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

时间:2024-06-01 05:22:59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5篇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

  之前看家长给的评语,发现乐乐的妈妈说他有点胆怯,说话声音比较小,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平时倒没怎么注意到乐乐这方面的事情,每天他妈妈接送,感觉蛮平常的,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他比较乖,不怎么调皮,从来不犯什么错误。

  在他妈妈评语的“提醒”下,我有多多观察乐乐,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很低,离他远点距离的话,听清他的话还比较费力。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低着头,不是很自信,即使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害羞”,而且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他是属于经常被点名回答的那种小孩。在户外活动中,虽然他有时调皮,跟别的小朋友追追赶赶得,但他比较寡言,不曾听到他大声的呼叫之类的。

  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乐乐属于那种本身声音就比较低的,声音小、音调低是他的特点,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但是他是内向的,是比较不自信的`,是不怎么爱说话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先是要学会多开口说话,更加多的去用语言表达自我,我们先是从简单的做起,那就是每天妈妈来接送的时候,我们要求他每天要喊自己的妈妈,鼓励他多说话,而且还刻意要他声音响一点,开始,他不怎么开口,后来可能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吧,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有一次是他外公来接他放学的,都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他主动大声地喊了外公,让他的外公感到很惊讶。

  宝宝继续加油,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吧!!!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2

  情境描述:

  画画,一般的孩子都非常喜爱,但是对于刚接触作画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因为有的孩子还是处次接触油画棒,不会拿笔,不会翻本子,甚至拿着笔不知道该画到哪儿。而本次课的安排《绕毛线》是让幼儿取油画棒随意的绕圈画,不在乎行,不在乎色,只要幼儿自己动手在画,在涂,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得到愉快地体验,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

  评价分析:

  在幼儿的心目中,帮大人做事都会感到光荣和自豪,因此,我们在下午的活动课中安排了《我帮妈妈绕毛线》这样一次活动。当老师出示油画棒时,幼儿都非常的专注,等待着老师讲解。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先认识油画棒,说说几种常见的油画棒的名称,并且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描述,如红的象太阳,绿的象小草;当幼儿认识完颜色后,我便引导幼儿步入课题:如何来画毛线团。在与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掌握了画毛线团的技巧。从他们的作画来看,孩子的.胆子较大,因为所有的孩子都能自己动手画,而且有的幼儿画的还相当大,相当多呢!有的幼儿甚至在边画边讨论:我的毛线团是红的,我的毛线团是绿的…,相当活跃。

  所思所悟:

  现在的孩子和以往的孩子真的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记得以前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画画,都不大愿意画,不肯画,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肯拿起油画棒作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肯自己动手。但是,这一批孩子,当我一讲解完,都会迫不及待地取油画棒画,边画边念念有辞,尽管有的画成了一堆不知是什么东西,但是他还是非常高兴的说:“我的毛线团画好喔!”看着这样的孩子,我确实为他们高兴,因为他们非常自信、非常大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3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新学期刚开始,心想会是怎样一群怎样可爱的孩子呢?我满心欢喜的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能闹,声音特别大,你的声音大孩子比你的`声音还大,觉得每天特别累,嗓子每天都是沙哑的,渐渐地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吗?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也与其他老师沟通过这个问题,后来,我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说话声音大?所以影响着孩子声音比你还大?心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有一个博大的爱心,宽容之心,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而不是一个老师,会变得更加轻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调整好心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试着小声说话,不再大声呵斥孩子,就算他们在大声的闹,我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走过去微笑着,轻声的告诉他,孩子请安静!多多表扬孩子,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正如周老师说的好:“阳光评价,灿烂了孩子的心情,也灿烂了孩子的行为;灿烂了他的现在,也灿烂了他的未来!”也就是学会赏识孩子,有一渐渐地我觉得孩子也学的会小声说话,有一次一个孩子跑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觉得您特别像一个大姐姐",不生气的样子真好。后来,我觉得孩子们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大声说话,学会了两个人小声得交谈,当你说"小脚并并拢",孩子们会回应你"身体坐坐正",并保持安静,静静地听你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你,可爱极了。

