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

时间:2022-01-26 12:26:35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对孩子的教育(集合15篇)

对孩子的教育1

  当孩子做错事时,当孩子的行为没有满足你的期望时,你是怎么处理的?面对这种情况,一些脾气暴躁、教育观念陈旧的家长,总是对孩子非打即骂。用这种暴力方式教育孩子,危害究竟有多大?看看以下这个案例,你就会知道。

对孩子的教育(集合15篇)

  北京曾曝出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16岁的北京中学生将母亲残忍地杀害后,平静地从母亲身上搜出600元钱,然后若无其事地去网吧上网。几天后,被公安民警在网吧抓获时,他一脸淡然,没有丝毫的惊慌,也没有半点悔意,让见识过不少犯罪事件的公安民警们也直冒冷汗。

  后来,警察经过多方了解后得知:这名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被母亲打骂。越是被母亲打骂,他就越是反抗,成绩一直没有提升。

  心理专家分析,这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内向,母亲长期的打骂管教使他内心产生了一些病态的想法。当母亲又一次打骂他时,他已被仇恨屏蔽了眼睛,所以最终做出了弑母的惊人举动。这个悲剧的`发生,和少年的母亲长期采用打骂这种暴力方式管教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看到这样的案例,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事实证明,一味地打骂,并不能帮助孩子进步。有调查显示,很多未成年犯人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就有不端行为,并且他们常常受到父母打骂。

  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不仅会加剧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要知道,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个脾气暴躁、热衷于用暴力方式教育孩子的人,怎么可能教育出性格健全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走上父母的老路,将这种家庭教育悲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在杜绝暴力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通常来说,父母选择暴力对待孩子,往往都是一瞬间的事情,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记了。因此,当你想发火、想打骂孩子时,请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妨暂时离开现场,或者忙点别的事情,等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出现矛盾时,家长千万别丧失理智地对孩子一顿暴揍,而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也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平静地和孩子交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打骂是一种不良的管教方式,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从表面上看,打骂可以让孩子暂时改正错误的行为,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容易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以逃避父母的责骂。除此之外,打骂还会扼杀孩子个性,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变得唯唯诺诺、逆来顺受。总之,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注定是失败的!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对孩子的教育2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对孩子的教育3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不高不低

  案例

  我儿子在一所示范高中上学,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在年级属中上等水平。今年8月,我妻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请我们全家吃饭。在饭桌上,我们聊起了今年的高考形势以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压力等。大家一致认为现在考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要考就要考重点大学或211大学。回到家里,我们全家开了个紧急家庭会议,妻子拿出2万元钱,让我给孩子报一对一的辅导班,并和儿子说:今年你上高三,咱们全家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保证你考上重点大学。如果你考不上重点大学,父母的脸可就没地儿搁了!听完这番话,儿子当时就火了,说:人家的孩子考上清华,我就一定要考北大吗?我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你们谁爱考谁考去人们都说高考如战场,我们当家长的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什么孩子却是这种态度呢?

  分析

  暑期刚过,各个学校在高三年级开学前夕都要召开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家长会,其目的就是让考生与家长一起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凝聚合力,实现梦想。20xx年北京市的高考录取率已超过80%,示范高中的录取率又再创历史新高,这对于每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考生来讲,无疑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变成动力,时刻鞭策着每一个考生。我相信每个考生都希望自己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都会憋足了劲,在高三这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知识,发挥自己的学习实力。但人是有差异性的,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评价孩子的实力。每一个孩子基础不一样,学习方法和心态及接受能力不一样,不能一刀切。有的家长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考入名牌大学,非常羡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增光,为校添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孩子力所不及的目标,往往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建议

  家长要帮助孩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最好使自己的孩子处于自信而不自满的心理状态。学习水平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必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不高不低。家长期望值过高,是考生形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在期望值的高低方面,家长要把握一个良好的尺度,做到这点很重要也很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时候家长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理想而把期望值定高了,但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并没有预期的好或者说离自己所想象的结果有差距时,便会心情低落,还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我们在做每一件事前,不要把目标、期望值定得过高,一定要把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不论结果怎样,自己都可以承受下来,因为事先都考虑过这些问题。而且,还可能会有好的方面被自己发现,得到意外收获。

