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优选【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
这张照片是去年我带昊同学出去玩的时候,在地铁上拍的。当时人很多,我站着,昊同学找了个小空位坐下,然后很自然地拿出随身带的书专注地读起来,全然不顾周围的一切。当时就被触动了,因为我看到那一排,甚至一整个车厢不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那么投入地在盯着手机,而昊同学对他们却视而不见。
当时,我就想,如果是我陪着昊同学一起坐,我一定不会玩手机。因为我答应过他,任何时候只要跟他在一起,就不会玩手机。我规定他每周只有周五、周六和周日可以玩手机,他在严格遵守,我也必须严格遵守自己对他的承诺。所以,陪他写作业的时候,我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放一边;陪他聊天的时候,我根本就不会动手机。如果有特殊情况,我一定会先向他报备“妈妈有点重要的事情,可以用下手机吗?”我很庆幸,昊同学基本都会批准。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很头疼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每当孩子陷入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的时候,要么哄要么吼,当哄和吼都没用的时候,就打,打到孩子当时被迫接受为止。我很不能理解,很少有家长会去深究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沉迷手机。更令人可笑的是,会有家长一边自己拿着手机玩着手机一边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这些家长往往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从来不会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只会一味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毫无说服力的教育。
是的,作为家长,我们连自己都管不了,要怎么去管孩子?有什么资格去管孩子?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自我审视一下自己也玩手机过度了?如果是的,那么请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孩子看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慢慢地去感染他,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
玩手机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都应该先学会省视自我。当我们要求孩子要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当我们要求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我们要自己习惯阅读;当我们要求孩子早起不赖床的时候,我们自己要能在闹钟响起的那一刻立马起床;当我们要求孩子自律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得做到自律……任何时候,当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然后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我们才不会将太多不可理解的要求强加给孩子。
最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完全没有自我省视的意识和习惯,只是一味愚昧地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我对他就有百分百的控制权,所以,很多家长习惯了通过强制手段让孩子被迫接受自己的管教,但往往这样,不会达到管教的目的,反而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很好的自我省视的过程。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在教育的过程中会让我们发现很多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然后,不断地提升和改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2
父母对于孩子,总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期望他们处处优秀,达到心中的期待值。孩子有一点退步,就威逼利诱,给孩子一个很大的压力。
做父母的也是从孩子时候走过来的,也能体会到儿时的贪玩心理,当年,自己尚且做不到,又何苦为难孩子。
儿童正是贪玩的年纪,强管也泯灭不了那颗贪玩的'心,严管不但激不起他们努力的斗志,只能会让他们越来越叛逆,和大人对峙起来。
入学以后,有些道理,他们比我们大人都明白,只不过脱不了孩子气,爱玩一些,管束是必然的,但不能给他们施以无法承受的压力,也不能说一些打击他们的话儿,让他们的情绪陷入低落。
我的一个哥哥,他有两个儿子,大的上五年级,小的上三年级,近期的一次考试,老大退步了,从前列排到了中游,小儿子进步了,从中游挤进了前列。我的那个哥哥非常不满老大的退步,就拿小儿子的成绩挤兑老大,并说要给小儿子买什么玩具奖励,老大就靠边站。
我知道,他是想用激将法让老大努力,可结果却让大儿子沉默不语,不愿意谈话,闷闷不乐独自封闭。
我告诉他说,你是用心良苦,可也打击了孩子的内心,他的退步,你让他意识到就行了,何必再孤立他,现在他需要的不是激将,而是深深的鼓励,给他力量和支持,让他从内心勃发动力和信心,你这么冷落和打击他,只能让他越来越叛逆,和你的心离得越来越远。
我的哥哥似乎也意识到了,尬笑乎乎不作言,点头赞同我所说。作为父母,不能情绪用事,你说是为他们好,方式不当,只会让孩子越走越远,更不是你期待的样子。
天下的父母,无不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要糊里糊途的教育孩子,方式得当,才能激发他们上进,怒而责怨,只会适得其反。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3
今天回到家里因为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找不到方向,就寻找应老师帮忙,私信给应老师没有得到回复,一直关注应老师的动态,知道应老师带小树比较忙,所以就直接把问题丢到了群里,想要让群里智慧的小伙伴来帮我找到答案!谁知道,问题刚发出去不久,很快应老师就@我,你的焦点错了,问题永远解决不了的。你要先调焦。当下我语音开个小灶!看到应老师的回应,我是特别开心的!能得到心里最崇拜的应童老师回应,那种心情就好像初恋男女第一次约会一样激动不已!
应老师语音开始的第一件事是讲述了自己会因为带小树无法及时回复大家的私信,但是她讲了如果你非常需要她的帮助,就一遍一遍地给老师发微信,发群里都是可以的!接着老师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最好直接一点,有什么问题就三言两语地写清楚就好,不需要长篇大论,老师不会去关注内容的,只要把结构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老师点评我问的问题是无效问题,因为问题中没有讲明白孩子几岁也没有讲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没有替老师考虑,所以我问问题的时候已经被问题带走,被焦虑情绪带走!听到老师这样说,我才从问题中跳出来,恍然大悟!哦,我今天发问怎么都忘记了写孩子的身份了呢?真的如老师说的一样,我被问题带跑了!所以老师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问问题,只有把问题交代清楚,才能拿到正确答案!第二,我直接把问题丢到群里,等着别人回复我,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来回应我的,老师给我提供的消息是,我可以关注群里的动态,找到学霸级别的同学或者找和我孩子同龄但不存在这类问题的孩子妈妈,直接精准的@她来帮助我,这样不仅能够很快得到回复,也会让被@的人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叫做“双赢”!哇!老师说的每句话都是这么有意义,没有一点虚词,每个字都说得我心服口服!