  遇到问题,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得收获!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4

  周日下午,我去理发店染发。

  理发店老板的女儿(三四岁)在屋里玩了一会儿,又跑到外面玩了。出去的时候,把门关上了。没有几分钟,又跑来了。进屋后,没有关门,走了两三米远的距离,又回过头,当时我以为她又要出去玩,没想到她到门跟前,把门关好后,又回来了。我称赞道:“行哪,孩子们挺懂事,知道天冷了,出门进门竟能随手把门关上。”

  老板接着说:“可要懂事,这两天天冷了,她跑进跑出不关门,我嚷她好几次,她才记住。”

  这就是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的教育,不善于表扬孩子的长处或者孩子的进步。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做,做不到就该批评。如果来个换位思考,我们是孩子,听到大人这样说自己,能好受吗?下一次,能积极主动做好吗?假如我刚才说孩子知道随手把门关上,家长及时地表扬孩子:“我们妞妞就特别乖,妈妈只告诉她两三次,就记住关门了。”孩子是不是以后能做得更好呢?会不会更乐意听你的话呢?这让我想起曾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例子:十道题,孩子只做对了两道,家长并没有严厉地批评,而是肯定地对孩子说:“这么难的题,你竟然能做对两道,真了不起!”孩子差吗?真的很差。批评只能让孩子没有自信,越来越差。相反,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孩子能慢慢找回自信。作为家长该反思自己的教育了?

  我接着对老板说:“嚷几次孩子就记住了,还是说明孩子长记性,挺乖的。”

  “傻厉害的丑丫头。上午,对门和她一样大小的小女孩来店里,她们俩在沙发那儿玩,人家在外面站着,妞妞想出去,把人家碰倒了。我赶紧把人家扶起来,哄着说‘别哭了,一会儿阿姨打她。’俺一下子就不愿意了,哭着闹着还打我,说我要打她了。”

  “孩子小,一听说你要打她,她当然不高兴。”

  “你说,她把人家碰翻了,咱作为大人,能不哄哄人家吗?”

  “可是孩子怎么能理解你的用意呢?如果当时你这样对孩子说:‘妞妞,你把人家碰倒了,摔到地上多疼呀!快,把人家扶起来,给人家拍拍身上的脏的。给人家说对不起。’孩子不仅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还能唤起孩子的.同情心,也避免家长在孩子面前说假话。”

  “这也是个办法,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试试。”

  我们俩正聊着,看到孩子来到我们俩跟前,我笑着对孩子说:“妞妞,刚才你为什么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了?”孩子可能认生,看看我,没有说话,我接着说,“你一进门就把门关上,阿姨坐到屋里就不冷了,你真乖!阿姨谢谢你。”

  我的话孩子可能不完全懂,可是孩子能听出我的话是对她的称赞。如果在教育中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孩子会更懂事,行为习惯会更好,做什么事会更自信。

  家长朋友们,当我们责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反思过自己吗?想想孩子的某些不足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教育不当引起的?为了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5

  “老师,马俊琦打我”!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朋友来跟我告状,说马俊琦打他,其实马俊琦也不是真的去打小朋友,只是有人从他身边路过他会去抱抱别人。于是我去找马俊琦,问他:为什么要去抱别的小朋友?他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看这边看看那边,就是不正面回答我。于是,每次我也就让他不玩游戏作为惩罚。但是,随着告状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我决定找马俊琦谈一谈。于是,我先问:你抱住别的小朋友是不是因为喜欢那个小朋友?他一开始没有回答,我再问了几遍后才扭扭捏捏地说:因为我想让她和我一起玩。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好好地跟小朋友说,而要抱住他们呢?以后你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就好好说,不要去抱住他们。

