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作文

时间:2024-07-13 14:36:06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育孩子的作文汇编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教育孩子的作文汇编六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我和儿子走了一路,聊了一路,心情很是轻松。一进家门,先生就开始唠叨个不停,说这几天工作快要把人给累死了,学校一天假期也没有,这几天胸口闷得快要受不了了...先生还想滔滔不绝的发牢骚,我偷偷给他做了一个手势,又悄悄的指了指儿子,他即刻明白了我的意思,笑了一下,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当我有机会和先生单独在一起时,我就和他交流,对他近期的工作态度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只夸得他不好意思,说最近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身体有些不适,心情低落时,有时也会在家里传递负能量,这点你提醒过多次,但还是没有改掉,还需要修炼。我接过他的话茬,说:“是呀!当孩子们在家时,家就犹如学校的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对孩子都有影响,正能量或者负能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孩子当下对待学业的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作为父母,每天需要学习并反思,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就是送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先生连连点头说是这个理,以后会慢慢的改变自己。”

  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碰撞一朵云的|话,那么家庭好的教育更像一棵扎根深厚的'大树,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然后在爱的培育下,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大树如此,教育更是如此,家庭教育和大树同样的道理。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做一棵大树,母亲则是一片绿草地。母亲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有很多做父亲的这样认为:男人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应该说,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一个都不能少,谁也代替不了谁。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补的,都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比如,男性的冒险、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的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孩子可以在与父母接触当中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既勇于冒险又不失稳重,既坚定、大度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有些国家十分盛行父亲“陪产假”,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出世时就享受到父亲的照料和养护。父亲能为男孩子树立一个母亲之外的大人的形象,从而让孩子感受父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有母亲的养育是不够的,父亲的参与影响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尤其对女孩具有更大的效果。

  父爱决非母爱所能代替,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等影响儿童,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以及不惧困难等特征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与学习,这与孩子在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的诸如关心、同情心、温和、善良等品质的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共同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孩子较为完善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和儿子一起读完《火鞋与风鞋》,站在不同的角度,彼此都有截然不同的受益。作为家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文中的“风鞋”爸爸,在引导教育孩子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诸多智慧。

  一个自认为不幸的小主人公迪姆:又胖又矮,处处被人嘲笑,自卑郁闷。一个靠修鞋为生的鞋匠父亲:家境窘迫。他是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其中暗藏的教育智慧又是什么呢?

  一.发自内心的赏识,让孩子找到了心灵的支撑。当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嘲笑迪姆时,风鞋爸爸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肯定自己的孩子。告诉迪姆父母是如何爱他,他是世界上最让父母称心如意的孩子。正是这种无形的支撑和赏识,给一度迷途无助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无限的安慰和依靠。

  二.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流浪,让孩子在磨砺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最好的自己。面对孩子的自卑郁闷,鞋匠爸爸没有斥责,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没有唠叨。而是在孩子满七岁时,亲手缝制一双火鞋送给他,背上行囊,带着孩子走进大山开始了漫游流浪。睿智之极的他选择了陪伴,和孩子同甘共苦,在磨砺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孩子的身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你具有狮子般的勇气和骏马般的力气吗?火鞋?”“哪怕森林幽深黑暗,哪怕路途崎岖遥远,湍急的溪流无法把我们阻拦”“只有在极其孤独,极其悲伤的情况下,才可以叫‘黑暗’……亲爱的上帝与我们同在,他在紧握着你的另一只手。”诸如此类鼓舞人心的话语,不时从风鞋爸爸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是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吗?

  四.因势利导的小故事,让孩子从中悟出了诸多道理。《星星兔》让迪姆学会战胜黑暗和孤独;《伤心的小黑羊》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所谓外表的美丑,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唯一的;《长鼻婆娘》让他远离生气,重新快乐开心……风鞋爸爸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用这些妙不可言的小故事,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风波”,最终找到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五.适时的“狠心”,给孩子独自尝试冒险的机会。

  面对没有栏杆的溪流,“狠心”的风鞋爸爸径自往前,对迪姆的求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冒险尝试,虽掉入小溪,却培养了孩子勇于挑战的胆识。迪姆之所以能独自闯进漆黑的森林,有惊无险,平安归来,与父亲一次次悉心引导是分不开的。

  六.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文中的风鞋父亲,有时是儿子亲密无间的小玩伴,风风火火地闯荡,幽默逗趣地调侃;有时又是孩子成长路上睿智的领路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为孩子讲述一个个生动且又蕴含哲理的故事。他自如地掌控着火候,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成了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正是风鞋爸爸一次次耐心地引导,发自内心地赏识,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适时的“狠心”放手,才让陷入低谷,自卑郁闷的迪姆,最终找到了自信,敢于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自己。

