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汇编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
最近发现中班的孩子都成长了很多,许多事情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则,也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且本学期我班又插进了10名幼儿,几名调皮的孩子也带动了班里其他的宝宝,所以,我制定了一些常规的培养。
家园沟通进一步畅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老师已经得到家长们认可和信任。日常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家长们也常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和看法。家长教育观念仍有待提高通过日常观察、和家找沟通,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教育意识不强,对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仍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区。总的来说,我班家长的总体水平较高,对于老师的工作也比较理解和支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向。所以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老师就能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了。
一、因为中班下学期了,我们发现班里的孩子一直都很兴奋,一直喜欢跑跑跳跳,有时连上课的时候都习惯性得跑出来,还会有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所以第一项就是要轻轻的做事,还包括了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不能乱扔等方面。
二、 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三、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毛巾,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折毛巾。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我认为:常规需要坚持,坚持成为习惯!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着重培养孩子的常规,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为将来孩子进入大班、小学做好最基本的“地基”!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2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的时候,就是我们班纪律最乱的时候,到了这个时间,老师一边忙着刷碗,一边忙着打扫卫生,同时又要看好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还要顾虑那些吃饭比较慢的孩子。
今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吃完午饭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没有吃完午饭,我还要看着他们吃完饭。吃完饭的孩子觉得自己没事干了就在那里闹腾,这让我烦心透了,我一边催着没吃完饭的孩子赶紧吃饭,让吃饱饭的孩子把板凳搬到桌子上,准备站队出去散步。孩子们一听到我这个口令纷纷都跑到前面站队去了,也不把板凳搬上去。这时候,我就叫我们班的小王钦诏把板凳一个一个搬到桌子上。我说:“王钦诏,你把那些在地上的小板凳都帮老师把它们搬到桌子上吧,可以吗?”王钦诏听了却很高兴,有一个孩子帮他的忙,他却急着说:“老师说让我搬的,没有叫你帮我,你干嘛搬呀?”我看了心里挺高兴的,孩子们也学会帮忙了,也会自己揽活了,更学会讨好老师了。这下我可找到一个小帮手了。
就像王钦诏一样,如果没有我从忙碌中抽他为我帮忙,我还不知道他这么厉害,这么会帮忙呢。平时在家里,家长应该放开手让自己自由发挥,自己能干的事情绝不能帮他们大包大揽,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也一样,老师适当让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以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的。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3
李静涵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每一次我们开展体育活动走平衡木时,她总是要远远的站在一边,生怕自己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每次都需老师稍微搭一把手才能完成游戏目标。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爬滑梯,李静涵总是在爬上一道阶梯时就扶着滑梯站在那儿害怕的东张西望,盼着有人扶她。为此我除了关注她的安全外,经常鼓励她:“要学会勇敢,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每当这时,我发现静涵的目光不再那么怯怯的,而是露出很想试一试的的表情。
