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教育(合集15篇)
孩子家庭教育1
俞敏洪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美重要,从他今天的成就中都能找得到父母对他的影响。他说:“我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昔日苦难和失败,把我锻炼出来了。”
慷慨的父母造就慷慨的我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的农家。小时候,他看到父母天天都在勤劳地干活。父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木匠。老人家年轻时对建房造梁较为精通,方圆十里,只要有人家建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帮忙架造房梁。父亲帮人干活儿,人家免不了请他喝酒,他很容易就喝醉。喝醉后一高兴,常常豪爽地连工钱都不要了。
没人建房时,父亲就在家里做一些椅子、凳子、八仙桌等简单的家具去卖。俞父生性粗放,不善做细致活。自然做不了精细家具。所以,他做的那些家具在市场上一般卖不出好价钱,他常常干脆就送人;“卖”出去的家具出毛病后,别人还要送回来让他修理。在俞敏洪的印象中,父亲修家具的时间比做家具的时间还要多。可父亲对此毫不烦怨,不管是他送的还是卖的,他一概乐呵呵帮着修理,大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父亲一生为人宽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为钱财而与别人发生什么争执和冲突。勤劳厚道地过着自己悠闲、平静的日子。
与父亲相比,母亲的宽厚、热心助人毫不逊色。俞敏洪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快要下雨了,邻居家晒着稻谷,人却不在家。母亲带着全家把邻居家的稻谷收到一个避雨的角落里,结果自己家的谷子没来得及收被雨淋了。母亲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还有一件事,俞敏洪也一直记得:村东头有一户五口的人家,俞家是四口人。那家人没有粮食吃,跑到俞家去借粮食,母亲就把粮食一分为二,拿出五六斤让俞敏洪端给人家。小敏洪不理解地问:“我们自己也没有粮食,为什么要给他们?”母亲说:“有这点米,再去地里弄点菜掺和着吃,接上新的粮食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家如果没有粮食就会被饿死。”
村子里的人都很敬重俞妈妈,老太太已是八旬高龄,现住在北京,但每年都会回家乡。回去做什么呢?处理村庄里的问题!村庄里乡亲们争吵、打架,解决不了,老太太回去椅子上一坐,三句话就给解决了。老太太头脑很清醒,人又公正,从来没有判错过。大家都服她。
俞敏洪说,父亲喜欢帮助别人,一高兴就什么利益都不计较了,这样的个性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为他一高兴就把新东方的股份分给了新东方的员工。而他秉承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公正无私,直接导致了新东方的成功。
舍得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俞敏洪认为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很好的家教方式之一。他说,不去外面应酬在家里陪着孩子并不等于是给了孩子时间。一些家长自己看电视,让孩子做作业。也许孩子不一定会责问你,但心里肯定会不爽:你看电视、看报纸,我却写作业。在孩子心目中,看电视、看报纸不是正经的事情。
俞敏洪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出生在国内,儿子出生在国外。一开始,他跟孩子们说:“你们坐在我对面做作业,我在这面工作。”他是用电脑工作的,虽然是真的在工作,但孩子却并不认为这样是在工作,认为他在打游戏。因为对孩子来说打开电脑除了找好玩的东西就是打游戏。
孩子们坐在对面做作业,一会儿跑过来看看俞敏洪是不是真的在工作,对他怀疑,他们自己做作业也不能专心。俞敏洪觉得这样不行,就开始看书。他向家长透露:“很简单,只要书不拿倒了就行,拿着书想心事不看都没事,过两分钟翻一页,孩子知道你在看书,没有办法,他们也只好认真写作业了。”
他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家庭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气场,得造声势,摆也要摆出一个学习的样子,让孩子去模仿。有一次,他做了一个试验,家里不准打开电视和电脑,他和爱人还有女儿都在看书,只有儿子不看,在那“游手好闲”,最后觉得自己一个人瞎转悠特没劲,也拿了一本书去看了。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身在其中的孩子耳闻目濡受感染。所以家长给孩子时间要给出质量,不是在家里陪着就行了。
陶冶情操比考高分更重要
俞敏洪说,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活个心情 初中政治,心情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他的父母造就了他的潇洒和不计较得失。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不会沉湎于痛苦难以自拔,总是很看得开,这就是积极豁达的父亲给他树立的榜样。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讲座上,俞敏洪曾经问家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坐在未名湖边看月亮从东方升起?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郊区躺在地上看满天的星空?又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过银河呢?