  社会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脱离了孩子的实际,一味盲目攀比,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到头来家长只会感受失落的痛苦和更大的心理失衡。家长期望值越高,孩子在学习上所面临的困难和遭受挫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孩子刚进入高三的日子里,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孩子保持合理期望,和孩子一起度过这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高考之年。

对孩子的教育4

  多少钱可以宠坏一个孩子?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缺乏人生理想、乱花钱、自私、贪婪等,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帮助他们改正这些错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理财的能力,这是教师和家长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学校对孩子进行了哪些理财教育?问了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说哪儿有时间?补习语文、数学、英语还没有空呢!面对这样尴尬的回答,不得不思考,作为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

  前段时间,我对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六年级的44个学生及家长分别进行了"中国儿童理财教育"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家长中,经理、教授、工程师居多,大多住在中关村、大学附近,属于高收入群体,但他们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在收回的44份家长问卷中,19人明确回答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理财教育;12人告诉孩子什么是储蓄生息;10人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应该节约;有两人教孩子如何打工挣钱;两人为孩子建立收支簿;只有一位家长列出了孩子从两岁开始接触钱币到10岁存钱、创收能力、花钱、慈善献爱心教育、带孩子到父母工作场合了解家庭收入的来源等,这位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意识比较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可惜占的比例太小。

  回头让我们再看看学生的答卷,当学生拿到问卷后好几个孩子问老师:什么是理财?是不是让我们花钱呀?是不是教我们炒股?经过老师解释后学生开始答卷。问卷第一题是:你知道父母每月的经济收入吗?了解家庭每月开支情况吗?16个学生知道父母的收入情况,而支出情况只有两个孩子能说清楚,大部分不知道,家长之友《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其中有一份问卷让我们啼笑皆非,在家庭每月开支处孩子写的是1000元,而自己的零花钱每月就1000元,也就是说这个12岁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每月开支。

  当问道:你有没有靠自己的劳动挣钱的经历?大多数孩子很开心地回答:有---在家里擦桌子、洗碗得到1元、5元。其实这些应该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家长误以为可以培养孩子靠劳动挣钱的意识,长期下去,孩子必然只会认钱却毫无"责任"二字。

  至于学校对孩子进行了哪些理财教育,那更是一片茫然。问了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说哪儿有时间?补习语文、数学、英语还没有空呢!面对这样尴尬的回答,不得不思考,作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有几个建议提出来供参考:

  正确看待金钱理财教育包括3个方面:赚钱、花费、管理。赚钱是得到金钱的方式;花费是消费;管理是对金钱的'态度。在日常生活里教孩子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使其从对金钱的接触中学习自尊、自立、责任才是最重要的事。

  将理财教育纳入学校、家庭学校、家庭应把以怎样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使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纳入青少年整个成长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

  劳动创造财富在日本家庭教育中,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给他付钱的话,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让孩子明白劳动创造财富这个道理,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从而知道赚钱的正当途径。分年龄段来进行理财教育我们先看看美国少儿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3岁-4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6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9岁能看价格标签、比较价格,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并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0岁-12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使用,并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中国还没有发展到给未成年人提供挣钱机会和市场的程度,我们可以根据国情对孩子进行取舍。

  教会孩子管理零用钱从培养孩子最初的金钱意识、掌握初步的钱财支配能力的角度来考虑,适当给孩子零用钱是利大于弊的。一份对我国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显示,城市中6岁-15岁孩子平均每人每月可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得到60元的零花钱,但家长不监控他如何使用,从而造成孩子不珍惜钱财。那么如何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钱呢?老洛克菲勒的教子方法值得借鉴:让孩子设一个小账本,写出开支计划,并记录钱财的收入和支出,家长帮他分析这项计划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这是一个能知道怎样用钱和科学用钱的好办法。