接着老师来分析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就是焦点错了,如果焦点不调过来,这个问题是永远不会解决的!我现在的焦点在于六岁半的上一年级的儿子玩手机,玩的放不下手,玩的说话不算话,这是个问题,然后,要怎样改变这个行为。这个焦点首先是在孩子身上,然后问题就需要被解决!老师讲到: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内在需求不同,不同年龄段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也不同。七岁之内的孩子对父母还是特别依恋的,然而手机是个虚拟的世界,孩子在本该依恋父母的阶段不依恋父母,觉得有没有父母都没有关系,反而去依恋虚拟世界,意味着有父母的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相比真实的世界吸引力不够大!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来沟通,来亲近呢?平时你都是怎么去和孩子沟通或者互动的?跟孩子有没有心灵交流的!还是经常去一遍遍的要求孩子的?对孩子有诸多的不满,给孩子很多的负反馈?!人都有去乐避苦的本能,如果和父母链接让孩子感觉到痛苦,感觉到不快乐,那当然孩子不愿和父母链接了,那相比之下手机就更有趣了!手机里的小游戏可以让孩子去探索,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啊!听到这里就明白,焦点不是去搞定孩子,而是我要提升我自己,我怎么做才能在孩子心中变成一个非常愿意亲近的妈妈,一个非常有趣的妈妈呢?至少要比手机更好玩的妈妈?应老师建议我认真去听完一米课堂的五节课,那个课会让我搭建起一个框架,可以掌握关于亲子教育最核心的点!
六岁半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强的!这是应老师说的,她说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弱,更多的会受社会,学校,同学带来的影响!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就是说我现在改变还不晚!透过这个事情,我需要来检示的是我内在启动了怎样的反应之制,很明显,我焦虑担心紧张,先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触发了内在的什么!因为老师讲过了,那是因为给孩子陪伴的质量不高,孩子对我没兴趣,对手机有兴趣,我的焦点就是如何来提升自己跟孩子陪伴的质量!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妈妈给的爱,或者说妈妈认为好的爱孩子不要,孩子想要的爱妈妈又给不出去,这个时候正确的焦点就是我如何让自己变成那种满满的爱,充满美好的爱,源源不绝的那种爱的妈妈去陪伴孩子!很明显这样就可以满足到孩子!那我该怎么做呢?
应老师从四个方面给了我指导!第一我的思想的系统需要调整,要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第二调整语言模式!关于语言模式,应老师推荐我去看她的书,尤其是亲子蜜语,书中老师跟小麦之间的互动,会对我有很多的启发的,老师说,同样的意思你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去,对方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方的反应也会不一样。第三就是我的情绪状态,让我留意,当看孩子玩手机,心里会担心,焦虑,紧张让情绪升起来的时候,我的情绪状态可以做改变,我的情绪反应机制是可以调整!第四就是做法,我对孩子平时的控制责备,这些行为可以有所改变!怎么样做一些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被母亲充分关注的,被母亲爱,就去怎么做!
听着应老师事无巨细地给我分析我的问题,然后给我支持和指导,真的特别感动,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觉得对儿子实在太亏欠了!感觉自己生命中能遇到应老师,真的是太幸运了!这个VIP会员充得真的太值了!
接下来,我会按照老师的指导方向,一点一点去改变,去融入孩子的生活,给孩子更多的正反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暖暖的爱!还是老师讲的,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些熊孩子,去他们让我们有了再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根据孩子成长的节奏,我们也作出相应的命运的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修炼自己吧!希望这篇记录篇,能带给更多的家庭,愿孩子们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4
结婚以前,曾应邀到比我年长的朋友家玩,进门便遭遇他的具有“语言特色”的宝宝在“表演”:“哇——!妈妈,今天你的发型好美美哟,连衣裙也好漂漂吔!”乍一听,以为小姑娘在模仿港台影视剧里的人物对白,觉得新鲜有趣。后来才明白,朋友家平时无论大人宝宝就是这样对话的。
“巧巧,你真乖乖。拿杯杯,给叔叔阿姨们倒茶茶噢。”妈妈吩咐她女儿招呼客人,同样的腔调。
进餐时,主人家的宝贝一扔筷子,任性地说:“我不要筷筷,我要用挑挑(勺子),还要吃肉肉、喝汤汤。”
“饭前你洗手手没有?小心得病病。”绝没想到,作为男子汉的爸爸也是如出一辙。
“洗手手了,我要尿尿。”小丫头溜下桌子,顺势调皮地在爸爸的臀部拍一巴掌,“打你屁屁。”
早就听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的我,顿时彻底败了胃口。
名叫“巧巧”的小姑娘不到5岁,嗲味十足的口语,该是与她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体会、感悟到这一点,在我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宝宝以后,坚决、坚定并坚持努力不让宝宝在任何时候“装嗲”。
尽管我的妻子也偶尔怂恿、配合宝宝“嗲”过一阵,但在我“不支持、不鼓励、不赞同”的家政“三不策略”倡导和影响下,终于扭转乾坤,步入正轨,很快克服、改正了缺点。因此,女儿除了诸如“奶奶、爸爸、妈妈……”等必要的称谓以外,打小没有将一个字重叠使用,说话吐词清晰,思维连贯,表达准确,逻辑合理。
唯一遗憾的是,女儿一周岁后,在开始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阶段,不该将她扔在乡下外婆家,本来表述字正腔圆的小不点,就此学了一口的乡音俚语,染上陋习,以至于到现在一直改不了,说话总是墙头草——随风两边倒,同我们沟通是一种音调,地域方言特重;与外面的小朋友交流又是一种语法,具备流畅的思辩能力。这充分说明,人类童年时代的记忆是多么深刻,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发音的准确率关系并影响着一生的进程,切莫忽视!它从侧面反映了口头表达能力、音律音准的重要性。好在我的宝宝年幼,各方面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况且目前的状态并不妨碍她的人际交往,相反倒是显得如鱼得水,在内外有别的场合游刃有余。虽然乡土味过浓的语言也许会受到歧视和不解,但她只在家庭内部施展,并没有发挥至外面的世界,多一种语言就多一门学问,同时也多了一种知识的储藏。如此一想,我心释怀。
细究宝宝“装嗲”的原因,无非如下几种
嗲可以哄人
宝宝没有是非观念,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民间不是有“娃儿哭粑粑,张口就要闭嘴就到”一说吗,这是天性使然。一旦宝宝所需求的.东西没有及时到位,他便以哭闹的方式来表示抗议,发泄不满情绪。倘若此种小小的“阴谋”灵验奏效,宝宝就尝到了甜头,得到了鼓励,进而以嗲哄人,在你面前耍小手腕,逗你开心,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认为该态度是积极可行的,更是可爱的,而你又报之以欣赏的心态,于是产生依赖思想,继续嗲下去。
处理方案:需要你有点“狠心”,不要一味以宝宝的意志为转移,过度迁就忍让。一旦发现宝宝故意装嗲,有话不好好说,必须立即纠正,并进行正确引导。
借嗲以撒娇