  马俊琦这个小朋友是我们班的“难题”,由于每次都要去抱住别的小朋友,渐渐的和他玩的'小朋友也不多了。于是越没有小朋友和他玩,他就越要去抱住别人,形成了恶性循环。我觉得这时候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幼儿,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耐心的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和小朋友友好地相处,渐渐的,让他自己试着去和别的小朋友相处。希望马俊琦小朋友能和别的小朋友相处的越来越好。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6

  班上小朋友并不全都是乖巧可人的,也有一些小朋友让老师很是头痛,可以说,有的时候,真的是让人烦躁不已。我们班里的杰杰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早上来到幼儿园时他又哭又闹,不愿意做操。上课时,他调皮捣蛋,总是让我们老师头疼。不认真听讲,总是转身和后面的小朋友讲话,我刚说过他,还不到一分钟又继续;中午吃饭时,其他小朋友总是吃得又快又干净,可是他却边吃边玩,而且桌子上总会洒满米粒;课后活动时,小朋友在自由的玩耍,他却总是去打扰同伴,孩子们都很不喜欢他。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轮流的做值日生。一大早,杰杰小朋友第一个来到了幼儿园,我感到很惊奇,就问他:“宝贝,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啊?”他开心的说:“今天我是值日生,我要来帮小朋友擦桌子?”我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轮到他做值日生了,我说:“真棒”,就再也没有和他说话了。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让我今天的眼球无时无刻都注意着他。早上他擦完桌子后便开始帮小朋友们分发玩具,吃点心时帮小朋友分发饼,和奶,上课时,帮小朋友收作业,吃饭的时间,他给小朋友分饭,并让小朋友安静的用餐,今天他自己吃得也很快,桌面也是干干净净。经过我一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今天做了值日生,挂了值日生牌子后,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在他的心理上是一个满足,他也乖了很多。放学前,评价值日生工作时,孩子们都给了他很好的'评价。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领悟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坏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同伴的接纳,只要教师能换个角度看“坏孩子”,善于发现“坏孩子”的优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去了解、理解他们,给他们提供相等的机会,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7

  从早上一入园,我的耳边就不停地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杨鹏打我,呜呜……”“贝贝骂我,哇……”“郝帅拿走了我的椅子……”,由于都是新生,本身早晨入园情绪都不是很稳定,经过这么一闹,班级简直一团糟,吵闹声此起彼伏。

  起初,我的处理方法是:挨个询问情况然后调解,“杨鹏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帅帅,你为什么要拿他椅子,”可是我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仍然哭的哭,闹的闹,疲惫不堪。

  晚上回家懊恼不已,这样下去怎么行?或许是我的做法不对?这时看到女儿正在跟弟弟玩耍,我就问她喜不喜欢爱告状的同学?女儿说“不喜欢”“为什么?”“动不动就告状让人烦,多大点儿事。”女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多大的事呢,何不让他们自己解决?于是我改变了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坏习惯。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喜欢跟哪个小朋友玩,为什么喜欢他?其他孩子在听别人说的时候就能多少知道自己哪儿做的不让人爱。这时我就介绍那些爱动、调皮的孩子的特点,尤其他们身上的“亮点”大加赞扬,让他们知道受表扬的感觉竟然是这么好,从而萌动做好的念头。

  同时告诉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小朋友用手碰你一下,那不叫打,那是因为他想和你交朋友,想和你一起玩。交代几个喜欢用手碰小朋友的幼儿,如果想和好朋友玩耍,用小嘴巴说,不要用“手”说。

  幼儿好比一张白纸,如何书写成章,怎样绘制这幅图画,不但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问题的发生,我想主要是我们和家长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做到疏通有节。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8

  有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和帮助,就什么都做不了,做什么都不行,特别是发生争吵的时候,一定要大人的帮助才行!但是上次的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