前几天我们在户外自由活动,我老远就看见李静涵跌倒了,正想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但又止住了脚步,看她能怎么办,这时我看到她趴在地上又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做了个让她自己爬起来的动作并投去鼓励的目光,我看到她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含着泪站了起来。她的这一举动对我触动很大,这是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情。回到班里我就对她的这一进步进行了大大的表扬,小朋友都为她拍起了小手,我和孩子们一起说李静涵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第二天我们班在玩一个“送月饼”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朋友抱着一个月饼盒,走过独木桥(平衡木)去河对面给爷爷送月饼,当一个个小朋友都顺利的完成后,李静涵在老师的鼓励下,也拿着月饼盒,一步步的慢慢走过独木桥把月饼送到“爷爷家”。这时小朋友们都为她拍起小手,有的还伸出两根大拇指:“李静涵真勇敢,李静涵真勇敢!”从那以后,她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独立的好孩子。
可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再加上游戏的体验对帮助幼儿认识自我有很大帮助,要多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对孩子们的进步,尤其是对胆小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更应作出大大的表扬,使每一个孩子都勇敢起来,这对他们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4
上中班了,孩子们上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大部分孩子能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并肯定自己的成长。特别是班里来了一位男老师(徐老师)之后,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在篮球中找到了运动的快乐。我们的徐老师会转身拍球、三米投篮、手指转球,这些本领可让小朋友们羡慕了。这不,经过徐老师一段时间的指导,大部分孩子球技也越来越好了。唯独,文文小朋友在小伙伴玩球时,她却躲在一旁失落,每次玩球,她只是抱着球远远地蹲坐那里,因为她不会拍球。后来一段时间,她索性因此而怕上幼儿园了。
一天,在外婆的苦口婆心下。文文好不容易来到了幼儿园,但见了老师和小朋友在玩拍皮球就哭着想逃跑了。我见机“抓住”文文的,可她却在我的.怀里乱扭乱跳。一个不小心撞到了我的下巴,将我的嘴唇擦破了皮。见我流血了了,文文也下意思的听了下来。这时,我看着她,轻轻地说:“文文,你是不是不会拍球啊?但是,翁老师发现你还有许多很棒的本领的,比如:你在整理东西、讲卫生、讲故事等方面都表现很好,还有记性也超级棒哦!”这时,她肯定地点点头。我接着说:“那你是不是要把这些本领每天都带来幼儿园让小伙伴们学习学习呢?”她接着点点头。“哦!看来文文是个爱分享的孩子,那你一定要来幼儿园,我们每天都会等你的!”她再次用力地点点头。看着文文对自己的肯定,我想明天上幼儿园她一定不会再哭了。果然,第二天一早来上幼儿园时文文开心地和我打招呼了,还激动得把我叫成了徐老师呢!也许她做梦也想让自己变得像徐老师那样能有本领,把皮球玩得更好吧。文文,加油!我和徐老师都期待你的成长。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5
小志小朋友是我班一个性独特的孩子,他上课歪着坐,老师请他坐好,他从来不领情,有时干脆一个人坐一排。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是束手无策。
一天听故事,他又一人坐一排,身体向后,头靠在椅背上。旁边的小朋友争着告老师:“老师,小志不认真听故事!”“老师,小志不坐好,他歪着坐。”我一反往常的.做法,对大家说:“聪明的孩子都爱听故事,靠在椅背上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不过小志很坚强,休息一会就好了,老师相信他是最棒的!”一会儿,小志就转过身来继续听故事了。
以后,断断续续又有几次,当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总能“设身处地”的帮他找“理由”,这种间接的教育方式,他特别容易接受。
在他的身上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有了错,当众指出小朋友的错误之处会使孩子脾气更倔,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设身处地的揣摩孩子的心理状态、婉转的告诉孩子怎样做,其实,多数孩子犯错自己心里明白,这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如果我们能找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们下,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关爱,拉近师幼距离,作为教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找到教育孩子的更好渠道。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6
记得我刚进班的时候,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就是:我们班的两个女生赵宸和怡诺早上入园困难,不想上幼儿园,每天都是哭着上幼儿园,愁归愁,但是也要想办法解决。
在一次理论教研中,听一个老师讲他们班的一个小女孩情况和怡诺差不多,经过分析他们两个的情况却是一样,都属于在家家人关爱比较多,而到了中班我对他们的关注少,关爱也比较少,她缺安全感,,找出原因以后,我就结合家长采取了以下方法:
1、话和怡诺单独沟通。
2、入园的时候多和她沟通,多抱抱她。
3、陪她,吃饭时和她坐在一起,户外活动和她一起玩。
4、带喜欢的玩具或者水果入园。
5、情绪稍微稳定一点就表扬她,并且给予奖励。