撒娇是宝宝的天分,也是表达需求的一种方法与“技巧”,在你面前哼哼着,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同情与欢心。撒娇的成分里兼具泼皮、耍赖、逃避、无奈与纠缠等成分,当然更不排除寻求保护、渴望抚慰、希图理解诸方面的情感交流因素。可是无限的娇生惯养,实际上是不利于宝宝成长的,这样会导致积久成习,造成性格的偏异,难以承受今后生活的打击。因此,老辈教育并告戒、警醒后世:“娇儿不孝,娇狗上灶。”须知,刚毅、刚强与刚劲的健康人格是从小培育形成。
处理方案:正确判断、区分宝宝装嗲撒娇的内容及其原因,找准根由,对症下药。意欲完全杜绝宝宝的这种行为是不现实的,大人有时还故技重演呢。正当的不妨适时响应,反之则立即阻止,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装嗲”不同于“装酷”。一个嗲劲十足的宝宝,常常肢体与口头语言伴随着表情或者体态的动作,可以引起人们柔软的爱意,但是过头了,亦容易让人讨厌。自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宝宝会意识到这点,有的能自觉屏弃不良习性,重新修正人生坐标;有的则乐此不疲,以至于动辄上演嗲戏,并且带入社会,偏离了正常的轨迹……
还是尽量别让宝宝装嗲为妥,愈是从小教育效果愈佳。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5
我有一个女儿,从小喜欢画画。只要是书本上有适合画的画,她总是拿来纸笔透着画。每当我到书店买书,她也常常缠着我买各种各样的绘画书,尤其是卡通画方面的。有一次我心疼钱,不想给她买,她竟然在书店里大哭不止,哭得脸都憋红了,无奈只好给她买了才作罢。还有一次我教她画电扇,画毕,女儿忽然拿起笔来在电扇的顶端画了个小按钮,说是要固定方向用的,差点把我乐喷了。见女儿在这方面很有前途,我特意把她送进了美术培训班,甚至一度萌生了将来让她报考美术专业的念头。
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女儿的书包越来越沉,作业越来越多。每天就像个作业机器一样,先是自己做,后来我帮着做,作业多的时候不顾劝阻干脆让我直接念答案。成绩是上去了,可女儿画画的天赋却泯灭殆尽。一大摞绘画书都被她和她的小伙伴们叠了纸飞机很是令人痛惜。
我是师专中文系毕业,一直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平时喜欢写一些东西,发表了许多篇文章,按说教起书来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但工作起来老觉得有点别扭。好好的一篇文章,韵味十足,可偏偏心里想的东西不能尽情去发挥,否则就会被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们批评为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只有照本宣科地围绕参考书去分析,同学们才易于接受。考试的时候更是这样。曾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听到这样一则广而告之,一位家长问孩子把弯弯的'月亮比喻成大大的香蕉被老师判为错题的原因时,孩子委屈地说老师只能让他们把弯弯的月亮比喻成小船,否则不给分。如果说这则广告只是宣传的话,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那是一次期末考试给三年级看语文卷子,在一道阅读题里,问本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短文里除了明显的时间顺序外,先总后分的顺序十分明显,可按标准答案是时间顺序,一部分同学总分顺序被否定。我极力要求也算对,但有的老师却说那是结构,不是顺序。天哪,才三年级啊,不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嘛,何必那么死板教条,无奈少数服从多数,只好作罢。
本来图书馆里有很多书,五花八门,门类齐全,学校也因此花了不少钱。但这些本来应该让孩子们长知识的书籍。书却好像专为应付上级检查一样,完好无损地束之高阁,检查一过,图书室的大门便被锁得死死的,孩子们想要看到心仪的书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就像一个教书工具一样,每天用华丽的词藻把“来自大自然中的花朵”按程序风干,制成看上去还算漂亮,实则枯燥无味的“标本”,既省心又省力,个中苦涩只有内心感知,反正成绩下不来就好。
女儿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外加一年复读,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保定华北电力大学。一下考场,把书以四毛钱一斤的价格统统卖给收废品的了。我说一旦你就不怕考不好复读再用吗?她说,即使考个赖大专也认了,学习太累了!多么希望像女儿一样的孩子们早日从应试考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啊!怎奈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最公正的砝码,比奥运会还要公正,一旦介入其他考评办法,诸多外界因素就会乘虚而入,教务公平就会大打折扣。素质教育难以推广,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女儿在大学里出色地完成学业的同时,报了学校的课余美术班,她说要把童年失去的快乐找回来!我同时希望国家早日出台更合理的政策,还更多的孩子快乐的童年!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6
这几年,我们开始更多地谈论教养。
因为我们发现经济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养没上去,所以才有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各种丑闻。
而国内的话,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样的情况。
俞敏洪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
我自己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他人,不给他人造成麻烦。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问题。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什么会有了孩子才会去注重?因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诸多不足。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明白礼仪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时候,也教会孩子。
就比如前几天带孩子出去吃饭,和几个玩伴在一起,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孩子一兴奋就叫,加之他的嗓门很大。
我马上把他牵回来,跟他说,这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过了一会几个人就爬到隔壁桌边上的沙发座位的靠背上去了,这个时候我就去把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们不要打搅其他的客人用餐,应该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则我会动用终极处罚手段了(一个人去外边门口站着反思,需要的.话我可以陪你,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
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很难控制情绪和行为,但是父母一样要管教好他们,不是说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一顿。那样只会显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没有教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然后温和地告诉他该怎么做。
当然有妈妈会说孩子太淘气,不听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规矩和自律。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7
