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便被书名所吸引。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教育也是一样,教育的对象是幼儿,那么合不合适幼儿只有幼儿才知道,如何打造一双适合“脚”的“鞋”呢?李跃老师的这本《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给了我很多反思。
做一双对孩子有益的“鞋”
“在芭学园里,我们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这句话让我深受感悟,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那么,当遇到一些调皮捣蛋、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我真正地了解他吗?我采用的方法是他喜欢的吗?这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做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寻找突破的切入点。我们应捕捉儿童的兴趣点,为儿童创造多样化的探索机会,才能做一双对孩子有益的“鞋”。
做一双对孩子舒服的“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耐心、静心地去观察孩子,和孩子拉近距离,与孩子沟通。
我们不能总站在成人的立场来看待孩子的世界。在成人看起来有很多荒唐乏味,甚至不可理喻的行为,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奇妙的、美好的。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适时引导,才能做一双对孩子舒服的“鞋”。
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做一双影响孩子的“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出某一项决定,通常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比如看到别人家孩子学舞蹈学钢琴时,就非得让自己家的孩子也跟着学跳舞学钢琴。做决定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自家的孩子是不是喜欢这些?是不是适合学习这些?如果把一双可爱的小脚放进一双并不适合的鞋里,“脚”肯定会感到很难受。只有让每个孩子的脚都穿得舒服,才能踏踏实实地在地上走、跑、跳。教育需要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所选用的策略和方法就不能是适合于一群人的,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给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给孩子穿合适的鞋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向前走。
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要尊重和爱护孩子这双“脚”,更要做合格的“造鞋人”,制造出适合并有益于孩子的“鞋”,充分发挥出“脚”的特长,适时指导,在愉快且温馨的环境下,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