他说他多次带着孩子、拿着高倍望远镜遥看星河。有一次,他带着全家到海边度假,刚妤是农历十五,看着海边的月亮一点点升起,月光一泻千里。他们坐了一小时,天有点凉了,他说回宾馆吧。结果女儿说:“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他们一坐坐了三个小时。
“你能说孩子内心没有美感,没有诗意吗?如果我们不带孩子去看这些东西,他就是没有。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加上功课的压迫,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去农家乐吃饭,有没有带着孩子多花两个小时把各种菜和生长周期讲一讲?有一次我带女儿到农村去,一个一个告诉她。这样使她对我们吃的东西产生了亲切感。”俞敏洪是这样向家长传授育儿经的。
俞敏洪坦承,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北大、去哈佛、去耶鲁,但一定要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我宁可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不要孩子为了成绩拔尖而痛苦。”他告诉家长,让孩子一辈子保持积极性,保持对所有东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上进心,永远比让孩子得班里的第一名更好。
孩子家庭教育2
儿子5岁时,在一家民办教育机构上学前班。
一天,我接到儿子班主任电话。“喂,你好!是曾熠家长吗?我是曾熠班主任,向你反映一件事,贵子弟太不像话了……”
像所有的学生家长一样,接到老师批评孩子的电话,我脸上火辣辣的,像有火在烧。
放下电话,一番追问后,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5岁的儿子上课时和后面的`小朋友玩纸张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批评了他。哪知儿子居然对班主任说:下学期我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这气得班主任老师七窍生烟,立马就打电话给我。
一周前,儿子拿着那张学校要求预交200元学费的通知书给我妻子。妻子看完后和我商量下期让儿子去哪里读。我随口对妻子说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吧。也因此,我没有按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将200元预交学费拿给儿子。谁知我和妻子的谈话被儿子听到了,儿子就认定我会让他转学。
但不管怎样,儿子这话的确过火,也着实让我生气,我决定和儿子好好谈谈。
“你为什么要那样对老师说?”晚餐过后,我找到儿子。
“是后面那个小朋友要和我玩纸,我不肯玩,他总是叫我玩。”儿子虽然年纪小,却把责任推给别人。
“小朋友的要求是错误的,你不能跟着他错啊!况且,老师不许你上课时间玩纸张,是对你好啊!”对儿子的不负责任,我有点生气。
儿子不再作声,沉默了一会,突然对我说:“爸爸,我错了!”
“明天向老师道歉,好吗?”