儿童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有趣健康的游戏可以给予孩子无穷的快乐、给予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认知与体验,增长他们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性格。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由于这种不愿与人分享的心理,往往这些孩子在玩耍中总是不合群,难以与别人合作,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孤僻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品质,多组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活动,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良好的相处。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一件玩具、一个游戏玩了不久就会失去兴趣,把它们扔在一边就跑去玩别的东西。这种情形除了是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外,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畏难情绪,比如:积木砌的房子总是不到一半就跨了。所以在组织游戏中,也应适当的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在设计游戏中,可以适当对孩子提出力所能及的目标。如:捏塑一只泥的小鸭子,砌一座小城堡等,并在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并作适当的帮助,使孩子们形成有恒心的好性格。
另外,强烈的好胜心理在孩子们的玩耍与游戏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这说明孩子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在游戏中能够取得成功,能够有所成就并得到赞扬。在游戏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做一些不太难的事情,让其有所成就,增强自信心。
游戏活动是孩子获得发展,健全良好心理性格的必由之路,是向他们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没有游戏就没有孩子的童年和欢乐。游戏是孩子的一门主课,玩具是教科书,它们是孩子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强壮体魄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活动,更是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说来,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是学习,因此,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将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的大事。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8
和那一批批天真喜人的孩子在一起快乐走过的感觉就像弹指间,纵使我已由过去的老师姐姐变成了老师妈妈,可是童心未变,梦想仍是五彩斑斓。虽然我已拥有了一个十岁的公主,可有人还会问我:“你结婚了吗?”是的,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始终拥有一颗永葆青春活力的心,这是任何工作都找不到的感觉,传递给孩子快乐的同时我也被孩子们感染着。
也正是做了母亲之后,我读懂了家长审视的目光,更读懂了家长们眼中的牵挂和不舍,也更理解了“牵肠挂肚”的含义。所以我会对家长一遍遍不放心的追问细细的解释,家长们的误解我也会慢慢的去化解,直到看到家长放心的笑意。作为幼师深知自己就像一面镜子,所以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我们幼儿教师不是舞者,但却有最多的观众,一个孩子交到咱们的手上,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所有的亲人都会注视着我们,这也无形中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心再细心,这一切不是为了显示工作认真,而是必须的认真工作。
我想了工作中好多好多例子,可是我一个也没有写,我和孩子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段亲密的悄悄话、一个进步中翘起的大拇指……都构成了我和孩子们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安抚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焦虑,走进一个内向的孩子心里,让孩子接受你,我的心里会像凯旋的勇士!从洗手、入厕,到喝水、加点,从吃饭、睡觉到活动、游戏,我们都要用心放在眼里。中午把难入睡的孩子放在床边哄他们睡觉,一次次看孩子手里嘴里是否有异物,有时甚至孩子的嘴角轻轻一动,也会再去看一遍,为孩子洗鼻血、擦鼻涕,为孩子洗屎裤子等等,都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家常便饭,像这样的画面,在我们幼儿园,常常变换着角色不断上演。这就是我们的常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出奇伟大。每天,当踏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我们幼儿教师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你就再也无法从我们的脸上找到一丝一毫的忧伤,我知道老师的情绪感染着孩子的情绪,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带动着孩子的热情与欢快。有时候我们也有点累,有时候也有点忙,但我们都会用我们的韧性把它迎刃而解。
我更喜欢上了我有那么一点自认为的特长——画画,对在幼儿园的我来说,可能永远永远不会获得三项技能之类的成绩,可看到到处有自己的为幼儿园“添光添色添创意”的点点,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这些都不是一张张证书可以衡量的。记不清多少次白天晚上加班加点,记不清多少次失约于自己的女儿。女儿上一年级后我给女儿报了小餐桌,所有关心我的同事都极力的'反对我的做法,班里的老师更一次次的说: “你早走一会儿晚来一会儿都行,值班可以替你,别的我们都可以替你……”虽然我还是“狠心”的把女儿送到小饭桌,我知道我肩上永远放不下对自己班里孩子的责任,但姐妹们朴素的话语足让我铭记一辈子。我们幼师可能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多愧疚,就像女儿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别人的妈妈和我做亲子游戏,都是我到妈妈班接妈妈……”听了很心酸很心痛,看着一天天懂事、自理、自立的孩子,我希望她长大后明白幼师妈妈的辛酸和愧疚,我又反过来安慰自己这也许更是对女儿的一种锻炼吧。
付出终有收获。同事们常闹我“跪着爬着”走的五彩斑斓……其中所负责特色档案建设在省示范验收过程中受到幼教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幼教同仁多次来园参观学习档案建设。辅导幼儿成绩、教师技能比赛、论文撰写发表等成绩突出,并连续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市教学能手、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管理员、优秀学员、第五届“利津县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县委县政府嘉奖等等。
我坚信打包的永远是过去,开启的永远是希望和梦想。依旧捧着对孩子们的挚爱,依旧怀揣自认为的些许特长,依旧带着孩子们赐予的激情,对自己说:明天,梦想依旧五彩斑斓!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9
夫妻关系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影响?