  那天上午,在孩子们进入各个区域活动的时候,好几个孩子一下子挤到了烧烤区。很快就传来了孩子们的争吵声音:“我要当烧烤员。”“我要当!”“我当,我先来的!”一声接一声,都不甘示弱,原来是成成和轩轩这两个小男孩。只见成成两手护着“烤炉”不让轩轩靠近。在他们两个争吵的时候,其他孩子的烤串有的.都已经串好了。见状,我正想过去帮助解决,只见彤彤手里拿着几串“骨肉相连”走过来,见他们还在吵,说:“你们别吵了!你们一人烤一会不就行了,再不烤,那边的客人要等不及了。”两个小家伙同意了彤彤的话,由成成先当烧烤员,烤了起来。终于,烧烤区正常的开展起来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孩子之间遇到难题时,难免会发生争执。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争执,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我们老师不妨多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他们尝试接受同伴的建议与意见,试着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法去解决这些争执,从中进一步学习交往的技巧。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9

  在我们平时的认知中,教育孩子意味着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孩子有问题需要被修正,孩子犯错误需要被惩罚,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被禁止。很多家长在来访时,会不断地倾诉自己的“遭遇”,孩子如何不听话、叛逆、气人,仿佛他们是亲子冲突中的“受害者”。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与他人,如:与配偶、同事、老板的关系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整自己来保持健康和谐的关系、避免冲突,通过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接受他人。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也需要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来加强亲子关系、避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你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吗?

  父母需要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研究显示,在人们对他人的接受程度与对自己的接受程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接受自己本身的人更有可能容易接受其他人。而连自己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难以容忍其他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那么你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些方法来接纳自己。现在有的父母属于“间接自我接受者”,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他的孩子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一旦孩子背离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有可能无法接受他们。这些父母“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需要孩子以特定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好家长”。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父母是在利用他们的孩子为他们带来自我价值感。

  他们是谁的孩子?

  很多父母试图把孩子塑造成某种预先设定的模式时为自己寻找理由,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说:“我们难道不为我们的孩子着想吗?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影响自己的孩子吗?”感到孩子归属于自己,并因此感到自己有权利用特定的形式塑造孩子的父母更容易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尤其是当孩子的行为背离了父母预先的设定时。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这常常导致父母非常努力的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父母所定义的好孩子,或者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梦想。但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应允许对方与自己“分离”,这种分离的态度越强烈,这个人就不需要改变另一个人,不会无法容忍他的独特性,也不会无法接受他行为的特殊性。

  纪伯伦的一首诗,很好的阐述了这一观点: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孩子。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父母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延伸,而是独立、独特的个体。

  你真的喜欢孩子,还是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

  有一些父母嘴上说喜欢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言行却反映出他们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喜欢音乐的父母会对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孩子感到失望;注重学习成绩的父母会对一个学业平平的孩子表现出不满。如果父母能认识到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有着无穷尽的差异,未来的生活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就不会对孩子那么多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我常常告诉家长们:“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的人,只要希望他有所成长就行了。”

  改变自己的态度、思维和看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但你若想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就必须认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并把你的反思、感悟运用到你和你孩子的关系中去。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是需要花费一番努力的,不过试想一下,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何况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0

  晨间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认真地做着各自的桌面游戏。忽然,一声“老师,我不会剪——”传来,循声望去,只见程炘小朋友一手拿着手工纸,一手拿着小剪刀站在那里。

  顿时我皱起了眉头,又是这个小家伙。动手能力就是比其他小朋友弱。虽然已经中班下学期了,但看上去还是像小班的小朋友。画画不太会画,每天睡觉穿脱衣服最慢。午睡过后小朋友都在吃点心了,他才慢慢地从午睡间出来。做什么都比别人晚半拍,更不要提做手工了。

  前几天我刚教过他好几次怎么拿剪刀,怎么剪下去,可他怎么还不会呀。“炘炘,老师不是教过你几次了吗?而且你已知道方法了,今天你试着剪剪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剪的”。他听了我的话,无奈地坐了下来,拿起了小剪刀。