  如若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能如此对待我们的孩子,差等生,问题少年,完全可以销声匿迹,幸福和谐也将盈满我们的家园。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5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果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 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错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已经有种潜意识的反抗力量了,而这种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课复习。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们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次交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做得不对,要在下周改正。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6

  在我们家属院里有这么三个孩子。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第一个女孩叫作爽爽,第二个女孩叫做玲达,第三个女孩叫做恬恬。她们今年都五岁了。而且都十分的漂亮。

  爽爽是我婶婶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在家里叔叔婶婶都惯着她,宠着她。不过唯一好的是婶婶的教育方法是在自己什么地方摔倒的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她不会去干涉。而且婶婶十分的要强,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得第一。

  玲达是我爸爸朋友家的孩子,她十分的懂事乖巧,听父母的话,不过她的父母虽然爱她,并不是像我的叔叔婶婶那样溺爱自己的孩子,不对的地方,就给予批评教育,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让她变的更加完美起来。父母对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她快快乐乐的成长慢慢的学习各种知识,并不要求一步到位。那样的孩子会感到压力。

  第三个女孩我认识的比较晚一些,不过我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很懂事的,而且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柔弱的美。我比较欣赏她也许是我们俩个的性情比较相似吧。

  她们三个一开始玩的很好。尤其是爽爽和玲达更是形影不离,但是从那次:玲达正再脱轮滑鞋,她正站着脱,爽爽推了她以下,差一点摔倒,大家都刚开始学如果摔倒了后果就不堪设想啊,玲达也是出于害怕感,所以拧了她一下。爽爽就不干了。跑去了她妈妈那里你看她妈妈一看到她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好像是拉了她的一块儿肉似的,对她的女儿说:“以后不要和她玩了,说这便怒气冲冲的上楼了。”

  玲达看到这种情况,她气哭了,恬恬跑过去说:“别哭了玲达,我们不和她一般见识。”玲达说:“恬恬你真好,我谢谢你以后我们俩个一起玩好吗?”“好”恬恬点点头。

  以后这爽爽和玲达便干上了,只要爽爽看到玲达一下来,她就上去.通过这件事大家都可以看出同样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孩子,爽爽是温室中的花朵,溺爱中成长的孩子。而玲达和恬恬是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玲达和恬恬。

《实用的教育孩子的作文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育孩子的作文】相关文章:

教育孩子的作文07-02

教育孩子的作文03-20

孩子的教育作文03-21

[可以教育孩子的故事]教育孩子的故事04-13

教育孩子的作文[通用]07-02

教育孩子的作文(集合)07-02

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04-07

关于教育孩子的作文12-19

教育孩子的故事作文01-05

教育孩子的方法作文12-2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的教育孩子的作文汇编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教育孩子的作文汇编六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我和儿子走了一路,聊了一路,心情很是轻松。一进家门,先生就开始唠叨个不停,说这几天工作快要把人给累死了,学校一天假期也没有,这几天胸口闷得快要受不了了...先生还想滔滔不绝的发牢骚,我偷偷给他做了一个手势,又悄悄的指了指儿子,他即刻明白了我的意思,笑了一下,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当我有机会和先生单独在一起时,我就和他交流,对他近期的工作态度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只夸得他不好意思,说最近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身体有些不适,心情低落时,有时也会在家里传递负能量,这点你提醒过多次,但还是没有改掉,还需要修炼。我接过他的话茬,说:“是呀!当孩子们在家时,家就犹如学校的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对孩子都有影响,正能量或者负能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孩子当下对待学业的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作为父母,每天需要学习并反思,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就是送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先生连连点头说是这个理,以后会慢慢的改变自己。”

  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碰撞一朵云的|话,那么家庭好的教育更像一棵扎根深厚的'大树,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然后在爱的培育下,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大树如此,教育更是如此,家庭教育和大树同样的道理。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做一棵大树,母亲则是一片绿草地。母亲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有很多做父亲的这样认为:男人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应该说,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一个都不能少,谁也代替不了谁。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补的,都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比如,男性的冒险、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的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孩子可以在与父母接触当中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既勇于冒险又不失稳重,既坚定、大度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有些国家十分盛行父亲“陪产假”,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出世时就享受到父亲的照料和养护。父亲能为男孩子树立一个母亲之外的大人的形象,从而让孩子感受父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有母亲的养育是不够的,父亲的参与影响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尤其对女孩具有更大的效果。

  父爱决非母爱所能代替,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等影响儿童,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以及不惧困难等特征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与学习,这与孩子在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的诸如关心、同情心、温和、善良等品质的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共同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孩子较为完善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和儿子一起读完《火鞋与风鞋》,站在不同的角度,彼此都有截然不同的受益。作为家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文中的“风鞋”爸爸,在引导教育孩子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诸多智慧。

  一个自认为不幸的小主人公迪姆:又胖又矮,处处被人嘲笑,自卑郁闷。一个靠修鞋为生的鞋匠父亲:家境窘迫。他是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其中暗藏的教育智慧又是什么呢?

