸赞道:“洁洁画得真好!”女儿听我这么一说,快乐地拍起了小手,又开心地拿出画笔,迫不及待地去画画了。但她并不知道,妈妈的赞美并不是由衷的,而且内心还有种隐隐的担忧。
果不其然,当女儿兴趣班下课走出教室时,全没有了往日的神气,脸上还挂着泪珠。我快速迎了上去,问女儿怎么了。她“哇”地哭开了:“妈妈你骗人,你说我画画得好,可老师说我画得不好,画得不像!”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扯了一下,我知道老师所说的“不像”,是指色彩用错了。我忽然意识到,孩子画画就是简单的艺术创作和灵感迸发,他们的思维模式并不会受某个具体物件的形、色所羁绊,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无比的想象力和童趣,让人身心愉悦、感动于怀。而我们大人,则用成人的眼光及固执的思维模式,告诫孩子“那样是错误的,这样才对”,逼迫孩子在自己构筑好的框架下,努力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人,可是,不知不觉中,孩子也慢慢丧失了应有的主见和热情。糟糕的是,却很少有人去好好地反思一下:这种条条框框的教育模式对孩子是否是一个误导?是否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多年循环反复的教育理念是否需要改革和创新了?
没有谁可以规定,太阳一定要是红色的。就像女儿曾说过的“天空像宝宝一样,也会睡觉的”一样,太阳、云彩、小草也可以有很多种颜色。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要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自己,就像人需要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有很多种不同的表情一样。
我轻轻地做了个深呼吸,对女儿说:“妈妈没骗你,洁儿确实画得很好,真的!老师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明天你一定会得到一朵大红花的。”女儿破涕为笑,傻傻地问我:“真的吗?”我肯定地点点头。回去后,我跟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很赞成,并打算将这种教育方法试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第二天,女儿果真得了一朵大红花,开心得不得了,画画的热情更高了。我一直小心地保护着女儿的想象力,我总是对女儿说:“尽情地发挥和想象吧,太阳可以是绿色的,也可以是蓝色的,只要你喜欢,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任何颜色的。”
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是他们一生珍贵的财富,聪明的`父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让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美丽的翅膀,让它不断地丰满、强壮,飞翔在广阔的天宇中,探索新知,追求梦想。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培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该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呢?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在中小学渐渐地增多起来,就是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如家庭关系、学习、交往)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许多家长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庞震惊的心理品质,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基础,对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过去,我们把心理受承能力单纯看作是一个思想修养问题,一般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开展工作。事实上,它首先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动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我认为,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还给孩子,是提升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前提。要知道,孩子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中的一员,他除了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外,还应该为家庭尽上自己的一份义务,包括做做家务,为家长分担一些忧愁,关心父母的健康等等。
只有在生活的磨砺中,孩子才会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才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初三和高三的毕业生,那可是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谁还敢叫孩子做家务呢!然而,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长时间地使用大脑,很容易引起大脑疲劳,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
让孩子做做家务,其实是再好不过的放松方式,家长何乐不为呢?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比如,偶尔偷一次懒,让孩子来照顾你;家长出差的时候,不要为孩子储备好一切生活物资,也不要把孩子托给人照顾,只把钥匙留给孩子,一切就“OK”了,相信孩子会慢慢地学会照顾自己;下雨天,孩子忘了带雨具,家长就狠狠心让孩子自己冒雨回家,即使因此感冒,也没什么,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呢!孩子的路就让孩子自己走吧!你不给他机会,他永远长不大。