  平时他一定要老师帮助才肯试着去剪,这一次我决定放手让他自己来完成,自己动手剪。我虽然在巡回指导其他小朋友,却不时地在观察他,只见他拿着剪刀在费力地剪着,可是一刀剪下去把黑线里面的.部分也剪去了一小块,弯弯曲曲,可我没有走过去帮忙。

  过一会儿,只听到炘炘大声地对我说:“老师,我剪好了。”他扬起手里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虽然他剪出的作品不是很美,我却高兴地表扬了他:“炘炘,你真棒,学会了剪纸的本领。”

  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慢慢地已稍有进步了。而炘炘在家过于保护与宠爱,什么事都给包办了,使得他在动手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因此,这都需要我们老师的努力培养与指导。

  如果我们老师也一味地帮孩子做,就会养成他们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我们老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在指导他们的基础上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1

  我们班里有个叫诚诚的孩子,是我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的,也是另我我很头疼的一个孩子。每天都会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打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他的名字.而现在我班的黎老师对他更是束手无策,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等,但是都是当时嘴巴应的好,过后又是一样的,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过和他的家长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也就这样的都是当时听话,过后又是一样,好像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更是当面提出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就是这样一个另人头疼的孩子,但是在其他的表现中他又是那么的可爱,认真.

  发现一:昨天我班是手工活动剪雪花,只见他剪好后忙把地上的碎纸片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还提醒旁边的小朋友你的凳子下也有,其他小朋友在他的影响下都纷纷把自己椅子下的碎纸片捡了起来,为了让全班的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我当时就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并为他贴上小星星,还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中午小朋友都起床了,他个子小,但很精灵,动手能里也很强,所以每次都是能很快穿好衣服,和他睡觉的.远瞻在动手能力方面要稍弱些,所以经常会看到他帮远瞻把衣袖和裤子都翻好了给他穿,这天远瞻刚穿好衣服准备穿鞋时发现鞋子不见了,只见他二话不说马上趴到床下到处找,原来远瞻的鞋子被小朋友不小心踢到床里面去了,他兴奋的把鞋子举起来嘴里说着找到了找到了,他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班里又时时能体现出来.

  发现三:现在大班了我们学习跳绳,排球的活动,每次只要老师一教他都能很快的学会,并且能拍三十多个球,能跳绳三十几下,都是我们班的冠军,在运动方面很灵活,敏捷,于是我告诉他如果能在学习上也是冠军那他是为更棒的孩子.

  通过他的种种行为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有的孩子虽然调皮但是他有很多其他孩子身上没有的优点,因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使用作为老师的我,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时刻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2

  我是大班的一位老师,自从要求孩子们带书包开始,每天放学打扫卫生时,总会捡到一些橡皮和铅笔。到第二天早上,一些孩子会从我这儿领走。我经常教育他们要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但每天还是会捡到一块橡皮或两支铅笔。有一次,我找了一只盒子,把捡到的橡皮和铅笔放在里面,几个礼拜后,盒子里竟然有了十几块橡皮和十几支铅笔,可是中间却没有孩子来问我领过。现在的家长只要孩子需要,买些学习用品是很舍得的,有些家长甚至会一下买好多,就好像买的多孩子就会学得更多。有孩子会一下子带很多铅笔和橡皮到幼儿园来,一会儿展示给同伴们看,一会儿送给某个好朋友,以至于书包里少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也有孩子怕老师会批评,索性就不问老师要了。看着盒子里的橡皮和铅笔,我思考着应该怎么和孩子们说。