  养成节约好习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穿的多是米奇、耐克、李宁等名牌衣服,用的也是酷狗、米奇等名牌学习用品。应该教给孩子"节约一分钱就是赚得一分钱"的观念,比如,生活学习用品不攀比,实用就行;要求孩子多留心关掉所有不用的灯、收集整理家中废旧书报卖破烂等,让孩子想出更多的节约主意。为钱承担责任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闪失,不要为孩子开脱,让其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并从经验中学习。孩子长大一些时,就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合理地花钱。要求孩子照管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和个人物品,当眼镜、外套、书籍等因为粗心而不得不替换时,可以考虑要求孩子用其存款弥补这一开销。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的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所以,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对孩子的教育5

  不久前,一位同事向我讲述这样一件事:他自幼胆小,沉默,怕见陌生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教育子女严格,刻板,在她有了第一次少女的惊喜时,便对男同学开始产生好感,也略微懂得一些男女之间的事,但父母反复教育她要好好学习,不能与男生交往,不然会受别人的指责,要正派行事。然在她读高中时,一次在图书馆,遇到一位长的英俊, 潇洒的男同学,面对面对视中,她感到自己脸红了,以后便害怕别人看出她脸红,怕被别人看出他爱上了那位男同学,怕别人说自己不正派,早恋,为此心里很紧张,想控制自己,但越是控制,恐惧的心情越重。

  从此变得沉闷,落落寡合,考入大学后情况更为严重,见到熟人和亲戚都表情尴尬,心慌,“无地自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读书。

  听了她的`自我表述,我为朋友对我的信任感到欣慰,同时,也使我结合起心理学课程,替她分析病因。在我看来,她得了一种社会交往恐怖症,它是后来形成的条件反映,所以恐怖也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那么,摆脱社交恐怖的最好方法是行为矫正,具体做法是:

  1、消除自卑,完善个性。

  2、掌握社交技巧,突破社交困境。

  3、放松训练。

  4、系统脱敏。

对孩子的教育6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对孩子的教育7

  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的成长、教育、未来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诸多的少年问题包括叛逆、性早熟、两面派……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除了一味强加制止,就是束手无策。

  儿童教育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解决儿童教育问题需要事先做好防患,切不可等到问题出现再寻求解决方案。

  一、家长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孩子的成长有莫大关联

  试想一下,一个家长的生活腐败不堪,抽烟、喝酒、赌博……无不“精通”。又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五道杠少年”,这谈何容易。但如果家长的身边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孩子的很多方面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自身的素质也会不断提升,往往会想自己的朋友要比大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选择朋友的时候都会加以过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友不慎。

  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个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在乡下姥姥家读书,逃了一个星期的课,不知所踪。整个家里急的团团转,还报了警。找到之后问他原因居然是同学带他出去玩,结果不知道路回家,就在外面流浪了一个星期。虽然听起来理由很牵强,却是真实。我被震惊了,第一反应就是,他不知道打个电话回家么?到后来才知道,不是他不打,家里的号码他也记得,而是完全没有这个意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踪”对与家里会有多大的影响,这么多事,只要是自己在外面打个电话回家就能解决的。幸好只是贪玩逃课,如果是让坏人骗去,还不是听之任之了。由此看来,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多重要。

  三、多去学校,更加了解孩子身边的环境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长,女儿读高二,儿子读初一年级,他居然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听到此,我很想知道在从来没有家长参加过家长会的小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独有偶,在我上一届的班级,有一个女孩子,父母经常来学校,和我沟通、交流。和孩子出去打打牙祭,也不忘了带上她的好朋友,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女孩。到最后,本来成绩不怎么样的她,居然和好朋友一起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要多去学校看看,会收获良多,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学校就可以全部包揽的,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关注、关心、关爱……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网络生活

  互联网时代早已耳熟能详,我们正在迈向无线时代。孩子沉迷于网络,已屡见不鲜。很多家长说,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是不见成效,逼得紧了,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有一个家长的方法可以拿来借鉴一下,她的孩子沉迷网络,开始一味地训斥,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她改变了策略,在家里安装了JCG的无线智能路由器,通过JCG路由器控制上网的时间。她会在适当的时间叫孩子去帮她查点资料什么的.,查资料剩余的时间孩子就可以自由上网,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但是,设置的时间一到,网络就会自动掉线。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的成就感,又可以投其所好,何乐而不为呢?