这真是个家庭教育中的大问题。
我们往往忽略忽视这一问题。尤其是母亲,往往因对孩子和家务的照料,没有过剩的时间而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或者因为自我性格,生活的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家风的影响、工作条件的变换、家庭成员的干涉等等,都会造成夫妻关系中固化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的背后,如果你不觉察,那么,它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有一位母亲,因丈夫长期的在外地工作,自己在家带儿子,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一直缺席。这个孩子的性格中,柔弱的成分占大部分,单纯的思想远低于同龄人。
这个个案虽不能代表全部教育如此,但是其中的一少部分的确,因为我们家长的忽略而影响孩子的教育的确不在少数。
还有生活中我发现一些家庭母亲的强势,或是主导的地位,造成了他对父亲的忽视,乃至轻视,也会影响孩子的教育。对父亲的不尊重,作为一位合格母亲,这样做是极其不应该的和危险的,这对孩子的成长,绝对不是好的榜样。
一个家庭中,最好的教育是和谐。家风家教的关爱与和谐,这是一种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传承。比如说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长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身教言教传承中,孩子看到的是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爱。家庭不和睦,孩子成长是痛苦的'。
而夫妻之间的每天的表演,不要比个你高我下,意见不一致,个性强烈,倔强,自以为是,这些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作为母亲格局小,不知道关心体贴自己的最亲密的人,把自己的子女放在第一位,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他(她),在原生态家庭教育中,这是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也是非常可怕的传递和影响。
因此,基于以上的几种原因,夫妻关系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1、尊重。夫妻双方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要替对方着想,尊重对方,不能贬损自己的爱人。尊重对方的意见,悉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及时接受对方的意见,合理提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尊重他,就要尊重他的家人;理解他,就要理解他的家人;帮助他,就要帮助他的家人。好像是一种付出,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储蓄,这些都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2、意见一致。对于孩子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背后可商量,父亲把握教育原则、方向与格局。母亲具体的指导生活习惯。虽不是绝对的,但在教育上子女上父母一定相互配合好。
3 、相互关爱。时刻去关心爱护甚至是呵护对方。有一种爱是相互伤害,这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要改变一下对对方的关爱的方式。注意语气要平和平缓,说话方式要用陈述语气,语调舒缓。生活上精神上都要关心关注,如没有时间也想表达到位,及时沟通。在平时生活中找一些借口和理由,结婚纪念日,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对方的生日。都是很好的由头。
人生路很漫长,也很短暂,既然选定对方,是陪伴自己走过下半生的那个人。那么请珍惜他,因为时间真的很短,与他相处好了,家庭幸福了,孩子自然好了。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0
由于年龄所限不能去上学,去年带的三个小朋友又上了一年的大班,但是自从开学以来看得出他们有很多的不适应,活泼开朗的桐桐甚至有几次都哭闹着不想来了,我知道他们不熟悉环境,想念去上学的伙伴,或许过段时间会好的。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公喜的妈妈给我说话让我感觉孩子们需要帮助了。她给我介绍说:“一天回家后公喜很苦恼,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过去他一直是快乐,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问他在园的情况,不善表达得他都会很神往的说:我很快乐。可是这次他却对妈妈说:我不太快乐了。问他原因,他说在新班里,没有好朋友,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不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原来新的环境他们还没有适应,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的天地,过去的'小朋友是他们在一起三年间形成的亲密无间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孩子们他们只是刚刚认识,需要时间来熟悉,可是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好像很漫长的,如何能够让他们尽快地与小朋友们熟悉起来,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呢?通过观察发现,这三个小朋友在班里都很能干,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虽然公喜还有很多不足,但他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数字的书写还是做操带队,都能够做到很不错了,于是我想到了让大家尽快接受他们的方法了。
我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谈话,我问孩子们:“我们班里加入了三个新成员,你们认识他们了吗?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呢?”听了这话我看到他们三人都很羞涩的样子,同时也在期盼着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评价开了,有的说喜欢桐桐的漂亮,把个小美女乐得喜笑颜开,有的说喜欢公喜的聪明,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他都能回答,这时看到他自豪的扬起了头,有的说喜欢姜睿的守规则,从不见她乱跑乱闹,听了这话她依然是那么沉静的笑着。听了孩子们的许多话,这时我问他们:“你们想一下,谁在班里书写数字最好?谁在班里做操最好最认真?最带来的图书最多给大家看得最多?……”当我的问题结束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就是他们,他们很能干,我们大家喜欢他们。”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我看到喜悦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懂得了小朋友接纳他们的心,了解了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成为知心的好朋友。从那以后孩子们开朗了许多,每天笑容总是挂在脸上,相信快乐又回到了他们身边。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想到很多,孩子们在园中的要求其实很低,他们要有自己的朋友,那样就有了自己快乐的天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了解孩子,懂得他们的需要,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帮他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1