经过一段时间后怡诺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明显的就是电话沟通了,从一开始的我主动说,到怡诺主动说,从怡诺的一句话到越来越多,从我主动打电话转变为怡诺主动给我打电话等等。现在怡诺每天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了,
有了怡诺的事情做例子,我就和宸宸的家长沟通宸宸的情况,从宸宸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宸宸属于慢热型的孩子,换句话说也就是适应能力慢,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和怡诺类似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我答应宸宸可以带她喜欢的东西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宸宸有了很大进步,可以独自进园了,再也不用爸爸妈妈陪着进教室了。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也很欣慰,当然了,不光是怡诺和宸宸有进步,班里好多孩子都有进步,我也会继续努力,让我们的宝宝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7
≡于插班进来的孩子来说,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小朋友,来到一个又要重新熟悉的新环境,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难免会有一点小情绪。就如我班今年插班进来的小女孩郁家宁,可以说她是感情很丰富的一个孩子,特别爱她的妈妈,记得那次上课,我让孩子们对着妈妈的`照片说一声“妈妈,我爱你”,那时的她又一次哭了,我问她你为什么哭呀,她说:我想我妈妈了”。
一个多月来,妈妈每天送她来幼儿园她都舍不得妈妈离开,抱着妈妈不肯放手,觜里还不停的说:妈妈你早点来接我,妈妈你中午来看看我”。
≡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结识新的小伙伴,我选出几名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幼儿帮助接待她,多主动和她交流,和她一起玩,让她不会感到寂寞,感受到伙伴给与的快乐,而我也经常的抱抱她,和她说说快乐的事,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现在的她,早晨来虽然还是有点小情绪,但相比前一个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们老师很欣慰,因为看到了她的进步,她的改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她一定会很快乐。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8
一、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克力非常高兴地在那里吃,特别开心。可是,他奶奶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她就会马上过来询问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会告诉孩子巧克力吃了会坏牙,会上火,反正巧克力带给孩子美味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其实,吃巧克力就是一种愉悦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时候已经没有愉悦的心情了,他瞻前顾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种负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觉得特别扫兴。
孩子现在3岁,他会这样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一块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块。”“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给我讲一个吧!”我感觉孩子越来越退缩的,这种礼貌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知道长期这样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只是隐隐觉得已经挺可怕的了。
二、在孩子选择时,商量的过程很重要
我也经常会给儿子小楠定一些规则,现在,小楠上幼儿园大班了,他很习惯我跟他商量着解决一些问题,于是,商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我和孩子去超市,孩子也会告诉我他想买什么,会跟我商量,我可能会回应他说,这个可以买,那个不可以买。比如说,小楠想要买一本书时,他会对我说:“妈妈,我想买这本书。”然后,我会想想,权衡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买回家。有时候,我会商量着说:“我出大部分钱,你出小部分钱吧。”小楠会特别高兴。我觉得,有限定的自由选择会让孩子感觉很安全。妈妈这时候如果能带着他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很满足,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我觉得商量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三、只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提到孩子不吃某种蔬菜时,很多妈妈会很困惑:这时候是逼着孩子吃,还是答应孩子不吃?其实,父母有的时候,也会不愿意吃某些东西。大人同样也会说:“这个是我不爱吃的。”为什么父母能够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就不能选择呢?
