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育的研究
去年10月间,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给我寄来我的一部论文自选集《语文教育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48万字,印刷和装帧都颇为讲究,敝帚自珍,追忆往昔,不禁感慨系之。自1986年以来的10年间,国内一些语文教育报刊,或以封面人物,或以名师探访,或以影响当今语文教坛的风云人物等方式,载文对我作了一些肯定的评介;有些《语文教育辞典》,也在语文教育家一栏中专设条目介绍了我的简历。同行专家对我的厚爱和鼓励,我十分感激,同时也感到诸多溢美之辞,实在受之有愧。特别是重新翻读这部《论稿》,觉得真正具有真知灼见的篇章并不很多。很需要把我在语文教育研究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走过的道路以及对我国语文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等等好好回顾一下,看能不能留下一点稍稍有价值的东西。这件事,当然也可以让别的同行专家来做,但我自己做也许有冷暖自知的有利条件。
有了这样的想法,且试着做做,便有了这篇题为《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文字。
一
自1977年以来的近20年间,教材、论著出版了10多部,论文、序跋发表了200多篇,用过滤器过滤一下,其中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稍稍有价值的观点无非是三个,即:
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
语文是一门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它应当走民族化和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
第一个观点,说的是语文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全民族新一代的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人的素质,固然与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先天条件有某种关系(如先天性的生理心理缺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等),但从整体上说,是后天形成的,是靠后天的教育逐步形成、逐步发展的。换句话说,接受正常的、良好的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对于个人,对于一个民族,都是如此。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可以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
为什么独独要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一、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如前所说,人的素质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逐步发展的、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总和。说到受教育(社会实践,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特别是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得有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知识载体和传播媒介。这个工具、载体和媒介,不是别的,那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生理上有特殊缺陷的盲童和聋哑儿童等除外)。这个条件,需要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就打好基础。
二、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学校按照课程论的原理把学生该认识、该了解的知识分成各有特点、自成系统的若干门课程,形成分阶段、分学科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格局,其目的,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这众多的课程中间,有一门课程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例如,学生物,就得以系统阐述有关生物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像材料作为教材;学历史,就得以系统叙述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的文字材料或图像材料作为教材。语文学科当然也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如文字学、语音学、文法学、文章学、修辞学等等,但它主要不是以这些系统知识作为教材,而是主要通过研读、诵读各体各类的典范的语言作品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从初中到高中,选文约有300至400篇,这些语言作品,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带有综合性、形象性,它们涉及到中外古今的社会生活,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历史巨变,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凡所应有,几乎尽有。有人不无夸张地说,语文教材几乎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它们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的是一个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
三、为人们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活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语文学科指导学生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卓越见解、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研读这些作品,不但从写什么方面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而且从怎么写方面获得智德的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的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等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说话、作文,也总是把如何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如何爱所当爱、憎所当憎,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等作为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在语文学科,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要细说,还可以列出许多,都足以说明语文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教育教学行为总是要受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支配的。只有在教育思想上确信语文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在行动上才能时时、处处目中有人,不至于误把手段当目的,把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最终目标置诸脑后,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指导那些尖子学生在考试中去争高分、夺冠军。
第二个观点,主要是说处理语文教材教法的根本指导思想。
语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语文、用语文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如何学、如何用,这里面大有学问。不过,依我看来,就语文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贴近生活而不要脱离生活。要说学问,这四个字就是一门大学问。
1988年初,我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用贴近生活四个字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根本点。围绕着这个根本点,我在论文中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要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说得浅显明白些,就是要懂得怎样教语文,该先懂得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用语文。教的规律潜藏在用的规律之中。二是要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这个看法旨在改变传统语文教育的封闭状态,形成开放式、辐射型的大语文教育格局。语文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频率最高、运用场合最广。我们的努力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语文应用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道理。如果学生个个都能在语文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训练自己对于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受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三是要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生活本身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状况也必然要随之发展,随之更新,比如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就是一例。我们的语文教育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最后说一说第三个观点。这个观点说的是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与此相关的改革方向。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有一个如何实现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问题。不过,对于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有两个问题必须充分重视:一是汉语文的特点,二是汉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研究09-28
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研究09-17
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10-13
亟待整合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10-08
关于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的研究08-12
新时代教育研究08-21
有关教育创设的研究10-04
感恩教育的研究综述08-12
试论校本教育研究07-27
研究初中教育理念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