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需要对牛弹琴的激情和智慧

时间:2024-09-05 05:36:59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需要对牛弹琴的激情和智慧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他的名字叫公明仪。公明仪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公明仪很生气,但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是实在不懂得曲调高雅的《清角之操》。于是,公明仪重又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竖起耳朵,好像在很专心地听呢。

教育孩子需要对牛弹琴的激情和智慧

  上面我所讲的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对牛弹琴”这个故事。现在,人们常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来比喻说话不分对象;或者用来讽刺听者的无知。我们无论从哪个层面和角度来理解,“对牛弹琴”都是一个贬义词,要么是对说话人“不分对象”的愚昧行为进行鞭笞,要么是对听话者的愚昧无知进行讽刺。

  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不妨向“对牛弹琴”的公明仪学习,学习他对音乐的那种激情,学习他对“教育”的那种反思精神和应变能力(我们可称之为教育的智慧)

  在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可谓煞费苦心。他们一听说让孩子读《三字经》,背《论语》,诵《道德经》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会义无反顾地买来这些经典书籍,不知疲倦地指导孩子去读、去背、去诵。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并非如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好。

  经我深思,笔者认为他们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家长自己对《三字经》、《论语》以及《道德经》原本就不感兴趣,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他们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在指导孩子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的时候,家长自己缺乏一种对这些经典作品如痴如醉的激情。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显得古板和生硬,除了让孩子去读,去背,就别无他法了。当然孩子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和如痴如醉地陶醉其中,其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在指导孩子走进经典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带有一种盲目性,没有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规划与统筹。在《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经典启蒙教材中,笔者认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统筹安排。根据我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孩子的最佳启蒙教育年龄应该是三至七岁。我认为可以按照《三字经》、《千家诗》、《论语》、《百家姓》、《千字文》、《道德经》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指导。前期,我们应侧重孩子对经典作品的感性认识,通过《三字经》、《千家诗》这些琅琅上口的语言熏陶孩子的心灵;中期,我们应侧重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通过《百家姓》、《千字文》这些经典作品里的字词提高孩子识字能力;后期,我们应侧重于孩子对经典作品的整体感知,通过《道德经》这样的传统道德知识净化孩子的灵魂。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也可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进行教书育人。但是现实中,全国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况日下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原因何在呢?至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考试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原因,笔者不在此文中进行探讨。在此文里,笔者只从教师方面寻找一点可以解释的缘由。我认为现实中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其一,他们自身对读书与写作缺乏兴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在备课设计时,许多教师只是翻阅查找教学参考书或者现成的教案和课件,不去思考制定具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会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地肢解文章,没有教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业余生活中,许多教师沉迷于麻将、扑克、唱歌等娱乐,没有时间也不会去读书、写作。

  其二,他们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缺乏激情,不能掀起学生学习的浪潮。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表情严肃、语言乏味,教态古板,一派老学究的模样,缺乏学生的亲和力;许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古板、缺乏创新、毫无新意,缺乏学生的吸引力;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老生常谈、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缺乏学生的感召力。

  其三,他们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研究,不能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犹如爬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学习正像剥笋,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习好比酿酒,必须先实现量的积累,才可能达成质变,促成升华。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深入思考如何给孩子一个由低到高的“阶梯”,一把由浅涉深的“钻头”,一条由量变到质变的“途径”。

  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需要向“对牛弹琴”里的音乐家公明仪学习,学习他的激情和智慧。

【教育孩子需要对牛弹琴的激情和智慧】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孩子智慧02-13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老师鼓励和表扬02-10

教育随笔:了解孩子需要11-08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鼓励11-07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细心11-09

教育随笔:孩子智慧4篇02-13

孩子的教育和心得11-22

国人最需要给孩子的教育12-02

教育小结: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03-07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