儿子眼噙泪水点了点头。
孩子家庭教育3
家庭教育:孩子也渴望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孩子也一样。如果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管得太死、太严,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有自由探索和选择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尊重,只有这样才会有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才会有民主的家庭氛围。“自由、民主、交流、沟通”,让父母与子女快乐无限。我们家是乡下的独立房,周围有一大堆的同龄小孩。放学回家就有小孩在等他,然后骑上自行车在家周围玩,他妈妈一开始要喊他不让他出去玩,说是危险,我就鼓励他去,因为在和同龄小孩的.无约束游戏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有时在家和最好的小朋友把玩具摊了一地,玩着玩着就遇到问题要吵起来,有时我在边上就会问我是不是这样,即像告状又像咨询,我就一直让他们自己解决,让他们心平气和的说话,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往往许多的只是使在游戏中不经意之间学到的。
荣誉感的激励,成就一代伟人
孩子的荣誉感往往在父母的激发下才渐渐奠定。欧美的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说:"我的女儿伊丽莎白就是拿奥斯卡奖的料子。""嗨!小威廉绝顶聪明,五十岁能得诺贝尔奖。"
哈德罗·麦克米伦无论在蹦蹦跳跳的童年时代,还是在伊顿公学的少年时代,或在巴利奥学院的青年时代,都不断听到母亲萨拉二十年如一日的告诫:"麦克米伦,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将来要当英国首相的!"在母亲的自小要当伟人的荣誉感的激励下,麦克米伦奋力拼搏、潜心求索,终于在1957年至1963年两度荣任了英国首相。
弗洛伊德的荣誉感却来自犹太式的家教。他才6岁,父亲就箴告他:一千多年以来,我们犹太人一直处于被驱赶、压迫、剥削、耻辱和大屠杀的悲惨境遇下,但犹太人为何还能长期生存下来?犹太人的智力为何平均高于全世界各民族的51倍?犹太人为何操纵着社区的、国家的、还有全世界的银行、货币供应、经济和商业?因为,犹太人百倍地勤勉、拼搏、明智和节制。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人式家教,激发起弗洛伊德的荣誉感:"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也是一个犹太人。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力我的民族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我们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切。"正是这种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式荣誉感的激励下,弗洛伊德最终为人类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和"性心理学"。
孩子家庭教育4
安全型爱情。
拥有这类爱情模式的人占55%左右。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母子关系主要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表达方式。而拥有安全型爱情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关心、爱护他们的母亲。儿时的安全感让孩子长大后,更懂得也更能够接受伴侣的爱,同时知道如何爱对方。
逃避型爱情。一个对爱情和婚姻表现出恐慌的人,恐怕在年幼时饱尝过被母亲冷落的滋味。王国荣分析,孩子很小就懂得看父母的眼色了,尤其是母亲的态度。“妈妈的冷漠,会让他对异性产生排斥,成年后则出现‘不敢爱、不会爱’的现象。”
极端渴望型爱情。23岁的小曾告诉记者,她2年内换了5个男朋友。“几乎每次都是我倒追。两个人刚在一起时我会很依赖对方,可没过多长时间,就会分手。”对此,王国荣指出,这类人的母亲童年时往往对他们照顾不够,于是他们就认为,只有“紧缠”母亲,才能获得爱。“这又叫‘情感饥渴症’,放到爱情和婚姻上,表现为不断追求完美,并极度依赖对方。”
父爱影响社会角色
如果说母爱影响孩子情感的话,那么父爱则在一定程度决定着孩子扮演的社会角色。
“在犹太国家,父亲常会对儿子说,‘我是怎样把你驮在鹰背上的。’”王国荣告诉记者,这句话代表着最健康的父子关系。因为,在犹太人信奉的宗教中,有这样的教义: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老鹰就用枝条拨弄小鹰。小鹰就不得不在窝外盘旋,当看到小鹰要掉落到岩石上时,老鹰就会用背接住它。通过这样的故事,父亲首先告诉儿子“你可以飞”;其次暗示他“我会无时无刻保护着你”。“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大多有较强的伦理道德感,有广阔的`胸怀和责任心。”
反之,在父爱缺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则可能产生反社会倾向。王国荣指出,一些犯罪的人,往往从小得不到父爱,或在父亲的“高压政策”下长大。
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
父母关系则会影响到日后孩子的人际关系。王国荣告诉记者,孩子最初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关系。“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最后,王国荣强调,这绝非决定性作用。“即便亲子关系好的家庭,保不齐孩子日后可能胡作非为;而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也照样能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孩子家庭教育5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戍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时期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至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岁为性格成热期;56岁以上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儿童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一至三岁前为个性萌芽时期;二是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外学者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构成活功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休。同时也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学前期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个性形成是在素质、环境、教育统一作用中实现的。素质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基础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起决定的意义,其中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孩子们自“哇吐”堕地就与家庭息息相关。出生后就会哭、吃奶,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需要,当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一天天成一长起来,就会表现出:有的聪明、伶俐、智慧才能出众,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有的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就比较任性;有的勇敢、坚强、有毅力,有的胆小、懦弱、无耐力;有的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的孤僻、无热情和主动性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在性格形成期奠定较好的基础,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如果打下了好的基础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热情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每位家长不可忽视家庭中教育的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修养。
