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1
在《指南》健康领域,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提出三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我园的园本特色就是以健康为主,发展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阶段一:
我们组织老师学习《指南》《纲要》的指导性文件,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制定适合的活动:走、跑、跳、爬、球类等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形成了我们的一大优势: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间活动,进行户外活动。如何更好利用户外场地,让孩子得到锻炼呢?我们把较大、但较散的活动场地分成一个个的“豆腐块”,每个“豆腐块”编号,经过老师们一次次的研讨,制订了每个区域的体育活动内容,由每个班的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区域循环的活动,我们称之为“体育区域大循环”。
接下来的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循环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我们的老师得出好办法:我们的活动区域一共有16个区,分成4段,(如1区-4区、5区-8区、9区-12区、13-16区)每个年级进一个段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区域循环活动,一周后轮到下一个段活动。慢慢的老师们进入了状态,孩子们也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我们的户外体育活动。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既保障了孩子的活动时间,又给了孩子运动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活动中的安全得到保证。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和孩子都没了兴奋点了,只是“规规矩矩”的重复着每天的活动。
阶段二:我们思索着:如何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
第一步、理论知识的教师培训学习《指南》下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以及具体活动要求;
第二步、制定游戏方案,分年级组教研,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并进行一些活动的调整、整合;
第三步、分班、分年级的幼儿活动体验(区域活动与区域循环相结合)
(1)幼小衔接年级幼儿在1-7区活动,每一区都是定点、定人、定物,逐步过渡到年级内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从理论到实践多次的演练中,部分孩子们逐步从老师的安排下走出来,进入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实现了幼儿园的活动孩子做“主角”,老师是活动中“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初期:我们发现部分孩子只在一个区活动,也许是已经习惯老师的带领,没了老师的带头,他们不会选择了。办法来了:活动40分钟,每隔10分钟,我们的音乐就会有铃声提醒,幼儿可考虑换游戏了。这样一来孩子动起来了,同时也避免了部分孩子因好奇到处乱跑的现象;此时,我们的老师各自分布在每个区里,关注活动安全、活动组织、以及幼儿的活动量,并提醒孩子及时喝水。最最让我们老师担心的安全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了。活动前,老师有安全提醒;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了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2)大中小班年级定点、定物,(8-16区)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进行区域活动的循环。
阶段三: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大中小班的孩子逐步从老师的组织活动中“解放”出来,开始我们的以孩子自主选择的全园性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
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环境留给孩子,把材料提供给孩子,把时间教给孩子。从已有的经验转向一个更自主的活动模式中来,从以前的老师为主导的活动逐步转向孩子--“我的活动,我做主”。湘机园长期坚持户外活动每天两小时,形成户外活动的常态化。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秩序、合作、乐观、积极、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像别的幼儿园学习,只要我们开始了就不晚--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2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尤其户外游戏是幼儿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但我们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存在许多不足。
情景一,孩子们高兴来到操场上,老师为幼儿选取了活动区域和活动材料,老师为幼儿选取的材料相对比较安全,无挑战性。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规定玩法,制定规则,幼儿必须在老师的视线内活动。在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规划下进行的,孩子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常常是被动的游戏和枯燥的模仿练习,我们会常常看到游离于游戏外无所事事的孩子。
为了改变户外活动的现状,我们幼儿教师观看优教视频,外出参观以及前沿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观念在不断改变。为了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我们投放了许多户外活动材料,如高翘、竹竿、攀爬箱、轮胎、小推车、梅花桩等,还争取家长的支持,搜集了棒槌、纸箱、易拉罐等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玩耍。每到课间时间孩子们会飞到操场上,急不可待地玩耍着它们最爱的游戏。看,操场上孩子们对轮胎产生了兴趣,有的孩子在比赛滚轮胎,有的孩子从轮胎上跨过去,有的孩子把轮胎当成了小桥在上面走,还有的孩子把轮胎摆成了地道钻着玩,玩得不亦乐乎。这时老师不再是游戏的主导者而是观察者、参与者。
情景二,衍辉在涂鸦区进行涂画,特别专注,他用小小的彩笔画着美丽的世界,不一会引来了许多小参观者,他开心地介绍这自己的.作品,四周响起了掌声,衍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衍辉本来是我们班年龄偏小的孩子,做事坚持性不好,约束能力差,总会受到组长的批评和指责。近期的户外活动时间,我发现衍辉有了极大的改变,喜欢展示自己的长处,更自信了。这就是新户外活动带给幼儿的变化。
从两处不同情景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孩子们成为了游戏的主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玩耍,快乐着,改变着,我相信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3
游戏是幼儿快乐肥城老城中心幼儿园马力艳的源泉,游戏就像一份营养快餐,对幼儿的发展及其重要。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各种规则,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师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游戏后的交流。