瞬间控制情绪的七个心理方法
一、努力从内心处平静。
遇到困难的对话时,确保从隔膜处均匀地深呼吸。跟自己讲话,慢慢重复一些类似“放轻松,保持冷静”的话。你还可以闭上眼睛几秒钟,如同家庭心理医生告诉你的,想象一副放松的画面,回忆一些让你冷静或高兴的事情。在你讲话时,放慢语速,不要打断,并仔细考虑你正在说什么。
二、抽身而退。
如果紧张气氛越来越严重,则考虑先停止讨论,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回来重新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变得更客观,问题也将在你脑海中更明确。
三、选择正确的媒介来传递你的消息。
当你满腔怒火时,很容易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电子邮件。不良情绪实际上不应使用电子邮件来传送,因为当面或通过电话说显得很合理的话在邮件中就会非常不同,而且会被错误解读。所以,尽量在冷静面对面地谈。
四、尝试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考虑。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个人很愤怒,或者成为他们愤怒的对象,则花一点时间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压力。也许他正应付很紧张的时间期限,有一个要求很多的老板,或者家里发生了一些个人问题。当你能够将对方视作易犯错误的正常人,像你一样在努力完成这一天的工作,你就更容易冷静下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五、缓和你的语气。
在响应之前先仔细倾听,并做出你了解他们观点的行为表示。不要使用强烈的语气或侮辱性的言论,并避免使用可能弱化你观点的很绝对化的词语。另外一个技巧是“镜像技术”,你在说话时重复别人说的词或短语,不是干扰他们,而是表示你确实在听并且理解他们。最后不要迁怒与别人。
六、不要当面发泄怒气,也不要反击。
如果有人朝你大喊大叫或粗鲁的威胁,请努力记住:这并不是针对你。你对你无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不负责任,而且你也无法控制他们的行为。你只能控制你对他们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如果有人抨击你,反击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冷静的反应、或者根本不回应以及拒绝“供给”他人愤怒的养分,可使其愤怒更快地燃尽,就像失去氧气的大火。
七、了解你的“愤怒触发器”并找到替代的方法。
认识到是什么使你愤怒,并找出替换办法来解决它们。最后,为愤怒找到健康的发泄渠道。尝试做一些剧烈运动、可让你平静的瑜伽或冥想课程。允许自己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释放郁闷,这样愤怒就不会积聚在你的身体里或者以不良的方式爆发出来。
危险的中学生网恋
现在的学校都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电脑又是大力普及热点,随着电脑、网络进入寻常人家,现在的中学生也接触到网络,仿佛上网成了时尚,当中学生在网上吸取丰富精神养份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忽视,就是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于中学生网恋的问题。
以前,在我们眼里,中学生只是对网络游戏感兴趣,整天泡在游戏机室里,当网络游戏盛行时,也带动了中学生上网,发展到现在,中学生对网上的聊天,网恋感兴趣。笔者所认识的一个15岁男性中学生,因早年参加数学竞赛,家长对其奖励,家中配了电脑,并且包月上网,父母对其寄予很大的期望,近段时间发现其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学习成绩落到班级第三十几名,当月电话费陡增到千元之巨,一个外地的长途号码引起了家长的注意。通过与该学生的谈心,得知,他通过网络结了一位14岁的外地女生,二人互通了情况,经过3个月的网上聊天,已经到了焦不离卿的地步。家长对笔者诉说,该生学习成绩已经降到班级第三十几名,本来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这次看来没希望了。据笔者所知,像中学生发生网恋的例子不在少数,大有发展漫延之势。网络本身是虚幻的,真真假假,甚至有徒谋不轨之人利用人们对网络的美好憧憬,进行犯罪,给我们也带了很多的警示。
中学生的年龄段在14-18岁之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学校里,就不提倡早恋。网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正常的学习与作业时间,为自己的前途发展埋下隐患。
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要树立正确的对事物的看法,不能单纯的看待事物。过多的接触网络,中学生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容易产生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对网络恋情寄以厚望。如果遭受到打网恋的打击,是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给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孩子家庭教育12
假期我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几个孩子年龄相差不过一两岁,本以为可以玩得很好,没想到一路上吵得不可开交。可能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吧,都太自我了。朋友对他儿子说,你是男孩,应该让着女孩。男孩说,凭什么我就要让着女孩?我对女儿说,你年龄大,应该让着年纪小的。女儿说,凭什么我就要让着年纪小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很担心,孩子们完全无法和别人相处,他们长大后可怎么办啊?