二、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幼儿时期良好性格的形成。众所周知,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当孩子形成了优良的性格将对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就能把今天的学习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联系起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从一点来说,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的每一瞬间,其实都在教育着儿童,甚至在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家长是孩子们特殊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们特殊的课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重要。言,指言教;行,指身教,两者一致,孩子才能学有道理,行有榜样,自然而然在家庭中的一日生活里受到教育,对孩子良好和不良好的影响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种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的多。有的父母不懂这个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据资料显示,80%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关,尤其是父母品行不端的,
行为不美的占相当的比例。无数的实践证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采取民主型的正确教育态度,孩子表现出活泼大方,聪明可爱,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性,有坚强的毅力等优良的性格品质;而粗暴、溺爱的、专制的等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孩子们表现为孤独、任性、依赖的、自我为中心的等等,由此,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根据性格可塑性的特征,结合孩子们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严要适度,爱而不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等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又因性格的可变性,决定了性格是可以培养的,这就为家长对孩子性格形成教育提供前提。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 开朗,而且独立性强。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所以,父母必须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一长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通俗的说,就是要“先成人,后成才”。学校只能教给孩子知识,性格的养成则往往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然而,这样朴素的道理却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以升学为旨归的功利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的主流。究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产生了误差。于是乎,学校教育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轻品质培养的不良倾向。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每个孩子之间天资有高低,成绩有好坏,家长如果对孩子提出好高骛远的要求,往往会形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方面会导致孩子抱负水平过高,屡战屡败,使孩子原有的自信心受到负面冲击,以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太大,动机状态太强,对成败得失过分看重,形成了过度的焦虑。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真心的呼吁,所有父母对孩子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的沟通,让孩子的性格饱满、健康,友爱,让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点隔阂,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孩子家庭教育6
常常会听到家长教育孩子听话,听妈妈的话,听爸爸的话等等。这种“听话”式的家庭教育,是正确的吗?
“听话”,这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咨询者谈起父母对他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 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 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
尽管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从我平时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察和我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听话”是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对不对呢?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孩子在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 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概括地进行教 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包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独立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儿童独立行为的发展,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给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创造条件。
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余地,再夸大地讲,他不是变成 一个机器人了吗?自己的言行是受别人支配的。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人格吗?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他们大概只会看着父母的眼色办 事,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看着领导意图办事。
我们不是一概反对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是说要通过孩子的理解,本人独立的思维,批判性地去接受别人的话,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听话”,不折不扣地“听话”。
中国家庭教育要求“听话”的传统是中国小农经济在家教问题上的反映。小农经济时代,求得生活安安稳稳,不惹是生非,不出头,孩子乖乖地长大做一个老实人就可以了。这种小农经济下听话教育观念培养不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培养不出敢作敢为、敢为真理而奋斗的人。
听话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时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时期。新的时期呼唤着心理素质高的人才,新的世纪必然会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造就数
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家庭传统的听话教育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不彻底改变家庭的听话教育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法适应新世纪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