我和老公去他姐姐家拜年。吃完饭,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外甥给我们表演了两个小魔术。看着外甥有模有样的表演,我和老公鼓掌叫好。“涛涛,来,告诉舅舅,以后长大了想做什么啊?”老公把外甥搂进怀里,饶有兴趣地问道。涛涛不假思索地说:“嗯,我想学魔术,以后想当一名魔术师,我觉得魔术好神奇啊。”
我正准备鼓励孩子两句,坐在一旁的姐姐一听孩子说这话,立即板着脸严肃地说道:“学什么魔术啊,那都是些骗人的把戏。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将来得考上个好大学。”被姐姐泼了冷水的'外甥,一脸沮丧无助,耷拉着小脑袋,不敢再继续说什么。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个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儿子在后院蹦蹦跳跳的声音,便对他喊道:“孩子,你在做什么啊?”小男孩得意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个妈妈听完之后,并没有泼孩子的冷水,而是开心地对他说:“好,但你不要忘记回来哦。”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其实,有的时候父母给孩子设立的目标过于明确,成长轨迹过于雷同,而这些又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往往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死胡同,由于“太过执著”最终导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尴尬结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与不同,反而能够激发他们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创意与发展。总之父母别泼孩子冷水,说不定会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2
女儿从小爱运动。五年级时,体育老师选她参加学校运动队,我以为那体育老师选错了人呢,因为女儿是小年龄上的学,个子比班上同学瘦小很多。办公室一个男同事的儿子也被选中,我们一致认为:不是我们的孩子运动素质优秀,而是别的孩子运动素质太差了,或者是别的孩子娇气,怕苦,有意偷懒,躲避被选中。我为此特意和女儿坦诚地说:我觉得你在这个方面不行的,你退出吧,免得训练起来受罪。没想到女儿一口拒绝:不行,老师说我行的,我要参加。
就这样,早晨比别人早到校,晚上比别人回家晚,坚持了几个星期。
比赛当天,亲自送孩子到南通大学赛场,只叮嘱她注意安全,比赛成绩无关紧要,重在参与。
第一天参赛项目是1000米,晚上孩子回来说自己是第三,我说真想不到你还能拿分数啊,女儿说第一名的是个文亮小学的,跑起来不要命,快得像魂。第2名是通师一付的。
第2天参赛800米,女儿说自己是第一我还不信,等校长迎面报喜了才知道这是真的。问孩子那文亮的那个魂怎么了?女儿说,今天她改进技术了,昨天她开始3圈没拼命,最后发现来不及追了,而今天从第2圈开始就拼命追,所以赢了,我听了觉得孩子其实并不像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蠢,她在比赛过程中也在思考:怎样打败对手。真是有收获啊!
通过这次运动参赛,孩子的意志力显然不同以往,对自己的身体耐力也充满自信。我想,今后,遇到任何挑战,她不会轻易放弃,这正是我希望养成的品质。
贾真老师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能够在一起,唯独父母的'爱,最终是为离开,为子女能够远远地离开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
说得真好,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离开我,有的时候看似无情,实则至爱啊!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3
那年夏天,我路过超市,看见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十几岁的孩子在超市门口,孩子口吐白泡沫,脸色发黄。父母脸色灰暗,后悔连连。路旁的好心人拦了辆出租车把他们送到了石油医院。听旁边的人说,是孩子在超市里看上了什么,做父母的不给买,就哭着出来了,谁知孩子的脾气大,所以原本买东西的钱全送医院了,估计还不够,于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还不如给孩子买呢,毕竟喜欢的,只有一两件而已。
前两天我在信用社里取钱,碰到一个年轻的母亲,说是孩子把家里仅有的'存折拿走了。就是为了上网。那时,我恍然明白,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和沟通上与孩子有了什么隔阂。于是我又想起,上学时到朋友家去。她弟弟因为不想写作业躲在厕所里不出来的,朋友的母亲喊破了嗓子也没有用。
其实,当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也许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昨天,我和儿子去照相,结果他不愿意,于是我生气揍了他一顿。晚上,他父亲回来,才让他哭了个痛快。原来小孩子也有心事,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而我们有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仔细想来,一个家庭的和睦,亲情的融洽,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假如那对夫妇认真考虑孩子的要求,只要上对的就接受,也许没有那趟医院之行。就象那年县医院送来的那个孩子,仅仅因为一支笔,和妹妹闹别扭,结果被父亲揍了一顿。就那么喝药死了。
时代进步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应该进步了。可是,如果和孩子不能更好的沟通,也许悲剧还会重演。因为现在差不多家庭都是独子。其教育方式就更是轻不得的重不得了。不过,只要我们和孩子意见一致,心灵相通。或许,会处理的更好,让孩子的性格更健康,行为更合理。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4
昨天下午放学时,几个女孩儿拦住我和闪羊羊,给了我们一份宣传单,是爱赏英语学校的。初略看了一下,又听了她们的介绍,对于今天她们学校准备举办的体验活动,闪羊羊跃跃欲试地想参加,于是用20元钱换了一封邀请函。