  在一次晨间谈话时,我对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昨天,老师刚想下班,突然听到我的抽屉里有说话的声音。”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好奇。我接着说:“有个声音在说:‘我真想回家,以前我每天帮主人写很多字,还画了许多画,可有一天主人不小心把我掉在地上,竟然不找我了。现在我每天躺在这冷清的大抽屉里,真无聊啊!唉!真想念主人那漂亮的文具盒!’接着又有一个声音在说:‘是呀,以前主人多疼我,每天把我捧在手心里,字写错了,就用我的身体去擦,虽然是疼了点,可是看到主人的字写得越来越好,我还是很开心的。可后来我的身体变小了,主人就不在乎我了,还把我抛来抛去的玩,有一次我掉在地上,他看也不看我,我在这抽屉里都哭了好几回呢,唉!”说完这些话,我看到孩子们的表情有很多种,我拿出了那只盒子,对小朋友们说:“现在你们猜出是谁在老师的抽屉里说话了吗?”我打开盒子说:“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好朋友请回家呢?不过要对你的好朋友说句话才能领回去哟!”孩子们一下子噪杂起来,董振跑到我面前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一定好好保管好我的橡皮。”李晟浩低着头来到我面前:“以后我不会让我的'铅笔离开我的文具盒了。”盒子里的橡皮和铅笔都被领走了,每个孩子都像宝贝似的看着失而复得的曾经的好朋友,有开心,有惭愧,而我相信,孩子们以后一定会珍惜自己的学习用品的,因为孩子们的心是最纯洁最善良的。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3

  小班的孩子,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哭闹,多数孩子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对志淏来说,上幼儿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看起来非常精神,但经常感冒生病,上2天幼儿园就在家休息几天,就这样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有一天,从教室里传来了哭声,我走进去一看,原来是志淏,问他为什么他也不回答,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时我闻到一股臭味,原来志淏拉裤子了!”我赶忙走过去,发现志淏的裤子里全是屎,这时我才意识到他哭闹的原因。这是我的失误,他是想上厕所,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因为他的语言我没有听懂,他的语言表达太差,没有去观察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给志淏一边换裤子一边想,应该要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如果当时再细心一点,也许事情的结果就不会这样。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告诉自己要引以为戒。当孩子有哭闹的行为时,肯定有他的原因,不要去一味地责怪他,要用心去呵护他,像爱自己的孩子去爱你们。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4

  今天在自主游戏的时间,一些孩子总是来报告:“老师,老师,xxx小朋友总是来我们的地方捣乱。”孩子们一个个的报告,可是他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一些孩子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有大人包办代替,甚至是一家几个人围着他。家人的关注,使得孩子总是处于大家的视线中心,孩子来到一个集体,教师关注的是全班的孩子,不可能视线总是围绕一个孩子来

  这样一来,一些孩子会不自然起来,甚至有些孩子还会特意的做一些违反活动要求的事情,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样的`孩子也就会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总是做坏事情的人”

  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即使是不是xxx小朋友做的,大家没看见都会说'是xxx小朋友,我知道的就是他……其实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做什么。

  孩子的想法总是会形成一个定势,只要是什么事情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他们就会说老师一定是xxx小朋友。如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定论的话,消除需要多长时间啊,所以,孩子在集体中要个大家留下好的印象,就需要孩子好好的遵守规定,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等她自然的发展,一点也不给与教育指导。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5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小伤害过。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戚昊轩,有一次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游戏,他和另一个小朋友艾天喻,为了抢玩具,发生了争执。戚昊轩动手抓伤了艾天喻。艾天喻也动手打了戚昊轩。当时我就走过去问怎么回事,了解情况后,我蹲下来跟他们说,有好玩的玩具我们要学会分享,一个人独占那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自私的小朋友。说完后我转身就走了。我偷偷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只见他们两个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看见戚昊轩把玩具给了艾天喻,并轻轻的说了声对不起,戚昊轩接过玩具说没关系,我们一块玩吧。就这样他们两个高兴地玩了起来。当放学的时候,我们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戚昊轩奶奶说了一遍,他老人家根本不听,只想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并对那个小朋友大呼小叫的,其实有一些小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不需要给他们解决,只需要提醒他们一下它们就会自己解决。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肖星宇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2-11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处理11-07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12-12

让孩子自己做教育随笔11-07

让孩子自己做主的教育随笔11-09

教育随笔:把自己当孩子(15篇)12-11

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教育随笔11-23

教育随笔:不要过分溺爱自己孩子12-31

让孩子自己做教育随笔11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