哪个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快,哪个家庭就为孩子成长带来益处。我们家长眼光要放开,胸襟要宽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看到未来世界对孩子的需要,把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与21世纪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我们反对“听话教育”并不是反对孩子什么都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什么都不听老师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反对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孩子家庭教育7
“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批评的后果:玲玲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玲玲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
欣赏的奇迹:素素的母亲,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心理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假如孩子习惯撒谎,我们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我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爱抚效应”:激发孩子的情感
爱抚的疗效:小女孩娇娇6岁了,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打针。第一次打针时,是妈妈带她去的。在准备打针时,娇娇哭了。她怕痛。妈妈说:“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妈妈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妈妈就不痛了。”妈妈边说边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部和背部。果然,娇娇觉得那一针比想象中的痛减轻了许多。
打完针后,她问妈妈:“是不是那痛转到您身上了?”妈妈笑着点了点头。
冷漠的伤痛:娇娇第二天去打针,是爸爸带她去。进了注射室,娇娇说:“爸爸,我想让您抱着我。”爸爸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就你麻烦,这么大的人了,打个针还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结果,还没打针,娇娇就“痛”得流出了眼泪。最后,当针尖打进娇娇身体时,她痛得大哭起来。同样是打针,娇娇趴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温情的语言和爱抚,就觉得不怎么痛;而独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针,娇娇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学家点评: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增加自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抚。
家长不妨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抚抚孩子的肩,掸掸孩子身上的土 (有时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孩子的衣领(有时衣领未必歪斜),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时衣服未必有熠皱)……
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紧紧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永远爱你,支持你!”这些细微的举止,会在孩子的脑海里泛起爱的波涛,既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孩子家庭教育8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成人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做不到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即使照做了,也是敷衍的,心里是不服气的,如果家长做到了,不用言语,孩子自然会照着做。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就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才能发掘出孩子无限的潜力。
孩子家庭教育9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它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支持,家庭教育除了需要培养孩子聪明的才智外,同时也需要家长为他树立起爱心、自信心、独立精神、责任感、对美的感悟等一系列的情操品质。孩子不仅要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同时要拥有健康而美丽的心灵世界,使孩子成为一个平衡的优胜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爱心培养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有许多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和他人。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在家里,孩子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根本体会不到他人的贫困、不幸。
首先,我坚持每年带孩子去艰苦的农村至少一次,让他接受磨炼教育。其次,每当亲戚朋友或者邻居家的小孩来家里做客的时候,我都会让他自己分配他们玩具或者零食,让他学着谦虚礼让别人,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美好事物。另外,有一次,他在放学的'路上捡回来一只很可爱的流浪狗,我们不仅及时的给予了对他的赞许,还让他帮为小狗制作了一个温馨的小家。他自己给家里新增的“成员”取名“小白”,并且坚持每天给小家伙喂食,周末给它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如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
增强自信
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他不小心所造成破坏后,他自己也会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我会宽容孩子,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明确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做法以后需要改正。一味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他造成心理阴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甚至更为严重的恶习;或者是因为怕失误而不敢做事,发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中学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他表现出的记忆能力增强,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夸赞。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是他前进路上的“小红花”,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表明家长在陪伴着孩子。他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增强,而表现出烦躁、厌学情绪的,我会很耐心的辅导他子学习。对于儿子的每一点成绩、进步,我都积极地适当进行语言鼓励,切忌打击、埋怨孩子。慢慢地我发现儿子成熟长大了不少,还能独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让我们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允许孩子失败,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责任感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的责任感。从他上幼儿园开始,学校布置的所有学习任务我都鼓励他自己完成,把学习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平时当他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时,我都是及时肯定、鼓励,使他体验到实现诺言,完成任务时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从不他许下不成实现的允诺,也不会向他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诸如打扫卫生、办黑板报、当班干部管理班级等,会要求他主动承担应该完成的任务。例如有的同学没有打扫完教室卫生就跑了,办黑板报时有的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溜了,班上有的班干部不认真负责等,我总是教育儿子,不管别人怎样,都要求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在家里,我也会在他功课任务不多的时侯,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自己的袜子,帮忙拖地板,饭后擦桌子、洗碗筷等,并且归类摆放整齐有序。从小到大,儿子逐步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打理得好习惯。