我觉得,孩子不爱吃的东西可以少吃,没有必要逼着孩子吃掉你认为有营养的所有东西。其实,孩子有偏好也很正常。可是,我们的原则是孩子不爱吃可以少吃,但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每个阶段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妈妈也无法得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爱吃。比如说,我的儿子小时候不爱吃茄子,可是他现在就很爱吃茄子了。所以我主张让孩子都尝尝,也许哪天他就爱吃了。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多尝试才会有选择,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吃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四、和孩子分享他的选择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受
我朋友的女儿纯纯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纯纯说,同学的妈妈都不会带他们去吃汉堡,不会给他们买薯片。因为妈妈们觉得那些是垃圾食品。但是,我的朋友很有童心,她有时也会饶有兴趣地跟孩子去麦当劳买一堆薯片,偶尔满足孩子的愿望。她还会和女儿一起看樱桃小丸子,跟女儿一起买零食吃,这个女孩在她们班里面是所有孩子都羡慕对象,她也觉得特别幸福。我觉得好吃的,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会加倍的。
五、给孩子选择的自由需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
对孩子来说,交流的过程其实比是否吃到了汉堡、薯片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真的去关注孩子了,去分析琢磨,去用心了,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便是爱了。
妈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孩子有时候要一件东西,妈妈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这时妈妈要停下来想一想,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情况下,孩子实际需要的是爱的感受。孩子同样需要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要到没要到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得到爱。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1、尊重孩子的选择,找到给孩子心理和身体营养的平衡点
有时孩子拼命要一件东西,他是在替换他没有得到的爱。妈妈在考虑到孩子身体的充足的营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充足的能量。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充足的能量,就会在小事情中找到取舍的平衡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并从中得到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方说,妈妈大部分时间不会让孩子多吃糖,妈妈会告诉孩子,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妈妈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如果孩子有小朋友来玩时,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给小朋友拿出糖来,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觉得孩子童年和父母互动非常重要。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一些权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不是随意的。父母也要表达他们的愿望,父母要有决策权。妈妈应该让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这么多好吃的,到底我喜欢吃哪个?孩子需要挨个去尝尝,尝完了他我才知道:“哦,原来这是我喜欢的。”
2、既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又要培养孩子承担后果的勇气
孩子常常会想做一些客观上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想画画,但资质不够。这时候,妈妈就会很犹豫:如果孩子多年后才悟到自己根本没有画画的天赋和激情,那时孩子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妈妈还是应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将人生坐标放在一个比较宽广的'背景下,成功的标准就非常多了。但是,在这些标准之中有一个不变的标准,那就是内心的体验。其实,无论在别人看来成功与否,自己内心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种体验也是每一个妈妈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因为,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我想,如果妈妈是出于本能和爱,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当她经历了之后,她才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会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会做出真正的选择。而因为有妈妈的爱和信任作为后盾,孩子的内心能量就会很充足,他便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他便敢于去承担。
最后,我想说,理解孩子,是妈妈给孩子自由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也是妈妈培养宝宝选择能力的心的开始。当我们带着爱开始去理解、信任孩子的时候,我们便会拥有这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9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的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助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白天文喊道:"老师,毛国益的鞋子穿反了。"国益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蔡兴俊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一冉发现兴俊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兴俊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因此,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0
林林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平时扎着两个小辫,一甩一甩地,着实像个大头娃娃。由于她在班里算是年龄较小的,大家伙儿都挺照顾她,像小妹妹一样,我刚带这个班的时候,还不太明白,个子那么结实的小姑娘,怎么还需要别人帮助。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后,我才恍然大悟,她可是爸妈的“宝”,好不容易才怀上了她,这不,大家都宠着惯着,生怕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吃完餐点后,大家都在玩自己带来的玩具,林林突然跑过来,一手拽着一把带迷宫的尺,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台红色的音乐盒,嘟起嘴生气地说:“丁,她们不让我一起玩!”我原先看到那红色的.音乐盒在丁手里,于是就想到可能是她把玩具拿回来后,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就问 “为什么呀?”她低头不语。“是不是他们也想玩你手里的玩具呢?”点点头后,我就告诉她玩具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他们就愿意和你一起玩了。可是她想了想,却提出要我去说,“你帮我去说嘛!”我想这是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她自己去处理,于是故意说:“老师要去倒杯水,等我回来时,看看你是不是和他们和好了!”然后转身去钢琴后面倒水。这下,她只好硬着头皮去说了,不一会儿,他们几个就坐到一起有说有笑了。