1、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放手,要相信幼儿的能力。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也是一种动力。老师的信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他们敢于、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实施。在游戏中教师一个赞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让孩子拥有成功的自信。
2、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等待,有耐心。不要急于包办,学会欣赏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分享幼儿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3、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真正的、深入的、持续的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对话。把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
4、游戏后进行交流时,要以幼儿为主,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游戏本身没有好和坏之分,每个幼儿都能站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来评价游戏的水平。孩子参与游戏是永远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参与,主动学习,激发孩子的创造的火花,体验游戏的成功,这是最重要的。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4
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游戏不仅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幼儿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和操作能力。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游戏是每个孩子所喜欢的活动。
正如我们在庆“六·一”家园联欢会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游戏。因为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快乐、自由、舒心。
比如我们开展的`亲子游戏《拼摆乐》活动,极大的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瞧!家长在一分钟内用羽毛球拍将一个个易拉罐飞快托起,迅速奔跑至终点,交给自己的孩子,再由孩子将易拉罐一个个垒高,柳凯歌小朋友竟然稳稳地垒高六个易拉罐。此时,所有的家长及小朋友情不自禁地为其鼓掌,那情景真是让人怦然心动。
另外,在进行《小乌龟赛跑》游戏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一声令下,孩子们在地毯上迅速地爬,有的连背上的沙包掉下来都竟然不知,继续爬行,热心的小朋友跑着放其背上;还有的小朋友自发组织起啦啦队,为正在比赛的队员呐喊、加油、助威!
其实,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并不注重谁输谁赢,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游戏,调动起了孩子的积极性,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这一点,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同时《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那么,就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游戏,把游戏时间充分的留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其中的快乐、兴趣吧!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5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而教孩子画画很难,要不要范画、要不要示范,范画用多少、示范到哪一步,教得不恰当,孩子们则画得千篇一律,没有了想象力,或者不敢大胆画,畏畏缩缩,根本失去了快乐画画的乐趣。
还记得中班时,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敢下笔画画,经常提笔发呆,一次活动下来,一张纸上还是白白的,水彩笔也干了。即使画了画的孩子,有很多的作品画面的布局不太合理,颜色搭配不协调。班上真正享受画画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我也数得出来,大部分的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并不快乐,我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他不会画。因此,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区域游戏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画画水平。在组织孩子们画《好朋友的脸》时,我使用了在大圆上添画的.形式,降低孩子的绘画难度,孩子们只要添画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再画上好朋友的发型就能完成作品。开始时,孩子们讨论了好朋友的长相、发型等特点,在七嘴八舌的自由讨论中,孩子们眉开眼笑,滔滔不绝。奥博说:“我的好朋友是恬恬,她的脸圆圆的、皮肤白白的,有两个小辫子。”,小颖说:“我的好朋友是茅茅,他的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头发硬硬的,他笑起来甜甜的。”,当我说我要画我的好朋友,请他们观察是班上的谁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最后揭示是诺诺,孩子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画画并不是为了画而画,给孩子们营造美的氛围后,他们快乐极了,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了。到了大班,根据绘本《变色鸟》我开展了一次自由线描画游戏。我使用了情境导入的教学策略,我扮演白鸟妈妈,讲述了鸟妈妈吃不同的果子后,羽毛变色的故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开始玩“吃果子变色”的游戏,我的范画示范就变成这样,鸟妈妈吃了红果子,白白的羽毛上就出现了红色的花纹,吃了黄果子就出现黄色的花纹。通过变色游戏,孩子们用水彩笔在鸟宝宝白白的羽毛上画下了许多形状、颜色各异的花纹装饰。孩子们的作品五彩纷呈,孩子们画好了就来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羽毛美吗?”“美!”,在叽叽喳喳的问答后,孩子们心满意足地交来一只又一只的变色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孩子们绘画的效果变得好多了,他们也慢慢地爱上了画画这件事情,每次画完画交给我时,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一次又一次的美术游戏中,我们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激发着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孩子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孩子的作品更多的应该带有他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入灵性,而不是模仿机械的作画。在绘画游戏《彩色树林》中,我采用让孩子运用各种形状和线条来设计树林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作画,作画前就有很多孩子讨论着自己等会设计的树林,有的要设计苹果树林,有的设计爱心树林,还有的想设计三角形树林。孩子们畅所欲言,勇敢地说出自己设计的树林。当画画不再千篇一律、不再是孩子的所担心的烦恼后,孩子的心态在面对美术创作是平和的、愉悦的,这样或许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