我期望能尽力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让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具有爱心、自信心、责任心的男子汉。
孩子家庭教育10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孩子家庭教育11
家庭教育妙招,助你成就完美孩子,这里向家长们介绍教育的三个小锦囊,为孩子性格的形成,正确地与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妙招的3个锦囊:
孩子的性格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下面是给各位父母的3个锦囊,必要时可以试试哦。
锦囊1:袖手旁观,让孩子在自我协商中解决纠纷。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父母应先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孩子在自己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
父母的“袖手旁观”介入法,具体的操作可以是:
家庭教育小锦囊
一、假装没有看到孩子的纠纷,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二、对孩子的纠纷,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这并不表示父母完全不关心孩子的冲突,很多时候,父母凭经验可以知道有些小纠纷不用干预和调解,孩子自己能平息和处理冲突。
有时,家长的介入反而使孩子的小纠纷扩大化,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来帮忙了,就更“起劲”了,反而闹得凶。
锦囊2:“自然后果法”,让孩子在体验和反省中解决纠纷。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每当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从而使孩子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自然后果法”具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独特效果,它远比单纯的说教或直接的斥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锦囊3:规则内化,让孩子在范例模仿中解决纠纷。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父母在帮助孩子解决冲突的时候,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孩子去模仿,是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有的孩子已经能分辨是非,但是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做。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练习,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内化交往规则。
说了那么多,有一个宗旨要提一下:作为父母,要尽量地引导孩子宽容待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为他们将来与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家庭教育12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她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10.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单独在一起。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教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6.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30.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38.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它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最后结果也好。
孩子家庭教育13
研究发现,很多孩子的乐观精神跟他们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在对孩子的进行教育时,父母应该多注重孩子乐观精神的培养,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多给他们鼓励。 上期嘟嘟妈问,孩子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不好的事,游戏输了或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会生气不高兴,这样输不起的孩子该怎么办?妈妈们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专家则认为培养乐观的性格才能正视失败和挫折。
跟孩子玩游戏用点儿“战术” 潼潼妈妈:潼潼曾经对学字游戏非常感兴趣,可她赢了就很高兴,输了就会生气。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好胜心理。在玩游戏前,大人每次都要先跟孩子讲“大道理”:玩游戏,可能妈妈获胜,也可能宝宝获胜,无论谁获胜,对方都要祝贺。如果宝宝输了,妈妈要鼓励宝宝:“继续努力,自己努力就会胜利!千万不能哭,哭是没有用的。”做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记住他的“诺言”,第一次游戏妈妈一定要胜利,通常孩子因为刚许诺过,不会立刻嚎啕大哭;第二次游戏,让孩子获得胜利,这时妈妈可以装做很不高兴的样子,比如说:我不玩了,我输了,我要哭了。这时孩子一般会运用“大道理”:妈妈,你说的,输了要自己努力,哭是没用的。每次玩游戏之前,重复一遍道理,几次过后,孩子就学会这个“游戏规则”,就不会大哭大闹,而且会知道要想胜利,只能靠自己努力。 妈妈态度“温柔而坚定” 小麦妈妈:宝宝喜欢和我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但开始时她总要求我按她规定的出手好让她赢。我拒绝了,我告诉她:游戏有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玩。当然开始时她完全不能接受,大哭大闹、诅咒威胁是难免的,到后来也会哀求。有时也想心软,觉得不要把孩子搞成这样。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动摇,就会功亏一篑。就是用那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我接纳你的哭闹,可不会答应你的要求。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闹的程度小了许多,慢慢的,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那就是,她也是要输的,哭闹改变不了结果。
父母别当孩子面“争强好胜” 满满妈: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要乱发脾气、指责抱怨。父母要避免带着成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输赢,把孩子的“第一”和“最好”看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和挫折,不断地丰富自己。 让孩子总结输的原因然后奖励 笑笑妈妈:在小孩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比如,笑笑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会越做越好。”我这样说,既告诉了小孩失败和受挫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大人和小孩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小孩,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小孩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小孩“输不起”的心态。