  五、适当的接触社会,但是不能太多

  很多家长喜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的时候都把孩子带上,说是这样可以让孩子长长见识。殊不知,孩子的好多坏习惯就是从这些途径学到的。再说的了,孩子还小,天真烂漫的年纪,没必要扯上太多的利益关系。要求孩子读死书的方法已不再提倡,培养一个与社会完全脱节的“高材生”没有多大意义。何不多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相信会收获丰富。

  六、抽空多陪陪孩子

  专家提示,和孩子闲聊一次或带孩子了出去转一转,抵得上N次掏心掏肺的长谈。让孩子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孩子的心里是最知道感恩的了,没有那么多的防备,很多时候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感动都会让他改变。但是,所谓的“关心”也不要太泛滥,否则,他对你的关爱会变得理所当然,不仅不会感恩,相反,很可能会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小结:孩子教育问题,家长应该时刻注意,看看你是不是在教育小孩也有以上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更正,为小孩成长营造一个良好 的氛围。

对孩子的教育8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往往有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小时候在家里得到的教育,而只是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了学校。这种做法欠妥当。

  1.别把教育推给学校

  父母绝不应该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到学校的手里,因为学校教育体系失败的速度正在加快。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的话,我们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的话,那么你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从家里开始的,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是家长,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2.给孩子读书

  你能与孩子一起完成的事情中,最为基本的一件就是读书给他听。当然,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有点太过于简单甚至是平淡无奇。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没有多少家长能够定期地完成。给孩子看一些带有简单图片的书,并且提问一些与书中的图片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会使得孩子更容易接受读书这件事情。

  3.发掘孩子的好奇心

  要不断地发现孩子对什么事情好奇,与孩子进行一次敞开心扉的连续的谈话。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尽管谈话可能涉及到很多单调乏味的问题,但是你也要鼓励孩子去问。

  4.与孩子一起学习

  你是否有一些想学的`或者想要去发现的事情呢?那么就和孩子一起学习吧!类似于学习语言、学习数字影像之类的事情,可以很好地向孩子展示出尽管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你并没有放弃学习。

  5.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素材。让小孩子帮助你做一些家务活或者承担一些简单的职责。当然,在这之前你要向孩子解释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从烹调食物到喂养宠物,都是很值得学习的经历。

  6.频繁地与孩子交流

  时常地和孩子说话是非常重要的。你与孩子说话越多,那么孩子就能积累更多的词汇来回应你的言语。这是培养孩子的早期语言获得技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对孩子的教育9

  很多父母要么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就谈“性”色变,对性的问题极力回避和排斥。但实际上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性教育方式。

  比如2-5岁的孩子,常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只能蹲着尿尿”等问题,有些父母往往会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答。这样的态度不仅失去了最佳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相反还会让孩子对性开始回避和掩饰,觉得“性是肮脏的”。

  这个时期会有一些男孩女孩会互相观察抚摸彼此的性器官,这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性的好奇,实际上并没有性的方面的欲望。如果大人们不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男女之间的差别,而只是粗暴地打断他们,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严重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婚恋情感和人际交往。我做过一个案例,有个女孩子27岁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敢和男孩子交往,总是极力逃避男孩子的亲近。原因呢很简单,父母在她小时候总是教育她不能早恋,不能跟男孩子有过多的交往,导致现在整个的人际关系都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她又有着这种需求,所以就很矛盾,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最终导致了抑郁。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夫妻之间的亲热要避免被孩子看到,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这些,但研究发现,人能够清楚记得自己一两岁时的事情,他们当时可能确实不懂,但进入青春期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性方面的知识,就会联想到这些事情,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性的认知。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佳的性教育指导者。在孩子心里,有了问题就应该去求助父母,如果父母回避这些问题或者引导不当,实际上就是在迫使孩子通过不良读物或其他途径搜集零星不全的性知识,导致对性的认知出现偏差,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10

  实证研究证实,青少年罪犯与父母的联系没有正常少年密切,青少年如果与父母的感情联系受到削弱,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就增加,若与父母的联系加强,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究其原因在于父母家庭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传递父母的理想和期望的'桥梁,如果与父母疏远,青少年就不能感受到道德准则,无法束缚青少年生物特性的一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这样的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能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应促其独立,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