通过这件事,发现很多时候,只要老师放一放手,让她们自己去处理身边的小事,你会发现他们都很能干!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1
今天在班级里组织小朋友们学习了一节语言课《你爱我吗》,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小浣熊欢欢趴在妈妈的身上睡午觉,看见了小袋鼠的妈妈把宝宝从地上抱起来,轻轻拍拍身上的灰尘并吻了吻,宝宝脸上笑出了一朵大花说:“谢谢妈妈,我好爱妈妈!”妈妈笑着说:“妈妈也很爱你!”欢欢看到了心想:我的妈妈不像袋鼠妈妈一样那么温柔,她一定不爱我。接着又看到了猴子妈妈帮宝宝梳毛,欢欢心想:我的妈妈也不会帮我梳毛。她肯定不爱我。当妈妈睡醒时带着欢欢爬上树梢摘了最嫩的叶子给宝宝吃,欢欢就小小声的问:“妈妈妈,你爱我吗?”妈妈摸着欢欢的头说:“傻孩子,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小朋友们的身上同样出现有,其实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总会让我们产生:妈妈不爱我这样的想法,以至于会和他人作比较。当我给小朋友讲完之后,我们进行了聊天,我就问:“小朋友你们最爱的人是谁?最爱你们的人又是谁呢?”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有的是爷爷,爷爷带着去花卉市场;有的是妈妈,妈妈给我做饭;还有的是爸爸,带着去游乐场。不同的答案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脸上的幸福,接着引导小朋友们讨论表达爱的方式,并告诉他们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很爱我们,在家里有家人;在学校有老师。他们爱你们的方式跟种各样。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有个小朋友说了一句话:那我的妈妈就太厉害了,跟马艳老师一样!
我一听,心里一颤:是啊!由于平时对他们要求比较严厉,管理严格凡是争先,忽略了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我知道他的妈妈跟我一样严厉,于是我告诉他:对你严厉是想让你成长的更棒,表现的更好,以后老师会像袋鼠妈妈一样温柔好吗?他一听高兴地不得了。
我在反思:对于教育,不光是严厉和原则,更多的是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4月份是幼儿园的.“爱心教育”启动月,那么我们将会全身心的投入最多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让他们感受老师、家人的爱,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亲爱的家长朋友:您是否也对孩子太过于严厉,缺少对孩子的爱,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温柔的爱孩子,细心地教育孩子!就像袋鼠妈妈一样!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2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流传布置多少年的一句话,而众多的家长也是用这简单的七个字来要求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得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孩子的规则是必须从小树立的,因为只有从小就让孩子们知道规则是多么重要,而且是必须遵守的。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定规则而且是必须这样做,因为有些规则是不可以让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不可让步的,有些规则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让步。
有些家长认为规则那些都是小事,不用太计较,可是还有一句话也请家长们别忘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别忽略一件小事的影响。我们班有些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吃饭喜欢边吃边玩,有的喜欢看电视吃,或者是吃饭喜欢讲条件,不答应就不吃饭”。可是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是这样,边吃边玩还讲条件。所以即使是已将微不足道的小事,无关紧要的规则其实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再如在幼儿园自己的被褥自己折这件小事,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自己不折,而且还理所应当的让别的小朋友帮他,当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义正言辞的说:“我家里从来没有人让我折也从来不让我自己穿衣服,所以现在我也不折”。我说:“那个是在家里老师不管,可是在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必须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他转头就走了,后来的一段时间他的被褥也是小朋友折的。可见家里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那么即使在幼儿园里有明确的规则也是没用的,因为有不同的.要求孩子会选择较容易的来要求自己。由此可见规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大,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可见规则的重要,所以家长们别太娇惯你们的孩子,也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些规则,让他们从小便有规则意识,也让他们从小便开始遵守规则。可别让你的娇惯和无规则让孩子没有目标和方向。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3
春天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一抹新的气息,阳光·永丰幼儿园的广播里传出了阵阵稚嫩的声音,精彩的故事也随之而来,每周三和周五的11:15--11:45是我们的播报时间,由大班组的孩子们为大家带来各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供幼儿倾听、欣赏、学习,如:好听的故事、优美的诗歌、有趣的谜语等等,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感受。
我们的小喇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每周我们将会轮流让各班的孩子一起播报,这样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成为大胆、自信地展现自己的精彩舞台,每周的两次播报还能带给全园孩子不同的惊喜。这样一个小栏目的开辟,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内涵更丰富。
小喇叭小广播站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扇窗户,是孩子们的大舞台。“小喇叭”广播站是专门为小朋友广播的幼儿节目,是家园沟通的平台。当我们聆听着一段段稚嫩的声音,充满着自信和稚气时,我们坚信,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和教师们的精心打造下,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阳光小喇叭”带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播报感受,带给了孩子们很多的快乐~~~相信我们的“小喇叭”会留给孩子们一个精彩的童年。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4