一、当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出现问题的时候
孩子们是遇到了困难,但是人是会在困难中成长的。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相处,当他们以自为我中心时,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为一直这样的话,大家就没法在一起玩了,但是孩子是特别需要在一起玩的,一个人他会感觉很孤单。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次开车带他的`儿子和侄子一起出去玩,回来的时候,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两个孩子都想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儿子说,我是儿子,是主人,我当然应该坐在这个位置。侄子说,我是客人,你应该让着我。我朋友说,OK,那你们来争吧,我在旁边等你们。于是他就到树荫下去乘凉了。天很热,两个孩子在烈日下争执了半天,终于厌倦了,最后达成了共识,对我朋友说:我们决定都坐在后面。
这件事有很多种解决的办法,或者一起坐在后面,只有一个人坐在前边,这次是你,下次是我,但是你要相信,没有大人的介入,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办法。
二、因为你说的是“应该”,就是一个规则
父母说你是男孩子,应该让着女孩子。孩子问,凭什么?是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女孩子是一点都不比男孩子弱的,因为女孩子发育快。尤其是“应该怎么怎么样” 这种说法非常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假如是我,我可能会这样说:如果男孩子让着女孩子,会被人看作是很绅士。这就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我们大家是怎样认为这件事的。我们没有强迫你去做。
这就像有两条路,我告诉你,这条路走起来很近,但是路况不好,会有危险,另一条路走起来没那么快,但是很平稳,走起来心情很舒畅。到底走哪条路?这个选择权,我给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不要用应该啊、必须啊这种规则去要求孩子,替孩子决定。
三、但根源在家庭之内
大家都很自我,都不愿意谦让,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个好的方面,就是他们重视自我的需要,每个人的确是应该重视自己的需要。但同时,也要顾及他人,他们缺乏的是顾及他人。而孩子在家庭里感受到是:我很重要,我有优先选择权。他有这种特权,就很难感觉到别人也需要被顾及,很难理解其实别人和自己一样是平等的。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最核心,父母怎么样无所谓。中午吃什么?听孩子的。周末去哪儿玩?看孩子喜欢去哪儿。父母平时是这样做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困难,他在家里根本一点儿也不需要顾及他人。
如果你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引导和要求,那就是不给他特权。你当然是爱他,所以要把他当成家庭成员中平等的一员来看待。让孩子明白我爱你,但是我也爱我自己,我也爱你爸爸。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你的快乐很重要,每个人的快乐也都很重要。
你想去这个地方玩,可以,但是下次就要听爸爸的,或者由我来做主。这样孩子会在重视自己的需要时,又会兼顾到别人的需要。在外面,他跟人接触,跟人交往相处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孩子家庭教育13
吃晚饭时儿子忽地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放暑假了呀?”“怎么问起这个?”我惊讶的反问儿子,“今天我们同学在一起说电脑游戏,我很羡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会让我现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电脑,看幽默书都可以了。”听他这样说,我的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体谅他的感受。
是啊,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时间赶着跑,一会儿练琴、一会儿练字的,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使得不能悠闲玩的孩子们,动不动就觉得累,没有什麽事也会觉得烦,不开心,但是学习的效率却不是很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够。虽然心里很明白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轻松愉悦,才能有情感去创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然而现实中却总是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压力,无形中也学别的家长那样,让孩子学这学那的……
千言万语,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养孩子是永远学习不完的课程,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孩子家庭教育14
下午要去上书法班了,唐同学在整理要带的东西,发现茶杯找不到了,一想,原来是昨天晚上忘到画画班了。我说:“没关系”,刚好书法班和画画班挨着呢,一会儿我们路过那里你上楼去拿就是了。”
我骑电车送唐同学去上书法班,走到画画班楼下,我让唐同学上去拿杯子,谁知唐同学却不愿意上去拿,从电车上下来拿起他的东西跑开了,边跑边坏笑着说:“妈妈,你上去帮我拿啊,拿回来之后给我送到书法班,快点啊。”
我无可奈何的望着唐同学跑开的背影,上楼去帮他拿水杯,拿到水杯去书法班给他送,来到楼下电梯刚上去,就在我等电梯的一瞬间我突然想:“我为什么要给他送?是他自己把杯子忘画画班了,自己又不愿去拿,即使是上课期间他渴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我为什么要替他负起这个责任?我应该让他体验他自己的选择带来的这个后果,看他刚才跑开时的那个表情,好像号准我的脉了,吃定我一定会给他送上去。如果我给他送上去那就是我在为他的.这个选择负责,他就不能从这个事情中学会为自己负责任。”
记得《正面管教》里说过,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当我们扮演“超级妈妈”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
我不想做一位“超级妈妈”,想到这,看着已经下来的电梯,我没有上去,狠狠心掉头回家了。
书法班放学接住唐同学刚走出教室门口,唐同学就说:“妈妈,渴。”
我说:“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没有给你送茶杯吗?”
