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是:理念已普及,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已形成,创业型人才已从大学中源源产生,并取得了显著的创业效果。
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在研究中正处于由概念解析、渊源探讨、重要性阐述向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路径和模式探讨的过渡之中。当前,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囿于创业管理的“创业学”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有待确定的“创业学”的学科归属;创业教育理念的“范式”和实践的“规制”尚未出现。
要迅速地改变这种滞后的局面,认识提升和思想发动须先行,迫切需要对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模式进行研究、梳理与推广。
创业教育来源于以知识、个人和社会为本位的大学教育观的共生与流变,特别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观直接导致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繁荣。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在教育部的推动与社会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快速起步,当前正处于感性发动的阶段,创业教育的观念正在沿着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这种既分又合的路径形成。
创业教育的理念在创业教育的观念中孕育,它反映着创业教育的理想、追求和信念,是最稳定、最核心的要素,揭示出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存在的终极价值与理想追求,它必须回答“创业教育是什么”的实然性问题,也必须回答“创业教育为什么”的应然性问题。根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理念论和洪堡、纽曼、艾略特、赫胥黎、赫钦斯、克尔的高等教育理念,沿着感性的创业教育→知性的创业教育→理性的创业教育的逻辑,将创业教育理念体系的“研究纲领”设定为:以激发主体性的“精神学范式”为内核,以主体性培养的“知识论结构”为中介,以主体性实现的“行为学要求”为目标,它们共同构成创业教育理念体系的主干。其中,“精神学范式”解答了创业者的价值问题,是对创业教育“必然的解读”;“知识论结构”与“精神学范式”和“行为学要求”一起,共同提供了创业者所需的各种知识,是创业教育“实然的领悟”;“行为学要求”与“精神学范式”的有机结合,又为创业者的理想实现提供了“应然的追求”。而高等教育中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实用主义和行为学的建构主义形成了理念体系的“辩护带”。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关文章:
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教育理论的研究文05-05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教育理论02-20
对我国数字媒体教育的研究05-07
教育:语文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展示会02-2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05-06
高等教育之创业教育现状研究论文05-06
我国将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02-21
亟待整合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04-15
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研究05-08