就幼儿教师而言,我认为应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调控。
一、教态的调控
当教师一走进教室,他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情达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
1、微笑时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表情
情感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以情感人。当教师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来到幼儿中间,教师的情绪辐射就会使孩子产生愉悦欢喜之感,对教师油然而生的亲切、亲近之感使教师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权,融洽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气氛缩短看师生间的距离
当然,微笑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来到幼儿园前,微笑中要带有热情,以获得幼儿信任;提问时,微笑中要显得深沉,以引起幼儿的思考;一旦幼儿回答问题受挫时,微笑中要显得温柔亲切,以减轻他失误的沮丧;而对幼儿的质疑,微笑中要表达出赞许和鼓励……只要教师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春风徐徐吹入幼儿纯洁美好的心扉。
2、教师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帮助自我调控
教师的脸是幼儿的一本“活教材”,要让幼儿从这本“教材”上读到许多指令、感受到许多温暖,以此调节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表情可以“冷”一点,以示教师的.庄重和威严;有时教师也可以“热”一点,即兴发挥,以示教师的风趣和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所以教师既要懂得“生气”“不满”的艺术,也要会“风趣”“机智”,懂得灵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学调节的力度。
3、教师应时时用眼神来进行调控
眼神能传递丰富的意蕴,其交往作用往往连语言也无法企及。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要具有敏锐的透视性,以广角度的扫描捕捉反馈信息。同时,教师的眼神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意愿,要带有信任、期待、激励,以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就是用眼神批评孩子,也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使幼儿容易接受。其实幼儿非常留心教师眼睛中透出的信息,因此教师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无人,也不能执着于一点、居高临下,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时扩大目视范围,并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既把全体幼儿置于自己的眼下,使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况而有别。
4、教师应适当用“动作语言”来进行调控
动作语言是幼儿教师特殊的职业语言。当幼儿哭着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会蹲下,拉着幼儿的手,甚至抱起幼儿,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当幼儿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略带夸张地伸出大拇指,甚至亲他一下,以使幼儿体验成功;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教师要走上前弯下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幼儿就会鼓起勇气……这些动作语言的调控,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准备阶段把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的差异和背景缩小到最低限度;在实施阶段,又以自我调控来弥补这种差异和背景。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15
吃过下午点后,有个孩子们来对我说:“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偷偷扔掉的。”“多可惜。”“这是谁扔的?”我大声问孩子们,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语气缓和的说:“谁扔的这块饼干?”孩子们还是没有作声的,谁也不敢承认。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饼干的事却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积极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因为许多孩子都看见了。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看怎样制作饼干。通过录相观察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然后我用橡皮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饼干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张家蕊和杜青妍,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现在吃得多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现在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不活动,高兴或不高兴增多或减少,还有就是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减少,不想吃了。”这时李争顺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李争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李争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李争扔的。我及时说,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李争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李争,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而不应该怒气冲天大声训斥,应当多从正面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比点名批评会更有效果。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相关文章:
教育孩子随笔11-26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给孩子自信》04-02
中班教育孩子故事随笔(通用25篇)02-24
教育随笔:耐心教育孩子11-07
教育随笔:给孩子关爱11-07
教育随笔:孩子画11-10
教育随笔:走近孩子11-10
教育随笔:孩子画11-28
鼓励孩子教育随笔09-29
调皮孩子教育随笔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