唐同学说:“不知道。”
我说:“以后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想着依靠妈妈,也别指望妈妈,你自己能做的事情妈妈不会帮你做。”
孩子家庭教育15
有的妈妈说,都知道睡前讲故事对孩子好,但有时候白天上班很累,到了晚上就想倒头就是,好不容易讲了一个故事,孩子还想要听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有时候孩子越听越兴奋,在“疲倦”的作崇下,“烦躁”就悄悄出现了,孩子不止一次都在宝妈的喝令下入睡,内心充满纠结和罪恶呀……
给孩子讲故事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是听故事是2-6岁幼儿几乎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不仅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还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冲着这两点,当妈的累shi都要豁出去了。
这个神秘小妙招来自犹太家庭,讲故事讲累了,尝试在孩子面前示弱:“妈妈今天好累,需要宝贝的照顾。妈妈今晚想当小宝宝,要不你当妈妈吧,‘小宝宝’想听‘妈妈’讲故事可以吗?”大多数时候,孩子的光荣感、责任感会爆发,义无反顾地当起了小妈妈,并且有模有样地给你讲起了故事。
但如果你家孩子是“成熟婊”,对你的示弱嗤之以鼻,可以换一种方式:“我们来玩一场游戏吧。”妈妈或爸爸扮演渴望听故事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摆着一把玩具枪、一只玩具熊或其他玩具,让孩子想象面前的玩具正在发生的有趣的事儿,并且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玩具可以经常换。
让爸妈听、孩子讲,会有什么奇妙的好处?
1、培养孩子的自信
在爸妈面前,孩子就是主角,爸妈的认真聆听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价的尊重和认可,孩子在爸妈的认可下会越讲越起劲。“哇,爸爸妈妈听得都沉醉了,太精彩了!”,还可以通过在聆听时充当幼稚生举手提问,类似的称赞和互动,孩子的自信堡垒就点滴搭建起来了。
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年纪越小的孩子,他们编的故事越简单、甚至自相矛盾无厘头,但这是孩子踏出的第一步, 爸妈都应该值得高兴。除了不能否定,对于孩子的讲故事热情,爸妈除了鼓励还应该是鼓励。孩子的大脑从出生时就像一幅线条简单的涂画,越使用大脑就越发达,更多的天马腾空、奇思妙想就会陆续出现在画面上。让孩子编故事,无疑是一种高效而有趣的.方式。简单的一个小细节,就可能会让你的孩子超越别人一大步。
3、提高孩子的演讲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有了想法还要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会启动到孩子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孩子越小由此带来的正面影响越大。在他人面前讲故事,时间长了还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和从容,这是不少国内孩子所缺乏的,更多的孩子在他人面前表达会脸红耳赤、上台演讲会甚至浑身发抖紧张得不能说话。
从孩子3岁开始,就可以尝试让孩子编故事讲给爸妈听了。越年幼的孩子,不建议天天让孩子编故事,次数多了孩子可能会厌倦。一般来说,一周里5,6天爸妈讲故事,1,2天玩“讲故事游戏”更能激发孩子的热情。
【孩子家庭教育】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孩子的心得05-19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06-08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3-07
孩子家庭教育11-14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06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01-22
孩子的家庭教育作文12-11
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02-21
孩子家庭教育06-13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