  三、忌简单粗暴,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走两个极端,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避免因单亲而内向、忧郁等。

对孩子的教育11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一、孩子传承的是什么?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一)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

  (二)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三)我如果想有钱,我也得通过劳动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美国爸爸传给儿子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

  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不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

  这位中国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不是在刻意比较这两种教育的好坏,但有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很重要。

  二、财商教育很重要

  实际上,财商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是财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钱是一种美德,这没有错,但需要明确的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钱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攀比心和虚荣心,而不是让孩子不在乎金钱,大手大脚,更不是让孩子坐享其成,让孩子变成啃老族!

  那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首先,不要把将压岁钱存起来当作教育孩子理财的唯一方法。

  其次,家长们要定期给孩子一些钱,要鼓励孩子们合理地消费掉。可以让孩子们到超市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礼物,甚至衣服。

  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家长要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问一下孩子这次消费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是否满意?通过交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总结消费的经验和教训,慢慢地帮助孩子学会理智、科学的理财。

  理财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种消费观,更重要是会带给孩子一些内心的安全感。

  三、在金钱方面给予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近年来家庭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经常提及,而且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但安全感被人们强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方面的.依恋。实际上,对孩子来讲,金钱方面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目前,一些富人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个整日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吗?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长要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但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这种承诺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孩子的内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对孩子的教育12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所以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发挥表率的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在行为上,要求老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

  ☆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如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礼仪儿童队员服饰统一、整齐,齐步走向旗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场师生行注目礼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首先由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生活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我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教育孩子学习礼仪、实践礼仪。让他们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对孩子的教育13

  1、早晨孩子还在被窝里,用轻吻或轻拍唤醒孩子,告诉孩子,我爱你。让孩子学到早晨用爱问候他人。

  2、在孩子面前迅速穿衣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醒即起,显得动作利索,并可以和孩子比赛谁穿衣服快。

  3、表扬孩子在头一天晚上就准备好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在早晨的时候,轻声哼自己喜欢的歌,给孩子传递早晨轻松愉快的心情。

  5、掀开窗帘,为今天的来临表示感恩。同时告诉孩子今天能有工作真好,并展望见到一些有趣的人。

  6、在起床后,带孩子一起做俯卧撑或伸展运动。开始孩子会不愿意,但是当坚持形成一个习惯后,他会在每天起床后做点简单的暖身活动。

  7、为孩子准备早餐过程中,请孩子参与做点工作,比如烤面包,热牛奶等

  8、在孩子上学的书包里放一张“我欣赏你”的卡片,上面写上你对他的`一个品格欣赏,并写上我爱你。

  9、在孩子整装出门前,鼓励孩子照看镜子,自己检查衣装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

  10、下班后回家,当看到配偶和孩子都过来迎接问候时,(事先和妻子建立家庭传统,就是当夫妻的一方谁先下班,要带着孩子一起到门口迎接晚来的家人),先问候配偶,然后再亲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彼此相爱。

  11、训练让孩子为回家的父母拿拖鞋或接过文件包。

  12、将手机调成震动,并告诉孩子你很重视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所以你需要将手机调成震动。

  13、告诉孩子今天工作中有意义的事情或开心的事情,和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14、专注倾听孩子的分享,不轻易打断并积极回应。最后可以告诉孩子你的一些建议。

  15、和孩子一起运动。球类,跑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鼓励孩子坚持。

  16、当孩子想看电视,约定好时间。内容由父母事先选定。陪在一旁,当孩子有问题时,可以讨论。

  17、在餐桌上,为桌上的饭食感恩,并欣赏烹调人的手艺。

  18、家庭设定亲子共读时间,全家一起读有益心灵的童书,并一起讨论。

  19、家庭游戏节目。全家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捉迷藏。

  20、鼓励孩子找到一些智慧的话语,也可以发现孩子说的智慧的话,让孩子抄出来,贴在房间的各个地方。

  21、训练孩子过规律的生活,到时间就需要准备睡觉。

  22、检查孩子是否为明天做好了准备,如书包,衣服,文具用品等。

  23、为孩子今天的一天的表现做个简短的评价,鼓励好的表现,不好的表现提醒孩子改变,并告诉孩子过犯已经被完全原谅。

  24、在孩子睡觉前讲一些轻松美好的心灵床边故事。掖好被子,亲吻孩子,道晚安。

  职业父母都很忙,一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父母们都觉得自己在事业上打拼,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事实上按教养的标准,大部分父母是在养孩子,而不是进行孩子教育。