下午两点,我们到了爱赏英语学校。第一感觉学校环境温馨、温暖、明快,校长及工作人员异常热情,一张张笑脸如春花般灿烂。闪羊羊忙着跟小朋友们玩大触摸屏,滑滑梯,跳蹦蹦床,咧着嘴笑,累得脸通红。我到处转悠参观了一下学校,大厅里有电视,家长可同步通过视频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在怎样学习,老师们又是否是在认真地教学;也有几台触屏电脑,可免费供孩子和家长使用。教室很多,还有模拟的超市、卖场什么的,也有滑梯、蹦床等游乐设施,感觉配套设施还不错。
两点半,体验活动正式开始。闪羊羊跟别的孩子一起,被老师们带到教室学习去了,我们家长们则坐在会议室里听老师介绍爱赏学校的历史、教学理念、学习流程等等。
这之后,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会议室前台,一起拿来的还有毛巾、牙刷等日用品,还搬来一张简易的折叠床。原来老师和孩子们将为家长表演他们学到的单词。老师举起一个实物,就大声地用英语问孩子们那是什么,然后孩子们要么集体回答,要么举手,要么就是老师点“Mike”、“Marry”什么的刚给孩子们取的英文名让他们回答,最后是所有的孩子再一起大声地读。
所有的物品都单独示范了,老师就把东西放地上,隔一段距离放一个,然后把孩子分成三组,一组一组地叫出来检验,老师说到什么单词,孩子们就跳到对应的物品跟前,嘴里同时大声地读出该物品的英文。
最后,便是模拟的一个情景剧,有孩子扮演的时钟,有孩子假装躺在床上睡觉,有孩子去叫醒他,然后是刷牙、洗脸等一系列过程。
整个过程中,老师都是激情四射的,而且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每结束一个单词,她都会去跟孩子们对掌拍他们的小手;不管哪个孩子回答完毕,也不管回答得好不好,她都会大声表扬,也让其他孩子跟着一起表扬。
整个过程中,我注意观察闪羊羊的表情和表现。闪羊羊长期跟我生活,而我是一个内向不爱言语也不爱表现的人,所以他也跟着内向、腼腆,总害怕出丑,不自信,爱面子,不爱出风头。可是今天,我看他跟老师大声地念,手里跟着做着动作,分组检验时也能正确、快速地作出反应,就是情景剧里扮演时钟,也是乐意得很,虽然不时地还拿眼角瞥一眼坐在下面的我,但那脸上的笑,看得出来,是开心的笑,带着一种轻松。
表演完了,孩子们又被老师带走了。校长给家长作演讲。其中,校长讲了一段话,我深受启发。校长说,家长要用教孩子走路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肯定不是一番风顺的',总有摔倒的过程,总有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我们没有哪个家长会在他摔倒的时候骂他:你连走路都不会走,还有什么用!因为我们家长觉着孩子学走路时摔倒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也压根儿就没怀疑过自己的孩子不会走路。可是,等孩子一天天大了,我们的家长经常会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你真笨!你真没用!诸如此类的话,好像孩子们变了。其实,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只不过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家长的有了种种期待和心思,心态便跟着变得不平和了,跟着给孩子和自己施加压力了……
校长还讲了许多,唯有这一段话我记忆深刻。细细揣摩,又何尝不是呢?直到体验回来很晚了,我还在回味这段话,同时也在想自己在过去的岁月里,对闪羊羊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得多了,便回到爱赏学校“爱赏”两个字来,越想越觉着这两个字不简单,饱含深意和哲学意味儿。爱赏英语学校采用的是母语式现实教学法,情景教育与实景教育相结合,透过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内容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运用生活化的纯英语学习环境。关于它所宣传的这些,是不是完全符合事实,我不敢谬言,但光是“爱赏”两字,非常贴切地概况了它办学的理念,也浓缩了孩子教育当中的首要的合理观点,更促使我们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语言、教育行为。
爱是什么?据字典解释,其根本意思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雷尔在《觉醒之路》中也指出,“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也不期待等值的交换。”
赏是什么?据字典解释,其中一条就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这是赏识、赞赏、欣赏。
仔细考量这两个字,应该是既有因果又有递进关系才对,因为爱所以欣赏,因为欣赏所以更爱。爱是前提,也是基础,不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就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孩子隐藏在短处中的长处和闪光点,就没有一颗善感的心去感知孩子心灵的渴望和需求,也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而欣赏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既欣赏孩子的优点,又欣赏孩子的缺点;既欣赏孩子的循规蹈矩,又欣赏孩子的活蹦乱跳;既欣赏孩子的温文尔雅,又欣赏孩子的粗鲁狂野;既欣赏孩子的小心翼翼,又欣赏孩子的胆大包天……相信什么东西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坚持把爱贯穿在欣赏的每一秒钟,坚持把欣赏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在欣赏中升华爱,又在爱中落实欣赏。二者,就像太极阴阳二极,相互楔合又互为依托互生共存。
如此,爱与欣赏,该是我们家长该拥有的教育孩子的法宝,推而广之,也应该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该拥有的教育孩子的法宝。
但是,现实中的我们的家长呢?如《战国策》中云:“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家长爱孩子,总是会考虑孩子长远的利益,这看似是家长在无私地爱孩子,无私地辛苦付出,其实未必,家长也同时在期待孩子拿等值甚至超值的东西来交换来回报,比如听话懂事,比如学习成绩好,比如业余兴趣科目荣获大奖,比如考上名牌学校,比如找到好工作,甚至更远一些,娶一个好媳妇嫁一个好丈夫,生一个漂亮聪明的宝宝……
而为了得到这些交换和回报,家长便堂而皇之地打着爱的旗号,以各种理由,给孩子制定一个个计划和目标,逼迫孩子考多少多少分才能不受罚,又赶着孩子业余去学这个学那个,不考过什么什么级不拿到什么什么牌就打骂。用欣赏的动态眼光来看待孩子,这样觉着有理的理念,一到具体场合便被头脑发热的家长给彻底忘到了爪哇岛,脑子里只剩下指责和打骂。似乎只有这样,才是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才,让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丝毫感受不到家长的爱和温暖,感受不到家长对他的肯定和欣赏,便会产生消极、应对心理,便会变得悲观不自信,甚至会引起极度的反感或者抵触。结果适得其反,家长越不满孩子表现越差,孩子表现越差家长越不满,形成恶性循环,小的可能出现孩子心理不健全,人格不完整,大的可能出现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轻生毁了孩子一生。