专家意见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努力。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他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他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挫折和失败打倒。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的心态。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就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对孩子适当的正面教育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输不起”了。
孩子家庭教育14
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学子被骗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这位焦点人物,浙江的这位女博士,自称是一名民警的男子通过电话的方式,告知她参与洗钱,需要以汇钱的方式来证明自身清白,在五天以内她汇款85万元,事后与朋友诉说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这样一名拥有高智商的人,我们很难想象她能落入骗局的陷阱。追根溯源,反映出了教育的短板。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只是来源于学校、社会,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教育和影响。我们老生常谈的教育差异,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的质与量的差异,从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接收的信息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庭教育怎么样,孩子便怎么样。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家长言传身教,做好家庭教育的服务员。首先,家长之间应当关系和睦,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其次,有必要予孩子基本的社会能力,包括基本常识的教育,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社会,提高孩子应对风险的免疫力。最后,父母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风,培育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据了解身为一家之长,不仅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赢得一席之地,回到温暖的家庭还要呕心沥血的为孩子辅导功能,实属不容易。但家长仍然要扛起重任,做好家庭教育的服务员。
学校集思广益,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员。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但学校教育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那么学校也应学会反哺,为家庭教育积极献策,做好指导员。开展培训工作,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培训的内容,建立坚实的家庭教育人才队伍,为家庭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交流工作,俗话说取长补短,虽然各家情况不一样,但优秀的点子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为家庭教育提供可行方案。学校只要集思广益,进言献策,就可以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获利。
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宣传不到位,那么一切工作都是徒然无功的。在婚姻登记处、妇幼保健院医疗组织机构,宣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成立公益性家庭教育委员会,鼓励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等人员积极入户宣传,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意识性。设立商业模式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这样不仅可以派生职业需求,还能为有效家庭教育提供一份选择。可以说社会的共同参与,不仅增强了家庭教育的可行性,也拉动了家庭教育产业链发展。
家庭教育关系着孩子的未来,我们要呵护好家庭教育这棵幼苗茁壮成长,不要让它成为影响孩子全面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要通过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参与,积极成为家庭教育的服务员、指导员、宣传员,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孩子家庭教育15
错误不重提
批评宝宝最主要的是就事论事,不要一个缺点连着一个缺点地批。“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敢表现!像上次表演,你怎么不敢上去呢?其他小朋友表演得那么好!每一个都笑笑嘻嘻的!说一下你就哭了是不是?还哭?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哭!”当批评失去重点,宝宝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这样的批评还有作用吗?孩子还能克服自卑吗?
批评不比较
天下的妈妈最爱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她们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出色、最可爱。但是也挺奇怪的,当妈的张嘴闭嘴就是:“你怎么不看看某某某呢?人家做得那么好!”似乎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家的出色。比较来比较去,最后却伤害了彼此,并让忠告变质失效。
人多不批评
宝宝也是要面子的,且自尊心脆弱而强烈,在人多的时候批评她,拿她跟其他人比较,这对教育孩子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不仅让孩子打心眼里对你反感,还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睡前不批评
这是我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因为睡觉之前比较空闲,也想起教育这回事儿了,于是猛说一通,只想让宝宝听懂我的心声,明白我的苦心,知晓她的.错误,可这么做的结果是把我们这唯一一点儿亲子交流的时间也浪费了,并且让宝宝一看到我摆出跟她聊天的驾势就立即产生抵触心理。
进餐不批评
我发现不少家庭都有这种情况,一家子团圆起来吃饭,结果宝宝就成了挨批的对象。宝宝边吃边听训,不仅影响食物消化效果,完全就没有心理辅导的作用,也令宝宝对批评失去敏感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久了,宝宝听训就会像听歌一样,你播你的他吃他的,完全起不到作用。
情绪不发泄
宝宝做得不好,我也经常生气,控制脾气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火气都到嗓子了就是得吞下去,因为我明白在气头上的教育是没有结果的。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出来了,你是痛快了,但是把伤害转移到了宝宝身上,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孩子家庭教育】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7-31
家庭教育孩子的心得05-19
孩子家庭教育06-1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3-07
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02-21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01-22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06-08
孩子的家庭教育作文12-11
孩子家庭教育11-14
孩子家庭教育【必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