  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过程法则。孩子教育是平时点点滴滴的渗透,若干年后才看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平时没有进行长期的细致的教导,心里又带着高度期盼的心,难免许多的父母到时会感到失望。

  古语云:“当殷勤教育子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古代先贤的智慧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即使是只有短暂的时间相处,如果我们愿意用心去教导,就会发现教导的机会其实很多,我们可以做到顺势而发,不着痕迹。一天中的24小时,我们可以发现24个孩子教育的机会!

对孩子的教育14

  夫妻关系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影响?

  这真是个家庭教育中的大问题。

  我们往往忽略忽视这一问题。尤其是母亲,往往因对孩子和家务的照料,没有过剩的时间而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或者因为自我性格,生活的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家风的影响、工作条件的变换、家庭成员的干涉等等,都会造成夫妻关系中固化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的背后,如果你不觉察,那么,它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有一位母亲,因丈夫长期的在外地工作,自己在家带儿子,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一直缺席。这个孩子的性格中,柔弱的成分占大部分,单纯的思想远低于同龄人。

  这个个案虽不能代表全部教育如此,但是其中的一少部分的确,因为我们家长的忽略而影响孩子的教育的确不在少数。

  还有生活中我发现一些家庭母亲的强势,或是主导的地位,造成了他对父亲的忽视,乃至轻视,也会影响孩子的教育。对父亲的不尊重,作为一位合格母亲,这样做是极其不应该的和危险的,这对孩子的成长,绝对不是好的榜样。

  一个家庭中,最好的教育是和谐。家风家教的关爱与和谐,这是一种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传承。比如说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长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身教言教传承中,孩子看到的是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爱。家庭不和睦,孩子成长是痛苦的。

  而夫妻之间的每天的表演,不要比个你高我下,意见不一致,个性强烈,倔强,自以为是,这些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作为母亲格局小,不知道关心体贴自己的最亲密的人,把自己的子女放在第一位,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他(她),在原生态家庭教育中,这是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也是非常可怕的传递和影响。

  因此,基于以上的几种原因,夫妻关系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1、尊重。夫妻双方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要替对方着想,尊重对方,不能贬损自己的爱人。尊重对方的意见,悉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及时接受对方的意见,合理提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尊重他,就要尊重他的`家人;理解他,就要理解他的家人;帮助他,就要帮助他的家人。好像是一种付出,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储蓄,这些都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2、意见一致。对于孩子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背后可商量,父亲把握教育原则、方向与格局。母亲具体的指导生活习惯。虽不是绝对的,但在教育上子女上父母一定相互配合好。

  3 、相互关爱。时刻去关心爱护甚至是呵护对方。有一种爱是相互伤害,这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要改变一下对对方的关爱的方式。注意语气要平和平缓,说话方式要用陈述语气,语调舒缓。生活上精神上都要关心关注,如没有时间也想表达到位,及时沟通。在平时生活中找一些借口和理由,结婚纪念日,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对方的生日。都是很好的由头。

  人生路很漫长,也很短暂,既然选定对方,是陪伴自己走过下半生的那个人。那么请珍惜他,因为时间真的很短,与他相处好了,家庭幸福了,孩子自然好了。

对孩子的教育15

  知识教学、智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家教应注重: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所以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对孩子的教育】相关文章:

对孩子的教育01-20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10-05

家长教育孩子的06-24

教育孩子有感06-12

孩子教育心得06-18

怎么教育孩子07-29

怎样教育孩子07-30

如何教育孩子07-30

对孩子的教育心得08-26

孩子的教育作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