  一.发自内心的赏识,让孩子找到了心灵的支撑。当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嘲笑迪姆时,风鞋爸爸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肯定自己的孩子。告诉迪姆父母是如何爱他,他是世界上最让父母称心如意的孩子。正是这种无形的支撑和赏识,给一度迷途无助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无限的安慰和依靠。

  二.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流浪,让孩子在磨砺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最好的自己。面对孩子的自卑郁闷,鞋匠爸爸没有斥责,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没有唠叨。而是在孩子满七岁时,亲手缝制一双火鞋送给他,背上行囊,带着孩子走进大山开始了漫游流浪。睿智之极的他选择了陪伴,和孩子同甘共苦,在磨砺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孩子的身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你具有狮子般的勇气和骏马般的力气吗?火鞋?”“哪怕森林幽深黑暗,哪怕路途崎岖遥远,湍急的溪流无法把我们阻拦”“只有在极其孤独,极其悲伤的情况下,才可以叫‘黑暗’……亲爱的上帝与我们同在,他在紧握着你的另一只手。”诸如此类鼓舞人心的话语,不时从风鞋爸爸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是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吗?

  四.因势利导的小故事,让孩子从中悟出了诸多道理。《星星兔》让迪姆学会战胜黑暗和孤独;《伤心的小黑羊》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所谓外表的美丑,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唯一的;《长鼻婆娘》让他远离生气,重新快乐开心……风鞋爸爸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用这些妙不可言的小故事,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风波”,最终找到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五.适时的“狠心”,给孩子独自尝试冒险的机会。

  面对没有栏杆的溪流,“狠心”的风鞋爸爸径自往前,对迪姆的求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冒险尝试,虽掉入小溪,却培养了孩子勇于挑战的胆识。迪姆之所以能独自闯进漆黑的森林,有惊无险,平安归来,与父亲一次次悉心引导是分不开的。

  六.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文中的风鞋父亲,有时是儿子亲密无间的小玩伴,风风火火地闯荡,幽默逗趣地调侃;有时又是孩子成长路上睿智的领路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为孩子讲述一个个生动且又蕴含哲理的故事。他自如地掌控着火候,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成了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正是风鞋爸爸一次次耐心地引导,发自内心地赏识,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适时的“狠心”放手,才让陷入低谷,自卑郁闷的迪姆,最终找到了自信,敢于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自己。

  如若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能如此对待我们的孩子,差等生,问题少年,完全可以销声匿迹,幸福和谐也将盈满我们的家园。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5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果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 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错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已经有种潜意识的反抗力量了,而这种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课复习。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们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次交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做得不对,要在下周改正。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6

  在我们家属院里有这么三个孩子。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第一个女孩叫作爽爽,第二个女孩叫做玲达,第三个女孩叫做恬恬。她们今年都五岁了。而且都十分的漂亮。

  爽爽是我婶婶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在家里叔叔婶婶都惯着她,宠着她。不过唯一好的是婶婶的教育方法是在自己什么地方摔倒的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她不会去干涉。而且婶婶十分的要强,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得第一。

  玲达是我爸爸朋友家的孩子,她十分的懂事乖巧,听父母的话,不过她的父母虽然爱她,并不是像我的叔叔婶婶那样溺爱自己的孩子,不对的地方,就给予批评教育,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让她变的更加完美起来。父母对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她快快乐乐的成长慢慢的学习各种知识,并不要求一步到位。那样的孩子会感到压力。

  第三个女孩我认识的比较晚一些,不过我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很懂事的,而且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柔弱的美。我比较欣赏她也许是我们俩个的性情比较相似吧。

  她们三个一开始玩的很好。尤其是爽爽和玲达更是形影不离,但是从那次:玲达正再脱轮滑鞋,她正站着脱,爽爽推了她以下,差一点摔倒,大家都刚开始学如果摔倒了后果就不堪设想啊,玲达也是出于害怕感,所以拧了她一下。爽爽就不干了。跑去了她妈妈那里你看她妈妈一看到她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好像是拉了她的一块儿肉似的,对她的女儿说:“以后不要和她玩了,说这便怒气冲冲的上楼了。”

  玲达看到这种情况,她气哭了,恬恬跑过去说:“别哭了玲达,我们不和她一般见识。”玲达说:“恬恬你真好,我谢谢你以后我们俩个一起玩好吗?”“好”恬恬点点头。

  以后这爽爽和玲达便干上了,只要爽爽看到玲达一下来,她就上去.通过这件事大家都可以看出同样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孩子,爽爽是温室中的花朵,溺爱中成长的孩子。而玲达和恬恬是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玲达和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