关于这些,家长们还觉着委屈得不行:我明明爱他爱得不得了,我给他好吃好喝、好穿好住,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就不领情呢?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打拼,就是为了给他一个好环境、好基础,他怎么就不晓得我的苦心呢?……
相信这些,我们家长都有过,至少在我身上,我辞职以后带闪羊羊期间,这种感觉尤甚,总觉着以前是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他,现在有时间和精力了,管不好他就是自己的责任和罪过,不好跟老公和以后的他交待似的;总觉着自己为他做了那么多,操了那么多的心,他怎么就没有任何反应呢?怎么就看不出来有丝毫感动呢?整天胡思乱想,把自己纠缠在一堆乱麻里不得解脱,无形中也增加了他的压力,让他不敢真正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自信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显得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察言观色。
体验的结果,是闪羊羊报名参加以后的176个学时的学习。而在决定报名的过程中,我再次体验了自己过去不太讲究方式的教育带来的后果。闪羊羊开始是处于想报又不想报的犹豫中,我试着开明地要他自己表态决定是否学。他有些胆怯地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又小声地说不愿意,可眼底又透着些许欲望和不舍。后来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开始说担心作业做不完,工作人员解释说没有作业;又说觉着很幼稚,工作人员解释真正学的时候会根据情况分班,不会像体验时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到一起;再说怕学不好出丑,怕我们家长说他没用。
他这样一说,我倒惭愧了,说到底,他是怕自己达不到我的要求我责骂他。试着跟他沟通,工作人员特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空教室,然后关上了门。我跟他说妈妈尊重他的决定,可要确实是自己心里不想学,而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态度。学呢,妈妈只希望能当玩儿一样,跟老师、小朋友融洽相处,变得活泼、开朗、大方一些,其他不重要;不学呢,也不要觉着自己委屈,自己压抑自己,过后不要后悔惋惜牵挂就好。他考虑了一会儿,鼓足勇气跟我说:妈妈,其实我还是想学,觉得这儿轻松,没有压力,玩得开心。并且表示自己想好了。如此,我还能拒绝么?
用教孩子走路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一次体验活动最大的收获。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能够学会用爱和欣赏两大法宝,跟闪羊羊离得更近一些!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5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多以言传身教为主,最记得父亲教育孩子话语:别人敬你一尺,你要回敬别人一丈,意思是说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不能白领别人对你的好;你领了一头牛来看,就要看好,不能无心给叔公放牛,意思是说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不能得过且过;做人不能贪,贪心最终得到是贫穷,意思是说一个人贪心了,往往会容易上当受骗。
父亲教育孩子语言很多,现在往往想起,觉得父亲是一个睿智的人。父亲不单用语言来教育孩子,更多是以身作则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待人处事方面更是如此。例如父亲常说的过门都是客,如果家里来人了不管是谁都要热情招待,所以来到我家的人都能吃上最好的东西。不论当时的家境是贫穷时或是富裕时,父亲总是尽自己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呼客人,很多时候是客人有得吃,而我们却没得吃。
总得来说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温和的,极少使用武力。如果孩子们只是犯了一点小错,父亲是极少理会的。但如果孩子犯了大的错误,父亲的那顿狠揍却是能让孩子们记一辈子,以后绝不敢再犯此类的错。我和我弟都是享受过父亲这种狠揍的待遇的。
记得那时我是7、8岁的时候吧,年三十。看到家里放着很多鞭炮,我知道那是父亲负责给家族购买的。因为年初一时,家族里的祠堂要放很多鞭炮来祈祷一年有好运。我的堂哥也知道家族里的鞭炮放在我家,堂哥就叫我拿些出去一起玩,在贪玩的念头驱使下,我想想几箱鞭炮这么多少了几包父亲也不会知晓的,就偷了几包鞭炮就和堂哥欢天喜地的出去玩了。
玩完之后开心的跑回家准备吃午饭,还没到家就看见父亲坐在门口,旁边放着一条棍子。我知道大事不妙,放慢了回家的脚步。但父亲早已看到我,叫我过去问你是不是偷了公家的鞭炮拿去玩了。在父亲严厉的眼光下,我老实的承认了。父亲说,我要揍你一顿,你不能跑。
父亲话刚说完,棍子就一下接一下结实的打在我身上了,疼得我哇哇大哭,但却不敢跑。父亲边打边教训我,说什么公家的东西你竟然敢偷,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话。母亲听到我哭声,跑过来抢过父亲的棍子,和父亲吵了起来,埋怨父亲为什么要当家族的管事人、少了几包鞭炮算什么,自己买回来补上就行了。年夜饭因为我这顿揍少了点温馨。现在每当母亲说起这事时,都说我当时怎么那么傻,不会跑,呆呆地站着给父亲打。那次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一次打我,这顿打让我铭记终生,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弟的那顿揍比我狠多了,因为他私自拿了家里的炸药和堂哥一起去河里炸鱼。这是很危险的事,因为那时很多人因为拿炸药到河里炸鱼,弄到不是断手就是断脚的。而父亲就只有一个儿子,那能不担心呢。因为担心因为害怕,为了不让我弟再犯这种错,父亲下手打我弟真是一点都不留情。
因为家中女孩子居多,父亲经常说,女孩子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去到夫家要孝顺老人。而我们四姐妹也没有让父亲失望,谨记父亲教导,并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村里人是这样评价父亲的几个孩子:很有教养。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05-15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集合】05-15
[通用]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05-15
经典散文:对孩子的教育15篇【必备】05-15
[可以教育孩子的故事]教育孩子的故事04-13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10-05
教育随笔:耐心教育孩子11-07
孩子教育心得11-09
教育孩子的的范文06-20
孩子的教育心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